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原发性附睾恶性淋巴瘤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杨建军张忠林周性明(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南京210009)原发性附睾淋巴瘤极少见,国内外文献共报道6例[1~4],现就我科所见2例予以报告,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及讨论。1病例简介例1,55岁。以右侧附睾...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的认识。方法报道经治疗的1例原发性附睾粘液腺癌误诊附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结果本组1例附睾粘液腺癌,误诊为附睾结核,快速切片证实为恶性肿瘤,行睾丸、附睾及精索根治性切除术。结论附睾恶性肿瘤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诊断很容易误诊,采用超声检查较难鉴别附睾肿瘤与附睾结核、慢性附睾炎等疾病,术前明确诊断困难,当肿块的性质不能确定或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积极地采用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附睾肿瘤十分罕见。1951年Longo、McDonald 和 Thompson 温习了世界文献,仅发现134例确诊的病例。附睾肿瘤绝大多数是良性的,其中以腺瘤状肿瘤(adenomatoid tumor)为多见。其次是附睾平滑肌瘤,至1951年止,文献上共有14例报道。其体积可自胡桃到橘柑大小,通常合并有阴囊水囊肿,病程往往较长,肿块呈坚  相似文献   

4.
附睾平滑肌瘤较少见,文献仅有少数报告,本病易和附睾结核、附睾非特异性炎症等疾病混淆。我科收治一例,报告如下:刘××,男性,43岁,干部,于三年前发现左侧附睾有一肿物,无任何不适,以后渐增大,劳累后有肿痛感。未经任何治疗,以附睾包块收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双肾、输尿管及膀胱无异常,双侧睾丸正常,左侧附睾尾部有一蚕豆大之包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附睾肿瘤临床少见,恶性肿瘤更为罕见[1].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附睾腺癌的发病及诊治过程结合相关文献报告如下,旨在加深临床上对此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周昌东  董秀哲 《吉林医学》2008,29(9):777-778
目的:提高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将1例原发性附睾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报告,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根治性睾丸、附睾切除后4个月出现后腹腔淋巴结及盆腔转移,经全身化疗后转移灶消失。结论:附睾恶性肿瘤无特异性,其诊断应综合病史、体检、影象学检查及术中、术后病理确定。手术是治疗附睾肿瘤的昔选方法,可根据患者情况辅助化疗和(或)放疗。  相似文献   

7.
双侧附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侧附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报道1例42岁双侧附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手术标本经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表现为无痛性双侧附睾肿大,病理诊断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恶性淋巴瘤。免疫表型CD45、CD20、CD79α阳性,CD45RO、CD3、细胞角蛋白(CK)、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阴性。结论: 双侧附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极为罕见,根据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附睾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附睾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l例57岁右侧附睾肿块病人,结合症状、体征、诊断性治疗以及瘤标,诊断为右侧附睾肿瘤,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行“右睾丸附睾切除术”,病理结果为右附睾腺癌Ⅱ-Ⅲ级,精索切线阳性。PSA免疫组化染色为阴性。后再行“右精索高位切除 盆腔淋巴结活捡术”。术中探查腹腔内见转移灶。术后病理为右精索纤维组织内见转移性或浸润性腺癌,血管内未见癌转移。术后未作进一步治疗。随诊半年后死亡。结论:附睾腺癌易被误诊为附睾结核、慢性附睾炎等,恶性程度高,预后极为不良,常在短期内死亡。  相似文献   

9.
<正> 继发于输精管结扎术的精子肉芽肿很常见,发生率为5—18%,并且是输精管再吻合术失败的重要原因。原发性附睾精子肉芽肿(细菌、霉菌或寄生虫引起的附睾炎肉芽肿不计在内)并不少见,但国内外文献报告均甚少。本院最近有2例附睾肿物病理报告均系精子肉芽肿,现报道于下: 例1男性,28岁。因不育于1984年2月就诊。既往阴囊无外伤及炎症史。体检右附睾尾部可触及1.5及1厘米结节各一个,不规则,中等硬,轻压痛。左附睾头亦略增大变硬。双侧睾丸大小及质地均正常。精液检查未见精子。诊为附睾结核(双)?1984年2月17日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切除肿物,附睾近端肉眼见正常处有少量灰黄色液体溢出,镜检有大量精子,因此行附睾输精管吻  相似文献   

10.
罗兆芹  李力 《循证医学》2012,12(3):163-168
目的 评价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含量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系统地检索维普、清华同方、NCBI PubMed、EMBASE数据库中2000-2010年符合纳入标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在卵巢癌诊断中价值的文献16篇,通过随机效应模型综合分析合并效应量,采用RevMan4.2.1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人附睾分泌蛋白4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为73%,95%可信区间为0.68~0.82;特异性为0.95,95%可信区间为0.93~0.98;阳性预测值为0.89,95%可信区间为0.83~0.95;阴性预测值为0.85,95%可信区间为0.80~0.90.结论 人附睾分泌蛋白4作为卵巢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附睾腺样腺瘤属附睾肿瘤中的良性肿瘤,国内报告仅3例。Beccia 等报告附睾肿瘤16例,其中腺样腺瘤12例,并综合文献发现该瘤占所有附睾肿瘤的55%。平均发病年龄为41岁。发生在尾部的四倍于头部,左侧两倍于右侧。本文报告2例,均发生在右侧,体部头端1例,尾部1例。例1 男性,50岁,已婚,干部,81年6月1日入院,住院号244419。患者发现右侧附睾处肿块已3年。偶伴疼痛,每年约发作一次,每次持续性胀痛1~2天后自行缓解。疼痛发作每与步行或体力劳动有关。近月来肿块似有增大。不伴畏寒、发热,阴囊皮肤无红肿史及穿破流脓史。双侧输精管结扎已21年,无不良反应。体查:一般情况良好。两睾丸正常,左附睾正常。右侧附睾体部头端有一圆形肿块,直径约为1厘米,质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有压痛。双侧输精管除结扎处有小结节外,其他正常。于6月2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2.
<正> 附睾腺瘤样瘤(Adenomatoid tumorof epididymis)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国内仅有几例个案报道。笔者近年来在临检中遇到两例无1例为术前确诊,现结合复习文献的7例一并报告讨论如下:例1 男性,54岁,已婚,干部。右侧阴囊内隐痛四年余,三次以附睾结核之诊断住院行抗痨治疗。血沉及其它化验均无异常,抗痨治疗无明显疗效。1983年2月22日第四次入院。体查:两侧睾丸及左侧附睾正常,右侧附睾尾部有一直径1.0cm 的圆形硬结,有压痛,与皮肤无粘连。1983年3月7日手术切除肿物。病理检查:右附睾尾部见一直径1.0cm 的圆形结节,包膜完整,质硬,剖面中心为灰白色,细腻,四周为红褐色。镜检:在大量纤维结缔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附睾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45例附睾结节与手术病理诊断及临床诊断治疗结果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附睾疾病中,附睾肉芽肿3例,急性附睾炎18例,慢性附睾炎8例,附睾结核1例,附睾囊肿14例,附睾肿瘤1例,其中18例经临床诊断行药物抗炎治疗后超声复查附睾肿胀减轻或恢复正常,余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93.3%,误诊3例,病理诊断为附睾结核,附睾肉芽肿及附睾肿瘤各1例。结论: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附睾结节的诊断有可靠价值,可做为临床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附睾小体及相关蛋白与通过附睾管的精子相互作用,使精子发生一系列生化改变,从而获得运动和受精的能力。附睾小体以顶质分泌/顶浆分泌的方式由附睾上皮细胞分泌出来。对附睾小体相关蛋白及与精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附睾内精子成熟及调节附睾小体与精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附睾肿瘤少见。我院自年至年共收治199119997例,结合文献,讨论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情况1.1本组良恶性附睾肿瘤共例,年龄~岁,平均7166445岁,恶性肿瘤中例为岁,另例为岁。例良性肿瘤,1161425表现为阴囊内无痛性肿块例,患侧肿块隐痛例,肿瘤质32中,表面光滑,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附睾囊肿诊断及在梗阻性无精子症(obstructive azoospermia,O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0年初步诊断为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105例,其中同意进行附睾穿刺(percutaneous epididymalsperm aspiration,PESA)97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等综合诊断是否有附睾囊肿。将其分为附睾囊肿组和非附睾囊肿组,比较附睾囊肿和有无精子的关系;同时分析附睾囊肿部位和取精情况。结果附睾囊肿组有精子的发生率要高于无附睾囊肿组(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体格检查均可以作为附睾囊肿的诊断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无精子症可以伴随附睾囊肿,附睾囊肿可以辅助分析无精子症的类型,辅助定位PESA的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17.
附睾淤积是输精管结扎术后的并发症之一。文献中的附睾淤积系由动物实验经病理切片证实;精子肉芽肿系由动物实验和切除受术者的痛性结节经病理检验而发现,未见人的完整睾丸切除观察到的结果,现将我科遇到一例报告如下:男,40岁。因左腹股沟包块2年入院。检查:阴囊内一肿块6×5cm 大小,不能还纳腹腔,透光试验(±),阴囊无  相似文献   

18.
汪小芬  杨基兰 《四川医学》2010,31(11):1696-1697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附睾肿块样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附睾肿块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类型。结果不同的附睾肿块病理类型,声像图各有其特点。病例类型有:急性附睾炎10例、慢性附睾炎37例、附睾囊肿16例、附睾精子肉芽肿9例、附睾结核5例、附睾炎性假瘤1例、附睾良性肿瘤3例。结论附睾超声检查对附睾肿块样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附睾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精子成熟就是在附睾里发生的。影响精子成熟的附睾内微环境取决于附睾上皮的分泌。因此研究附睾阴离子分泌调控机制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附睾功能及其对精子成熟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这样的一个设想,假如精子成熟依赖于附睾阴离  相似文献   

20.
附睾精子肉芽肿是精子自睾丸曲细精管、附睾管或输精管溢出周围间质所致的炎症性肉芽肿.现收治精子附睾肉芽肿17例,患者多为已婚青壮年,术前常被误诊为附睾炎、附睾结核和附睾肿瘤.附睾切除17例病检结果为附睾精子肉芽肿,该病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临床诊断较困难,必须经过病理检查方可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