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γ-干扰素(IFN-γ)诱导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以及MAPK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在培养的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中加入IFN-γ、genistein及二甲基亚砜(DMSO)进行刺激,检测MAPK的活性。结果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MAPK活性较正常人高,且在IFN-γ的刺激下活性均增加,而加入genistein时两组MAPK活性明显下降,两组接受IFN-γ、genistein刺激后,MAPK活性变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FN-γ对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MAPK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nterferon,IFN-γ)在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评价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磁珠分选纯化20例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者骨髓造血干细胞,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采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患者及健康对照者IFN-γ的mRN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FN-γ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均有表达,且在前者明显高表达,为后者的20.53倍(P<0.001);而IFN-γ的mRNA水平与银屑病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r=0.014,P=0.631)。结论造血干细胞中IFN-γ的异常表达可能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进而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γ—干扰素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及其Fas抗原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γ-干扰素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亚二倍体含量、片段化DNA分析、Annexin V凋亡检测法、免疫组织化学、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测定Fas抗原表达。结果:γ-干扰素上调角质形成细胞Fas抗原表达(P<0.01),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P<0.01),结论:γ-干扰素可能通过上调角质形成细胞Fas抗原表达,进而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而参与银屑病发病。  相似文献   

4.
γ—干扰素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及其Fas抗原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γ-干扰素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角持形成细胞中亚二倍体细胞含量、片段化DNA分析及AnnexinV法检测经γ-干扰素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采用组织化学、流式细胞仪测定经γ-干扰素作用后的角质形成细胞Fas抗原表达。结果 γ-干扰素上调角质形成细胞Fas抗原表达(P<0.01),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P<0.01)。结论 γ-干扰素可能通过上调角质形成细胞Fas抗原表达,进而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而参与银屑病发病。  相似文献   

5.
角质形成细胞具有广泛的免疫学特性 ,在某些疾病状态下 ,角质形成细胞可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1 ,表明其具备了抗原呈递细胞的基本条件 ,在诱导上述两类分子表达过程中 ,γ-干扰素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芦荟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产生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芦荟对银屑病患者PBMCs或Colo-16细胞培养,及对银屑病患者PBMCs和Colo-16细胞混合培养产生的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芦荟对银屑病患者PBMCs和Colo-16细胞混合培养产生的IFN-γ含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而对银屑病患者PBMCs或Colo-16细胞培养产生的IFN-γ的含量没有抑制作用。结论芦荟在银屑病患者PBMCs和Colo-16细胞混合培养时,才能抑制IFN-γ的产生。为进一步研究芦荟外用治疗银屑病提供药理作用依据。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γ与银屑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γ是一种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分泌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属于Ⅱ型干扰素。银屑病是T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理非常复杂,涉及众多的细胞因子,其中干扰素γ被认为是银屑病发病中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在多个环节中发挥作用,本文现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皮损内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TPK)在银屑病表皮异常增生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外源性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测定银屑病进行期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TPK活性。结果 ①银屑病进行期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基础TPK活性显著增高,且对于转化生长因子-α的刺激,反应性明显增强;②增高的基础TPK活性与角质形成细胞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量呈明显正相关;同时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自磷酸化水平亦显著增高。结论 TPK活性增高,以及对有丝分裂信号刺激的反应增强,可能在表皮的增生中起到重要作用,TPK活性的改变可能主要是由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异常所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能在银屑病表皮的异常增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阿维A对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某些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在治疗前血清PDGF-BB和IP-10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1).阿维A治疗后血清PDGF-BB和IP-10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阿维A对银屑病患者血清中PDGF-BB和IP-10的产生有显著抑制作用,为其治疗银屑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小分子Janus激酶抑制剂被广泛用于皮肤病治疗及研究中,第一代非选择性抑制剂存在治疗指数狭窄及广泛免疫抑制相关的安全性问题。而酪氨酸激酶2作为Janus激酶家族的重要成员,参与白细胞介素6、12、23和Ⅰ型干扰素的信号传导。研究发现选择性酪氨酸激酶2抑制剂在有效治疗相关疾病的同时能够减少非选择性抑制剂潜在的不良反应,和其他Janus激酶抑制剂相比在临床上更有优势。本文对酪氨酸激酶2在相关皮肤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选择性酪氨酸激酶2抑制剂用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斑秃等皮肤病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拓宽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产生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各检测30例来源于正常对照组、银屑病组及卡介菌多糖核酸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的量。结果卡介菌多糖核酸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银屑病组而高于正常对照(P<0.05),IL-4水平在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通过降低IFN-γ的水平而对银屑病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永生化株HaCaT细胞中IFN-γ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10-10 ~ 10-7 mol/L)预处理HaCaT细胞2 h后,用重组人IFN-γ(rhIFN-γ,500 U/mL)刺激诱导细胞,在不同的时间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IFN-γ信号途径中IFN-γ受体α(IFN-γRα)、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表达情况。结果 10-8 mol/L及10-7 mol/L雷公藤内酯醇可明显抑制HaCaT细胞中IFN-γ诱导的IFN-γRα蛋白表达(P < 0.05,P < 0.05);10-9 mol/L及10-8 mol/L雷公藤内酯醇可明显抑制IFN-γ诱导的pJAK2蛋白表达(P < 0.05,P < 0.05)。雷公藤内酯醇对IFN-γRα表达及JAK2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37 × 10-8 mol/L和2.83 × 10-9 mol/L。10-10,10-9,10-8 mol/L的雷公藤内酯醇作用HaCaT细胞2 h后可明显上调IFN-γ诱导的SOCS1蛋白表达(P < 0.05,P < 0.01,P < 0.01),其半数有效剂量(ED50值)为3.32 × 10-11 mol/L。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可分别通过抑制HaCaT细胞中IFN-γRα表达、JAK2磷酸化以及上调SOCS1表达,从不同时相的3个环节,共同抑制HaCaT细胞中STAT-1磷酸化,从而抑制IFN-γ信号所诱导的多种炎症相关基因转录。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雷公藤治疗银屑病等IFN-γ依赖性炎症性皮肤病有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采用γ干扰素(IFN- )单克隆抗体、双层APAAP染色法及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技术对3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15例正常对照皮肤进行IFN- 抗原的测定。结果显示:除表皮基底层及表皮突下部 1~3层基层外,大量的IFN- 抗原阳性染色弥漫分布于皮损全层表皮的角肮细胞间隙;正常对照皮肤的表皮中无明确的IFN- 阳性反应;银屑病皮损表皮中IFN- 的含量①与银屑病的活动性有关,进行期为24.3808.250,静止期为15.955 5.327(P<0.01);②与皮损表皮中T细胞、HLA-DR细胞的数量呈直线正相关(r1=0,694,r2=0.436,P<0.05)。  相似文献   

14.
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陆前进①卢放根②文海泉①颜兰香①张其亮①张桂英①余桂英①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kinaseCDK4)是细胞周期因子依赖性激酶家族(CDKs)中的一员,RB蛋白是视...  相似文献   

15.
角质形成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的病因不清 ,但角质形成细胞功能改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有关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异常、分泌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改变及其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性增生性皮肤病,尽管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但表达HLA-2、白介素2(IL-2)受体等活化标志的T淋巴细胞在发病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局部浸润激活的T淋巴细胞一方面产生大量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刺激表皮增生;另一方面通过影响代谢,发挥促增生作用[1].T淋巴细胞激活伴有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TPK)在淋巴细胞激活、分化调控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2].我们通过对银屑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TPK活性的研究,以探讨TPK在T淋巴细胞异常激活中的作用,为银屑病发病机理和治疗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加味桃红四物汤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MC)可溶性总蛋白以及酪氨酸酶(Tyr)基因和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c—kit)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了加味桃红四物汤对酪氨酸酶和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含量的影响;595nm比色标准曲线测定黑素细胞总蛋白含量;采用细胞数统计和显微镜观察的方法测定加味桃红四物汤对细胞毒性和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加味桃红四物汤对黑素细胞可溶性总蛋白和酪氨酸酶的合成有促进作用,分别为4.76%和1.79%;对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的合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高达79.41%。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之一是与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含量的提高相关,而与黑素细胞增殖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的含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4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IL—18及干扰素(IFN)-γ的水平,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IL—18及IFN-γ的变化及其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病情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18及IFN-γ的水平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且IL—18及IFN-γ的水平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分期有关,其中进行期患者组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组(P〈0.05)。治疗后血清中IL-18及IFN-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IL-18的血清浓度变化与寻常性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有相关性(P〈0.05),且与IFN-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血清IL-18的检测可作为反映寻常性银屑病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酪氨酸激酶是一类催化蛋白质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的酶。他们是一系列细胞反应的信号传导途径中的关键因素。近来研究表明,酪氨酸激酶与系统性硬化症、银屑病、寻常型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皮肌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皮肤病的发病关系密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类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与免疫性皮肤病密切相关的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角蛋白17对银屑病患者T细胞增殖和分泌干扰素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 检测人角蛋白17对银屑病患者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从银屑病皮损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通过PCR方法扩增人角蛋白17基因,利用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表达相应融合蛋白;梯度离心和绵羊红细胞花环沉淀法分离纯化T细胞;直接活细胞计数和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程度,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浓度。结果 和正常人对照相比,角蛋白17可以显著促进银屑病患者T细胞的增殖,并且促进其分泌干扰素γ(P值均<0.001)。结论 角蛋白17对银屑病患者T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提示其可能是引发银屑病的重要自身抗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