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改变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的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STNFR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结果:血清STNFR(ng/ml)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5±2.01,n=29)和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99±0.62,n=23)中均较正常对照有所升高(0.93±0.29,n=61,P均<0.0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死亡时STNFR升高达正常值7.7倍(7.23±1.60,n=5),心肌缺血患者中心功能II、IV级(2.53±0.46,n=7)较I、I级者(1.73±0.50,n=16)升高明显(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中STNFR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能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于红玲 《山东医药》2000,40(17):15-16
对32例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手术前后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检测。结果发现,良性肿瘤组IL-2、TNF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IL-2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IL-2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1),而TNF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手术前后也无明显变化。表明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肝硬变晚期腹水形成与TNFα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探讨肝硬变腹水形成的机制.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n=8)、肝硬变对照组(n=12)和肝硬变伴腹水组(n=18).实验组采用复合因子复制肝硬变动物模型.各组均测定腹主动脉血中TNFα和内毒素水平,肝硬变组还测定了腹水量.结果随着肝硬变形成,大鼠血中TNFα水平(μg/L)增高,各组含量分别为908±107和958±128(肝硬变组和肝硬变伴腹水组).相关分析表明肝硬变组腹水量与血中TNFα成正相关(r=086,P<005,内毒素水平增高,并与TNFα的浓度成正相关(r=075,P<005).结论肝硬变腹水形成与血中TNFα升高相关,而TNFα的升高则源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体外高功率聚焦超声破坏肝组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高功率聚焦超声(HIFU)无损伤破坏兔肝组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体外HIFU照射采用频率11MHz,声功率750W/cm2,连续超声波照射时间为20min.动物兔16只随机分为两组:单纯体外HIFU照射组(Ⅰ组,n=8)和肝内碘化油注射+体外HIFU照射组(Ⅱ组,n=8).两组又根据超声波入路途径不同,各再分为肋间隙治疗组(n=4)和肋下治疗组(n=4).结果无论超声波通过肋间隙或是肋下途径照射,肝内均发现有超声杀伤病灶(发生率为100%).Ⅱ组病灶体积(cm3)显著大于Ⅰ组(分别为19±05和06±03,P=0004).通过肋间隙途径照射,易致肺、肋间隙和膈肌损伤,而通过肋下治疗则易致胃损伤体外HIFU无损伤破坏肝组织或肿瘤在技术上有潜在应用价值,碘化油配合体外HIFU治疗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Jy-70(Ⅱ)型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对包头市区720例居民发中的Cu、Fe、Mn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男性发中Cu、Fe、Mn的正常值分别为11.34、28.41、0.91μg/g;女性分别为11.75、34.02、1.58μg/g。对其在年龄、性别间的差异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男女发Fe随年龄增加而下降,Fe、Mn在性别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6.
纤维连接蛋白在IgA肾病肾组织内的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纤维连接蛋白(Fn)在IgA肾病中的意义,对107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内Fn的变化及其与病理和临床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发现Fn分布与系膜增宽程度平行,并在新月体、严重系膜增生及肾小球硬化区明显增多。与单纯系膜区分布者相比,Fn沿毛细血管襻分布者的病理变化程度、新月体形成、IgG、IgA及C3沿肾小球基底膜的沉积,高血压、肾病综合征及非选择性蛋白尿发生率均增高(0.01<P<0.05),同时血肌酐清除率下降(0.01<P<0.05),24小时尿蛋白量明显增加(P<0.01)。对44例的随访表明,B组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M组。结果显示:Fn在毛细血管襻上的增加反映了系膜增生及毛细血管壁免疫损伤严重程度,并伴有严重的临床表现和不良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GFR及PCNA的表达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级食管鳞癌(Ⅰ级n=18,Ⅱ级n=30,Ⅲ级n=22)、各级不典型增生(轻度n=14,中度n=17,重度n=13)及正常食管粘膜(n=20)进行EGFR及PCNA检测.结果EGFR及PCNA阳性表达在各组食管病变中呈明显递增趋势,正常组、轻度及中度不典型增生组间EGFR及PCNA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EGFR阳性表达分别为:0/20,3/14及10/17;PCNAⅠ,Ⅱ,Ⅲ,Ⅳ级表达分别为:19/20,1/20,0/20,0/20;7/14,6/14,1/14,0/14;2/17,7/17,7/17,1/17(P<005).鳞癌Ⅰ,Ⅱ级组间PCNA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CNAⅠ,Ⅱ,Ⅲ,Ⅳ级表达分别为1/18,7/18,8/18,2/18;2/30,5/30,8/30,15/30(P<005);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与Ⅰ级鳞癌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其基因表达及增殖特性已具有明显的潜在恶性趋势,与食管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临床应对这类病例积极治疗并密切随访,以防癌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加DotBlot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GF-β1mRNA水平,并以正常肝组织和正常人的PBMC为对照。结果TGF-β1mRNA水平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组肝组织(2.22±0.84,n=16)和PBMC中(1.83±1.2,n=2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者均高于正常肝组织(0.94±0.76,n=5)和正常人的PBMC(0.62±0.40,n=16)水平。结论TGF-β1mRNA水平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有关,PBMC中TGF-β1mRNA检测可望作为一项代替肝组织活检的指标,其表达水平与肝癌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纤维粘连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我们应用Northern杂交的方式观察不同剂量的Fn和Ln处理的VSMCsI、Ⅲ型前胶原[Proα1(I)、Proα1(Ⅲ)]基因mRNA的改变。发现Fn能明显地促使Proα1(I)基因的转录,Fn的这种作用与剂量呈正比,α1(Ⅲ)基因的5.8kb mRNA在Fn4.0μg组比对照组增加明显,4.8kb  相似文献   

10.
QRS记分法评价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左室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常规心电图QRS记分法评价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价值,将常规心电图测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n=67)及陈旧性心肌梗塞(n=32)的QRS记分与99mTcMIBISPECT心肌显像检测的心肌坏死、心肌疤痕节段数及平衡法核素心血池显像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峰射血率(PER)、1/3射血分数(1/3EF)、1/3充盈率(1/3FR)、高峰充盈率(PFR)、1/3射血率(1/3ER)、1/3充盈分数(1/3FF)进行相关分析。发现QRS记分与急性心肌梗塞者心肌坏死节段数及陈旧性心肌梗塞者的心肌疤痕节段数显著相关,r分别为0.78,0.66,P均<0.0001;与反映收缩功能的LVEF、PER、1/3EF、1/3ER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73和-0.86,-0.55和-0.73,-0.36和-0.55,-0.65和-0.77,P均<0.05;与反映舒张功能的PFR、1/3FR、1/3FF亦呈明显相关,r分别为-0.45和0.41,-0.49和-0.52,-0.38和-0.36,P均<0.05。说明QRS记分可用于估测心肌梗塞面积、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果糖-1,6-二磷酸对急性冬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果糖-1,6-二磷酸(FDP)对急性冬眠心肌心功能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急性冬眠心肌模型,四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左心室内压力曲线、压力上升速率曲线;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三磷酸腺苷及磷酸肌酸含量,蒽酮试剂检测心肌糖原含量,酶促偶联法测定灌流液中乳酸。结果:①冬眠90分钟时,FDP治疗组(n=7)心肌磷酸肌酸含量为37.91±2.97μmol/g干重,明显高于冬眠组(n=7)的15.76±0.76μmol/g干重(P<0.05)。②FDP减少急性冬眠心肌舒张峰压上升幅度,在缺血30分钟和60分钟,FDP治疗—再灌注组(n=6)明显低于冬眠—再灌注组(n=7,P<0.05)。冬眠期间,FDP治疗—再灌注组左心室收缩峰压和左心室内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FDP可增加急性冬眠心肌的磷酸肌酸含量,改善心肌舒张功能,对冬眠心肌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对猪心脏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我们采用两组在体猪心脏(对照组n=9,用药组n=10)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DACA)完全阻断10分钟,再灌5分钟,重复3次。结果显示:对照组心室纤颤(VF)发生率三次分别为89%、67%、30%(P<0.01),VF潜伏期分别为14.5±1.4s、119.8±13.8s、48±12.5s(P<0.01)。用药组VF发生率三次分别为40%、30%、30%、(P>0.05),VF潜伏期分别为15.2±6.4s,126.5±18.6s,97±23.4s(P<0.01)。曲美他嗪对猪心脏再灌性VF有一定的减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骨节病区和常硒及低硒非病区儿童发铜锌锰铁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大骨节病区、常硒非病区和低硒非病区儿童发Cu、Zn、Mn、Fe含量。结果表明,低硒非病区组儿童发Cu、Zn、Mn、Fe含量与常硒非病区组无明显差异(P>0.05),大骨节病区组儿童除发Cu含量与常硒、低硒非病区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发Zn、Mn、Fe含量均明显高于常硒、低硒非病区组(P<0.01或0.05),大骨节病区组儿童硒以外某些微量元素状况与常硒、低硒非病区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仪对26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进行免疫荧光检测,通过自身对照分析术前、术后变化,并与正常人(n=20)及大肠良性肿瘤患者(n=17)进行对比研究,t检验处理数据.结果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细胞(205%±45%)明显高于正常人(18%±11%)及大肠良性肿瘤患者(24%±14%,P<001),后二者差别不明显(P>005),已发生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含量(229%±48%)较无转移者(161%±33%)明显增高(P<001),无转移组根治手术后外周血CD44含量迅速下降(29%±18%)至正常人水平,已有转移者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CD44水平可作为大肠恶性肿瘤负荷及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陕西不同病情大骨节病区儿童血清Cu,Zn,Mn,Fe含量。结果表明,血清Cu含量无论在病区与非病区,不同病情病区组,以及患儿与健儿之间无显著差异。血清Zn含量除量除患儿显著高于病区健儿(P<0.01)外,其余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血清Mn,Fe含量病区显著低于非病区(P<0.01),但在不同病情病区组之间随干骺端检出率增高而明显增加(P<0.01),其中血清Mn含量与干骺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患者骨矿物质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用单光子吸收法,以桡骨长度中下1/3处为测定点,测定慢性胃炎(n=31)、消化性溃疡(n=26)、胃癌(n=9)及正常对照组(n=43)的骨矿物质含量,并以骨矿含量(BMC,g/cm)及骨面密度(BMC/BW,g/cm2)表示,并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n=14),BMC=1008±0228g/cm)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n=16),BMC=0904g/cm±0205g/cm,BMC/BW=0652g/cm2±0086g/cm2)骨矿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n=43,BMC=1176g/cm±0341g/cm,BMC/BW=0782g/cm2±0134g/cm2,P<005).结论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BMC明显下降,需纠正.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诊断肠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采用血清LSA快速测定法测定244例肠疾病患者血清LSA。部分患者同时测定血清CEA。结果癌症组LSA(143±52mg/L,n=57)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和息肉组(92±16mg/L,n=21),十二指肠溃疡组(87±16mg/L,n=27),肠炎组(92±29mg/L,n=100),及其它良性病组(95±16mg/L,n=23)(P<0.01)。以LSA>115mg/L为检测阳性,则对肠癌症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依次为73.7%,90.1%与86.0%;其敏感率和准确度均高于血清CEA测定。癌症转移组LSA阳性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癌根除术后复发转移者全部LSA阳性,未见复发或转移者全为阴性。结论血清LSA对肠癌诊断、转移及根除术后监测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ConA结合蛋白(CPs)量与质的异常,应用亲和层析等方法对胆固醇结石、色素性结石及胆囊胆固醇息肉等患者的胆汁Cps进行了定量,并对不同个体的Cps与模拟胆汁泡相结合量及成核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色素结石(n=7)及非胆石患者(n=10)胆汁CPs浓度分别为0.26±0.12g/L和0.27±0.09g/L明显低于胆固醇结石患者(n=36)的0.39±0.11g/L(P<0.01)和胆固醇息肉患者(n=9)的0.40±0.09g/L(P<0.01);色素结石(n=5)及非胆石患者(n=25)的成核活性(成核时间比)分别为0.71±0.19和0.73±0.11,也明显弱于胆固醇结石患者(n=25)的0.57±0.21(P<0.01)和胆囊胆固醇息肉患者(n=5)的0.44±0.23(P<0.01);胆固醇结石患者(n=26)的CPs与泡相结合量显著高于色素性结石患者(n=6)(2.4±0.9%比0.9±0.5%,P<0.01)。总结认为:胆汁CPs量的升高及促成核活性增强,尤其是亲泡相CPs的增加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了47例原发性肝癌(PHC)、77例其他各种肝病和消化道恶性肿瘤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TGFβ1水平。结果:PHC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及其他各病组(P值分别<0.05或0.01)。血清TGFβ1诊断PH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3%和77.9%,甲胎蛋白(AFP)阴性PHC诊断阳性率为78.6%,其中7例小肝癌有5例(71.4%)血清TGFβ1阳性,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阳性率,达93.6%。血清TGFβ1作为一种新的PHC血清标志物应用于PHC的诊断、监测和疗效判断,尤其是对AFP阴性或早期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功率聚焦超声联合肝素可的松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高功率聚焦超声(HIFU)联合肝素可的松治疗裸鼠皮下LTNM人肝癌疗效。方法HIFU照射采用频率为1.1MHz,功率750W/cm2,连续超声波照射时间20秒。HIFU照射后第1天起,肝素以300U/ml饮水口服,可的松以初始剂量250mg/kg作皮下注射。48只裸鼠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四组:Ⅰ组(n=12)为对照组;Ⅱ组(n=12)为肝素可的松治疗组;Ⅲ组(n=12)为HIFU照射组;Ⅳ组(n=12)为HIFU+肝素可的松治疗组。结果Ⅱ、Ⅲ、Ⅳ组均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治疗后第28天,抑瘤率分别为86%、90%和99%。Ⅳ组与Ⅱ、Ⅲ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Ⅳ组在治疗后35天肿瘤均消退,组织学检查示仅存疤痕组织。结论HIFU能有效破坏肝癌组织,HIFU辅以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肝癌是一种有效彻底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