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目前已证实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具有很多优势,应用该技术能治疗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种系统的各种疾病,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些都归功于其特殊能力,包括取材容易,自身增殖能力强,分化范围广,能够修复损伤的组织以及免疫调节等功能。 目的: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方法:检索2005至2014年CNKI数据库有关干细胞移植治疗骨折骨不连的文献,检索词为“干细胞,骨不连”,对检索到的244篇文献进行文献分析,并对典型文献进行进一步分析比较。 结果与结论: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来源不受限,取材方便,对供者损伤小,无免疫原性,并发症少,成本低,易分离培养,可无限增殖,为骨不连、骨缺损、粉碎性骨折等严重骨损伤难题提供了解决途径,随着对干细胞的深入研究,开创了骨折骨不连治疗的新方向,并在临床实验中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2.
BACKGROUND: Bone nonunion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in the orthopedic treatment, and its morbidity reached 5%-10%, which results in the long-term functional disturbance of the limbs, and even disability. Autogenous iliac crest graft has been commonly used to treat bone nonunion, but some limitations still exis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utcomes of autogenous iliac crest graft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bone nonunion after fracture surgery. METHODS: Clinical and follow-up data from 69 patients with bone nonun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patients were allotted to combination (n=37) and iliac (n=32) groups, followed by treated with autologous iliac crest graft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or  autologous crest graft, respectively. Afterwards,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fracture healing time,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Fereadez-Esteve callus scores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groups (P > 0.05). The fracture healing time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compared with the iliac group (P < 0.05).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Fereadez-Esteve callus scores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iliac group at 3 and 6 months after surgery (P < 0.05).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he affected limb function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iliac group (P < 0.05).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utogenous iliac crest graft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bone nonunion can accelerate fracture healing, promote porosis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of affected limbs.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基础上,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结合自体BMSCs移植治疗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制作兔骨不连模型并根据干预方式不同随机分为4个组:冲击波结合干细胞组,干细胞组,冲击波组,完全对照组。定期拍片测量骨折间隙宽度变化(2周、6周、10周)、免疫组化观察,10周后比较愈合率。结果标记后的干细胞移植6周后,在冲击波结合干细胞组、干细胞组骨痂中可见(5-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聚集,冲击波组和对照组中未发现明显的聚集现象;冲击波结合干细胞组干预后6周、10周,与其它各组骨不连间隙差异有显著性;10周后冲击波结合干细胞组骨不连愈合效果好,与其他各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结论移植的自体干细胞可能参与了骨不连的成骨,结合冲击波的微动力学刺激,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有望成为一种较好的骨不连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髓干细胞能够增殖再生,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案结合能明显增强骨不连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微损伤环境中对骨不连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清洁级纯种新西兰大白兔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只。按照手术操作流程获取胫骨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待细胞增殖到第3代够107数量级时,进行超顺磁氧化铁纳米粒子培养标记。在兔前肢桡骨中段约15 mm处造成骨缺损,骨缺损6周发生骨不连。实验组大白兔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髂骨碎粒一起植入骨缺损处。对照组不进行干细胞移植,于骨缺损处植入髂骨碎粒。术后12周内,观察大白兔骨不连部位大体形态、X射线片、病理学染色结果。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明显发现骨痂,骨缺损处逐渐修复,直至完全愈合;对照组大白兔骨不连部位没有骨痂,骨髓腔封闭,充填肉芽组织。实验组有增生活跃的软骨组织,碎粒融合,骨缺损处出现类骨质,成骨细胞进行性增加;对照组软骨增生差,有大量死骨,骨粒未融合,没有成骨细胞。实验组桡骨缺损部位X射线显示云雾状影,骨髓腔恢复再通,骨骼塑形好;对照组骨碎粒吸收较少,骨髓腔部分闭塞,骨骼未连接,缺损处硬化。结果显示在局部微损伤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修复骨缺损导致的骨不连具有显著效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胫骨下段因血供差,骨折后易于发生骨折不连接,治疗比较困难。作者自1989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30例,经再次手术内固定加植骨或外固定支架固定均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对其发生骨不连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可注射组织工程骨治疗关节周围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取关节内骨折骨不连患者6例,其中肱骨髁间骨折3例,股骨髁部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1例。关节镜下行骨不连部位清理术,直视下用穿刺针将组织工程骨注射于骨折端,必要时经皮穿针内固定。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X线检查观察骨不连愈合状态,观察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复查时间分别为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结果术后随访9~12个月;所有患者各部位骨折均愈合;骨痂愈合时间为(8.34±2.4)周;骨折愈合时间为(18.2±3.3)周。术后均以Johner-Wruhs功能分级法评定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其中5例为优,1例为良。1例(胫骨平台)术后出现炎性反应,经万古霉素抗炎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1例(股骨髁间骨折)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系统抗凝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关节镜下可注射组织工程骨治疗关节周围骨折骨不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力强、易于向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方向分化且成骨性能稳定等特点,成为骨组织工程中合适的种子细胞。 目的:总结分析采用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分析其直接移植于骨不连部位或复合支架或转基因治疗骨不连所具有的优劣势。 方法:检索1992/2011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及CNKI 数据库有关骨不连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在骨不连方面的应用,骨组织工程细胞支架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nonunions, repairing,tissue engineering”,中文检索词为“骨髓基质干细胞,骨修复,骨不连,组织工程”。排除重复性研究,保留23篇进一步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利用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直接植入骨不连部位,或与适当的支架材料结合,或用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靶细胞,导入外源目的基因诱导成骨的基因治疗来修复骨缺损的方法,给骨缺损的治疗带来光明的前景。但同时也存在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分化合适条件难以准确确定,经皮移植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植入体内后容易流失,不能在植入部位形成有效的细胞浓度,支架材料尚不能完全符合临床要求,以及如何将骨组织工程与基因治疗的方法结合起来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10%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取兔骨髓中的BMSCs,成骨细胞诱导,以5×107/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10%CHA,在联合培养1、3、7天,扫描电镜检查。联合培养7天的10%CHA+BMSCs细胞复合物,埋植入自体皮下,以单纯10%CHA为对照(n=4),分别观察6、12周取出做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 BMSCs与10%CHA联合培养1、3、7天,扫描电镜显示细胞能在10%CHA很好地黏附生长。皮下回植6周,10%CHA/BMSCs细胞复合物组可见大量骨组织形成,单纯10%CHA组未见骨组织生成;12周时,细胞组骨组织较6周时明显增多,单纯10%CHA组未见骨组织生成。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目前治疗晚期肝硬化最有效的方法是肝脏移植,但肝源缺乏、费用昂贵、移植排斥反应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引起并发症等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干细胞移植有利于受损肝组织修复,能够代偿部分肝功能,已成为治疗肝病的一种新方法.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基础、临床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被定义为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恶化、骨脆性和骨折易感性增加。 目前有2亿多人患有骨质疏松症,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寿命延长,受影响的人数仍在急剧增加,这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开发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药物治疗并不能逆转骨丢失,且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毒副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作用、成骨分化和细胞因子作用在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新方法,不仅能避开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而且能从根本上治疗骨质疏松,具有巨大的潜能和应用价值,但许多问题也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折后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不连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现有的治疗方法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寻找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国内外骨科学者研究的热点。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移植联合高压氧治疗四肢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方法:常规消毒局部麻醉无菌操作下,抽取患者骨髓10-20 mL分离浓缩制备成骨髓细胞悬液2-4 mL;在C型X射线透视定位引导下,向骨不连处进行多点穿刺注射自体骨髓细胞浓缩液,局部压迫3-5 min后无菌包扎;骨髓细胞植入后即行高压氧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5 d,共治疗3个疗程。 结果与结论:37例骨不连患者愈合36例,疗效评定为优25例、良8例、可3例、差1例;骨痂出现时间平均为(7.22±1.96)周,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91±1.79)个月;骨髓细胞植入后,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说明采用自体骨髓细胞移植联合高压氧治疗骨不连,能够促进骨不连的愈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神经元的保护及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对大鼠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用Western blot鉴定外源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模型组尾静脉注射PB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转染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移植后3 d及移植后1,2,3,4 周行改良神经功能评分,检测神经功能的损伤情况。移植后4 周将大鼠麻醉后断头取脑,RT-PCR检测脑组织中bcl-2/bax基因表达变化,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能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蛋白。移植后1-4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神经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P < 0.0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及模型组相比,大鼠脑梗死区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cl-2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P < 0.05),bax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P < 0.05),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KH26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 < 0.05)。结果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对脑梗死大鼠脑梗死疗效较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文题释义:骨不连:骨组织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给予适当治疗后大多数骨折都会很快很好地愈合。然而,仍有一小部分骨折难以愈合,当骨折超过3个月仍未愈合,称为延迟愈合,当骨折超过9个月仍未达到骨性连接,则称为骨不连。淫羊藿苷:为淫羊藿干燥茎叶的提取物,呈淡黄色针状结晶粉末,相对分子质量为676.65,属黄酮类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对骨组织、免疫系统、肿瘤组织、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具有显著作用。背景:骨不连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淫羊藿苷在促进骨折愈合和治疗骨缺损方面有着显著作用;骨不连和骨折愈合是对立共存的,有关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实际上就是治疗骨不连的研究。目的:综述淫羊藿苷在骨不连治疗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以“icariin,bone nonunion,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periosteal cell,osteoblasts,osteoclast”及“淫羊藿苷、骨不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膜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作为主题词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共检索到542篇文献,按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44篇文献。结果与结论:淫羊藿苷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膜细胞增殖及向成骨细胞分化、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成熟、抑制破骨细胞的破骨作用,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和治疗骨不连。目前绝大部分研究仍处于基础实验阶段,尚需要大量临床研究,对于相关蛋白及基因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希望为骨不连的中药治疗提供新思路。ORCID: 0000-0002-2013-743X(余绍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中血管再生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肢体缺血症状的改善情况。 方法: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鼓楼医院血管外科于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35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抽取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沿下肢动脉走行路径进行多点注射,测定患肢疼痛程度、冷感缓解程度、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及皮肤溃疡或坏疽面积的改变,动脉造影观察血管新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疼痛评分: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2个月和1年的疼痛评分均较移植前有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2个月与移植后1年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冷感缓解程度:移植后2个月缓解率为51%,移植后1年缓解率为60%,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踝肱指数的变化:移植2个月踝肱指数均较移植前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移植后1年踝肱指数较移植前有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经皮氧分压的变化:对经皮氧分压增加值进行比较,移植后2个月及移植后1年均较移植前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1年与移植后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行走距离:移植后2个月和移植后1年的行走距离明显增加,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1年与移植后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⑥溃疡创面的变化:移植后2个月和1年的溃疡面积均较移植前有缩小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⑦新生血管评价:移植后股动脉造影显示缺血下肢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部位毛细血管增生明显,且与已有的毛细血管相互连接形成侧支循环,促进了缺血下肢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hM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CM),将细胞移植入裸鼠皮下,观察其在细胞移植中有无成瘤改变,是否具有细胞移植的潜能性。方法体外培养扩增hM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其纯度;用5-氮杂胞苷(5-Aza,10μmol/L)体外诱导成CM,并进行鉴定;将诱导成CM的hMMSCs接种于裸鼠皮下,移植后18d分别取接种局部皮下及心肌组织,进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体外培养扩增出hMMSCs,流式细胞检查CD44阳性,表达Vimentin;hMMSCs经5-Aza诱导可分化成CM,表达心肌特异性标记TroponinⅠ及Desmin,透镜观察可见肌丝样结构;进行细胞移植的裸鼠注射局部皮下组织没有形成结节样结构,但发现有表达TroponinⅠ、Desmin及Vimentin的细胞;此外,在心肌组织中也发现有表达这三种抗体的hMMSCs。结论hMMSCs可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具有向CM分化的潜能,体外诱导分化成CM的hMMSCs在细胞移植中并没有成瘤性,且经皮下细胞移植诱导分化成CM的hMMSCs具有向心脏归巢的现象,可用于心肌损伤的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6.
背景:关于神经干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已有多篇报道,但外周血干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治疗鲜有报道。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使失神经骨骼肌重获神经再支配的临床应用。 方法:应用外周血干细胞治疗周围神经损伤6例,同时与周围神经损伤单纯行神经断端吻合或神经移植1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常规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一两个疗程,同时给予针灸、理疗、经皮电刺激治疗及功能康复训练。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随访均超过6个月。干细胞移植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率要明显高于单纯神经吻合组。提示周围神经损伤后给予修复局部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够使远端失神经骨骼肌早期重新获得神经再支配。  相似文献   

17.
Systemic sclerosis (SSc) is a generalised autoimmune disease, of yet unknown origin, with two major clinical subsets: the limited (lcSSc) and the diffuse cutaneous (dcSSc) forms, which can be distinguished by the extent of skin involvement, the autoantibody profile and the pattern of organ involvement. With an incidence of 1/105, SSc affects around 250,000 people in Europe and is responsible for significant morbidity with a 5-year mortality rate of at least 30% of all patients. In patients with rapidly progressive dcSSc, the 5-year mortality is estimated to be 40–50%.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mostly autologous but also allogeneic in some specific cases, has been employed worldwide since 1996 as a new therapeutic strategy in patients with a poor prognosis. In 2007, 150 HSCT procedur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EBMT data base. We review herein both the short and the long-term reports from the various 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phase I–II studies, which have shown that autologous HSCT in selected patients with severe dcSSc results in sustained improvement of skin thickening and stabilisation of organ function up to seven years after transplantation. Based on these promising results, ongoing phase III trials have been designed in parrallel, both in Europe (ASTIS) and in North America (SCOTT) aiming to analyse the respective benefits from autologous HSCT respectively without or with high dose irradiation. This review reports the current data concerning the effects of HSCT on survival, skin, and major orga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dcSSc.  相似文献   

18.
基质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造血重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造血损伤修复及血液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已日益受到重视。受体的造血系统重建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造血干细胞的质量和数量,二是造血微环境的质量。1977年,Dexter用小鼠骨髓细胞进行长期培养,发现造血细胞只有附着于一种被称为基质细胞的集落上,才能增殖。而后 Mauch等[1]继而在人骨髓细胞长期培养的实验中证实了这一点。可以认为造血干细胞在分化增殖需要有一个特殊的环境,即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是造血微环境的主要成分,具有支持造血的作用。 一、基质细胞 造血微环境(hematopoieti…  相似文献   

19.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中的旁分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间充质干细胞是细胞移植和组织工程中理想的种子细胞,然而在移植中发挥治疗作用的具体机制仍然不明确。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促进周围细胞的存活,发挥旁分泌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调节免疫,促进周围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以及促血管生成作用发挥其在细胞移植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