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兔的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与交感神经的关系.方法 兔20只随机分为室速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通过将电极放置右室流出道心外膜,以180次/分频率起搏构建室速模型,对照组不予起搏,待120 min后立即取出左右流出道及左心尖游离壁心肌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频发室性流出道早搏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患者的射频消融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患者非持续性室速和频发性室性早搏进行了导管射频消融。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 ( 4 6 2± 7 1 )岁 ,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顺序标测 ,确定室速和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 ,前者以起搏时与室早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 ,后者以早搏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结果  60例室早室速与多数起源于心室流出道 ,右室流出道室早室速QRS呈左束支阻滞形态 ;左室流出道室早室速QRS波均呈右束支阻滞形态。消融即刻成功率 96 6 % ( 5 8/60 )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消融前室早数为( 2 0 4 1 6± 1 891 )次 ,室速 ( 31 4± 73)阵次 ,消融后室早数 ( 1 2 2± 1 40 )次 (P <0 0 0 1 ) ,无室速再发。所有病人无任何并发症。随访 ( 1 9± 6)月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 ,复发率为 3 4% ( 2 /5 8) ,随访期间亦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除正常心脏单形室早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约占全部室速的10%[1],其中大多数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而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IVT)的射频消融术(RFCA)较其它起源点IVT的效果更好[2],若能找出简单实用的ECG特征鉴别RVOT-IVT与起源于RVOT以外的IVT很有益处.本文总结分析了29例IVT患者的ECG特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流出道(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VOT)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是最常见的临床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些部位的流出道VA共同靶点特征:靶点窦律下可记录到V波后高频低振幅电位(P2),室早或室速时P2成分电位翻转,明显提前体表QRS-30ms以上(Pl),90%以上流出道VA可记录到此类特殊电位,预示消融成功;而非靶点部位无此特殊电位.解剖研究提示,心室流出道存在肌袖性优势传导束,部分向肺动脉/主动脉瓣上延伸,这种特殊性靶点电位被认为与流出道肌袖传导有关.临床标测流出道VA靶点结构包括心律失常起源起源点-肌袖性传导通路-心室突破口,肌袖传导长短不等,最长达3 cm.但是令人疑惑的是,尽管消融成功,42%消融后肌袖电位仍然存在.流出道VA与肌袖性传导密切相关,但其确切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3例陈旧性心肌梗塞室壁瘤并发室性心动过速(VT)的患者,接受了心脏电生理检查。希氏束电图或食道导联心电图证实A(P)波与V(QRS)波分离,V波前无H波,符合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在检查中,将电极导管插至右心室内,电刺激右心室可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作时,用普鲁卡因胺静脉注射治疗效果好;随访0.5~4年,胺碘酮、心律平、奎尼丁能预防VT再发作。  相似文献   

8.
9.
家兔左心室流出道自律性电活动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观察了34例家兔左心室流出道离体组织的自律性电活动及其动作电位特征。结果;31例(91.18%)(包括电刺激诱导部分)可出现自律性电活动,并且可在局部组织记录到典型的慢反应动作电位,提示:家兔左心室流出道组织也具自律性,这进一步证明哺乳类动物左心室道组织具有与普通心室肌不同的电生理特性,其生理功能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支型室速(FVT)的电生理特性及合理治疗。方法:就28例FVT的临床资料、心电图、食道及心内电生理特征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28例患者QRS波时限为120~140ms。16例为左后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呈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12例为左前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呈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伴左后分支阻滞(LPFB),4例可见室房1∶1逆传,24例可见室房分离。18例FVT可被食道调搏诱发和终止。1例先用胺碘酮、食道调搏、电复律治疗无效后间断用胺碘酮及异搏定及口服倍他乐克后终止;16例直接用异搏定终止;5例憋气后自行终止;6例食道调搏不能终止用异搏定或胺碘酮治疗。其中24例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无复发。结论: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有典型的心电图特征,食道调搏可以终止大部分发作,急性发作用异搏定效果好,导管射频消融术可根治,其多为折返机制。  相似文献   

11.
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弢  张彦周 《医学综述》2009,15(5):718-720
关于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以往学者主张随访或是药物治疗,只有当病程时间较长、室性期前收缩频繁发作,且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情况,才推荐射频消融治疗。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维标测系统的问世,结合右室流出道本身的解剖结构特点,应用导管消融治疗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带蒂心包重建右室流出道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带蒂心包重建右室流出道的效果。方法:在20条杂种狗的主肺动脉上用带蒂自体心包补片,同时在右心耳上用离体自体心包补片。术后l、2年分批取出移植心包及正常心包,分别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带蒂心包组织柔软,弹性良好,无钙化;大量毛细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正常且核膜存在。不带蒂心包苍白,组织僵硬,弹性差,灶性区域纤维素样坏死,钙化灶形成;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稀少,核碎裂。术后l、2年结果相比较,上述差别明显。结论:带蒂心包有良好的组织生物学活性,是重建右室流出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VBJV)在右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应用和术后早期临床疗效。方法:6例病人使用了完整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记录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用心脏超声对移植的牛颈静脉进行功能评价,检查新建肺动脉瓣跨瓣压、移植牛颈静脉管道直径和有无瘤样扩张远端吻合口压差等。结果: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栓塞等带瓣管道相关并发症发生,恢复顺利出院。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均提示移植的管道通畅,2例新建的肺动脉瓣轻度反流。结论: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易于获取,型号较齐全,移植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可作为一种右室流出道重建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的昼夜发作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的昼夜发作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患者在基础状态进行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分别记录24h中每小时内心律失常发作频数及平均心率,了解室速,室早发作的昼夜规律,结果:基础状态下,室速,连发室早,平均心率在24h内呈不均一分布(P<0.001),其发作规律呈白天多,夜间少,单个室呈不均一分布,但整个差异无显著性,平均心率与室速,连发室早互正相关,单个室早与平均心率无相关性,结论:左室流出道室速患者24h内室速,连发病早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提示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的发生与交感迷走神经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与右室流出道起搏(RVOTP)对心输出量的影响。方法:8例患者,5例植入DDDR起搏器,3例植入VVIR起搏器,先将心室电极放在RVA,然后放在RVOT,用Swan-Ganz漂浮导管分别侧定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8例患者全部在RVOT成功植入螺旋电极,RVOT起搏比RVA起搏时的CO、CI明显增加。感知、阈值、阻抗等起搏参数两者无差别。结论:采用螺旋电极行RVOT起搏与传统的RVA起搏相比较,明显改善心输出量。  相似文献   

16.
异种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小毛  林辉  李香伟 《广西医学》2009,31(10):1407-1409
目的观察去细胞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JVC)重建猪右心室流出道后的血流动力学。方法应用经去细胞(B组)及未去细胞(A组)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分别进行猪肺动脉与右心室连接,行超声心动图检测牛颈静脉带辫管道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重建术后3个月16头猪均存活。A组及B组牛颈静脉近端及远端吻合口口径、牛颈静脉反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近端及远端吻合口压差、跨瓣压差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细胞化的牛颈静脉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重建右室流道材料,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使用三维电解剖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射频消融方法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选择连续入院行射频消融的频发室早患者共49例,分为两组,一组使用CARTO3三维电解剖系统指导消融(三维组,n=29),一组使用常规X线指导消融(常规组,n=2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X线用量、手术费用、并发症、成功率和复发率等差异。结果 三维组即刻成功率为100%(29/29),常规组为95%(19/20);常规组有3例并发症,三维组无明显并发症;随访6个月,常规组复发3例(15.0%),三维标测组无复发。三维组X线透视时间少于常规组[(1.3±3.6)min vs (44.2±28.2)min,P<0.01],相应的X线用量也大为减少[(93±242)mGy vs (3 919±2 309)mGy,P<0.01],但手术费用较高(P<0.01)。两组手术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维组29例患者中,有20例(69.0%)完全无X线透视。结论 三维电解剖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早射频消融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以显著减少X线透视时间和X线曝光量,部分可实现完全无X线透视完成消融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植入VVI起搏器患者,相对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是否改善心功能。方法 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植入单腔(VVI)起搏器患者40例,随机分为RVA和RVOT两组,随访观察半年,对两组患者起搏参数、心功能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即刻起搏阈值RVOT组与RV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两组起搏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V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半年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VA组有下降趋势。结论 针对VVI起搏患者建议尽量将心室起搏电极放置在RVOT间隔部,可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带单瓣自体心包补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一07/2010-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手术,其中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21例,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TOF+PA)12例,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