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临床治疗痰热的基本方。该方临床应用广泛,吾师李敬林教授善用此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对其运用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证不寐的辨治深有感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温胆汤最早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原主治证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后世医家增加茯苓、大枣,减生姜用量而治痰热,故方名仍称温胆,但其功用则为清胆.笔者近年来运用本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付晓  李敬林 《辽宁中医杂志》2010,(10):1890-1892
温胆汤为治痰之要方。其病机用药,历代医家多有论述。李敬林教授是辽宁省名医,善于从"因人制宜"和"因证制宜"两个方面加减运用温胆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临床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温胆汤临床运用举隅南通市狼山医院陈华安(226004)温胆汤出自《千金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所组成。治大病后虚烦不眠。《三因方》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大枣、茯苓,主治相同。在临床上对于痰热内阻,胆胃失降所引起的疑难杂症,均可用本方加减治...  相似文献   

5.
温胆汤新用     
温胆汤新用孝义市卫生进修学校(032300)武亨升孝义市第二中学医务室王成香关键词温胆汤中风头痛胸痹阳痿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之《备急千金要方》,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笔者运用本方加味治疗以痰热为特征的多种内伤杂病,均取得较好效果。兹择治验4则介...  相似文献   

6.
温胆汤刍议     
温胆汤因其疗效确切,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历来对温胆汤争议颇多,对其方名及其功用、证治。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全国统编教材1985年版《方剂学》(即“五版教材”)称其功用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得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证”。认为“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患”。  相似文献   

7.
王安康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工作30余年,学识广博,技艺精湛,尤其对内科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有独到见解。现将王师运用温胆汤治疗疑难杂病的经验介绍于下。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最早出自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眼”。《医宗金鉴》亦载温胆汤,但比原方多茯苓一味,主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王师在临床中运用温胆汤治疗因痰热所致的眩晕、胃痛、不寐、郁证、胸痹等,收到满意疗效,试举例说明。例1:眩晕张某,女,50岁,干部。主诉:眩晕反复发作10余年。此次因劳累过…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4):706-708
宋代医学家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温胆汤,主治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脾胃不和所致胆郁痰扰证。万远铁教授遵"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旨,临证治疗各类疑难杂症时常从治痰着眼,善用温胆汤灵活化裁,治疗各类以"痰"为基本病机的疾患,疗效甚佳。文章选取万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痰证之精神分裂症、美尼尔氏综合征、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炎的几个典型案例以论之。  相似文献   

9.
蒋健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409-1410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实、甘草以及姜枣组成。本方是从《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变化而成,原方较本方少茯苓、大枣,而生姜则重用四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后世减生姜用量而治痰热,方名仍称温胆,但功用实为清胆。黄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辨》,乃温胆汤去大枣、加黄连而成,进一步加强了清胆的作用。本方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该证临床表现颇为多彩,诸如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以及癫痫等等,  相似文献   

10.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是清化痰热的代表方剂,孙思邈认为其病机为“胆寒”。其实,“胆寒”与“痰热”并不矛盾,通过对温胆汤方证的脏腑病位分析、方荆寒热属性讨论,揭示“胆寒”与“痰热”的因果关系。并列举临床运用温胆汤治疗的多种病证及其症候特征、病机要点、方剂加减配伍规律及医案一则。  相似文献   

11.
温胆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用于“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证,组方升降清和,温凉相伍,化痰而无太燥,清热而不过寒,多年来,笔者用于治疗痰热上扰之妇科疾患,每获显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运用温胆汤治疗神经内科疾病:不寐,证属痰热内扰,痰浊中阻,心神不宁所致不寐,治宜清胆和胃、化痰宁神。郁症,证属肝气郁结,痰热内扰所致郁证,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化痰。眩晕,证属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所致眩晕,治宜理气化痰。癫狂,证属痰热扰心所致狂证,治宜清热化痰、通腑开窍。指出:温胆汤证的病机是痰和热,其方的要点是清热化痰。  相似文献   

13.
温胆汤出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由陈皮、半夏、竹茹、枳实、生姜、甘草六味药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痰和胃之功,此方虽日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患,胆为木,为清净之府,喜温和而主生发,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因之不和进而化热生痰,治以治痰,治热,治气。作者用温胆汤化裁辩证治疗痰湿郁结致梅核气;痰热郁久化热致头痛;痰热内阻,上蒙清窍致耳鸣;痰热内扰致失眠疗效颇著。  相似文献   

14.
现代所说的疑难杂症 ,即古代所说的怪病 ,古代医家常说“怪病多痰”、“怪病多从痰治”,疑难杂症与体内的痰有密切关系。脾为生痰之源 ,脾胃为一身升降之枢 ,调节各脏腑的功能 ,从调整脾升胃降的功能来消除体内的痰 ,从而达到治疗疑难杂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王立忠教授在治疗内科疑难杂症时善于从痰论治。对痰邪壅肺型风痰咳嗽治以疏风固表,化痰止咳;对痰湿中阻型眩晕治以化痰和胃,健脾补肾利湿;对痰火内扰型失眠治以化痰和胃,清热除烦;对风痰阻络型面肌痉挛治以祛风活血,化痰通络;对痰火上扰型耳鸣治以清肝泻火,祛痰和胃,均获良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时善于从痰论治是王立忠教授临证特色之一。同时,王老在治疗中注意固护脾胃,强调健脾运脾,所谓“脾胃为生痰之源”之理。通过介绍王老从痰论治内科杂病的学术经验及辨治验案,与同道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6.
温胆汤始见于唐·孙思邈《千金方·胆腑》:“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清代张秉成《成方便读》言本方主治“胆虚痰扰”,为著名的治痰方剂。原方组成用“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陈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从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开始,减少了生姜用量“二两”,增入云苓“一两半”,后人又入大枣1~2枚,组成温胆汤。全方寒热并用,辛苦兼施,功能和胃化痰,清静胆腑,为治痰证的主方,能解除木郁土壅,痰浊内生诸证。  相似文献   

17.
温胆汤,首见于《备急千金要方》。言其“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其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温胆汤在此方基础上增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量。其主治“虚烦不得眠”与之同。目前,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之温胆汤(许济群主编),系选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述其功用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上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证。”《医方集解》释义:温胆汤“乃以凉肺经之热,非以温胆经之寒也,以胆欲不寒不燥常温为侯耳。”并且,《方剂学》  相似文献   

18.
从组方及用法、功能主治、病机分析、方义、临床应用、存疑等对温胆汤作了考释。指出:温胆汤既治痰热为患,又治三焦湿热留恋,广泛用于内、儿、妇科等疾病。  相似文献   

19.
温胆汤乃为唐代孙思邈所创,载于《备急于金要方》,主治证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后世应用范围渐渐扩大,从病症上不仅治虚烦胆寒,还应用于痰热阻于肺、肝、脾、胃、大肠等,笔者临床中常用此方治疗痰热郁阻所致的多种病症,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温胆汤治疗疑难杂症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胜全 《新中医》1998,30(8):27-28
温胆汤治疗疑难杂症举隅王胜全主题词温胆汤/治疗应用肾功能衰竭,慢性/中药疗法梅尼埃病/中药疗法脑栓塞和血栓形成/中药疗法笔者临床中运用温胆汤治疗各种与痰浊有关的疑难病症,取得较好的疗效,兹举例如下。1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小便明显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