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GnRH拮抗剂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97~2010)、ProQust Medical Library(1997~2010)、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2000~2010)、CBM(1979~2010)、CNKI(1994~2010)、VIP(1989~2010)、万方数据库(1994~2010)和读秀学术搜索引擎,并手工检索相关中文杂志9种,查找比较GnRH拮抗剂与GnRH激动剂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PCOS患者治疗中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Man 4.2.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RCT,合计699例患者。其纳入研究质量A级3篇,B级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GnRH激动剂组比较,GnRH拮抗剂组在刺激天数[WMD=–1.23(–2.76,–0.31)]、Gn量[WMD=–4.87(–14.20,4.46)]、HCG日E2值[WMD=31.37(–263.40,–326)]、获卵数[WMD=1.34(–1.02,4.70)]、临床妊娠率[OR=1.27(0.77,2.10)]和流产率[Peto OR=0.67(0.38,1.18)]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仅GnRH拮抗剂组的OHSS率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to OR=0.35(0.24,0.50)]。结论 GnRH拮抗剂方案较之GnRH激动剂方案能减低OHSS发生,而在Gn量、获卵数、临床妊娠率方面,两种方案疗效相当。由于GnRH拮抗剂方案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对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可能是较理想的选择。鉴于纳入研究存在质量和数量的不足以及方法学的差异,上述结论仅供临床参考,需要开展更多后效评价和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输卵管积水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输卵管切除预处理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VIP、CNKI(均为2000~2010.12),查找中国输卵管积水不孕患者IVF-ET术前行输卵管切除术预处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涉及输卵管积水不孕患者687例、累计730个IVF-ET周期,9个RCT的质量评级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输卵管积水不孕患者在IVF-ET术前行输卵管切除术预处理,①会增加超排卵时Gn用量[WMD=1.23,95%CI(0.17,2.30),P=0.02],但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受精率[RR=1.07,95%CI(1.02,1.13),P=0.006]、卵裂率[RR=1.05,95%CI(1.00,1.09),P=0.03]及临床妊娠率[RR=1.92,95%CI(1.41,2.61),P<0.0001];②能降低流产率[RR=0.34,95%CI(0.13,0.86),P=0.002];③不影响Gn的刺激天数[WMD=–0.27,95%CI(–0.59,0.06),P=0.11]、HCG日E2水平[WMD=59.15,95%CI(–9.61,127.91),P=0.09]、获卵数[WMD=–0.27,95%CI(–0.44,0.99),P=0.46]、优质胚胎率[RR=1.02,95%CI(0.91,1.14),P=0.79]及异位妊娠率[RR=0.22,95%CI(0.03,1.82),P=0.16]。结论中国输卵管积水不孕患者在行IVF-ET术前做输卵管切除术预处理是必要且安全的。但由于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因此期待更多设计合理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公开发表的凯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凯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95~2010)、FMJS外文全文数据库(EMCC,1995~2010)、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5~20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5~2010)、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0),收集凯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而后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应用RevMan 4.2.8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尿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氨、24h尿蛋白定量。结果共纳入19篇RCT,合计1 15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94例,对照组559例。各研究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均报道有随机方法但未提及盲法和分配隐藏,仅有1篇明确提到按随机数列表随机分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凯时注射液在降低尿蛋白排泄率[WMD= -77.86,95%CI(-85.64,-70.08)]、血肌酐[WMD= -3.14,95%CI(-5.30,-0.98)]、尿素氨[WMD= -0.71,95%CI(-1.13,-0.29)]、24h尿蛋白定量方面[WMD= -0.56,95%CI(-0.79,-0.33)]均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凯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但由于纳入的高质量文献很少,样本量有限,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TDR)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1~2009.5)、EMbase(2000.1~2009.5)、OVID(2000.1~2009.5)、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注册库(2009年第1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1~2009.5)、CNKI(2000.1~2009.5),手工检索《中华外科杂志》等6种相关杂志,纳入TDR和ACDF比较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评价者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试验,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RCT,包括1?3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DR与ACDF两组术后颈痛评分[MD=–0.90,95%CI(–1.18,–0.62)]、术后上肢痛评分[MD=–0.70,95%CI(–0.86,–0.54)]、术后神经功能满意率[RR=1.06,95%CI(1.02,1.11),P=0.003]、再次手术发生率[RR=0.30,95%CI(0.17,0.53),P〈0.000?1]和总体治愈率[RR=1.13,95%CI(1.06,1.22),P=0.000?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后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WMD=1.53,95%CI(–0.55,3.61),P=0.15]、术后影像学满意率[RR=0.96,95%CI(0.92,1.01),P=0.11]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0.79,95%CI(0.49,1.28),P=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DR能缓解颈及上肢痛、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再次手术率,提高单节段颈椎病的总体治愈率,但在颈部功能改善、术后影像学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等方面,TDR和ACDF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系统评价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0年第1期)、MEDLINE(1996~2010年3月)、EMbase(1980~2010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0年3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0年3月),手工检索《中华肾脏病杂志》等相关杂志及重要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汇编,并追溯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选择试验、评价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使用RevMan5.0.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862例DN患者,"漏斗图"呈不对称分布,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或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雷公藤多甙在降低DN患者24小时尿蛋白[临床期WMD=-0.49,95%CI(-0.63,-0.34);未分期:WMD=-0.60,95%CI(-0.96,-0.24)]、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WMD=-148.75,95%CI(-238.01,-59.48)]上优于常规治疗;②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肾病血肌酐水平[临床期WMD=-8.43,95%CI(-18.15,1.29);未分期:WMD=-0.66,95%CI(-2.12,0.79)]、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影响[WMD=1.74,95%CI(-6.34,9.83)]与常规治疗没有差异;③雷公藤多甙对DN患者血脂、血压的影响因纳入研究较少,论证强度较低,不能确定;④治疗期间尚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公藤多甙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低下和可能存在发表偏倚,使本系统评价的证据强度不高,上述结论有待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VIP和PubMed中关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随机对照实验。各数据库的检索时间均为1989年1月至2009年12月。以Jadad量表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随机对照实验,共237只大鼠,纳入研究质量较低。OECs组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67,95%CI(0.99,2.36);WMD=3.61,95%CI(1.97,5.26);WMD=6.50,95%CI(5.76,7.24);WMD=4.23,95%CI(1.19,7.28);WMD=1.90,95%CI(1.22,2.58);WMD=3.30,95%CI(2.63,3.97)];电生理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98,95%CI(–5.71,–2.25)];感觉诱发电位(SEP)及波幅变化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MD=–7.13,95%CI(–16.49,2.23);WMD=3.00,95%CI(–1.12,7.11);WMD=1.95,95%CI(–0.89,4.78)]。结论基于目前实验性证据,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但对运动电生理学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igh 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HTE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Ovid、CNKI等数据库,收集发表于1990年至2010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功能不全患者行HTEA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其相关参考文献。按Cocharane Handbook 5.0.1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4.2.10软件。结果共纳入16个自身对照试验,12个空白对照试验,共1 0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对心功能的影响:HTEA能够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WMD=–10.28,95%CI(–14.14,–6.43)]和心输出量[WMD=–1.26,95%CI(–1.63,–0.89)],缩小左室舒张末内径[WMD=5.02,95%CI(3.72,6.32)],增加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E峰)[WMD=–17.50,95%CI(–29.40,–5.59)],降低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A峰)[WMD=27.36,95%CI(24.46,30.26)];②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影响:阻滞后ST段压低、T波倒置次数(NST-T)[WMD=1.45,95%CI(1.12,1.78)]和程度总和(∑ST-T)[WMD=1.02,95%CI(0.78,1.26)]显著减少;③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影响:阻滞后能够显著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肌缺血[WMD=4.24,95%CI(0.48,8.00)]、心肌缺血持续时间[WMD=23.29,95%CI(4.66,42.11)]和心绞痛的发作次数[WMD=3.44,95%CI(0.92,5.97)],减少NST-T[WMD=1.10,95%CI(0.84,1.36)]和∑ST-T[WMD=1.33,95%CI(1.01,1.65)]的变化程度;④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阻滞后可显著减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率[WMD=8.44,95%CI(3.81,13.07)],降低体循环阻力[WMD=2.07,95%CI(0.81,3.34)],但不降低舒张压[WMD=2.06,95%CI(–0.52,4.64)],不影响冠状动脉灌注压;⑤对Q-T离散度的影响:阻滞后能显著降低Q-Td[WMD=9.51,95%CI(4.74,14.27)]、Q-Tcd[WMD=11.82,95%CI(5.55,18.09)]及J-Td[WMD=9.04,95%CI(2.30,15.79)]。结论 HTEA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慢心率,稳定血流力学,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心电图ST段改变,缩短Q-T离散度。受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计算机导航治疗与传统方法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放射学及术后功能评价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CCTR)及Cochrane协作网肌骨组专业试验数据库、MEDLINE(1966~2009)、EMbase(1980~2009)、PubMed、NRR(http://www.update-software.com/National/)、CCT(http://www.controlled-trials.com)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手工检索中文骨科文献,收集计算机导航技术与传统方法比较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4.2.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RCT,包括2439例患者,其中A级5个,B级13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放射学测量上,两种方法:对下肢机械轴的测量精确性有差异[WMD=–0.56,95%CI(–0.74,–0.38)],对股骨冠状轴和矢状轴及旋转角度的测量无明显差异[WMD(95CI)分别为–0.29(–0.58,0.00)、–1.64(–3.49,0.21)及–0.11(–0.87,0.66)];对胫骨冠状轴的测量无明显差异[WMD=–0.31,95%CI(–0.69,0.06)],而对矢状轴的测量有明显差异[WMD=–0.69,95%CI(–1.10,–0.28)];对胫股冠状角的测量无明显差异[WMD=0.03,95%CI(–0.78,0.84)],对髌骨倾斜角及髌骨旋转角度也无明显差异[WMD(95%CI)分别为–1.45(–3.12,0.22)及–0.34(–0.71,0.02)]。②在操作时间上两者有明显差异[WMD=13.31,95%CI(10.00,16.63)],在并发症及出血量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RR及95%CI分别为1.65(0.87,3.13)及–74.81(–184.71,35.09)。③在术后功能评价上,纳入研究均随访超过6个月,两者在关节活动度、KSS评分及OXFORD评分上无明显差异[WMD(95%CI)分别为–2.17(–5.66,1.33)、6.28(–3.69,16.25)、–0.31(–2.05,1.43)]。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较,计算机导航技术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①下肢机械轴的测量及胫骨矢状轴的测量上两者有显著差异,而在股骨冠状轴和矢状轴及旋转角度的测量上,胫骨冠状轴及胫股冠状角的测量上,以及髌骨倾斜角及髌骨旋转角度的测量上,两者无明显差异。②因计算机导航属于新技术领域,操作不熟练,故在操作时间上,两者差异较大,而并发症及出血量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③在功能评价上(随访超过6个月),两者无明显差异,而长期随访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氨氯地平与缬沙坦相比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并发肾脏损害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WanFang Data、CNKI、VIP、CBM、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10期)、PubMed、Ovid、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查找氨氯地平与缬沙坦比较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并发肾脏损害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3年10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RCT,共计7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氨氯地平改善24 h尿蛋白的效果优于缬沙坦[24 h尿蛋白基线值〈1000 mg:WMD=–10.24,95%CI(–18.52,–1.95),P=0.02;24 h尿蛋白基线值〉1000 mg:WMD=–575.69,95%CI(–781.02,–370.36),P〈0.00001];而在改善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血压(SBP/SD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UAER:WMD=–11.29,95%CI(–27.93,5.36),P=0.18;Scr:WMD=1.05,95%CI(–3.89,5.99),P=0.68;SBP:WMD=0.52,95%CI(–0.83,1.87),P=0.45;DBP:WMD=–0.40,95%CI(–1.41,0.62),P=0.44;不良反应发生率:WMD=1.00,95%CI(0.3,3.34),P=1.00]。结论现有证据显示,与缬沙坦相比,氨氯地平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并发的肾脏损害同样有效,在改善24 h尿蛋白效果方面优于缬沙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联合中药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对生长抑素联合中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MEDLINE(Ovid)、PubMed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09年9月。文献检索语种为英语和中文。结果共纳入8个RCT,436例患者,所有纳入试验在治疗末均未进行随访。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长抑素联合中药治疗组(治疗组)的病死率(13/188,6.9%)明显低于单纯生长抑素治疗组(对照组)(24/174,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to OR=0.46,95%CI(0.22,0.94),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WMD=-7.01,95%CI(-7.89,-6.13),P〈0.000 01]。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77,95%CI(-0.82,-0.72),P〈0.000 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第7天APACHEⅡ评分均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6/91,28.6%)与对照组(35/88,39.8%)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to OR=0.61,95%CI(0.32,1.13),P=0.12]。结论生长抑素联合中药治疗在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APACHEⅡ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单纯生长抑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目前国内外伊布利特和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2期),查找1994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发表的所有关于伊布利特和胺碘酮转复房颤、房扑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RCT,共计5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伊布利特组转复房颤、房扑的总有效率优于胺碘酮组[OR=2.27,95%CI(1.19,4.33),P=0.01];②4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伊布利特组转复房颤的疗效与胺碘酮组相当[OR=1.61,95%CI(0.96,2.71),P=0.07],但伊布利特组转复房扑的疗效更优[OR=8.97,95%CI(4.51,17.84),P<0.00001];③5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伊布利特组转复房颤、房扑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组[WMD=–126.55 min,95%CI(–202.35,–50.76),P=0.001];④4个研究报告了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OR=1.13,95%CI(0.37,3.43),P=0.83],但伊布利特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OR=2.36,95%CI(1.40,4.01),P=0.001]。结论伊布利特治疗房颤、房扑的总转复率和单独治疗房扑的转复率均高于胺碘酮,且转复房扑和房颤的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但两者对房颤的转复效率相当;两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似,但伊布利特致心律失常的作用较胺碘酮多见。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有限,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中国全文期刊网(从建库截至2009年12月)所有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评价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然后采用RevMan 5.0.2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血糖控制、胰岛素用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低血糖发生率和糖尿病缓解率。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597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除1个试验外,其他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均为B级。以胰岛素需要量和糖尿病缓解率为结局指标的漏斗图提示存在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胰岛素泵治疗和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均能控制空腹血糖[WMD=–0.21,95%CI(–0.42,0.00),P=0.05]和餐后血糖[WMD=–0.24,95%CI(–0.57,0.08),P=0.14]。胰岛素泵治疗使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更少,比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大约少2.74天[WMD=–2.74,95%CI(–3.33,–2.16),P〈0.000 01];且所需胰岛素量更少,约少7.78单位[WMD=–7.78,95%CI(–9.25,–6.31),P〈0.000?01]。胰岛素泵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胰岛素多次注射组,约减少了69%[OR=0.31,95%CI(0.12,0.80),P=0.01];而糖尿病缓解率比多次胰岛素注射组增加约46%[OR=1.46,95%CI(1.01,2.10),P=0.04]。结论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效果优于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但因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在临床应用时应结合患者情况和医生经验,权衡利弊后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预混赖脯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3期)、Pub Med、EMbase、临床试验注册库(Clinical Trials.gov)、CBM、CNKI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查找关于预混赖脯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10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合计4 5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预混组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方面优于甘精组[平行试验:WMD=–0.18,95%CI(–0.33,–0.02),P=0.03;交叉试验:WMD=–0.38,95%CI(–0.52,–0.24),P〈0.000 01];2预混组在降低空腹血糖(FPG)水平方面不及甘精组[平行试验:WMD=0.82,95%CI(0.65,0.99),P〈0.000 01;交叉试验:WMD=0.64,95%CI(0.26,1.02),P=0.000 9];3预混组在控制体重方面效果不及甘精组[平行试验:WMD=0.93,95%CI(0.31,1.56),P=0.003;交叉试验:WMD=0.74,95%CI(0.19,1.29),P=0.009];4预混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甘精组[平行试验:OR=1.27,95%CI(1.11,1.45),P=0.000 6;交叉试验:OR=2.24,95%CI(1.45,3.46),P=0.000 3]。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预混赖脯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相比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各有优势,临床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胰岛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来曲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拈抗剂方案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中低反虚患者促排卵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VIP、CNKI、PubMed、EMbase和FMJS,收集有关来曲唑+拮抗剂方案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低反应患者促排卵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南2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个研究,共9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中低反应患者,来曲唑+拮抗剂方案与对照组相比,Gn用量[MD=-8.05,95%CI(-13.67,-2.43),P=0.005]、HCG日E,值[MD=-1026.41,95%CI(-1949.61,-103.20),P=0.03]均小于对照组;而两组获卵数[MD=-0.61,95%CI(-2.41,-1.19),P=0.51]和临床妊娠率[OR=1.03,95%CI(O.53,2.02),P=0.92]无明显差异。结论对IVF—ET低反应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有效性而言,来曲唑十拮抗剂方案较对照组I旆床结局无明娃改善,但能减少Gn用量,降低IVF治疗费用。来曲唑十拈抗剂方案为卵巢低反应患者提供了另一种临床选择。、由于纳入文献存在质量和数量不足以及方法学差异,建议本研究结论仅作为临床分析的参考,尚需后效评价和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在肝切除术中应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hemihepatic inl ow occlusion,HHO)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total hepatic inl ow occlusion,THO)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2013年第1期)、PubMed、EMbase、CBM、CNKI和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系统,查找比较在肝切除术中应用HHO与THO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5月,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同时,手工检索已发表的资料和会议论文。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RCT,包括7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HO在降低术后第1天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WMD=–235.84,95%CI(–411.28,–60.40),P=0.008]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WMD=–195.52,95%CI(–351.87,–39.16),P=0.01]水平,缩短AST[WMD=–3.83,95%CI(–4.52,–3.15),P<0.000?01]、ALT[WMD=–4.29,95%CI(–5.75,–2.84),P<0.000?01]和胃肠道的恢复时间[WMD=–1.52,95%CI(–2.75,–0.29),P=0.02]方面优于THO。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及手术经验的不断丰富,THO在缩短手术时间方面可能优于HHO。但两者在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是否输血和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肝切除术中应用HHO能减轻肝功能损害,缩短术后肝功能和胃肠道的恢复时间,但两者在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是否输血和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今后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卢勇  史亮  高振  李超 《中国临床康复》2011,(33):6247-6251
背景:经典中医古方在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有着较好的疗效,但以系统科学方法进行Meta分析以明确其总体疗效的报道不多。目的:系统评价中医经典古方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性和安全性,为经典古方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2010)、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001/2010)、维普数据库(2001/2010)等国内各大数据库,手工检索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经典中医古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包括1235例受试者在内的随机对照试验17个,Jadad评分4个2分,其余均为1分,且所有研究均处于C级,质量不高。经典古方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总体疗效合并OR=3.82,95%CI[2.70~5.41];症状积分WMD=-1.95,95%CI[-2.19~1.72];腰椎骨密度WMD=0.04,95%CI[0.03~0.06],其他部分骨密度WMD=0.04,95%CI[0.03~0.06]。经典古方加西药对比西药,总有效率OR=3.09,95%CI[1.58~6.07]。提示现有临床研究证据表明中医经典古方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前置入输尿管支架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注册中心CCTR(2010.4)、MEDLINE(OVID,1950~2010.4)、EMbase(1966~2010.4)、CBM(1978~2010.4)、CNKI(1979~2010.4)和VIP(1989~2010.4),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纳入在ESWL前置入输尿管支架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评价员手册5.0.1版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个RCT,共319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其研究质量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疗效指标:ESWL前置入输尿管支架在结石完全清除率、碎石次数、碎石冲击波频率、碎石冲击波能量方面并未表现出较好的疗效,其WMD(95%CI)分别为1.10(0.87,1.38)、0.43(–1.05,0.19)、0.00(–0.25,0.25)、0.20(–0.05,0.46)。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ESWL前置入输尿管支架术后较易发生排尿困难、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脓尿、尿培养阳性、耻骨上疼痛,其RR(95%CI)分别为2.30(1.62,3.26)、2.66(1.97,3.58)、6.50(1.50,28.15)、1.78(1.44,2.21)、2.13(1.71,2.64)和3.10(1.59,6.04),且无助于预防石街形成[RR=0.39,95%C(I0.03,4.58)]。结论现有证据表明,ESWL前置入输尿管支架的方法不可取。因纳入研究质量不高且例数较少,上述结论尚期待更多高质量的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在预防和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生殖医学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IVF-ET助孕,HCG日血清雌二醇(E2)〉4000pg/ml且获卵数〉/20个而取消新鲜胚胎移植的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3)予临床常规处理;拮抗剂组(n=21)在此基础上加用醋酸西曲瑞克0.25mg,每日一次,共7d。检测血清E2水平,计算OHSS、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结果两组血清E2水平均逐步下降,而拮抗剂组治疗后第3、5、7天血清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拮抗剂组未出现OHSS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2.9%VS.13.0%,P=0.027),而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8%VS.69.6%,P=0.001)。结论GnRH拮抗剂可以降低OHSS的发生比率、减少轻度向中重度OHSS发展。GnRH拮抗剂是预防和治疗IVF-ET中OHSS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纯肝素封管可行性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纯肝素封管的可行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并用RevMan 4.2软件对相关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共516例患者进行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WMD=14.31,95%CI(8.67~19.96),Z=4.97,P<0.01],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0.29,95%CI(0.17~0.51),Z=4.41,P<0.01],感染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0R=0.21,95%CI(0.10~0.45),Z=4.11,P<0.01];渗血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R=0.80,95%CI(0.32~2.01),Z=0.47,P-0.64]。漏斗图散点分布近似左右对称,提示纳入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纯肝素封管,可以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感染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