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7,(10):1418-1423
目的:为香鳞毛蕨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香鳞毛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Dryopteris fragrans""Dryofragin""Aspidin BB""Aspidin PB"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80年1月-2016年7月在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32篇,其中有效文献55篇。香鳞毛蕨对各种皮肤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的疗效,被誉为"皮肤病的克星"。迄今为止从香鳞毛蕨中分离得到了75个化合物,主要类型包括间苯三酚类、萜类、黄酮类及苯丙素类等,具有抗肿瘤、抗菌、止痒、抗过敏等多种药理作用。间苯三酚类是香鳞毛蕨的特征性化学成分,是发挥相关功效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但也具有一定的毒性。除应对间苯三酚类成分进行深入探索外,还应对其有毒成分及其毒理机制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博 《黑龙江医药》2006,19(6):494-496
本文主要是浅谈近年来国内外对香鳞毛蕨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研究,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擦剂的药效学和软膏剂的药效学几方面进行综合论述。各位学者的研究均表明香鳞毛蕨对多种皮肤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应用价值应得到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香鳞毛蕨提取液对红色毛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探讨香鳞毛蕨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机制。方法采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对红色毛癣菌进行抑制性实验,并用透射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红色毛癣菌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香鳞毛蕨对红色毛癣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与浓度相关,生药的MIC值为0.25 g.mL-1;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药物能够改变红色毛癣菌菌体形态,细胞质聚集明显,细胞壁模糊且部分缺失,菌体的膜性系统发生破坏。结论香鳞毛蕨对红色毛癣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主要作用机理与破坏菌体的细胞壁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4.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俊访  李博 《今日药学》2009,19(10):57-58
本文主要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文献,对它们的研究进展做一归纳总结。重点介绍了香鳞毛蕨在抗氧化、镇痛、止痒及抗过敏、抗炎、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香鳞毛蕨治疗难治性手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难治性手足癣患者的患手(足)浸泡于香鳞毛蕨水煮液或将药液涂于患处,每天1次,每次30 min,连续用药21 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第3周进行随访,同时进行临床评价和真菌学检查.结果 1周后,临床和真菌学治愈率分别为62.5%、56.3%,第3周后随访达91.7%、89.6%.结论 香鳞毛蕨治疗难治性手足癣效果显著,同时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浅裂鳞毛蕨根茎中的化学成分,用Sephadex LH-20,silica gel等柱色谱方法从其水提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浅裂鳞毛蕨素A(1),浅裂鳞毛蕨素B(2),浅裂鳞毛蕨素C(3),浅裂鳞毛蕨素D(4),东方荚果蕨酯A(5),东方荚果蕨酯C(6),熊果苷(7),3-甲氧基-4-羟基苯基-1-O-β-D-葡糖苷(8)和3,4-二甲基苯基-1-O-β-D-葡糖苷(9)。其中化合物1~4为新化合物,其余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研究浅裂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浅裂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从浅裂鳞毛蕨根中鉴定了28个化合物,占根中挥发性成分的86.84%,从叶中鉴定了24个化合物,占叶中挥发性成分的82.79%。结论: 正壬醛有可能是浅裂鳞毛蕨叶中的主要香气成分,丁羟基甲苯和石竹烯有可能是浅裂鳞毛蕨中的药效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法从香鳞毛蕨中分离制备间苯三酚类衍生物的对照品。方法:用石油醚回流提取香鳞毛蕨,提取液浓缩后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再用半制备高效液相制备,以纯乙腈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3 ml·min-1),进样量为0.5 ml,得到2个间苯三酚类衍生物。结果:2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绵马素BB和绵马素PB,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纯度,分别为绵马素BB(98.81%)、绵马素PB(98.57%)。结论:该方法制备的绵马素BB和绵马素PB纯度较高都在98%以上,简单,快速,可用于对照品的制备。  相似文献   

9.
贯众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黑龙江医药》2010,23(3):429-430
贯众为鳞毛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bixama Nakai、蹄盖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蛾眉蕨Lunathyrium acrostichoidcs ching、乌毛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单芽狗脊Wood wardia unigemmata Nakai、紫萁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的根茎及叶柄基部。  相似文献   

10.
姬志强  王金梅  康文艺 《中国药师》2012,(11):1541-1564
目的:研究阔鳞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阔鳞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阔叶鳞毛蕨根中鉴定了31个化合物,占根中挥发性成分的90.26%,从叶中鉴定了43个化合物,占叶中挥发性成分的95.32%。结论:阔鳞鳞毛蕨根和叶的挥发性成分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正壬醛有可能是阔叶鳞毛蕨的主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比较半夏类药材不同提取物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半夏类药材不同提取物促进人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的作用,并观察了2种掌叶半夏醋酸乙酯提取物对细胞凋亡的量效关系。结果:3种药材都有诱导Bel-7402肿瘤细胞凋亡的活性,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在总有机酸或醋酸乙酯提取部分。结论:掌叶半夏和半夏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较强,水半夏较弱,并且2种掌叶半夏样品的醋酸乙酯部分对促进Bel-7402细胞凋亡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桃仁正品来源品种中脂肪油和氨基酸的差别。方法:采用GC—MS分析桃仁和山桃仁的脂肪油中脂肪酸和脂溶性成分的组成,采用全自动氨基酸测定仪比较桃仁与山桃仁中氨基酸的差别。结果:从山桃仁和桃仁中鉴定出22个和18个化合物。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结论:山桃仁和桃仁中脂肪油和氨基酸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石菖蒲非挥发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玉  石任兵  刘斌 《中国药业》2008,17(20):18-20
目的对石菖蒲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用硅胶柱层析法、反相硅胶柱层析法、Toyopeal柱层析法及Phamardex LH-20柱层析法分离,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根茎的去油水液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酸、咖啡酸、阿魏酸、2,5-二甲氧基苯醌、香草酸(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2,4,5-三甲氧基苯甲醛、丁二酸、甘露醇。结论前3种化合物为首次从石菖蒲属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14.
New ceramide from<Emphasis Type="Italic">Alocasia macrorrhiza</Empha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ew ceramide alomacrorrhiza A was isolated from the ethanolic extract of the plant Alocasia macrorrhiza (L.) Schott. Its chemical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as (2S,3S,4R)-2N-[(2'R)-2'-hydroxy-hexacosanoyl]-tetradecane-1,3,4-triol based on extensive 1D, 2D NMR, EI-MS, FAB-MS, HR-FAB-MS spectroscopic data and chemical degrada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39个峰,并且确认了其中38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环己烯(27.55%),β-蒎烯(10.05%)和R-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7.96%)。结论实验结果为肉豆蔻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肉豆蔻中丁香酚、异丁香酚、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4个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采用GC法对肉豆蔻中丁香酚、异丁香酚、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进行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条件:HP-5 MS石英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240℃;检测器温度250℃;柱温起始温度为40℃,保持1 min,以5℃.min-1的速率升高到220℃,保持1 min;载气为氮气,流速1 mL.min-1,分流比为10∶1;进样量1μL。结果:丁香酚、异丁香酚、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4个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9.4%,99.3%,98.2%,98.8%;肉豆蔻不同部位中丁香酚、异丁香酚、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的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可以用于肉豆蔻中丁香酚、异丁香酚、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4个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临床核心中药分析儿童自闭症的中医病机,为辨治自闭症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2015年7月11日至2017年1月28日深圳市中医院推拿科小儿推拿门诊与星愿树儿童展能中心合作接诊治疗的自闭症患儿,经中医药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的56个有效病例,通过一维及二维的数据分析和Cytoscape软件分层可视化网络图提取核心中药,总...  相似文献   

18.
赵琪钟  侯安国  张俊雕 《中国药事》2017,31(11):1327-1330
目的:对拉祜族常用药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L.)DC.]进行初步的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详细描述了山菅的生药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理化研究。结论:该植物含有糖类、酚类、香豆素类、黄酮、挥发油、三萜及甾萜类等化学成分。本研究为山菅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药石菖蒲对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石菖蒲各提取部分对小鼠大脑内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小鼠灌服石菖蒲不同提取部分,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分别测定小鼠大脑内5-HT的含量,研究石菖蒲各提取部分对5-HT含量的影响。结果:小鼠灌服石菖蒲后大脑内5-HT的含量变化如下:石菖蒲挥发油组,石菖蒲水煎液及全方组5-HT的含量均比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P<0.01,P<0.01)。结论:石菖蒲可显著增加小鼠大脑内5-羟色胺的含量,以此推测石菖蒲很可能通过上调脑内5-HT水平,促进血脑屏障的开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治疗肠炎靶点。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HPLC-MS/MS)、MWDB数据库和相关文献分析鉴定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甲醇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PubChem、UniProt数据库预测和筛选该制剂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靶点;借助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预测和筛选肠炎相关靶点;采用R语言4.0.2筛选两者共同靶点。将共同靶点对应的化学成分与该制剂甲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匹配,获取该制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共同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以节点度值筛选该制剂的关键靶点。结果:共鉴定出化合物48个,包括酚酸类化合物1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0个、黄酮类化合物8个、萜类化合物6个、其他类化合物6个、脂质类化合物3个、鞣质类化合物1个、有机酸类化合物1个;对比网络药理学数据,推测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苷类(含3,7-二氧-甲基槲皮素、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槲皮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掌叶防己碱、原儿茶酸-4-葡萄糖苷和3,4-二甲氧基肉桂酸等均为其主要有效成分,治疗肠炎的关键靶点包括转录因子p65(RELA)、淀粉样β/A4蛋白(APP)、G1/S特异性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胰岛素(INS)、雌激素受体(ESR1)、白细胞介素6(IL6)、核受体共激活剂1(NCOA1)、胱天蛋白酶8(CASP8)、原癌基因c(FOS)等。结论:共挖掘出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中的主要有效成分9个(包括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苷类等)及其治疗肠炎的关键靶点10个(包括RELA、APP、CCND1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