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菊 《中外医疗》2010,29(22):84-85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1例复发脑梗死(复发组),58例初发脑梗死(初发组)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发组患者高血压、房颤、糖尿病、中风家族史、吸烟、酗酒,年龄〉60岁,男性比例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及软斑发生率均高于初发组(P〈0.05~0.01),复发组的TC、TG高于初发组(P〈0.05),HDL-C则低于初发组(P〈0.05)。结论高血压、房颤、糖尿病、中风家族史、吸烟、酗酒、低HDL-C,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性别、高龄均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加强危险因素干预有助于预防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2.
林妙霞  符永玫  赵锋 《广东医学》2001,22(7):606-607
目的 探讨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35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复发4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9个因素对缺血性卒中复发的作用。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心脏疾病、糖尿病、缺乏复发预防治疗5个因素对缺血性卒中的复发有统计学意义。但进入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则显示年龄、高血压病2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高血压病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最危险的因素,对高危人群(≥60岁)控制高血压是防止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有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 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及冠心病四种危险因素在缺血性卒中复发中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高血压、高脂血症是明显增加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 P <0 0 5 )。高血糖、冠心病并不增加第二次卒中复发的危险性 (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增加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科住院的84例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于发病后第10~14天测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按测评结果将其分为无认知障碍组30例(Mo-CA评分≥26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来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合并缺血性卒中者 5 0例 ,以同期不合并卒中的 5 0例为对照组 ,分析非瓣膜病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及心超危险因素 ,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缺血性卒中组 ,大于 65岁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5 ) ,房颤的病程明显长于对照组 (P <0 .0 5 )。缺血性卒中组中吸烟、既往卒中或TIA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糖尿病、左心室功能减退与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5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非瓣膜病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既往卒中或TIA发作史与左心室功能减退有关。结论 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既往卒中或TIA发作史与左心室功能减退为非瓣膜病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背景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脑卒中重要的病理基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免疫、炎性反应等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使卒中防治工作日趋严峻。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CAS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 04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资料收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颈动脉超声。将颈动脉斑块形成和狭窄定义为CAS,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组人群中平均年龄(64.8±11.3)岁,其中男2 506例(61.91%)、女1 542例(38.09%),颈动脉正常169例(4.17%)、内膜中层厚度增厚577例(14.25%),斑块形成2 362例(58.35%)、颈动脉狭窄940例(23.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95%CI)=2.785(1.790,4.333)〕、年龄〔OR(95%CI)=1.129(1.108,1.150)〕、文化程度〔OR(95%CI)=0.632(0.425,0.942)〕、糖尿病史〔OR(95%CI)=2.443(1.467,4.069)〕、脑卒中史〔OR(95%CI)=2.136(1.371,3.328)〕、吸烟〔OR(95%CI)=1.603(1.057,2.431)〕、TC〔OR(95%CI)=1.545(1.304,1.830)〕、LDL-C〔OR(95%CI)=1.893(1.365,2.596)〕、脂蛋白a〔OR(95%CI)=1.001(1.000,1.00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吸烟、收缩压、舒张压、LDL-C、脂蛋白a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CAS重要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卒中危险因素,可延缓CAS病变,减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继发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寅生  罗涛 《医学综述》2003,9(6):353-355
195 8年Sussan等首次应用溶栓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开辟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新领域。近 10年来 ,通过对多中心合作 ,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如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 (ECASS) [1 ] ,美国国立神经病与卒中研究院 (NINDS)rt PA卒中研究[2 ] 等 ,进一步评价了溶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的安全有效性。目前 ,该治疗方法因其对提高生存率 ,减少伤残率的显著积极作用 ,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在应用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如脑出血、再灌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 ,近年来对这些并发症的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相似文献   

8.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150-151
目的探讨导致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7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体温、白细胞计数、CT早期征象、有无糖尿病史、心脏病史、吸烟史,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应激性血糖升高、发热、感染、不适当降压、高纤维蛋白原为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可进一步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后睡眠障碍与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其他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AIS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46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60例(预后不良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STOP-Bang问卷(SBQ)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睡眠情况,分析PSQI、ESS、SBQ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收集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PSQI、E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预后不良组患者PSQI、ESS、SBQ评分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251,P<0.05)。年龄、纤维蛋白原水平、血糖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ONT)与预后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大于7分、年龄大于60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检测CMBs,按照是否并发脑微出血分为CMBs组54例和无CMBs组44例,分析对比2组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检查,分析患者发生CMB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无CMBs组比,CMBs组的胆固醇水平明显偏低,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升高,年龄、高血压病史比例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脑微出血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应用、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李珊珊 《当代医学》2022,28(3):46-48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检测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记录所有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卒中后抑郁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华  罗榕 《四川医学》2013,(11):1685-1687
目的 研究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 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 PIS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收治缺血性卒中患者87例.根据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 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 PISD)发生与否分为研究组和未有PISD的对照组,分析PI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8.4%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PISD,研究组额叶、颞叶病灶比例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容易发生PISD,尤其是NIHSS评分高,病灶位于额叶、颞叶患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64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将64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与同期64例非进展性卒中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4例PIS患者24h发热3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0例)(P〈0.01),有糖尿病史2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4例)(P〈0.01),有高血压病史46例,高于对照组(36例)(P〈0.05)。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2例)和对照组患者(43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有斑块伴有狭窄〉60%者,治疗组20例,对照组16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影像学检查显示分水岭梗死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结论:发热、糖尿病、高血压、颈内动脉大血管斑块形成成并狭窄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编辑先生 :C反应蛋白的血浓度增高 ,在某些健康人群中常提示其发生冠状动脉及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1,而在心肌梗死2 及缺血性卒中3 患者中 ,则提示预后较差。根据Pepys和Berger4,已有的资料表明C反应蛋白增高可作为心血管事件潜在的危险指标。但是 ,要应用于临床 ,则C反应蛋白必须具有独立的判断预后价值 ,而且这一价值应超过目前常规使用的其他指标。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坏死范围对判断预后极为重要 ,但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虽然年龄和血管综合病损状态与梗死范围无必然的关联 ,但却是评价预后的重要因素。导致机…  相似文献   

15.
栗晓宏 《当代医学》2008,14(23):60-61
目的 了解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7年10月收治的48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病例,并与同期住院的48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体温、血压、血糖、血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TCD进行比较.结果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发热、高血压、糖尿瘸、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动脉狭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与发热、卒中后收缩压水平、糖尿病及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且患者收缩压下降易引起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故早期禁止盲目应用降血压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7年10月收治的48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病例,并与同期住院的48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体温、血压、血糖、血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TCD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发热、高血压、糖尿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动脉狭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与发热、卒中后收缩压水平、糖尿病及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且患者收缩压下降易引起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故早期禁止盲目应用降血压药。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反映卒中二级预防的负担。方法前瞻性调查478例连续的脑卒中门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学、个人疾病史和不良生活方式,计算单个危险因素的百分比、危险因素的累积数目和组合情况。结果在所调查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77.2%)、血脂异常(66.7%)和吸烟(42.9%)列前3位。有0~7个危险因素的患者百分比依次为1.5%、8.6%、30.1%、29.7%、19.9%、6.7%、3.3%和0.2%。在具有2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中,主要的危险因素组合为高血压和血脂异常(28.5%)、吸烟和血脂异常(13.2%)、高血压和吸烟(10.4%)、高血压和糖尿病(10.4%)。结论高血压是卒中预防的重中之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卒中预防的重要环节。90%的患者有2种或2种以上的危险因素,是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应对之综合干预,多数患者需要更严格的治疗靶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反映卒中二级预防的负担.方法 前瞻性调查478例连续的脑卒中门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学、个人疾病史和不良生活方式,计算单个危险因素的百分比、危险因素的累积数目和组合情况.结果 在所调查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77.2%)、血脂异常(66.7%)和吸烟(42.9%)列前3位.有07个危险因素的患者百分比依次为1.5%、8.6%、30.1%、29.7%、19.9%、6.7%、3.3%和0.2%.在具有2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中,主要的危险因素组合为高血压和血脂异常(28.5%)、吸烟和血脂异常(13.2%)、高血压和吸烟(10.4%)、高血压和糖尿病(10.4%).结论 高血压是卒中预防的重中之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卒中预防的重要环节.90%的患者有2种或2种以上的危险因素,是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应对之综合干预,多数患者需要更严格的治疗靶目标.  相似文献   

19.
刘丽  董志军  白雪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2):1154-1155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SI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研究其预防治疗措施。方法:268例缺血性卒中的住院病人,其中诊断SIP92例,随机抽取非SIP92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SIP组高血压、糖尿病、感染、发热、高纤维蛋白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缺血性卒中,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与高血压、糖尿病、感染、发热、高纤维蛋白原及梗死部位于椎动脉系统有关,采取相应措施可避免或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的特点。方法:选择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的80例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a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进行病因分型,并进行人口学和临床资料的比较和分析。结果:(1)青年缺血性卒中组男性更多见,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ISS分型青年组LAA型35.5%,CS型18.4%,PAD型23.7%,OE型9.2%,UE型13.2%,除UE型外,其它各型分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青年缺血性卒中组各危险因素暴露率依次为吸烟56.6%,高血压43.4%,高脂血症40.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4.2%,饮酒31.6%,卒中家族史21.1%,糖尿病18.4%,青年组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酒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糖尿病明显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性别分布、病因分型和危险因素的特点与中老年患者不同,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对青年人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