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寻找降低宫腔镜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时因取材过少而漏误诊的方法。方法:对因异常子宫出血或/和溢液行宫腔镜检查但取材不足无法行病理切片的69例患者,收集宫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组织碎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宫腔镜检查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宫腔冲洗液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宫腔镜检查中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作用。结果:①69例患者宫腔冲洗液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内膜癌3例(宫腔镜分别诊为局部增生、萎缩性子宫内膜各1例)、癌前病变10例(宫腔镜分别诊断为可疑癌、内膜增生、萎缩性子宫内膜等)。②术前宫腔冲洗液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达100%。③宫腔冲洗液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3例癌细胞阳性结果者腹水或腹腔冲洗液均未发现癌细胞。结论:宫腔镜检查取材不足时行宫腔冲洗液细胞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提高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是否引起癌细胞经输卵管进入盆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癌腹腔液细胞学检查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同济医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间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并有盆腔冲洗液或者腹水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卵巢恶性肿瘤病例共82例。分析腹水和盆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盆腹腔转移、B超检查以及血清CA-125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细胞学(包括盆腔冲洗液和腹水)阳性者共29例,总体阳性率为34.9%(29/82)。有腹水的75例细胞学阳性率为37.3%(28/75),7例无腹水者冲洗液的细胞学阳性率为14.2%(1/7)。Ⅲ期以上者细胞学阳性率为93.1%(27/29),Ⅰ~Ⅱ期者细胞阳性率为6.89%(2/29)。500 m l以上腹水量者细胞学阳性率48.48%(16/33),500 m l以下者阳性率为18.52%(5/2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腹腔液细胞学阳性结果与组织病理分级差、盆腹腔转移、淋巴转移密切相关。随着血清CA-125水平的增高,卵巢恶性肿瘤的腹腔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率明显增高(P<0.001)。82例恶性卵巢肿瘤行B超检查有61例可见包块,包块表现为囊性、混合性、实性者腹腔液细胞学阳性率分别为30.8%(4/13)、33.3%(8/24)、29.2%(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卵巢癌腹腔液细胞学阳性的因素较多,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2006年至2015年接受手术病理分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患者组织病理检查中子宫内膜样腺癌1768例(59.99%),浆液性腺癌878例(29.79%),透明细胞癌177例(6.01%),黏液性癌124例(4.21%).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阴性(NPC组)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PPC组)患者肿瘤分级、组织病理学、淋巴结转移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930、39.846、16.032,均P<0.05),两组患者年龄、术后辅助放疗、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66、3.280、1.024,均P>0.05).PPC与肿瘤分级Ⅱ级和Ⅲ级、透明细胞癌、浆液性腺癌、黏液性癌、淋巴结清扫数目>10、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543、0.598、0.412、0.478、0.590、0.619、0.732,均P<0.05).肿瘤分级Ⅱ级和Ⅲ级、透明细胞癌、浆液性腺癌、粘液性癌、淋巴结清扫数目>10、淋巴结转移是PPC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0、2.88、1.88、2.05、1.45、1.33、11.00,均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提示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高,虽然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不再是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标准之一,但是在临床决策过程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合并泌尿系浸润或转移的诊断与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97例原发性结直肠癌合并泌尿系浸润或转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197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发现浸润尿路且有盆腔及后腹膜癌肿转移不能切除14例,双侧肾积水行输尿管皮肤造瘘术8例,行肾造瘘术10例.结果 197例患者中185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72个月.术后膀胱肿瘤复发2例,行再次膀胱部分切除1例,膀胱造瘘1例.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31例死于广泛转移.结论 对原发性结直肠癌合并泌尿系浸润或转移的患者积极实施盆腔联合脏器切除是可行的,可以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合理性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依据。方法:将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术中未作淋巴结清扫术1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期别、病理(类型、分级)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手术范围比较,P<0.01;5年生存率研究组为76.67%(23/30),对照组为72.72%(8/11),两组比较,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病理分化程度低,深肌层及宫颈或附件浸润、远处转移、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是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冲洗液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行TURP患者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64例。每组分别采用不同温度冲洗液持续冲洗膀胱[A组为20~28℃,B组为35~37℃],观察患者术后4 d内尿液红细胞计数及冲洗过程中膀胱痉挛发生率、膀胱痉挛程度、持续时间、人均发作次数、尿液转清时间及冲洗液总量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在上述方面对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明显低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35~37℃冲洗液持续冲洗膀胱,可有效减少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次数,减轻患者的疼痛,有助于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和细胞学检查在检测卵巢癌患者腹腔冲洗液或腹水中癌细胞的灵敏度差异及其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TRAP-PCR法测定42例腹腔冲洗液或腹水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并同时行细胞学检查.结果端粒酶阳性37例(灵敏度88%),细胞学阳性27例(64%),两种方法灵敏度差异显著(P﹤0.001).结论卵巢癌患者腹腔冲洗液或腹水中端粒酶活性检测比细胞学方法灵敏度高,有潜在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和细胞学检查在检测卵巢癌患者腹腔冲洗液或腹水中癌细胞的灵敏度差异及其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TRAPPCR法测定42例腹腔冲洗液或腹水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并同时行细胞学检查。结果端粒酶阳性37例(灵敏度88%),细胞学阳性27例(64%),两种方法灵敏度差异显著(P0.001)。结论卵巢癌患者腹腔冲洗液或腹水中端粒酶活性检测比细胞学方法灵敏度高,有潜在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外括约肌的保肛手术病例的选择及预防术后复发的方法.方法 对17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保留肛门外括约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式及应用吻合器技术行结直肠吻合.结果 175例患者中术后有9例复发,复发率为5.14%,分别为6个月内1例,7~12个月3例,13~24个月5例.复发发生于吻合口4例,盆腔淋巴结2例,乙状结肠系膜根部淋巴结1例,子宫卵巢1例,手术切口复发2例.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应根据肿瘤Dukes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侵犯肠管周径来选择保肛手术,保留肛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冲洗液对泌尿科室患者术后引流管逆行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8月-2012年1月泌尿科收治的68例泌尿系疾病手术后留置引流管患者,随机分为冲洗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冲洗液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留置导管部位推注0.9%氯化钠冲洗液,收集两组患者术后24、48、72h的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阳性率,评价冲洗液的预防效果.结果 冲洗液组与对照组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4、18例,阳性率为11.76%、52.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2,P<0.05);冲洗液组有2例大肠埃希菌感染,对照组有13例大肠埃希菌感染.结论 采用0.9%氯化钠冲洗液对术后留置引流管进行冲洗,明显降低了逆行感染细菌的发生率,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心温度冲洗液对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量和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试验组为核心温度冲洗液,对照组采用常温冲洗液,观察膀胱痉挛情况及冲洗液用量。结果:试验组膀胱痉挛发生率、痉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膀胱冲洗液量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行持续膀胱冲洗患者采用核心温度膀胱冲洗液,可有效减轻膀胱痉挛、术后出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38例CT影像表现,统计直肠癌局部影像特点、邻近组织侵润情况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38例患者中癌灶为腔内肿块15例,腔内肿块伴有肠壁增厚12例,肿瘤突破浆膜层并周围组织侵犯7例;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或伴有远处转移4例。所有病例术后病理对照符合率为81.5%(31/38)。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分期和术后病理的对照一致性较高,术前螺旋CT增强扫描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锋  李红松  于茵 《中国校医》2013,27(9):704-705
目的探讨膀胱冲洗液温度对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分别用室温(24~25 e)冲洗液(室温组)及体温(36~37 e)冲洗液(体温组)进行膀胱持续冲洗,观察术后两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用体温冲洗液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用室温冲洗液的患者。结论前列腺电切术后用体温(36~37 e)冲洗液持续冲洗膀胱,能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出血及发生膀胱痉挛的几率,明显有利于术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冲洗液温度对老年BPH行电切手术患者体温、术后膀胱痉挛及尿检红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老年BPH行电切手术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采用22℃~24℃和33℃~36℃生理盐水冲洗;比较两组患者冲洗前后体温,术后膀胱痉挛程度评分及尿检红细胞计数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冲洗后12h和24h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膀胱痉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尿检红细胞计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BPH行电切手术患者适当提高冲洗液温度可有效避免低体温出现,降低膀胱痉挛程度,并有助于减少尿检红细胞计数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五味消毒饮冲洗液鼻腔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FESS)术后的临床疗效及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Ⅱ型慢性鼻窦炎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后,治疗组用自拟加味五味消毒饮冲洗液冲洗术腔,对照组以常规的西药冲洗液冲洗术腔,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鼻腔修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提前结束治疗病例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方加味五味消毒饮冲洗液鼻腔冲洗液,进行鼻腔冲洗能缩短鼻黏膜修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赵北永 《现代保健》2010,(17):174-175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肠梗阻的原因.方法 2001年10月~2008年12月间笔者所在医院市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9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后发生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发生肠梗阻的时间及性质与梗阻原因的关系.结果 96例肠梗阻中,肿瘤复发占60.4%(58/96),良性原因占39.6%(38/96).73.7%(28/38)的良性原因所致肠梗阻发生在术后6个月以内.肿瘤复发所致的肠梗阻全部出现在术后6个月以上.肿瘤局部复发是胃癌和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小肠坠入盆腔粘连成团也是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重要原因.结论根据初次手术时间结合肿瘤原发部位可大致判断肠梗阻的性质和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CT表现及分期与Survivin(凋亡抑制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62例术前行64排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分析Survivin表达与CT分期及CT表现的关系。结果 6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80.6%,随大肠癌CT分期增加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与CT表现中的Ducks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Survivin在大肠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术前CT影像表现,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及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患者腹腔脱落癌细胞是术后腹膜种植转移的最常见原因,经术中腹腔冲洗液进行细胞涂片HE染色检查是临床病理学发现脱落癌细胞的主要检查方法,多数能做出及时肯定的诊断,但有时分化好的腺癌细胞光镜下形态表现与反应性或增生性间皮细胞难以鉴别,尤其在腺癌细胞较少时其阳性率更低。我们对48例大肠癌患者术中腹腔冲洗液标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文探讨单病种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指标及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指标与辅助治疗策略,为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 回顾近期医学文献资料及本院近年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和结直肠癌患者随诊考察指标[如癌胚抗原(CEA)、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等血液指标及内镜、影像学CT及B超检查]及生存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回归分析.结果 营养、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定期随诊对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单因素分析表明,确诊晚期时转移器官数目、腹膜转移、癌胚抗原(CEA)、乳酸脱氢酶(LDH)及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肠道外转移灶综合治疗、转移灶曾行根治性切除术为预后影响因素(P<0.05).回归分析显示转移器官数目、ALP升高、全身治疗方案、肠道外转移灶综合治疗、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术是影响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内镜、影像学CT及B超检查可以判断肿瘤病变程度、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助于术式选择及实施辅助治疗策略.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CA190、CA-50、碱性磷酸酶(ALP)及转移器官数目、全身治疗方案、肠道外转移灶综合治疗、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术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指标.结论 选择可供特定对象选择的内镜、影像学检查及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指标,判断肿瘤预后,可为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提供辅助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106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术中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6例行根治性手术后的直肠癌临床资料 ,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直肠癌的淋巴结阳性率、淋巴结转移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均无明显关系 ,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关。T1~T2 时 ,其淋巴结阳性率和转移度显著低于T3 ~T4者 (P <0 .0 5 ) ,低分化肿瘤的淋巴结阳性率和转移度明显高于中分化、高分化肿瘤 (P <0 .0 5 )。 4 9例术中发现淋巴结肿大 ,5 7例未发现淋巴结肿大 ,术后病理证实分别有 2 3例和 2 5例淋巴结阳性转移。结论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关 ,术中根据淋巴结大小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并不准确 ,因此应按规范彻底切除直肠癌区域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