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50例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案例,寻求治愈胆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普外科收治的50例胆结石患者,其中甲组25例患者采取的手术方法为微创式,乙组25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甲组的2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乙组,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乙组,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采用微创术式治疗胆结石相较于传统方式,具有手术时间少、患者住院时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耿燕  张振华  杨朝忠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481-1484
目的研制一种可用于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双腔球囊顶压器,并观察其在RRD复位术中的疗效。方法独立设计眼用双腔球囊顶压器并委托厂家生产样品;选择同期RRD患者74例(74眼),A组40眼,采用自制双腔球囊巩膜外顶压术;B组34眼,采用常规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观察2组手术效果。结果A、B2组术后3个月时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手术时间少于B组,术后3个月时术眼的柱镜度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术后3个月术后柱镜度数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研制的双腔球囊顶压器(专利号:ZL200720018362.9)经测试安全性及物理性能合格。应用该产品治疗临床上单个或数个裂孔引起的RRD(C1级及以下),效果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浙江省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肝胆结石8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甲组(开腹手术)和乙组(腹腔镜手术)。观察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对比疗效。结果:与甲组相比,乙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住院天数较短,并发症较少,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出血少,治疗快,并发症少,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兰 《中国卫生产业》2013,(34):114-115
目的对非sT段抬商l生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6月一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各4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定义为甲组和乙组,对者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乙组患者胸痛、吸烟史、心律失常比例较甲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而乙组患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心绞痛人数则较甲组发生明显减少(P〈0.05);乙组患者cK—MB、cTnT水平均较甲组患者高(P〈0.05)。结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对于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联合用药方案在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预防效果,且观察产妇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收集东莞市寮步医院产科接诊的拟行剖宫产分娩的高危妊娠产妇120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3组:甲组40例,单纯给予缩宫素治疗;乙组40例,给予缩宫素与卡前列甲酯栓联合方案治疗;丙组40例,给予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方案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量,产后出血情况、治疗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乙组与丙组的术中和术后2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甲组(P〈0.05),其中又以丙组的差异更为显著。丙组的术后2~24h出血量显著低于甲组和乙组(P〈0.05)。乙组与丙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输血率、行其他止血措施治疗率均显著低于甲组(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联合用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高危产妇的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优点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行胆囊切除术的妊娠期患者共25例,其中LC组13例,开腹胆礁切除术(OC)组1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中出血跫LC组明显少于OC组(P〈0.05);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LC组明显短于OC组(P均〈0.05);LC组切口感染率为0,明显低于OC组(P〈0.05)。结论在治疗妊娠期急性胆囊炎患者中,LC较OC有明显优点: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安全可靠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改良经阴道子宫切除手术步骤,对120例有子宫切除手术适应证者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取同期经腹切除子宫120例作对比分析。结果阴式组较腹式维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稍多(P〈0.05),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例数、术后住院时间阴式组少于腹式组(P〈0.01);术后患者满意度阴式组明最高于腹式组(P〈0.01);两者术后性生活满意度无差别。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日短,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微创、手术效果好、副反应少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48例,根据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CT定位血肿穿刺术治疗,比较两组再出血率、死亡率和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手术全部成功,无一例发生再出血,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2%(1/24),显著低于对照组25.0%(6/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ADL评分(59.9±16.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9.7±15.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成功率高,死亡率低,近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肿瘤经乳晕入路行腔镜下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及笔者所在苏大附属第二医院进修期间普外科收治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66例根据手术适应证及患者要求分成腔镜手术组30例及开放手术组3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良性肿瘤经乳晕入路行腔镜下手术切除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增加,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救治大量脑出血安全、有效、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46例大量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软、硬质通道联合多靶点微创术并颅压监测(ICP)治疗组(A组)84例,软通道微创术对照组(B组)62例,两组术后对比研究。结果A组术后ICP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A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B组(P〈0.001);意识程度评分(GCS)A组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百分数(%)较B组明显(P〈0.01);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P〈0.05);A组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应用软、硬质通道联合多靶点微创术并术中持续监测颅内压治疗大量多发脑出血,可减少再出血等并发症,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使用宫腔球囊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10-2019.10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患者采用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治疗。乙组纱布填塞压迫止血法治疗。然后,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止血率与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甲组即刻止血率(91.4%)优于乙组(82.9%),甲组出血量少于乙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乙组,再次出血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宫腔内球囊压迫止血法优于纱布压迫止血法,且安全性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手汗症胸腔镜手术中使用不同导管通气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按手术安排时间段分为A、B、C三组,每组10例,A组使用双腔气管导管,B组使用支气管气囊填塞管,C组使用单腔气管导管,观察各组平均气管插管时间及手术侧肺叶萎陷效果。结果视野情况C组较A、B两组清晰(P均〈0.01);平均插管时间C组较A、B组短(P〈0.05或〈0.01)。结论单腔气管导管较双腔气管导管及支气管气囊填塞管更适合于应用在手汗症胸腔镜手术的通气,且插管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3.
米慧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035-103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出血及损伤后血清P-选择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47例颅脑出血及损伤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外伤后不同时间血清P-选择素和TNF—α含量,并对颅脑出血及损伤患者血清P-选择素、TNF—α与伤后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颅脑出血及损伤组P-选择素、TNF—α在发病后第1、3d两个时间点的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NF—α在发病后第7d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损伤组P-选择素、TNF—α在伤后第1、3d两个时间点的血清的水平显著高于中度损伤组(P〈0.05),TNF—α在发病后第7d水平仍显著高于中度损伤组(P〈0.05)。颅脑出血及损伤组发病后血清P-选择素、TNF—α与伤后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6、-0.83,P〈0.01)。结论P-选择素、TNF—α参与了急性颅脑出血及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测定可作为急性脑出血及损伤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子宫切除术的两种不同术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经腹(TAH)、经阴(TVH)子宫切除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肛门排气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阴式组较腹式组平均出血量少(P〈O.05),术后用镇痛药例数少(P〈0.01),术后排气时间早(P〈0.01),住院时间短(P〈0.01),术后病率少(P〈0.05),而对直肠膀胱功能的影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H与TAH相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对腹腔脏器干扰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腹部不留瘢痕,更符合微创观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吗啡预先镇痛用于下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4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20例。Ⅰ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药为0.75%布比卡因1.5ml+吗啡0.25nag;II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药不加吗啡,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mg。术后行数字分级评分(NITS)、Ramsay镇静评分、舒适评分(BCS),并观察术后持续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术后8h及以后各时间点NRS明显低于Ⅱ组同一时间点(P〈0.05),术后持续镇痛时间明显长于Ⅱ组(P〈0.01);Ⅰ组术后36h及以前各时间点BCS明显高于Ⅱ组(P〈0.05);Ⅰ组在术后48h及以前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Ⅱ组(P〈0.05)。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Ⅱ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蛛网膜下腔吗啡预先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腔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腔镜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实施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行腔镜手术(腔镜组),63例行传统开放手术(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声音嘶哑1例,皮肤淤斑1例,传统组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2例,皮肤淤斑1例,两组均无术后大出血、低钙血症、永久性声音嘶哑、喉返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腔镜组患者对手术美容效果满意率为91.9%,显著高于传统组22.2%(P〈0.05)。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有效、可行,具有微创、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陈雄  李杰  李俊 《现代保健》2012,(21):20-21
目的:探讨结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在治疗结肠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患者使用结肠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并与单独使用腹腔镜治疗的50例患者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留置引流管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同时统计两组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肠穿孔、伤口感染和术中出血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较小的肿瘤可以结肠镜为主,而较大的肿瘤则应以结肠镜治疗为辅,双镜联合治疗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创清除术联合凝血酶抑制剂及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2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创清除术联合凝血酶抑制剂及尿激酶治疗;对照组采用微创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再出血发生情况、并发症及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之差、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之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DL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清除术联合凝血酶抑制剂及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伴发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6426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其中281例(4.37%)合并恶性肿瘤(甲组)。抽取同期207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乙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谱、c反应蛋白(CRP)及糖尿病治疗情况。结果281例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的分布情况为,消化系统占48.04%、呼吸系统占27.05%、泌尿生殖系统占10.6%,免疫系统占2.49%,其他肿瘤为1.42%。与乙组比较,甲组年龄增大,男性多见,CRP增高,HbA1c、TC、HDL.C和LDL.C减低,糖尿病病程较短,但两组T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单用阿卡波糖及胰岛素增敏剂治疗较乙组减低,但两组磺脲类、双胍类、胰岛素和联合用药相似。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80,95%C11.098—2.969,P〈0.05)、CRP≥50mg/L(OR2.988,95%C11.460—6.111,P〈0.01)、HbA1C47%(OR2.67,95%C11.607—4.453,P〈0.01)和不使用胰岛素治疗(OR3.28,95%CI1.296—8.284,P〈0.05)是糖尿病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多见于男性患者,与单纯糖尿病患者比较,CRP较高,但HbA1c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超滤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和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入院号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16例,甲组采用直线式超滤,乙组采用斜线式超滤。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和血压节律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Dd、EF和MAP相当,治疗后,甲组EF降低、LVDd升高,且与乙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甲组MAP下降幅度高于乙组,透析4h时,甲组MAP显著低于乙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斜线超滤相比,直线超滤对患者心功能有所损害且使血压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