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磷脂/甘油三酯比的脂肪乳剂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经上腔静脉插管输入等热量的磷脂/甘油三酯比分别为0.06和0.12的脂肪乳剂或不做处理,连续应用24h。于实验后检测 油三酯,磷脂,胆固醇的变化。结果:应用脂肪乳剂后血甘油三酯两组均有提高,但各组间无明显差别。但与应用磷脂/甘油三酯比为0.06的脂3肪乳剂相比,输入磷脂/甘油三酯比为0.12的脂肪乳剂后,血磷脂,胆固醇显升高,结论:磷脂/甘油三酯比而非甘油三酯是引起血脂蓄积的原因,应用低磷脂/甘油三酯比的脂肪乳剂可减少血脂蓄积。  相似文献   

2.
早产婴儿全肠外营养时,脂肪乳剂是重要的能量来源。但由于其血浆脂清除率下降,脂肪的量受到限制。作者随机对48例早产婴儿在产后第一天应用四种不同的脂肪乳剂(附表)其甘油三酯/磷脂(0.12或0.06》,乳化剂组成(磷脂乙醇胺/磷脂胆硷,(PE/PC)  相似文献   

3.
观察不同磷脂 /甘油三酯比的脂肪乳剂对血脂的影响。取大鼠随机分成三组 ,分别经上腔静脉插管输入等热量的磷脂 /甘油三酯比分别为 0 .0 6和 0 .12的脂肪乳剂 ,或不做处理。连续应用 2 4h。于实验后检测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的变化。结果 :应用脂肪乳剂后血甘油三酯两组均有提高 ,但各组间无明显差别。然而 ,与应用磷脂 /甘油三酯比为 0 .0 6的脂肪乳剂相比 ,输入磷脂 /甘油三酯比为 0 .12的脂肪乳剂后 ,血磷脂、胆固醇显著升高。结论 :磷脂 /甘油三酯比而不是甘油三酯是引起血脂蓄积的原因 ,应用低磷脂 /甘油三酯比的脂肪乳剂可减少血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肪乳剂对健康人免疫细胞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8名健康志愿者连续7天外周静脉输注脂肪乳剂(20%intralipid)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磷脂脂肪酸谱的变化。结果静脉输注脂肪乳剂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量、肝功能和血脂无影响,软脂酸(C16∶0)、油酸(C18∶1N9)比例在单个核细胞磷脂酰乙醇胺(PE)中明显增加(P<0.05,P<0.01);硬脂酸(C18∶0)减少(P<0.05);亚麻酸(C18∶3N3)、软油酸(C16∶1N7)在磷脂酰胆碱(PC)中明显增加(P<0.05),而其余脂肪酸均未发生明显改变。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S/U)和脂肪酸的不饱和指数(UI)在单个核细胞PE、PC中均保持不变。结论脂肪乳剂不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磷脂脂肪酸组成的途径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30例消化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3组,术后分别输注长链,中长链或低磷脂长链脂肪乳剂,观察其对血脂代谢的影响。结果示除LV,组外,IL,LF组输注后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显著上长,IL组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可见增高,LF组无明显改变,LV组则显著降低。据此,我们认为就血脂代谢而言,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短期输注脂肪乳剂,以低磷脂含量者为佳;其次,在等浓度等磷脂含量脂肪乳剂中、中长链脂肪乳剂又优于单纯长链脂肪乳剂。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简便、快捷的脂蛋白X的检测方法,通过乙醚提取脂蛋白X中磷脂,再经强酸消化后测定无机磷。对二组静脉输往脂肪乳剂的病例进行脂蛋白X监测,结果提示高磷脂/甘油三酯比例脂肪乳剂同时引起血清脂蛋白且和磷脂升高,脂蛋白X反映了机体对外源性磷脂的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清道夫受体A在脂肪乳剂代谢中的作用及其对长链(LCT)脂肪乳剂和鱼油(FO)脂肪乳剂分解代谢作用的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4只10~12周龄清洁级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其中两组经股静脉注射硫酸葡聚糖(1 mg/只),2 min后分别经股静脉注射[1α,2α(n)-3H]胆固醇油烯醚[(3H)CEt]标记的LET和FO脂肪乳剂(0.4 mg甘油三酯/只);另外两组为对照组,先经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in后分别经股静脉注射与实验组等量的(3H)CEt标记的LCT和FO脂肪乳剂。分别于脂肪乳剂注射后0.5、2、5、1O、15和25 min采集眼眶静脉血测定放射性,计算脂肪乳剂的血液清除率。同样的流程,给小鼠静脉注射非标记脂肪乳剂LCT和FO,于非标记脂肪乳剂注射后2 min处死小鼠,取肝组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对脂肪乳剂的摄取情况。同时观察硫酸葡聚糖对体外培养THP1细胞摄取脂肪乳剂的影响。结果 预注射硫酸葡聚糖C57BL/6J小鼠的血液LCT和FO脂肪乳剂清除率分别降低了72.38%和47.38% (P =0.020)。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预注射硫酸葡聚糖的小鼠,注射LET和FO脂肪乳剂后,肝窦内皮细胞和枯否细胞中脂滴数量呈等量减少;注射LCT脂肪乳剂2 min后,肝细胞中未出现脂滴,而注射FO脂肪乳剂2 min后,肝细胞中可见脂滴,但脂滴数量较未注射硫酸葡聚糖的小鼠少。体外细胞培养显示:硫酸葡聚糖预处理THP-1细胞对LCT和FO脂肪乳剂的摄取分别减少了30.74%和41.60%(p值分别为0.003和0.008);但硫酸葡聚糖对THP-1细胞摄取两种脂肪乳剂的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80)。结论 清道夫受体A在脂肪乳剂的分解代谢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其对FO脂肪乳剂分解代谢的影响可能小于LCT脂肪乳剂。  相似文献   

8.
20%Itralipid是较新的脂肪乳剂,它安全可靠,高能低容,磷脂/甘油三酯比值更接近人体乳糜微粒,渗透压与血浆接近.作者综述了20%Intralipid的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30%Intralipid与20%Intralipid两种脂肪乳剂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本文以40例外科非应激与无代谢异常病人为对象,随机分为30%组与20%组,分别经外周静脉予等热量的30%Intralipid及20%In-tralipid,连续使用3d。于实验前后检测外周静脉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异常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前后血甘油三酯水平均无明显变化。20%组血胆固醇,异常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水平于输注后显著升高,而30%组则略有下降。作者认为,决定脂肪乳剂影响血脂代谢的因素并不是其甘油三酯含量而是其磷脂/甘油三酯含量比。选择具有较低磷脂/甘油三酯比的脂肪乳剂对减少高脂血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肠外营养中脂肪乳剂对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大鼠胃肠外营养(PN)模型观察长链脂肪乳剂(LCT),中链/长链脂肪乳剂(MCT/LCT),以及不含脂肪乳剂对红细胞(RBC)膜磷脂肪酸组成的影响。PN总热量为300kcal.kg~(-1).d~(-1),非蛋白热卡:氮为182:1,LCT组,MCT/LCT组分别由10%的Intralipid和10%的Lypofundin提供30%的非蛋白热卡。7天后,分析RBC膜磷脂酰二极管胆硷(PC)脂肪酸组成。结果发现,不含脂肪乳剂组18:1n-9明显高于对照组;LCT组18:2n-6升高,而20:4n-6却下降;MCT/LCT组与对照组相比,脂肪酸组成变化不明显。结论:无脂肪乳剂TPN导致必需脂肪酸缺乏;LCT组由于18:2n-6的过量供给,抑制Δ6去饱和酶的活性,MCT/LCT组由于50%LCT被MCT替代,减低了对此酶活性抑制。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肠外营养中脂肪乳剂剂量对胆红素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脂肪乳剂剂量与血清胆红素(BI)代谢的关系,使静脉营养更安全而有效地应用于新生儿。 方法 PN支持≥5天的新生儿39例,早产儿12例,足月儿27例,持续时间平均10.56d(5~31d)。内科NICU中未接受PN支持的高危新生儿16例作为回顾对照组。静脉营养液中脂肪乳剂1.0~2.0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短期输注脂肪乳剂对病人胆囊胆汁脂质成分以及胆汁成石性的影响,探讨脂肪乳剂在TPN继发胆道疾患中的作用。 方法:30例胃癌病人被随机分成三组,自术前3天起,对照组常规术前准备,20%Intralipid(IL)组和10%IL组分别予以静脉输注长链脂肪乳剂20%IL500ml/d和10%IL1000ml/d。术中采取胆囊胆汁,测胆酸、磷脂和胆固醇,计算胆固醇饱和指数(CSI)。  相似文献   

13.
肠外营养时脂肪乳剂的代谢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引 言脂肪乳剂是肠外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静脉输注脂肪乳剂除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能量外 ,还为机体提供了生物膜和生物活性物质代谢所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而且可以防止或纠正机体必需脂肪酸的缺乏。目前 ,临床上实施肠外营养时 ,人们往往注重脂肪乳剂可提供多少能量以及在能源物质中所占的比例 ,但对脂肪乳剂在循环、组织中的代谢过程以及监测脂肪乳剂代谢的方法却较少关注。1 脂肪乳剂的代谢过程脂肪乳剂是按照乳糜微粒的结构设计的 ,乳糜微粒中间是含甘油三酯、维生素E、K及胆固醇酯的核心 ,外周由磷脂及游离胆固醇构成 ,其直径在…  相似文献   

14.
脂肪乳剂在重症肝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脂肪乳剂的概况,新型脂肪乳剂研制及其在重症肝病应用研究中的进展。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脂肪乳剂更适用于重症肝病的全肠道外营养(TPN);脂肪乳剂在重症肝病患者TPN中的应用是安全的,并已成为TPN中重要的营养物质脂肪乳剂的应用剂量要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g以内,并以适应输送速度输入(血浆甘油三酯的升高〈3mmol/L)。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大鼠胃肠外营养(PN)模型观察长链脂肪乳剂(LCT),中链/长链脂肪乳剂(MCT/TCT),以及不含脂肪乳剂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PN总热量为300kcal·kg-1·d-1,非蛋白热卡:氮为182:1,LCT组、MCT/LCT组分别由10%Intralipid和10%Lipofundin提供30%的非蛋白热卡。7天后,分析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和用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结果发现,尽管红细胞膜磷腊脂肪酸组成发生改变,由于脂肪酸饱和度变化不大,红细胞变形性无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脂肪乳剂对危重早产儿血脂和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有肺炎等疾病的危重早产儿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不给予脂肪乳剂作为对照,另两组分别按2 g/(kg·d)给予长链脂肪乳剂(LCT组,20%Intralipid)和中/长链脂肪乳剂(MCT/LCT组,20%lipofundin),连续5天.在试验前和结束时分别作血脂测定和动脉血气分析. 结果:血脂分析示各组试验后与试验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应用不同脂肪乳剂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动脉血气分析示各组试验后与试验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应用不同脂肪乳剂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危重早产儿应用不同脂肪乳剂,在2 g/(kg·d)时对血脂和动脉血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结构脂肪乳剂(STG)与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MCT/LCT)在人体内的脂肪酸代谢情况.方法:4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STG组和MCT/LCT组,每组20例.分别于早晨6h内匀速输注20%力文脂肪乳剂和20%力保肪宁脂肪乳剂1.0 g/(kg·次).并于给药前和给药后2、4、6和24 h留取血标本测定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输注脂肪乳剂对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肝功能及脂代谢影响。方法将36例梗阻性黄疸病人随机分为:Ⅰ组(n=25,10%和20%Lipovenous组),Ⅱ组(n=11,10%Intralipid组)术后经外周静脉营养支持,于术前、术后第3和6天测定肝功能及脂代谢指标。结果两组术后第6天肝脏酶学指标及胆红素均明显下降(P<0.05),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和动脉血酮体比率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术后TG、CH、LDL逐渐下降,但Ⅰ组LDL下降更明显(P<0.05)。载脂蛋白(A1和B100)也逐渐下降,其中Ⅱ组apoA1下降更明显(P<0.05)。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于术后第6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Ⅰ组血磷脂渐下降而Ⅱ组则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短期应用脂肪乳剂能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不会加重肝功能损害和脂肛谢紊乱。输注低磷脂含量的脂肪乳剂对脂代谢影响较小,更适合此类病人能源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亚油酸对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云 《营养学报》1999,21(3):344-346
亚油酸(18∶2n6)是必需脂肪酸(EFA)。肠外营养(PN)中应用中链/长链脂肪乳剂(MCT/LCT),即中链脂肪乳剂和长链脂肪乳剂各一半物理混合形成的脂肪乳剂,含有EFA,以10%的LipofundinMCT/LCT为例,18∶2n6占脂肪酸总量的26%。为探明18∶2n6对维持红细胞(RBC)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平衡的意义,我们进行下列研究。   1 材 料 与 方 法1.1 动物及分组  禁食24h后,体重192~228g的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1)对照组:右…  相似文献   

20.
静脉脂肪乳剂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静脉脂肪乳剂的应用被认为是胃肠外营养支持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然而,对脂肪乳剂的应用和研究有许多不同观点,不同作者报告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也不尽一致。目前我国不仅引进了不少脂肪乳剂,而且大量生产和应用脂肪乳剂。因而,全面了解脂肪乳剂临床应用的利弊、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