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术前、后康复治疗在腰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4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腰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平均年龄55.7岁,平均随访(47.5±7.0)个月。其中22例手术前、后未行康复治疗,作为对照组;其余25例作为康复治疗组,于手术前、后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时X线片结果及术后并发症,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背痛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术后患者均无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随访时骨性融合率95.74%。康复治疗组临床优良率为92.00%,对照组为63.64%,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前、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对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脊柱后凸成形术(bKP)、抗骨质疏松药物及康复训练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型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bKP手术治疗12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型骨折患者(共计16个患椎),同时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及按照骨质疏松康复训练计划(ROPE)进行康复锻炼,每位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 d及随访6个月时的并发症、新发骨折、疼痛程度及骨折椎体高度变化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定。 结果在本研究治疗期间,未发现患者有并发症及新发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6个月时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7.6±1.3)分、(2.1±1.2)分及(2.6±1.4)分,而患椎相对高度分别为(49.2±18.0)%、(74.3±14.0)%及(69.8±16.0)%,可见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水平明显改善。 结论bKP手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及康复训练对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型骨折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膝关节粘连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对50例膝关节粘连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于术后第1天即开始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关节松动术、推髌、止痛、物理因子治疗、肌力训练及关节牵伸等;待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rt;90°时,可让患者出院在家中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定期随访。 结果术后12个月时发现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平均增加67.36°,以康复治疗1~6个月内改善幅度较显著;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进展,该差异逐渐缩小。患者髌上10 cm处大腿周径较康复治疗前增加4 cm;患者膝部肌群肌力随着关节屈伸角度增大而迅速改善。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提高膝关节粘连患者术后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能进一步提高膝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对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CCS)致下背痛患者手术疗效的评定作用。 方法采用CODI对CCS致下背痛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评定,并将其结果与中文版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CRMDQ)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CCS致下背痛患者术后CODI评定优良率为92.68%,CRMDQ评定优良率为92.68%,CODI术前评分为(34.25±19.05)分,术后评分为(20.87±18.14)分;CRMDQ术前评分为(7.66±5.48)分,术后评分为(3.76±3.99)分,2种评定方法均提示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ODI与CRMDQ间的一致性较好,采用CODI评定CCS致下背痛患者手术疗效具有简便、准确、稳定等特点,可作为术后疗效评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系统、规范康复治疗对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给予关节镜下钙化灶清除、肩峰成形术治疗,治疗组术后转入康复科给予系统康复治疗,出院后定期到医院康复科接受指导及训练;对照组仅在住院期间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出院后遵医嘱在家中自行训练。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时检测2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ROM);于术前及术后1年时应用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SES) 对2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术前2组患者肩关节RO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术后3个月及1年时治疗组肩关节ROM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前2组患者ASE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术后1年时2组患者ASE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ASE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系统、规范康复治疗能进一步提高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术后疗效,促进其肩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康复治疗对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54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平均年龄59.5岁,分为康复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先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手术,术后7~10 d再行二期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康复组于手术前、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术后平均随访38.7个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定2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2组患者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情况,观察2组患者手术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康复组患者伤口术后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3例患者后路伤口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前路术后,2组患者植骨均完全融合;康复组有2例、对照组有9例发生喉头水肿。2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随访结束时,2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康复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69.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后、前路联合手术前、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有助于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指伸肌腱损伤修复后手指间关节活动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38例(89指)指伸肌腱修复术后手指间关节活动障碍患者。损伤区在1区的患指有51指,根据病程分为A组(病程<30 d,22指)、B组(病程31~42 d,15指)、C组(病程43~56 d,14指)3组;另,损伤区在2区的患指有38指,根据病程分为D组(病程<30 d,14指)、E组(病程31~42 d,13指)、F组(病程43~56 d,11指)3组。6组患者均采用水疗、超声波、指间关节牵伸、手法治疗、作业疗法等综合治疗方法。采用关节主动活动度(TAM)来测定6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损伤手指的TAM。 结果治疗1个月后,病程在3~4周、5~6周,损,伤为1区的TAM有明显增加,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在7~8周,损伤在1区和病程在3~4周、5~6周、7~8周,损伤在2区及以上TAM改善不显著,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病程在3~4周、5~6周,损伤为1区的TAM与治疗1个月后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在7~8周,损伤为1区和病程在3~4周、5~6周,损伤在2区及以上的TAM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在7~8周,损伤在2区及以上的TAM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指伸肌腱损伤修复后手指间关节活动障碍的恢复有明显治疗作用,治疗效果与病程及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的康复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观察组为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20例,对照组为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16例,均应用相同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对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和松弛度等进行评价。 结果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术后6个月时2组的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分别为90.0%和87.5%,术后12个月时2组优良率均为100%。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achmen试验各有一例阳性;术后12个月时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Lachmen试验均为阴性。 结论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康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系统康复训练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患足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并同时研究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仪对患者康复疗效的评定价值。 方法共选取62例单侧跟骨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患者于术后早期介入系统、规范、全程康复治疗,对照组则遵医嘱进行功能训练。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时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其进行检测。所得数据采用自身配对比较法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3个月时,2组病例患足在站立相各时期接触时间、足底平均压力及压力时间积分与健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时,发现康复组健、患足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而对照组健、患足间上述指标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促进跟骨骨折患者患足运动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术后疗效;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可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疗效进行客观评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 方法将31例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7例采用关节松动术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并在训练后应用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固定关节于最大关节活动度2 h;对照组14例采用关节松动术加关节活动度训练。2个月后2组患者进行肘关节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定和Mayo肘关节评分。 结果治疗组Mayo肘关节评分、ROM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可以尽快恢复肢体功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