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研究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被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参照组(60例)。两组均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参照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研究组在B超引导下采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免疫功能。结果 研究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神经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更显著的麻醉效果,会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减少康复时间,有着更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局麻药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和低浓度高容量腰从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观察组坐骨神经给予10 ml l.50%利多卡因、10 ml 0.75%罗哌卡因,腰丛神经给予15ml 1.00%利多卡因、25 ml 0.30%罗哌卡因.对照组坐骨神经和腰丛神经均给予0.60%利多卡因和0.30%罗哌卡因混合液25 ml.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后即刻(T2)、麻醉后10 min(T3)和手术结束时(T4)的SBP、DBP和HR,并评价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时点的SBP、DBP和HR与T1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T4时点的S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T3时点的D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点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秀、良好和无效例数分别有23、25和2例,麻醉成功率为96.0%.对照组麻醉成功率为82.0%,显著低于观察组(χ2=24.476,P<0.001).结论 相比于低浓度高容量腰从阻滞麻醉,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的SBP、DBP和HR影响更小,麻醉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B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_1、T_2、T_3时间点的HR、SBP、DBP、MAP、SVR显著低于T_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能满足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要求,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我院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9例,按照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28例,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51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等生命体征,记录2组患者术中输液总量及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患者麻醉后镇痛效果。结果 2组患者麻醉后各项生命体征较麻醉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后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较B组同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输液总量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术期均无并发症发生,A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头痛,B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均有较好的疗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能有效降低免疫抑制及尿路感染风险,但可能需要加用更多的镇静或镇痛类药物;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但术中输液量较大。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身体质量及可否耐受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为患者减轻病痛,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5.
杜俊群  李卫 《江西医药》2014,(12):1365-1367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气管内插管麻醉与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作为对照,观察其对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择60例拟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老年患者,选择麻醉方式随机分为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硬膜外阻滞组(B 组)、和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组(C 组)。记录麻醉前、麻醉药物使用后1min、5min、10min、30min 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相关副作用。结果 A组在麻醉药物使用后1min、5min、10min、30min的SBP,DBP及HR非常稳定。B组在麻醉药物使用后10min的SBP、DBP、HR明显低于A组,30min的SBP,DBP也有所降低。 C组在麻醉药物使用后SBP、DBP、HR后1min即明显低于A组。 A组患者接受该麻醉操作后无副作用,B组和C组患者需要术后导尿预防尿潴留。 C组患者接受气管插管麻醉苏醒后咽喉异物感强烈。结论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范围局限对机体影响小,无胃肠道反应和尿潴留现象发生,是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囊周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囊周神经阻滞组(B组),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手术30 min(T2)和手术结束时(T3)的MAP和HR变化,评估两组在术前24 h以及术后6、24、48 h时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记录术前24 h以及术后24、48 h时的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评分和血清CRP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T1、T3时HR以及T3时MAP高于T0时(P<0.01),并且高于B组(P<0.01); A组T1时MAP低于T0时(P<0.01),且低于B组(P<0.01)。与A组相比,B组术后NRS评分、CRP水平较低(P<0.01),MMSE评分较高(P<0.01)。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B组(P<0.01)。结论 采用囊周神经阻滞能保持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循环稳定,完善术后镇痛,减轻炎症反应,保护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78例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分组,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常规组给予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接受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维持及起效时间,术前和术后T细胞亚群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股骨上段骨折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上段骨折患者,将其进行有效分组,分别作(40例)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硬膜外术前麻醉,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对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进行术前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为(255.7±89.7)min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196.3±69.3)min;对照组患者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为(223.4±101.5)min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449.5±113.4)min;观察组患者的阻滞优良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到老年股骨上段骨折患者的术前麻醉中,具有较好的临床麻醉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腰丛 - 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2019 年 7 月至 2021 年 10 月收治的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患者 64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2 例。两组患者均行腰丛 - 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结果 观察组患者插管时(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 30 min 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 2,8,12,24 h 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 12 h 和 24 h 的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 α)、白细胞介素 2(IL - 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 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巴彦淖尔市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6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 年龄60~79(66.72±2.89)岁, 使用蛛网膜下腔阻滞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男37例、女23例, 年龄61~80(66.88±3.01)岁, 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术后均进行72 h观察。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5.18±1.97)min比(11.26±3.08)min、(8.96±2.19)min比(16.03±3.21)min], 感觉神经维持时间和运动神经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270.14±40.03)min比(231.57±37.62)min、(250.33±36.74)min比(207.63±32.37)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881、14.093、5.439、6.755, 均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实效性.方法 选择80例老年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使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5.0%,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P>0.05);两组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麻醉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4、1.189,P>0.05);两组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持续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9、8.948、5.275,P<0.05);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在麻醉各时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SBP及DBP在T2及T3时刻均较T0和T1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T2及T3下,两组SBP及DBP比较,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P=0.001).结论 随着可视化技术在麻醉中推广应用,使得神经阻滞技术定位准确,麻醉完善,负影响小,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股骨头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56例,年龄〉65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神经阻滞组(N组)和硬膜外阻滞组(E组),每组28例,在麻醉前(T1),麻醉后(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记录MAP、HR、SpO2、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56例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两组患者的MAP在麻醉前(T1)和手术结束时(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外阻滞组患者的MAP在麻醉后(T2)和手术开始时(T3)显著低于神经阻滞组(P〈0.05)。两组患者的HR和SpO2在各时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李艳  俞又佳  顾琴  孙浩  薄惠龙 《安徽医药》2017,21(2):356-360
目的 观察喉罩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在骨科高龄病人髋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年龄大于80岁行骨科髋部手术的老年病人,按单纯随机法分为神经阻滞+喉罩全麻组(Ⅰ组)、神经阻滞+气管插管全麻组(Ⅱ组),气管插管全麻组(Ⅲ组).Ⅰ、Ⅱ组病人接受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后,于静脉诱导后分别插入i-gel喉罩与气管导管进行呼吸管理;Ⅲ组病人直接静脉诱导后实施气管插管全麻.观察并记录三组病人麻醉诱导前后及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24 h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病房内镇痛药物需求及镇痛效果.结果 插管与拔管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Ⅰ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SBP、DBP、MAP、HR变化显著(P<0.05),但Ⅱ、Ⅲ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苏醒期呛咳、声音嘶哑、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Ⅱ、Ⅲ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Ⅱ、Ⅲ组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随访观察VAS评分及病房内镇痛药物需求,Ⅰ、Ⅱ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术后24 h VAS评分及病房内镇痛药物需求明显高于Ⅰ、Ⅱ组(P<0.05).结论 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用于骨科高龄髋部手术病人,诱导、维持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静脉用药量明显减少,苏醒质量高,并且可以减轻早期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观察i-gel喉罩联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在骨科高龄髋部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60例>80岁行骨科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神经阻滞 i-gel喉罩全麻组(I组)、神经阻滞 气管插管全麻组(II组),气管插管全麻组(III组)。I、II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后,于静脉诱导后分别插入i-gel喉罩与气管导管进行呼吸管理;III组患者直接静脉诱导后实施气管插管全麻。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及手术过程中的ASA标准监测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24小时VAS评分及病房内镇痛药物需求及镇痛效果。 结果 插管与拔管期SBP、DBP、MAP、HR:I组无显著变化(P>0.05),II、III组SBP、DBP、MAP、HR变化显著(P<0.05),但II、III组两组间比较无差异。苏醒期呛咳、声音嘶哑、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II、III组明显高于I组(P<0.05),II、III组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三组比较无差异(P>0.05),术中均无误吸发生。术后24小时随访观察VAS评分及病房内镇痛药物需求,I、II组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III组术后24小时VAS评分及病房内镇痛药物需求明显高于I、II组(P<0.05);三组术中ETCO2、SpO2、CSI等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结论 i-gel喉罩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用于骨科高龄髋部手术患者,诱导、维持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静脉用药量明显减少,苏醒质量高,并且可以减轻早期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颈丛麻醉联合芬太尼微量泵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丛麻醉联合芬太尼微量泵输注对甲状腺手术中病人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的手术病人。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输人生理盐水,实验组利用微量泵输注芬太尼,两组患者均记录手术切皮前(T1)、麻醉后10分钟(T2)、麻醉后20分钟(T3)和麻醉后40分钟(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芬太尼组术中应激反应较对照组小,HR、SBP、DBP基本保持稳定,与对照组在麻醉后他、T3、T4时相比,HR、SBP、DBP有显著差异(P〈0.01)。RR、SpO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微量泵输注芬太尼的方法既能明显减轻心血管反应又无呼吸抑制。避免了芬太尼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穴位注射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3例甲状腺疾病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为穴位注射麻醉组;对照组62例,为颈丛阻滞麻醉组。分别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注药后30分钟VRS(verbal rating scales)评级,术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手术开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术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术中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并发症(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霍纳氏综合症)发生率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麻醉起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传0.64),注药后30分钟VRS评级无显著性差异(P=-0.87),术前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65、0.48、0.47),手术开始及术毕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术中、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26),术后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霍纳氏综合症Hornor syndrome)等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结论穴位注射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可以起到与颈丛阻滞麻醉同样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颈丛阻滞对甲状腺切除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Ⅰ或Ⅱ级行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患者随机均分为全身麻醉组(Ⅰ组)和颈丛阻滞组(Ⅱ组)。记录麻醉前10min(S0)、气管插管后及颈丛阻滞后即刻(S1)、手术切皮(S2)、分离甲状腺上极(S3)和手术结束(S4)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取静脉血测定FT3、FT4和皮质醇。结果Ⅱ组S2、S2和S3时的SBP、DBP和HR高于Ⅰ组(P〈0.05),且S3时的SBP、DBP和HR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FT3在S4时,FT4在S2、S3和S4时,皮质醇在S1、S2、S3和S4时升高(P〈0.05);与组内其他时间点比较,Ⅰ组FT4在S3时,Ⅱ组FT4在S1、S2和S3时升高(P〈0.05),而皮质醇在Ⅱ组S2和S3时升高(P〈0.05)。结论全身麻醉行甲状腺切除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神经阻滞组(NB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结果 与EA组相比,NB组T2时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EA组(P<0.05);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小于EA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大于EA组;NB组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小于EA组(P<0.05);两组在麻醉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NB组中的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方面比较,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麻醉效果与硬膜外麻醉相似,且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预防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30例),Ⅱ组为0.9%氯化钠对照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颈丛阻滞完毕后10min(T1)、颈丛阻滞完毕后20min(T2)、颈丛阻滞完毕后30min(T3)、术毕(T4)SBP、DBP和HR的变化,并于T0、T3、T4时抽取肘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结果:盐酸右美托咪定组术中HR、SBP、DBP较平稳,对照组在麻醉后HR、SBP、DB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浆肾上腺素、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Ⅱ组较Ⅰ组明显升高,两组SpO2无明显变化。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治疗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