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110例糖尿病患者,依据其并发症情况将其分为存在神经病变,即DPN组(n=58)与不存在神经病变,即无DPN组(n=52),分别检查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与感觉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MCV及胫神经MCV,观察两组患者的MCV差异、DPN组的MCV与SCV异常率及上下肢NCV异常率。结果经检测得知,在DPN组中,有症状DPN患者共37例;无DPN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与感觉传导速度、腓总神经MCV及胫神经MCV明显快于DPN组;有症状DPN组与无症状DPN组的SCV异常率高于MCV,并且下肢NCV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够有效的确诊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运动习惯的有无对血流灌注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58例,分为有运动习惯组(n=31)和无运动习惯组(n=27例)。采集患者一般信息并进行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查,采用双波长激光散斑衬比成像仪(dwLSCI)评估患者手部和足部的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有运动习惯组的下肢血流灌注较无运动习惯组的好(P<0.05);2组双上肢血流灌注,双上肢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MCV与SCV,双下肢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及腓肠神经、腓浅神经的SC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运动习惯对老年DPN患者的下肢血流灌注有正向影响,增加了单位时间内足部的血流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甲钴胺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DPN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甲钴胺和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α-硫辛酸治疗。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11.78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MCV和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腓肠神经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MCV和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腓肠神经SCV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甲钴胺治疗老年DPN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3例健康体检者,同时行神经电图检测,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腓浅神经的SCV均明显低于健康组(均P0.01);健康组上下肢的起始潜伏期均明显短于糖尿病组(均P0.01),但糖尿病组上下肢的波幅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患者下肢NCV和SSR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上肢(34.8%vs 18.9%,55.7%vs 35.2%,均P0.01);SSR总异常率显著高于NCV(45.5%vs 24.2%,P0.01)。结论:NCV和SSR可为DPN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且SSR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病人神经传导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1月广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T2DM病人,根据DPN并发情况将其分为合并DNP组(61例)和单纯T2DM组(57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Cys-C水平及神经传导参数,分析血清Cys-C与神经传导参数的相关性,评估Cys-C与神经传导参数对T2DM病人DPN并发情况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DNP组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单纯T2DM组(P<0.05),收缩压明显大于单纯T2DM组(P<0.05);合并DNP组血清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P<0.05),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腓总神经SCV、腓总神经MCV均明显低于单纯T2DM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T2DM合并DNP病人血清Cys-C水平与正中神经SCV、正中神经MCV、腓总神经SCV、腓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合并腕管综合征(CTS)的电生理特点,探讨电生理检查对于鉴别DPN合并CTS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3年5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门诊和病房收治的DPN、CTS及DPN合并CTS患者共1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CTS组51例、DPN组30例、DPN合并CTS组(DPN+CTS)41例,另选健康对照(NC)组32名,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DML)、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正中神经分段SCV(指-掌SCV及掌-腕SCV)、正中-桡神经潜伏期差(MRLD)及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MULD)。结果 DPN+CTS组掌-腕SCV低于DPN组[(37.66±5.78)vs(45.57±3.89)m/s,P0.05],MRLD、MULD大于DPN组[(0.56±0.19)vs(0.19±0.08)ms,(0.57±0.18)vs(0.20±0.09)ms,P0.05];DPN组、DPN+CTS组与NC组比较,正中神经DML均延长[(3.99±0.57)vs(4.68±0.88)vs(3.24±0.37)ms,P0.05],SCV均降低[(46.22±5.46)vs(41.39±5.25)vs(52.60±3.36)m/s,P0.05]。结论 常规电生理检查鉴别DPN合并CTS有一定困难,分段感觉传导速度SCV及MRLD、MULD对鉴别DPN合并CTS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脂蛋白(a)、淀粉样蛋白A(SAA)及胱抑素C水平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8年1月内分泌科就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2DM+EH)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PN分为T2DM+EH组120例,DPN+EH组80例;同期收治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0例为T2DM组。比较3组对象的基本资料、血清脂蛋白(a)、SAA及胱抑素C水平,并进行Spearman相关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PN+EH组与T2DM+EH组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高于T2DM组(均P0.05);DPN+EH组与T2DM+EH组相比,病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2hPG、HbA1c、血肌酐更高(均P0.05)。DPN+EH组与T2DM+EH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正中神经、腓肠神经)低于T2DM组(均P0.05);DPN+EH组MCV(正中神经、腓总神经)、SCV(正中神经、腓肠神经)又低于T2DM+EH组(均P0.05)。DPN+EH组与T2DM+EH组的血清脂蛋白(a)、SAA、胱抑素C水平高于T2DM组(均P0.05);DPN+EH组血清脂蛋白(a)、SAA、胱抑素C水平又高于T2DM+EH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病程、MAP、HbA1c、脂蛋白(a)、SAA及胱抑素C与DPN+EH患者腓总神经MCV、腓肠神经SCV呈负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bA1c、MAP、脂蛋白(a)、SAA及胱抑素C是DPN+EH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脂蛋白(a)、SAA及胱抑素C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C)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248例,根据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将对象分为亚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组(SDPN组)8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组(DPN组)52例和单纯T2DM组(T2DM组)116例.检测各组Hcy、Cys-C、FPG、HbA1 c、TG及TC等水平. 结果 3组年龄、性别比、BMI、FPG、TG、TC、HDL-C和LDL-C、SBP、DBP及血清肌酐(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组比较,SDPN组和DPN组病程、Hcy和Cys-C升高(P<0.05或P<0.01),且DPN组Hcy高于SDPN组(P<0.05).SDPN组和DPN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较T2DM组降低(P<0.05或P<0.01);DPN组正中神经MCV和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较SDPN组低(P<0.05或P<0.01).SDPN组和DPN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和腓总神经H反射潜伏期较T2DM组升高(P<0.05或P<0.01);DPN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腓总神经H反射潜伏期较SDPN组高(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Cys-C、病程、SBP和HbA1c是DPN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SDPN和DPN患者神经反射潜伏期延长,MCV和SCV减慢,且血浆Hcy与肌电图各参数相关,提示血浆Hcy与神经传导异常相关,说明血浆Hey可作为DPN的预测因子与危险因素.这两类患者Cys-C浓度升高,且与Hcy水平相关,提示Cys-C可能与Hcy共同作用,加重DPN.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SSR、NCV在对(DPN)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治疗前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硫辛酸、甲钴胺和B族维生素进行治疗,尔后使用高频超声对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进行检查,并对患者进行SSR及NCV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正中神经在腕横纹、豌豆骨、钩骨、腕横纹上6 cm、肱骨髁上4 cm及肱骨中点处CSA显著降低(P0.05),尺神经在肘管、肘管入口、肘管出口、肱骨内髁上6 cm、肱骨中点、肱骨内髁下8 cm、腕横纹上6 cm及Guyon管处CSA显著降低(P0.05),肱骨外上髁上4 cm处桡神经CSA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SSR及NCV异常率均显著降低(P0.05),患者正中神经SCV、MCV均显著升高(P0.05),患者上肢SSR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波幅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SSR、NCV可有效评估老年DPN患者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选择IGT患者32例、DM患者46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分别测定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SCV和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MCV.结果32例IGT,NCV异常率56.25%,以SCV减慢为主,IGT组SCV与对照组及DM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NCV异常患者中83.33%无临床症状.结论IGT患者NCV异常率较高,随着病情进展,PN加重,检测IGT患者NCV可及早发现PN.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运用及应用优势。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疑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所有患者均经肌电图检查。对疑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F波的检测情况进行观察,并将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确诊率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肌电图检查后,患者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确诊率为70.00%,而临床诊断结果为4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中神经的MCV、SCV异常率分别为20.00%、26.67%,尺神经的MCV、SCV异常率分别为20.00%、21.67%,胫神经MCV、SCV的异常率为23.33%、31.67%,腓神经MCV、SCV的异常率分别为30.00%、36.67%,正中神经F波、胫神经F波异常率为35.00%、43.33%。结论在疑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诊断中,经肌电图检查的确诊较高,且可反映患者各个神经的MCV、SCV异常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立坚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2):108+123-108,123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在糖尿病(DM)无症状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DM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症状组)25例及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患者(无症状组)30例,分别测定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并对30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用空腹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3个月后复查神经传导速度和HbAlc。结果:NCV能及早发现有周围神经损害亚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NCV的异常率与血糖升高关系密切,动态观察NCV对了解疾病预后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9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加用GSH1次/d,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胫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纤维传导速度(MCV),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结果两组治疗后胫神经和正中神经SCV、MCV均明显提高,血浆ET-1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正中神经SCV、MCV与血浆ET-1呈负相关(r分别为-0.523、-0.469,P均〈0.01),胫神经SCV、MCV与血浆ET-1呈负相关(r分别为-0.352、-0.447,P均〈0.01)。结论GSH可显著提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其机制与其降低血浆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静滴联合中药泡足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静滴PGE1,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泡足,疗程均为3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两组治疗后腓总神经的SCV、M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的SCV、MCV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GE1静滴联合中药泡足可增加DPN患者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5.
选择IGT患者32例、DM患者46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分别测定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SCV和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MCV。结果:32例IGT,NCV异常率56.25%,以SCV减慢为主,IGT组SCV与对照组及DM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NCV异常患者中83.33%无临床症状。结论:IGT患者NCV异常率较高,随着病情进展,PN加重.检测IGT患者NCV可及早发现PN。  相似文献   

16.
牛巧云  周瑞玲 《山东医药》2009,49(13):81-8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血瘀型DPN患者分成治疗组(糖尿病基础治疗+复方丹参滴丸)和对照组(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症状积分、疗效、运动传导速度(MCV)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和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优,症状积分低(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和胫后神经的SCV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SCV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3条神经(正中、尺、腓总)MCV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M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MCV、SCV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改善血瘀型DPN的血瘀症状,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有治疗和延缓其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类:对照组(n=44,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n=44,采用甲钴胺+α-硫辛酸治疗),对比两组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SCV、正中神经MCV、腓总神经SCV以及腓总神经MCV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3.18%(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α-硫辛酸结合甲钴胺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还显著提高了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刺五加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DPN) ,并进行电生理观察。方法  339例 DPN的病人 ,分为试验组、静注组(刺五加静脉输注组 )、电疗组和对照组 ,均常规糖尿病治疗。试验组 ( 87例 )采用刺五加浸液经皮离子导入治疗 ,静注组 ( 82例 )应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输注 ,电疗组 ( 91例 )病变局部皮肤应用直流电疗法 ,对照组 ( 79例 )常规抗凝、扩血管及营养神经治疗。对四组病人进行临床症状观察 ,同时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 SCV)及运动末端潜伏期 ( ML P) ,并进行治疗前后自身疗效对照。结果  ( 1 )试验组各临床症状好转率均在 90 %以上 ,其中肢体疼痛、麻木、发凉好转率达 1 0 0 % ;静注组好转率平均 59.2 % ;电疗组好转率平均 6 0 % ;对照组好转率平均 2 4 %。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1 ,P<0 .0 5)。 ( 2 )试验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 SCV及 ML P较静注组、电疗组和对照组均明显缩短 ,自身对照及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 P<0 .0 1 )。( 3)四组治疗后血糖 (空腹及餐后 2 h)、糖化血红蛋白 ( Hb A1 c)、肝肾功能、血脂及血流变学检测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但组间比较无差别。结论 刺五加浸液经皮肤离子导入治疗 DPN,可明显提高正中神经、尺神经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21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α-硫辛酸组、前列地尔组和联合组,每组72例,分别予以α-硫辛酸、前列地尔和联合用药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足部压力觉异常点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TCSS和VAS评分,以及足部压力觉异常点数均下降(P0.05);联合组TCSS和VAS评分,以及足部压力觉异常点数均明显低于α-硫辛酸组和前列地尔组(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MCV和SCV均升高(P0.05),联合组MCV和SCV均明显高于α-硫辛酸组和前列地尔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4.4%)高于α-硫辛酸组(76.4%)和前列地尔组(79.2%)(均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DPN,临床疗效较好,优于α-硫辛酸和前列地尔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92例老年DNP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α-硫辛酸治疗。对比综合疗效、治疗前后正中、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并观察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组间综合疗效等级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联合组总有效率(89.13%)显著高于常规组(63.04%,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MCV、SCV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神经传导速度数据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α-硫辛酸治疗老年DNP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能显著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推测与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