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钠肽(BN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入住我院的4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NYHA标准分成3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血BNP水平。结果心功能不同的NYHA分级者血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组患者治疗前后血BNP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BNP水平可作为评价心力衰竭疗效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测定C—反应蛋白 (CRP)在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血浓度 ,试图里了解CRP在CH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心功能Ⅱ~Ⅳ (NYHA)CHF患者 77例 ,年龄 <6 0岁 30例 ,≥ 6 0岁 4 7例 ;伴有低钠血症者 (<1 35mmol/L) 34例 ,不伴低钠血症者 4 3例。 36例正常志愿者 ,年龄5 6 4± 1 6 0 (36~ 82 )岁。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 ,放免法测定血浆BNP。结果CHF患者的血清CRP、血浆BN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 ,且含量随心功能恶化而明显升高 ,Ⅱ~Ⅳ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CRP与LVEF、血钠呈负相关 (r =- 0 1 97,P <0 0 5 ;r =- 0 2 95 ,P <0 0 1 )。结论 :随NYHA心功能分级级别增高 ,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 ,CRP可能是心衰恶化的标志物之一 ,但心衰CRP增高与年龄分组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3.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及其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患者,年龄70~94岁,平均(83.5±5.5)岁。包括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非心力衰竭患者40例,心功能分级采用NYHA分级。血清HCY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采用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组血清HCY高于非心力衰竭组伊〈0.05),而且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心力衰竭程度随HCY的水平升高而加重(P=0.03)。舒张末期内径与HCY呈正相关(r=0.394,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与HCY水平呈负相关(F=-0.53,P〈0.01o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血清HCY高于非心力衰竭组。血清HCY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亲环素A(CypA)和脑利钠肽(BNP)的表达,探讨二者在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9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72例体检证实为健康的老年人血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中CypA和BNP的表达,探讨CypA和BNP在不同临床特征患者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CypA和BNP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CypA和BNP的表达与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经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ypA和BNP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ypA和BNP在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二者的协同作用在疾病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CypA和BNP的联合检测可能对判断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病变程度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左卡尼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玲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4):580-58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9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LVEDD、LVESD、LVESV、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卡尼汀可以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浆脑钠肽(BNP)和肌钙蛋白Ⅰ(cTNI)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慢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心功能分为Ⅰ级组(33例)、Ⅱ级组(30例)、Ⅲ级组(29例)和Ⅳ级组(28例),选取同期无心脏疾病老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对四组研究对象血样标本中的BNP、cTNI、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四组研究对象血样中的CK和CK-MB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级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浆BNP和血清cTNI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Ⅳ级组患者的血浆BNP和血清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Ⅲ级组(P0.05),Ⅲ级组患者的血浆BNP和血清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Ⅱ级组(P0.05),Ⅱ级组患者的血浆BNP和血清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Ⅰ级组或对照组(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血浆BNP水平(rs=0.718)和血清cTNI水平(rs=0.624)均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血浆BNP水平(OR=4.325)和血清cTNI水平(OR=3.158)均与CHF的发病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浆BNP和血清cTNI水平的上升是与CHF发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这两个指标的检测可用于对CHF的发病进行辅助诊断并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评价,其敏感性高于CK和CK-MB等传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心房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74例,其中合并阵发性房颤35例(A组)、慢性房颤39例(B组);同时选择慢性心衰窦性心律患者36例作为对照(C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BNP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血清BNP水平的因素.结果 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的增加,各组血清BNP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A、B组血清BNP水平均高于相同心功能级别的C组(P均<0.05);三组间LVEF、LAD比较,P均<0.05.年龄、LAD和LVDD是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血清BNP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结论 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血清BNP水平升高,其可作为心衰合并房颤病情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19)
目的分析血清B型尿钠肽(BNP)、和肽素(Copeptin)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300例老年CH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82例、Ⅲ级134例、Ⅳ级84例。于入院后次日检测血清BNP、Copeptin水平,并采用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对症干预治疗后进行预后随访,分析血清BNP、Copeptin水平与心功能分级、LVEF、LVED的关系及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临床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BNP、Copeptin水平比较,Ⅱ级<Ⅲ级<Ⅳ级;LVEF比较,Ⅱ级>Ⅲ级>Ⅳ级;LVED比较,Ⅱ级<Ⅲ级<Ⅳ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NP、Copeptin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正相关,与LVEF负相关(P<0.05);此外,BNP水平与LVED正相关,Copeptin水平与年龄正相关(P<0.05)。随访期间98例因心力衰竭(HF)加重再次入院,19例发生心源性死亡,共有117例(39.00%)预后不良。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NYHA心功能分级、BNP、Copeptin、LVEF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BNP、Copeptin联合预测不良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其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BNP、Copeptin水平与老年CHF患者病情、预后密切相关,尤其是二者联合检测对不良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俊英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2):184-185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FH)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临床表现,预后不良。我科2007年-2009年共收治了9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包括预见性护理、心理护理及适度运动康复在内的综合护理措施,以达到改善心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2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中心住院的299例患者,年龄≥60岁,其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28例,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1例。入院后行超声心动图、血液常规检查,并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进行分组。通过比较各组血尿酸水平,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平均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心功能分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高HUA可能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 ,血尿酸盐浓度和嘌呤代谢密切相关 ,近年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是心血管疾病及其死亡率增加的一个因素[1] ,本文通过观察 14 2例慢性心衰住院病人血尿酸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尿酸浓度变化的意义 ,并观察尿酸升高是否和心衰患者使用利尿剂或伴有的肾功能损害有关。1 资料和方法1 1 对象 :14 2例心衰患者均为 2 0 0 0年 2月~ 2 0 0 3年 2月住院患者 ,男 86例 ,女 5 6例 ,年龄 2 8~ 76岁 ,平均 5 8±16岁。心功能按NYHA分级标准 ,心功能Ⅰ~Ⅱ级 31例 ,心功能Ⅲ级 4 2例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肽素(copeptin)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慢性心力衰竭(CHF)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筛选78例CHF患者,收集其临床相关数据,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22例、心功能Ⅲ级组33例、心功能Ⅳ级组23例,另选取同时期住院的心脏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44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清和肽素和NT-pro BNP水平,同时行心脏超声检测其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组及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别和相关性。结果:CHF组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43.1±50.8)ng/L比(365.2±53.3)ng/L,P 相似文献
14.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2)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和肽素(copeptin)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5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设为观察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分为Ⅱ级、Ⅲ级和Ⅳ级三个亚组;随访1年,根据随访期间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另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copeptin、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结果观察组copeptin、NT-pro BNP、LVE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亚组间copeptin、NT-pro BNP、LVEF、LVEDd比较差异显著(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copeptin、NT-pro BNP、LVEDd水平越高,LVEF水平越低;不良组患者copeptin、NT-pro BNP、LVEDd水平显著高于良好组,而LVEF水平显著低于良好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opeptin与NT-pro BNP、LVEDd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opeptin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高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力衰竭病因、药物治疗及死亡原因构成情况。方法入选大连市中心医院2002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确诊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518例,对入选患者病因、药物治疗及死亡方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占同期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69.6%。男女比例为1.67:1。入院时(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58.6%)和Ⅳ级(28.5%)患者居多。CHF病因构成由高至低依次为冠心病(63.7%),高心病(17.14%),风心病(8.5%)、扩心病(6.2%)。抗心衰药物使用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硝酸酯类(86.5%)、利尿剂(74.4%)、洋地黄类(58.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45.2%),β受体阻滞剂(22.3%)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20.8%)。死亡原因主要为泵衰竭(52.6%)。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首位病因为冠心病,硝酸酯类、利尿剂和洋地黄类仍为主要治疗药物,ACEI、β受体阻滞剂在基层医院应用仍不普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和胱抑素C(Cys-C)水平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63例老年CHF患者,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老年慢性CHF患者血浆BNP、Cys-C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进行检测。结果心功能分级Ⅰ级~Ⅵ级的老年慢性CHF患者,血浆BNP和Cys-C水平与LVD和LVS值逐渐升高,LVEF和CO值则逐渐下降,NYHA心功能Ⅰ级~Ⅵ级患者血浆BNP、Cys-C水平、LVD、LVS、LVEF和CO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CHF患者血浆BNP和Cys-C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心功能评价和治疗疗效及预后判断的敏感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浆脑钠肽(BN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我科住院206例>60岁老年CHF患者,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4组,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液BNP的水平,并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抗心力衰竭治疗2周后或出院时复测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按NYHA心功能分级的各组患者血浆BNP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越严重,年龄越大,BNP值越高,而LVEF差异仅在Ⅰ、Ⅲ、Ⅳ级心功能间有意义(P<0.05);经抗心衰治疗后,患者心衰症状缓解,复测BNP值下降而LVEF升高,但仅BNP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BNP值可作为较可靠的老年CHF的早期预测参考指标,也可作为判断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和疗效以及预测预后的指标,而且操作简便,易于重复.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
目的评价卡托普利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7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包括强心、利尿和扩张血管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方式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片及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结果治疗2 w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7.14%)(P<0.05);两组hs-CRP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P<0.01);观察组hs-CRP水平〔(8.42±2.75)mg/L〕低于对照组〔(10.15±3.40)mg/L〕(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佳,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并改善患者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年的研究表明,脑钠肽(BNP)是在心室容积扩大和压力负荷增加时,由心室释放的一种心脏神经激素[1,2]。脑钠肽的水平可准确反映左心衰的严重程度,它在许多病理情况下作为一种代偿性机制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是在心力衰竭发生时非常明显[3]。本文旨在探讨脑钠肽水平与老年心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
目的探讨和肽素(copeptin)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方法选择CHF患者108例为CHF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人员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定血中copepti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结果 (1)CHF患者血浆copeptin、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CHF患者心功能Ⅲ级+Ⅳ级组copeptin、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Ⅰ+Ⅱ级组(均P<0.05)。(2)CHF患者血浆copeptin、NT-proBNP浓度在不同射血分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射血分数的降低而增加。(3)copeptin分别与肌酐、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 CHF患者血浆copeptin水平显著升高,检测CHF患者血浆中copepein水平变化对CHF患者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