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2类人群在献血服务中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献血者需求,发现服务改进方向,提升服务质量。方法:每月随机抽取各采血点献血者,采用电话回访方式实施满意度调查,将其中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满意度进行分类统计。结果:2007年1月-2008年6月调查结果显示2类献血者对服务的总体满意率相同,但对于献血过程的服务,初次献血者较重复献血者满意率多数较低,且初次献血者献血后出现不适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结论:初次献血者对献血安全和健康的担忧需要我们提供更细致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智小游戏在无偿献血中降低献血反应及提高献血服务满意度的作用。方法:将2013-10-2014-03在我站A献血点初次献血者2 361人为对照组,B献血点初次献血者(排除不配合参加游戏干预者)3 892人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采血程序进行献血,观察组在按常规献血程序进行献血的同时给予益智小游戏干预,观察比较2组献血反应率及献血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献血反应率及献血服务满意度比较,χ2值分别为148.730、155.6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将益智小游戏应用于无偿献血服务,能有效降低献血反应,提高献血服务满意度,对于保留无偿献血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韶关市无偿献血者结构、分布和特征等变化,为今后更好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服务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韶关市2010-2014年献血者填写的献血资料采用血站系统管理软件分析。结果:男性献血者占70.47%、女性29.53%,有明显差异。年龄段26~35岁占32.35%,高于其他年龄段。学历以大专占23.92%高于其他学历。职业农民占13.33%和学生占12.27%高于其他单项职业。已婚献血者占53.93%、未婚献血者46.07%。血型比分别是O型42.80%、A型27.30%、B型23.87%、AB型6.04%;Rh(D)阴性血型占0.28%。单次献血量200ml占49.72%、300ml占20.32%、400ml占29.96%。献血区域以韶关市城区为主占总采血量的62.72%,8个(县级)采血站占37.28%,分别是乐昌站占7.60%、南雄站7.07%、翁源站5.87%、始兴站4.32%、曲江站4.22%、乳源站3.11%、仁化站3.08%、新丰站2.32%,不同采血站采血量有明显差异。同意参与应急献血者占7.76%,不愿意占92.24%。献血者户籍常住占82.75%、暂住17.23%、外籍0.02%。献血次数1次占36.92%。结论:应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尤其应加大对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农村的献血宣传工作,动员更多的年轻人、公务员、医务人员和教师参加无偿献血,扩大低危和固定的献血队伍,满足临床用血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校无偿献血情况及所献血液质量,为今后开展高校献血招募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2012-01-01—2016-12-31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情况,统计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的不合格率。结果:高校献血人数占全市献血者总数平均为9.8%,高校学生无偿献血不合格项目中HCV不合格率最高,平均为0.35%。高校学生无偿献血ALT、HBV、TP不合格率分别为0.11%、0.24%、0.18%,均低于其他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IV和HCV不合格率分别为0.14%、0.35%,与其他献血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学生是无锡市无偿献血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献血宣传招募中要加强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血液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预防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6-12月在人民广场采血点的初次献血者1 448例按献血日期分为2组,即对照组(单日)737例、观察组(双日)711例,对照组按常规献血服务进行护理,观察组按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观察比较2组献血反应发生率及献血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献血反应率为3.80%,满意率为91.99%,观察组献血反应率为1.41%,满意率为100.00%,2组献血反应率及满意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将护理程序应用于初次献血者的采血护理,能有效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提高献血者对献血服务的满意度,对于拓展和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献血反应的分布特点,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3年发生献血反应的全血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对该群体的年龄、性别、献血类型、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年共有27 909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发生献血反应385人次(1.38%)。18~25岁年龄段献血反应发生率最高(2.14%),46岁以上年龄段献血反应发生率最低(0.57%);女性发生献血反应比例高于男性(P0.05);团体献血活动献血反应发生率高于街头采血(P0.05)。结论:小年龄组者、女性献血者和团体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较高,应重点加强对该人群的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东莞市街头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和政策的认知水平、态度和行为状况,为我市无偿献血工作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我市街头献血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和政策、献血动机、担心的问题、了解无偿献血的途径。结果: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在绝大部分调查项都有显著性差异。重复献血者对无偿献血政策、血液和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要远远高于初次献血者,"新闻媒体和公益广告"在献血者了解途径中均排在第一位,"家人、亲戚朋友"在初次献血者的了解途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献爱心"和"献血有益健康,免费体检"在献血动机中均排在前两位,"其他(好奇,查血型,减肥等)"在初次献血者的动机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初次献血者最担心的问题是"影响健康、工作和生活",而重复献血者最担心的是"血液去向及是否得到合理利用"。结论:根据此次调查结果,运用社会营销原理、心理咨询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目的和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招募,能促使献血者由知向信进而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统计街头献血屋个人献血者、高校献血者和社会团体献血者3类献血者所占马斯洛5类需求层次的比例,分析不同类别的献血者是否存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差异,为后期的献血招募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分别对街头献血屋个人献血者、高校献血者和团体献血进行调研,调查内容包括献血动机、对纪念品的建议、对献血服务的意见、献血的顾虑、下次献血的欲望以及利他行为的意愿六个方面,之后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统计分析发现,3类献血者仅对纪念品的建议这一方面不存在分歧。献血动机中团队献血者对礼品的在意度(P0.01)、单位是否给予休假(P0.05)和血站血液紧张(P0.01)三方面的关注度较高,街头个人和高校献血者更多的认为献血有益健康(P0.01)。街头个人献血者对献血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其他2类献血者。献血阻碍方面街头个人献血者认为献血不存在阻碍的人数占比(41.23%)高于其他2类(23.65%、30.29%),高校献血者因害怕而不想献血的人数较多(P0.01)。继续献血的欲望,个人和高校献血者更多的会选择定期或有空的时候献血(P0.01),而团体献血者偏向于组织或血液紧缺时献血(P0.01)。利他行为中高校献血者较弱(P0.05)。结论:3类献血者的马斯洛需求层次存在差异,我们可以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对不同团体采用不同的宣传和招募策略,从而增强献血者的精细化服务,提升献血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觧和掌握重复献血者的献血动态情况,评价现行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的效果,制订和调整新形势下的招募策略,为建立一支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决策参考。方法:2008年8月—2010年1月调查在本中心流动采血车献血3次以上2713名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献血情况及检测结果,调查内容包括献血品种、献血量、献血次数及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等。结果:2713名重复献血者中,首次献全血200ml、400ml人次的比例分别为51.42%和48.58%;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400ml全血采集人次的比例逐渐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占献血总人次的66.37%;血小板捐献的人次也相应增加,但只占调查总人次的1.97%。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其他类型献血者(P〈0.01)。结论:重复献血者对无偿献血持有积极的动机;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度较高,反复献血行为积极;多次定期献血,血液的质量与安全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研究献血者献血量占总血容量比率与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的关系,为合理选择献血者献血量提供参考建议。方法:统计大连市血液中心2013-01—2017-12在献血屋内献血的213 304人次,分析289人次发生DRVR献血者相关信息,排除怀疑心理因素诱发DRVR的献血者,调取剩余175人次献血者的献血量、身高、体重等信息计算献血量占总血容量的比率。结果:2013—2017年在献血屋中发生DRVR者289人次,发生率为0.14%,其中男150人次,女139人次(发生率为0.11%、0.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献血时年龄18~22岁88人次,23~55岁201人次(发生率为0.42%、0.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献血者152人次,重复献血者137人次(发生率为0.18%、0.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5例计算献血量占总血容量比率的献血者中比率5%者3人次、5%~10%者70人次、10%~15%者102人次,其中出现较严重的一过性意识丧失者5%~10%组12人次、10%~15%组15人次(出现率为0.17%、0.1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预防DRVR的发生,应该对首次献血者、年轻的献血者做好心理上的辅导,并为献血者提供良好的献血环境。对于体重较轻、休息饮食不佳等的献血者,应对其进行评估,通过身高体重估算他们的总血容量,根据结果选择最合适的献血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时间承诺"模式对献血者献血过程的满意度、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血站2个不同献血车站点(按服务半径设置),采用随机方法分设为A组和B组,2组均采取传统献血流程和优质服务,A组引入"时间承诺"管理模式,实施限时服务,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A组符合献血时间承诺达93.9%,献血者承诺再次献血率、实际再献血率、差错的发生率、满意度、检测合格率、献血反应程度均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献血"时间承诺"模式,有效减少了献血者时间成本,在提高献血服务满意度的同时,也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忠诚度,对确保献血者再次献血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奉贤地区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状况,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奉贤区血站15 686位团体无偿献血者献血前的健康筛查情况以及献血后的相关项目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对健康检查不合格情况、献血前筛查结果及献血后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15 686位献血者中3 551位(22.64%)未通过献血前健康检查。其中276位(1.8%)献血者未通过健康征询,血压不符合要求者最多占17.66%。体检不合格2 092位献血前血红蛋白(H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表面抗原(HBsAg)和梅毒(TP)快速筛查不合格者中,HBsAg和TP不合格者所占比为16.68%,献血后血液HBsAg和TP的筛查不合格率分别降为0.50%和0.45%。结论:团体无偿献血者健康征询不合格率低,但仍有必要在献血前开展HBsAg和TP初筛,并进一步优化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咀嚼口香糖降低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5至9月初次献血者2 041人按献血日期分为2组,即观察组1 086人、对照组955人,对照组按常规采血程序进行,观察组按常规采血程序的同时给予咀嚼口香糖,观察比较2组献血反应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献血反应率分别为0.83%、6.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2,P0.01)。结论:在初次献血者献血时给予口香糖咀嚼,能有效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适合在预防无偿献血反应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了解和掌握互助献血者的献血动态情况,评估现行互助献血宣传、招募工作的效果,为及时调整新形势下的互助献血招募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依据肇庆市2006-2013年无偿献血的情况,统计分析互助献血者的比例及血液检测情况、互助献血者与受血者的关系以及互助献血者转化为重复献血者情况。结果:2006-2013年互助献血2 771人次,占总献血人数的1.07%,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清学检测不合格率为7.33%;互助献者与受血者的关系以亲属关系为主,其中直系亲属及配偶占51.00%,非直系亲属占26.00%,同事、同学、朋友关系占23.00%;互助献血者中只有77.60%参与献血1次,22.5%参与献血≥2次。约11.2%参与≥3次献血,只有小部分互助献血者转化为固定献血者。结论:互助献血为缓解临床用血压力提供有力保障,仍需加大对互助献血者的血液检测和促使互助献血者转化为重复献血者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甘肃省庆阳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为规范采供血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庆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征询表》和庆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HIV确证阳性者的建档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庆阳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1—2018年庆阳市无偿献血检测样本144 205份,HIV确证阳性15例,阳性率10.40/10万,其中男性占93.33%,40岁~组占40.00%,本地区户籍占86.67%,高中及以下学历占73.33%,首次献血者占93.33%,已婚占93.33%,合并感染占30.07%;不同户籍(χ2=30.784 6)、性别(χ2=4.272 2)、婚姻状况(χ2=9.537 0)和献血次数(χ2=9.376 0)无偿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庆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率低于全国大部分城市;应加大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完善献血招募政策,提高HIV检测水平,努力建立一支低危、稳定的无偿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台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特征及感染途径。方法:统计2010-01-2013-09台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分析HIV感染者情况。结果:台州市献血人群中HIV感染者24例,平均感染率为0.014%。结论:在进行献血者筛选时,对多次献血者也应认真做好献血前咨询、体检,应慎重甄别和界定低危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情况,以采取措施提高血液质量、保障输血安全。方法:2006年2月-2008年1月期间,对上海地区参加无偿献血的合格献血者再次献血情况进行跟踪;将重复献血者的第2次献血筛查结果与整体献血人群进行分类比较。结果:上海地区565 360位献血者中有516 011位(91.27%)首次献血筛查结果为合格,合格者中57 791(11.20%)位献血者再次参加献血;再次献血人群中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不合格比例及总体不合格人数比例分别为2.68%、0.11%、0.07%、0.02%、0.09%和3.00%,显著低于整体献血人群(P〈0.01)。结论:重复献血的无偿献血者是低危献血人群,应加大重复献血者队伍的组建力度,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东莞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特征及途径,为低危献血者招募服务。方法:对2012-2013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标本HIV传染性标志物进行检测,对有反应性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统计HIV确证阳性数;对确证HIV感染者进行告知和首次随访,分析HIV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感染途径。结果:2012-2013年HIV的感染率分别为0.049%和0.056%;感染者绝大部分为男性,占94.0%,女性感染者占6.0%,男女性别比为15.6∶1.0;感染者中年龄以21~30岁阶段为主,占45.8%,31~40岁,占33.7%,18~20岁和41~50岁分别占6.0%和14.5%,51~60岁阶段无感染者;感染者中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者比例最高,占43.3%,高中及中专学历者占41.0%,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者占15.6%;感染者职业主要为普通务工者,占68.7%,商业、服务行业者占16.9%,学生占1.2%,医务工作者占3.6%,其他职业占9.6%;感染途径全部为性传播,其中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55.4%,男男同性性传播占31.3%,同时有异性性行为和男男同性性行为者占13.3%,未出现女女同性性传播案例。结论: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者呈多年龄段、多职业人群分布状态,感染途径为性传播,特别是男男同性性传播形势严峻,应针对性的加强献血前问询和对高危献血人群的排查,以减少经输血传播H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2011-2015年南宁市互助献血与自愿无偿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为采供血机构制定有效措施提供统计学支持。方法:对南宁市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588 194人次(自愿无偿献血者375 023人次,互助献血者213 171人次)的血液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5年互助献血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P0.05);尽管互助献者HBsAg(P0.05)和抗-TP(P0.01)的阳性率呈下降的趋势,但互助总的阳性率(1.90%)显著高于自愿无偿献血总阳性率(1.11%)(P0.01),OR=1.709,95%CI=1.640~1.780。结论:过高的互助献血比率,其潜在的输血风险性高于来源自愿无偿献血,采供血机构应该依法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加强互助献血管理,严格控制互助献血启动的条件、标准和范围,不断降低互助献血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肿情况和发生原因,探讨血肿改进措施和电话再招募方式,以促进献血者的保留。方法:通过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和现场登记的献血不良反应记录单,统计分析2017年福建省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血肿相关数据,对血肿发生后大于3个月未再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按照招募程序逐一电话再招募。结果:8 835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血肿257例(2.91%),男性初次献血者(16例)与男性重复献血者(173例)血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献血者血肿后未再次捐献的比较中:男性初次献血者(15例)与男性重复献血者(36例)比较;女性初次献血者(9例)与女性重复献血者(26例)比较;男性重复献血者(36例)与女性重复献血者(26例)比较,3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7例血肿主要原因按比例依次是采血人员采血技术欠佳113例(43.97%)、献血者血管条件欠佳57例(22.18%)、捐献过程手臂移动56例(21.79%);单采血小板血肿后未再次捐献的献血者电话再招募成功率为55.81%(48/86)。结论:单采血小板血肿发生后对初次献血者和女性献血者献血意愿影响较大。针对血肿原因,提高工作人员穿刺技术,捐献过程中人性化的服务可减少血肿的发生。对单采血小板血肿后未再次捐献的献血者进行电话再招募,简便、易行、成功率高,有助于献血者的回召和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