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在老年病人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原发性肾癌病人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肺保护性通气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及术中常规通气,肺保护性通气组接受全身麻醉及术中肺保护性通气。对比2组的肺顺应性[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氧合指数(PaO2/FiO2)、肺动态顺应性(Cdyn)]、血清炎症及氧化应激[IL-6、IL-8、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SBP、DBP、心率(HR)]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气腹后2 h、手术结束时,肺保护性通气组的Ppeak、Pplat、IL-6、IL-8、TNF-α、MDA、SBP、DBP和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PaO2/FiO2、Cdyn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肺保护性通气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应用于老年病人腹腔镜肾癌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术中单肺通气患者血浆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TNF-α及IL-8水平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需行单肺通气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30例,随机分成依达拉奉组(Y组)和对照组(C组)各15例.患者均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麻醉诱导后,Y组给予依达拉奉0.5 mg/k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30 min内静滴;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滴.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0)、单肺通气60min(T1)、术后2 h(T2)抽取静脉血4 mL,测定SP-D、TNF-α、IL-8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两组T1、T2的SP-D、TNF-α、IL-8水平明显高于To(P均<0.05),Y组T2的SP-D、TNF-α、IL-8水平明显低于C组(P均<0.05);T1、T2时Y组SOD明显高于C组(P均<0.05),MDA明显低于C组(P均<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够有效减轻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患者的炎症反应,具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喉罩联合不同压力肺复张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老年患者全麻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实验入选要求筛选合乎条件的自愿参加实验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喉罩联合常规保护性通气〔潮气量6 ml/kg,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5 cmH 2O〕,实验组(E):喉罩联合驱动性压力肺复张压力通气(潮气量6 ml/kg,PEEP 5~10 cmH 2O)。比较两组全麻恢复期各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指标、术后的肺部并发症(PPCs)及全身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组老年患者在全麻恢复期中各个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指标皆优于C组。结论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全麻手术中采用喉罩联合驱动性压力肺复张压力通气肺复张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有提高肺功能恢复和降低并发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食管癌术中高潮气量通气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潮气量及增加呼气末正压通气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及死亡风险。目的探究围术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食管癌腔镜术后患者肺功能、炎性反应、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行腔镜手术的食管癌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实施常规通气方案,试验组患者围术期实施肺保护性通气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_0)、气管插管后(T_1)、手术完毕时(T_2)及术后24 h(T_3)炎性因子[包括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_3、术后48 h(T_4)、术后3 d(T_5)呼吸功能指标(包括氧合指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时间与方法在IL-6、IL-8、TNF-α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IL-6、IL-8、TNF-α上主效应显著(P0.05)。两组患者T_1、T_2、T_3时IL-6、IL-8、TNF-α高于T_0时(P0.05);试验组患者T_1、T_2、T_3时IL-6、IL-8、TNF-α低于对照组(P0.05)。(2)时间与方法在氧合指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氧合指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上主效应显著(P0.05)。两组患者T_4、T_5时氧合指数高于T_3时,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低于T_3时(P0.05);试验组患者T_4、T_5时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患者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有效改善食管癌腔镜术后患者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并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氟比洛芬酯联合保护性机械通气对开胸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及对患者炎症因子、β-内腓肽(β-EP)和前列腺素(PGE)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接受治疗的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B组患者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C组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情况、PaO2、PaO2/FiO2、肺功能异常情况、炎症因子以及β-EP、PGE水平。 结果三组患者手术中机械通气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失血量、补液量以及手术时间比较无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1、4 h后PaO2水平增加,2、3、5 h后PaO2水平降低;氧合指数(PaO2/FiO2)在治疗1、4 h后水平增加,2、3、5 h后水平降低。三组患者在治疗2 h之后PaO2、PaO2/FiO2水平比较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未出现肺功能异常情况,术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异常情况,术后仅A、B两组患者出现肺功能异常现象。三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异常情况发生率比较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4 h后,TNF-α、IL-6、IL-8显著浓度增加,在治疗第5个h后TNF-α、IL-6、IL-8显著浓度降低。三组患者在治疗第4个h后,TNF-α、IL-6、IL-8浓度比较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β-EP、PGE水平在前三个h显著增加,在治疗第5个h后降低。治疗5 h后C组患者β-EP、PGE水平大于B组,B组水平大于A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胸手术患者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保护性机械通气具有较好的肺保护作用,能够抑制炎性因子产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反比通气对老年患者肺功能及肺泡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全身麻醉后建立CO_2气腹时,实验组采用潮气量(VT=8 ml/kg),呼吸频率(RR=12次/min)吸呼比为2∶1;对照组吸呼比为1∶2,观察记录麻醉前5 min(T_0)、气腹开始前2 min(T_1)、气腹后60 min(T_2)及气腹解除后5 min(T_3)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道压力峰值(Peak),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同时测量气腹后60 min(T2)的动脉血气。计算肺的顺应性(CL)。用纤维支气管镜采集气腹后60 min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8水平变化。结果反比通气能明显降低气道压峰值,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 O_2),增加肺的顺应性,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和p H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TNF-α、IL-6、IL-8的浓度显著减少。结论反比通气可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术老年患者机械通气时气道峰压,促进氧合,增加肺的顺应性,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D83、白细胞介素(IL)-17、肺表面活性蛋白(SP-D)、组蛋白乙酰化酶(HAT)/去乙酰化酶(HDAC) 2 mRN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COPD患者,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老年人为对照。观察两组CD83、IL-17、SP-D、HDAC2 mRNA水平及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差异,分析老年COPD患者CD83、IL-17、SP-D、HDAC2 mRNA水平与肺功能和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CD83和HDAC2 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17和SP-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8、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 001); COPD组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和呼气峰流速值(PEF)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01); COPD组CD83和HDAC2 mRNA水平与IL-18、IL-6、hs-CRP水平负相关,与FVC、FEV1/FVC、MMEF和PEF正相关;COPD患者IL-17和SP-D水平与IL-18、IL-6、hs-CRP水平正相关,与FVC、FEV1/FVC、MMEF和PEF负相关(P<0. 05)。结论老年COPD患者CD83、HDAC2 mRNA水平较低,IL-17、SP-D较高,可作为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对单肺通气(OLV)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55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传统单肺通气组,n=27例)和B组(保护性单肺通气组,n=28例)。分别在双肺通气30min(T1)、单肺通气60 min(T2)和气管拔管后2h(T3)时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CT)等呼吸动力学指标,并在各时点检测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等动脉血气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6、IL-8)表达水平。结果两组在T2、T3时PaO_2较T1时明显降低(P0.05),且A组降低较B组更为显著(P0.05),A组T2、T3时PaCO_2较T1时和B组同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T2时CT较T1时明显降低(P0.05),而Ppeak、Raw明显升高,且A组升高或降低较B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T2、T3时IL-6、IL-8表达水平较T1时明显升高,且A组升高较B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显著降低单肺通气时气道压力及阻力,增加胸肺顺应性,减少OLV期间及术后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明显减轻肺组织的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方案对老年原发性肺癌单肺通气患者脑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无锡第二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和江阴市中医院三家医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容量控制通气策略,观察组给予容量控制通气结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抽取两组患者单肺通气前后及术后静脉血,测定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浓度,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采用旁气流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呼吸力学参数指标,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法评价认知功能,同时记录术后发生谵妄的情况。结果观察组T2、T3时点呼吸力学参数指标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Ra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T2~T4时点观察组血气分析参数指标氧分压(Pa O2)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点观察组IL-6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点观察组MMSE评分和谵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原发性肺癌单肺通气患者脑组织炎性反应有重要影响,可有效降低单肺通气时气道压力及阻力,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水平及与肺功能、炎症因子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华西医院就诊的世居高原COPD稳定期的患者150例及健康对照组67例,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指数及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第1 s用力呼出气容积)、FEV1%(第1 s用力呼出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第1 s用力呼出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抽取静脉血测定SP-D、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比较两组之间及COPD稳定期的汉、藏族之间的血清SP-D、CRP、IL-6、TNF-α的浓度差异;并将血清SP-D与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全身炎症、CAT(COPD测试评分)、mMRC(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作相关性分析;作SP-D在COPD稳定期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并作SP-D在COPD稳定期的ROC分析。 结果COPD稳定组的SP-D高于对照组[(12 524±8 796)vs.(9 288±5 640 ng/L),P<0.05]、COPD稳定组的炎症指标如CRP[0.5(2.3)比2(2.5),P<0.05]、IL-6[2.3(2.2)vs. 1.1(1.4),P<0.05]、TNF-α[(5.5±2.7)vs.(7.8±6.7),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OPD稳定组的SP-D与CAT、mMRC评分呈正相关(r=0.498,P<0.05;r=0.512,P<0.05),与炎症因子CRP、IL-6、TNF-α的水平呈正相关(r=0.369,P<0.05;r=0.454,P<0.05;r=0.529,P<0.05),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呈负相关(r=-0.404,P<0.05;r=-0.171,P<0.05)。对COPD稳定期患者,汉、藏族在血清SP-D及炎症因子CRP、IL-6、TNF-α之间的浓度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SP-D在COPD稳定期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没有发现与稳定期相关的指标,均P>0.05。在ROC统计中,SP-D的阈值为9 303.5,敏感度为0.576,特异度为0.616,SP-D对诊断COPD稳定期有一定诊断价值。 结论血清SP-D升高可反应全身炎症水平,有助于评估高原COPD患者的肺功能程度及病情变化。对高原COPD病情的预测与评估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氨溴索对COP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COP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ECOPD,随机分成氨溴索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IL-8、IL-10、TNFα-水平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氨溴索组治疗前后血清IL-8、IL-10、TNFα-水平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肺活量(FEV1/FVC)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氨溴索能显著降低COPD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显著改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肺复张术(RM)在单肺通气(OL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拟行开胸手术及OLV的患者88例,根据RM频率分为A、B、C、D组,每组22例。OLV期间,A、B、C组患者RM频率分别为30 min/次、60 min/次、120 min/次,D组患者仅在关胸前行1次RM。比较4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OLV时间、手术时间、补液量、失血量),OLV开始时(T1)、OLV30 min(T2)、OLV 1 h(T3)、OLV 2 h(T4)、OLV结束时(T5)、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6)氧合指数(OI)和肺内分流量(Qsp),T1、T3、T6、术后2 h(T7)、术后24 h(T8)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1)4组患者OLV时间、补液量、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A、C、D组(P<0.05)。(2)时间与方法在OI和Qsp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OI和Qsp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OI和Qsp上主效应显著(P<0.05)。T2时,B、C、D组患者OI低于A组(P<0.05);T3时,B组患者OI高于A、C、D组,C、D组患者OI低于A组(P<0.05);T4时,B组患者OI高于A、C、D组,C、D组患者OI低于A组,D组患者OI低于C组(P<0.05);T5、T6时,B组患者OI高于A、C、D组,C组患者OI高于A、D组,D组患者OI低于A组(P<0.05)。T2时,B、C、D组患者Qsp高于A组(P<0.05);T3时,B、C、D组患者Qsp高于A组,B组患者Qsp低于C、D组(P<0.05);T4、T5时,B组患者Qsp低于A、C、D组,C、D组患者Qsp高于A组,D组患者Qsp高于C组(P<0.05);T6时,B组患者Qsp低于A、C、D组,C组患者Qsp低于A、D组,D组患者Qsp高于A组(P<0.05)。(3)时间与方法在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T3时,B、C、D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低于A组,B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C、D组(P<0.05);T6、T7、T8时,B、C、D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低于A组,B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低于C、D组,D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C组(P<0.05)。T3时,B、C、D组患者血清IL-6水平低于A组,B组患者IL-6水平高于C、D组(P<0.05);T6、T7、T8时,B、C组患者血清IL-6水平低于A组,B组患者IL-6水平低于C、D组,D组患者血清IL-6水平高于C组(P<0.05)。结论 OLV期间每60 min行1次RM可有效改善OLV患者肺氧合功能,降低Qsp并减轻炎性反应,应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老年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患者采用乌司他丁(ULI)治疗对肺的保护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CPB瓣膜置换术治疗的10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住院病历号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UL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T0)、停止CPB时(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4 h时(T3)呼出气冷凝液(EBC)中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肺功能指标[肺静态顺应性(Cst)、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呼吸指数(RI)],并对比两组呼吸支持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 T1、T2、T3时两组IL-6、TNF-α水平均高于T0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时点、组间与时点交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两组A-aDO2、RI均高于T0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时点、组间与时点交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Cst升高,T2、T3时Cst下降,观察组T2、T3时Cst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时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的变化及乌司他丁(UTI)的干预效应。方法 3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DM UTI干预组(DM-U组),每组15例。DM-U组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5 000 U/kg UTI,DM组静脉给予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观测各组患者在麻醉前(T1)、麻醉后单肺通气前(T2)、手术结束前(T3)、术后24 h(T4)各时点血糖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以及T2、T3时点双肺泡灌洗液中上述炎性因子的变化;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3及T4时点血糖及血清中IL-6、IL-8均较T1时点升高(P0.05),DM-U组T3、T4两个时点血清中的IL-6、IL-8较DM组降低(P0.05);T3时点双肺泡灌洗液中IL-6、IL-8、TNF-α均较T2时点升高(P0.05),通气侧肺各因子较同时点非通气侧肺明显减低(P0.01),与同时点DM组比较,T3时点双肺泡灌洗液中TNF-α降低(P0.05),但IL-6及IL-8则DM组和DM-U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肺通气时DM患者血清中IL-6、IL-8及肺泡灌洗液中IL-6、IL-8、IL-10及TNF-α均升高,预先静脉给予5 000 U/kg UTI可抑制单肺通气时DM患者血清中IL-6、IL-8及肺泡灌洗液中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潮气肺通气策略对食管癌围术期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通气组和低潮气量通气组(低潮通气组)。传统通气组参数VT 10~15 ml/kg,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根据氧合指数(PaO_2/FiO_2)调节。低潮通气组VT 6~8 ml/kg,PEEP 5~20 cmH_2O。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通气120 min(T2)、术后24 h(T3)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IL-6、IL-8、TNF-α水平。结果与T1时比较,T2、T3时两组IL-6、IL-8、TNF-α水平均升高(P<0.05);与传统通气组比较,低潮通气组T2、T3时IL-6、IL-8、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低潮气肺通气策略可以减轻炎症损伤、炎症因子释放保护食管癌围术期肺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COPD机械通气患者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方法 4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根据入院第ld和第5d的APACHE II评分变化,分为病情加重组(17例),及病情缓解组(23例),收集机械通气1、5d的肺泡灌洗液,测定BALF中SP-D、IL-6浓度,观察不同预后患者BALF中SP-D、IL-6水平的差异。结果病情缓解组BALF中SP-D含量逐渐上升,机械通气5d较1d明显升高(P0.05);与病情缓解组比较,病情加重组机械通气1d、5d BALF中SP-D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病情缓解组BALF中IL-6含量逐渐下降,病情加重组BALF中IL-6含量逐渐上升(P0.05)。相关分析显示BALF中SP-D浓度与IL-6含量及APACHE II评分均呈负相关性(r分别为-0.35,-0.41,均P0.05)。结论 SP-D、IL-6在COPD患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BALF中SP-D、IL-6可作为COPD机械通气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静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2例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麻醉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右美托咪定镇静,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术毕即刻(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测定2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并比较2组苏醒期躁动、谵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和T3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谵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RP、TNF-α、IL-6随着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5时间点CRP、TNF-α、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以增强镇静效果,降低炎症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间歇正压通气(LTV-IPPV)对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机体炎症因子及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10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 3组各35例。术中麻醉过程中,在气管插管后实施间歇正压通气,其中A组潮气量为6 ml/kg,B组为10 ml/kg,C组为12 ml/kg。对比各组机体的炎症因子水平、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红蛋白(Hb)水平及氧代谢指标水平。结果通气60 min(T1)时B、C两组白细胞介素(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组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拔管15 min后(T2)时B、C两组IL-8、IL-10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5)。各组麻醉诱导前(T0)、T1、T2时MAP、HR及H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T1、T2时混合静脉的血氧饱和度(Sv O2)水平较T0时明显升高,氧摄取率(ERO2)水平较T0时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LTV-IPPV能够较好地降低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且不会影响机体的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胸腔镜下热灌注化疗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择期手术的肺癌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10例。4组患者均在胸腔镜下热灌注化疗即刻改为单肺通气,其中A组患者采用常规单肺通气,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C组患者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D组患者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4组患者均在胸腔镜下热灌注化疗结束时改为双肺通气。比较4组患者热灌注化疗前(T_0)及热灌注化疗后15 min(T_1)、30min(T_2)、60 min(T_3),热灌注化疗结束后2 h(T_4)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水平,观察4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时间与方法在PaO_2、OI、SpO_2、HR、MAP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PaO_2、OI、SpO_2、HR、MAP上主效应显著(P0.05),4组患者PaO_2、OI、SPO2在T_1时下降,在T_3时降到最低,HR、MAP在T_1时上升,在T_3时到达高峰,与T_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在PaO_2、OI、SpO_2、HR、MAP上主效应显著(P0.05),C组、D组患者PaO_2、OI、SPO2在T_2、T_3时高于A组、B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血清TNF-α、IL-6、IL-10、MIP-1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血清TNF-α、IL-6、IL-10、MIP-1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4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MIP-1水平在T_1时开始升高,在T_3时达到高峰,在T_4时开始下降,与T_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在血清TNF-α、IL-6、IL-10、MIP-1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B组、C组、D组患者血清TNF-α、IL-6、MIP-1水平在T_1、T_2、T_3、T_4时低于A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A组,C组、D组患者血清TNF-α、IL-6、MIP-1水平在T_1、T_2、T_3、T_4时低于B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B组,D组患者血清TNF-α、IL-6、MIP-1水平在T_1、T_2、T_3、T_4时低于C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C组(P0.05)。4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亦未出现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有效抑制肺癌患者热灌注化疗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减轻肺损伤、改善肺泡氧合能力,可行性好,具有较好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白介素IL-8的变化,观察抑肽酶对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20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抑肽酶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对照组不给药,抑肽酶组给抑肽酶总量300万KIU,其中50万KIU为麻醉诱导前给予,250万KIU预充体外循环机内。分别于CPB前(T1)、升主动脉阻断半小时(T2)、CPB结束(T3)、停CPB后2h(T4)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TNF-α、IL-6和IL-8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IL-8水平有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抑肽酶组血清中TNF-α、IL-6、IL-8的浓度明显受到抑制(P<0.01),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CPB过程中,抑肽酶可能通过降低TNF-α、IL-6、IL-8等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炎性反应达到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