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下切除的胃重复畸形的病例特征及其预后。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内镜切除治疗且病理证实为胃重复畸形的患者9例,回顾性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内镜下病灶表现、术后病理、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随访情况等。结果 共纳入9例胃重复畸形患者,女性3例,男性 6例;2例患者病灶位于胃上1/3,2例位于胃中1/3,5例位于胃下1/3。8例患者内镜下表现为黏膜下肿瘤,仅1例表现为息肉样隆起。住院天数为2(1.5, 4)d,无围手术期不良事件,随访时间46(26, 51)个月。术后随访病灶无残留、无复发。结论 内镜下切除对于符合指征的胃重复畸形的治疗安全可行,临床可尝试推广。  相似文献   

2.
3.
4.
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下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内镜检查中发现的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行超声内镜检查.2例起源于黏膜层的食管息肉;34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4例起源于黏膜下层,包括脂肪瘤2例,食管囊肿1例,孤立静脉瘤1例(内镜下呈蓝紫色,未予处理).根据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性质及病变大小决定行内镜下EMR或ESD治疗,完整切除病变.结果 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病变最大直径0.4~2.5 cm,平均1.45 cm.29例行内镜下EMR治疗,6例病变最大直径超过1.5 cm者行内镜下ESD治疗,ESD手术时间15~45min,平均30min.4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黏膜下肿瘤考虑穿孔可能性大未予内镜下治疗.2例术中出血较多,经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电凝、氲离子凝固术治疗及金属钛夹钳夹止血,无术后出血,无ESD穿孔.所有EMIL、ESD切除病变全部送检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1.5及6个月随访,创面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超声内镜能够对食管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可指导黏膜下肿瘤的治疗.大多数食管黏膜下肿瘤行EMR治疗简便、安全,对于痛灶较大、EMR难以完整切除的病变行ESD治疗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食管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是早期胃癌(EGC)的常用治疗方法,但其相关风险及获益目前仍存在争议,该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EGC的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6年6月发表在Pubmed、CBM、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的有关ESD与外科手术治疗EGC对比研究的所有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搜索的相关文献进行二次筛选,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共有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且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涉及4 331个研究对象。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ESD与外科手术相比,复发率[(22/2 586,0.85%)vs(6/1 134,0.53%),P=0.370]及5年生存率[(852/909,93.72%)vs(707/746,94.77%),P=0.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外科手术在整块切除率方面稍高于ESD组[(99/99,100.00%)vs(95/103,92.23%),P=0.020],但是外科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标准化均数差(SMD)=-3.04,95%CI:-3.64~-2.45,P=0.000]及住院时间(SMD=-2.53,95%CI:-3.73~-1.32,P=0.000)比ESD组延长,且术后并发症增多[(45/816,5.50%)vs(101/686,14.72%),P=0.000]。结论对于EGC的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虽然ESD组在整块切除率上不及外科手术组,但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且恢复快等显著优势,可作为EGC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该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6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两组病灶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ESD组病灶整块切除率为93.5%(29/31),治愈性切除率为77.4%(24/31),均高于EMR组的50.0%(18/36)及41.6%(15/36),差异有显著性(P <0.05)。ESD组局部复发率为3.2%(1/31),低于EMR组[19.4%(7/36)],差异有显著性(P <0.05)。平均手术时间ESD组为(59.3±16.8)min,长于EMR组[(31.7±17.8)min](P <0.05)。术中穿孔率ESD组高于EMR组,发生率分别为3.2%(1/31)和0.0%(0/36),但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出血发生率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发生率分别为9.6%(3/31)及11.1%(4/36)。 结论 与EMR相比,ESD病灶整块切除率及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高,局部复发率低,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25例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根据手术期间护理流程不同分为常规组61例和观察组6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期间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护理满意情况、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焦虑[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而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护理技术、护理质量、护理态度、健康指导满意情况评分高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排便时间、肠胃蠕动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均有改善,且观察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常规组(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中应用甘油果糖0.05%肾上腺素美蓝注射液黏膜下注射的疗效。方法:注射针经内镜于黏膜下层分点注射甘油果糖0.05%肾上腺素美蓝注射液,≤1crn的病灶注射1~3mL;〉1cm的病灶周围注射3~5mL,以病灶明显隆起、黏膜与黏膜下肌层分离为限。圈套器经内镜套取病灶并电凝切除。对较大病灶不能整块套取切除者,采用分次套取摘除。结果:用甘油果糖肾上腺素注射液行EMR术共147例,其中术q-钛夹止血6例(4%),无穿孔及大出血。结论:甘油果糖肾上腺素注射液可以明显缩短EMR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提高EMR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完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09年6月-2016年6月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共4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分别采用EMR(A组)和ESD(B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费用、病变组织直径、病变组织厚度、肿物完全切除率、垂直切缘阴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病变组织直径和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肿物完全切除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垂直切缘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两种内镜术式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在肿物切除效果方面较为接近,EMR具有操作时间短、经济负担轻及并发症少等优势;而ESD应用则有助于提高肿物彻底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内镜下不同方法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月该院86例经肠镜白光及活检病理判断为直肠NE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49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4例采用内镜全层切除术(EFR);记录并评估3组患者病灶大小、切除面积、术前超声深度、手术时间、病灶切除大小、住院时间、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一次性R0切除率、侧切缘及基底切缘阳性率、并发出血、穿孔发生率和3年生存率等情况。结果 EMR组、ESD组及EFR组病变切除面积中位数分别为100.00、240.00及320.00 mm2,呈明显递增趋势(P < 0.05);手术时间分别为(20.04±6.44)、(46.35±8.76)和(54.21±7.65)min,明显延长(P < 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17±0.42)、(4.40±0.90)和(5.07±0.68)d,明显增加(P < 0.05)。而病变R0切除率、血管浸润率、淋巴管浸润率、神经侵犯率、垂直切缘阳性率、CD56表达率、嗜铬粒蛋白A(CgA)表达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于位于直肠的、无淋巴结转移的、直径小于10 mm的直肠NEN,可通过EMR、ESD及EFR安全切除。其中,EMR相对简单,手术时间明显短于ESD及EFR;EFR具有较高的整体切除率和组织学切除率,可能优于传统的EMR及ESD,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SD和EMR,3种方法在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上并无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