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脏》2017,(2)
正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重要、准确、快速的通过检测凝血过程中凝血块的黏弹性变化并以图形的方式动态反映凝血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全过程的一种方法。TEG于1948年由Hartert发明,并在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应用于临床。TEG可实时监测凝血形成的硬度、稳定性及凝血形成的时间、速率,以及纤维蛋白降解至溶解过程中血液性状的改变,及时指导临床医师快速有效地进行凝血异常的处理~([1])。目前TEG已广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及凝血试验在用于心脏瓣膜手术后检测的价值,分析TEG及凝血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00例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成人患者,患者均于手术结束时进行了TEG检测和凝血试验、血常规检测PLT。分析患者TEG检测中各参数与凝血试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对心脏瓣膜术后检测的价值。分析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的TEG检测中K值、R值(反应时间)、α角、MA(最大振幅)与凝血试验中的参数PT(凝血酶原时间)、INR(国际标准比值)、APT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及PLT这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关系。结果:K值与PT、R值、 INR、APTT呈显著正相关;R值与K值、 INR、PT、APTT呈显著正相关;α角与PT、INR、APTT、K值、R值呈负相关,与MA显著正相关;MA与PLT显著正相关,与APTT显著负相关。结论:TEG指标和凝血试验对心脏瓣膜术后患者的的凝血功能监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相关关系。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TEG和凝血试验进行监测对指导临床输血具有积极意义,两者结合能够快速判断出血的原因,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和出血量,还能避免过度治疗、指导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影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因素具有多样性,目前检测凝血功能的方法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等传统凝血检测项目和血栓弹力图(TEG),而传统的凝血检测只能监测凝血过程中的一部分,不能反映凝血的动态变化,无法准确判断凝血异常的原因。TEG可以快速、准确、全面、动态地监测血液凝固的全过程,合理地评估围手术期的凝血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栓粘弹力的变化并以图形的方式动态反映凝血、血小板聚集和纤溶功能的方法。与传统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聚集率等方法相比,TEG可对凝血因子、血小板功能、纤维蛋白原功能及纤溶过程等进行全面评估,并对临床用药进行个体化指导[1]。2004年,作为TEG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血小板图(Platelet Mapping)获得专利并正式上市,为临床带来了  相似文献   

5.
<正>1948年,Harber首次研制出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TEG)并开始应用于实验研究。TEG可动态监测从血小板-纤维蛋白相互反应开始,包括血小板聚集、血凝块强化、纤维蛋白交联以及血凝块溶解的全过程。直至20世纪80年代,TEG才开始在肝移植和心血管手术中应用。2004年推出的血小板图检测(platelet mapping)技术,基于不同凝血通路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上快速、准确监测血小板聚集过程和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肝素酶对比试验(hmTEG)指标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上是否存在差异,探讨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与hmTEG在诊断DVT上是否存在相关性,监测患者体内是否有肝素残留,指导临床用药治疗。方法:选取2018-01—2018-06就诊的患者,试验组为57例新发急性期DVT患者,对照组为57例同期来医院常规体检人员。2组均行常规凝血功能检查以及枸橼酸化高岭土激活样品TEG检测,而试验组另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患者经治疗后行枸橼酸化高岭土激活样品肝素酶杯TEG检测。结果:试验组在TEG指标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最大血凝块强度MA值、凝固角α值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常规凝血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与R值具有相关性;PT、APTT、D-D与K值具有相关性;PT与α值具有相关性;APTT、D-D与MA值具有相关性。经治疗后,57例患者中5例提示肝素残留,52例提示肝素未存在或未起效。结论:DVT患者的hmTEG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评估DVT患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方面,TEG相关指标与常规凝血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且hmTEG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肝素酶对比试验(hmTEG)指标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上是否存在差异,探讨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与hmTEG在诊断DVT上是否存在相关性,监测患者体内是否有肝素残留,指导临床用药治疗。方法:选取2018-01—2018-06就诊的患者,试验组为57例新发急性期DVT患者,对照组为57例同期来医院常规体检人员。2组均行常规凝血功能检查以及枸橼酸化高岭土激活样品TEG检测,而试验组另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患者经治疗后行枸橼酸化高岭土激活样品肝素酶杯TEG检测。结果:试验组在TEG指标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最大血凝块强度MA值、凝固角α值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常规凝血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与R值具有相关性;PT、APTT、D-D与K值具有相关性;PT与α值具有相关性;APTT、D-D与MA值具有相关性。经治疗后,57例患者中5例提示肝素残留,52例提示肝素未存在或未起效。结论:DVT患者的hmTEG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评估DVT患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方面,TEG相关指标与常规凝血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且hmTEG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四项检测在热射病凝血功能障碍救治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2020—2022年临床热射病患者19例,将其分为生存组(17例)和死亡组(2例),整理相关临床数据以及凝血相关检测结果,首先分析TEG检测结果;接着比较TEG检测组与常规检测组不同血液成分使用情况以及通过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评分标准和TEG评分标准判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凝固时间(K值)时间明显延长,凝血形成速率(α角)明显减小、凝血最终强度(MA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组患者相较常规检测组悬浮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冰冻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使用比例为2:2.4:1.2:2.1;应用TEG评分诊断DIC时随着评分的升高,病死率也同步上升。结论:TEG相较常规凝血检测能够更有效地指导热射病的临床治疗,避免血液浪费,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血栓弹力图(TEG)应用于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凝血功能的监测和输血的指导,观察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3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术后在ICU的凝血功能监测方式的不同将63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TGE组和标准凝血实验组(即SCT组)。比较两组术前凝血功能,记录术中血液出入量,分析比较两组在ICU期间的血液输注情况、引流量、气管插管情况、入住时长。结果:比较术后ICU期间的血制品输注情况,TGE组的血浆(FFP)、血小板(PLT)的输注入量均少于SCT组,其中两组FFP输注量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LT、红细胞(RBC)输注量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组转出ICU病房2h前血液检查指标中APTT、Fib、D-二聚体、AT-Ⅲ与SCT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短期转归指标,两组的引流量、入住时长、气管插管时长、转出ICU后住院时长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TEG可用于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凝血功能的监测及输血的指导,不仅可以减少FFP、PLT的用量、精确输血,还不影响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危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临床医生申请用血的危重症患者82例,分别进行TEG测定和传统凝血试验检测,并对TEG检测指导临床用血成分及输血量与临床申请输注血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临床申请用血与TEG检测指导用血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申请用血与传统凝血参数存在相关性(P<0.01);TEG检测指导用血与TEG参数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TEG检测对危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是一种能够连贯性反映凝血及纤溶全过程的凝血监测图像,较之传统检测方法,TEG能自血液凝固开始到血小板交联形成、纤维蛋白产生、血凝块发生与发展、血块形成达到最大值和血凝块自降解开始直至溶解等等一系列变化进行描述。目前心脏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TEG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在各种不同术式及围术期成分输血等过程中具有很大指导意义。本文回顾文献,介绍TEG在心脏外科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最早是由德国的Harler E于1948年提出的,是一种动态监测和分析全血标本的整体凝血状况的体外诊断仪器,可以综合反映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1].随着技术的发展,TEG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检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麻醉、创伤、重症、产科、外科围手术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晚期肺癌初诊患者凝血功能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晚期肺癌初诊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凝血功能异常检出的差异。结果经TEG检测发现38例(42.2%)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经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发现85例(94.4%)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两种检测方法对晚期肺癌初诊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检出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晚期肺癌患者经TEG检测存在高凝状态的比例低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预测老年重症患者血栓发生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重症监护室(ICU)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接受TEG、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及血小板计数(PLT)检查,对TEG参数、凝血4项指标、PLT所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TEG、常规凝血功能指标预测敏感度、特异度进行评价。结果 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与凝血酶原时间(PT)无相关性,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呈正相关,TEG参数凝血形成时间(K)与纤维蛋白原(Fib)、PLT呈负相关,TEG参数最大凝块强度(MA)与Fib、PLT呈正相关,TEG参数凝固角(Angle)与Fib、PLT呈正相关(均P<0.05);TEG参数R、K、MA、Angle与D-二聚体(D-dimer)均无相关性(P>0.05);TEG参数R与K呈正相关,MA、Angle与K均呈负相关,MA与R呈负相关,MA与Angle呈正相关,Angle与R呈负相关(均P<0.05);TEG、常规凝血功能指标预测血栓敏感度均<50.0%,但TEG参数预测特异度高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结论 TEG预测老年重症患者血栓发生的敏感度较低,特异度较高,能降低血栓发生误诊风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且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无法相互替代,实际应用需与临床、实验室检测结合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监测冠心病患者凝血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用TEG监测凝血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86例)、稳定型心绞痛(AP)组(13例).分析各组的凝血特点.结果 (1)AMI组、UAP组与AP组比较,R值、K值明显缩短,MA值、Angle角增大,高凝图形出现比例明显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D-二聚体在三组间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在AMI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明显减低,与UAP组、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MI和UAP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需给予充分的抗栓及适度的促纤溶治疗.TEG在监测冠心病患者凝血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肝病不同阶段凝血功能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8例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另选择无肝胆疾患、无血液系统疾病、未使用干扰凝血的药物,肝功能正常30例作为正常对照,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抽取静脉血4mL,其中2mL送检验科用于行常规凝血试验包括Plt计数、PT-INR、APTT等,2mL用于进行TEG检测。结果随着肝功能的恶化(CTP积分的增加),TEG检测参数中R时间和K时间呈延长趋势,而a角及MA有所缩短,呈下降趋势;反映血凝块强度的G值也随肝硬化程度的加重逐渐下降;与CTPB级相比,CTPC级患者低凝较为明显,反应纤溶的指标LY30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EG可提供凝血纤溶功能较为全面的信息,可全面反映肝硬化患者凝血紊乱状况,准确反映体内凝血功能失衡,TEG参数的异常幅度与肝硬化程度也密切相关,可间接反映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仪在监测重症患者凝血功能中的应用及对临床输血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4例术中及术后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TEG 5000型弹力图仪监测其凝血过程,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合理化治疗建议。结果:例1患者普通杯检测R值过高且其他参数均无法测出,追加肝素酶杯监测,提示患者体内肝素存留过量且血小板水平低下;其余3例患者均处于DIC的不同时期,血小板水平低下,存在严重的出血症状;且检测结果还显示3例患者的凝血因子活性偏强,多与临床输注大量血浆有关。结论:运用血栓弹力图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患者的凝血现状,具有较高的临床相关性。同时可以针对不同患者实现个体化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无症状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其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08-2016-09收治的90例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所有患者住院当天即进行TEG检测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在患者经过4周的治疗后再次进行TEG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比较前后2次检测的结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R时间、K时间和APTT、PT-INR、PT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FIB、CI、MA、α角等指标则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在90例入选患者中,TEG检测出62例高凝状态患者,灵敏度为68.89%,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出的高凝状态患者为36例,灵敏度为40.00%,即治疗前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对高凝状态的检出率显著低于TEG检测(χ2=13.382,P0.01)。在90例入选患者中,TEG检测出46例高凝状态患者,灵敏度为51.11%,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出的高凝状态患者为27例,灵敏度为30.00%,即治疗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对高凝状态的检出率显著低于TEG检测(χ2=7.345,P0.01)。患者的R值和PT-INR值以及PT值呈正相关关系,与FIB值则为负相关关系(均P0.01);CI值和PT-INR值以及PT值均呈负相关关系(均P0.01),和FIB值则为正相关关系(P0.05);FIB值和MA值为正相关关系(P0.05);其他检测指标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TEG检测能够从多方面对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系统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其灵敏度显著优于常规的凝血功能检测,在临床诊治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上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血栓弹力图(TEG)对参与凝血的各成分(凝血因子、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的功能及纤溶过程)进行全面而整体的监测和评估,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可及时正确地反应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状态的检测方法.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较多,其中急性颅脑创伤、脑出血、颅内肿瘤均有较多的并发症,如伤后血肿进展性扩大、术后再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都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的凝血功能,评估其在发生出血风险及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收集132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用TEG检测患者全血凝血动力学,同时检测其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指标;比较消化道出血组和无消化道出血组之间,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比较分析凝血参数与TEG各参数[凝血因子活性(R值)、纤维蛋白原功能(K值)、纤维蛋白原功能(α-角)等]在是否出血及是否血栓形成之间的相关性;并用ROC曲线评价TEG的参数R值和PT对HBV-ACLF患者出血预后评估的能力。结果 生存组和死亡组两组间的PT、AARC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D二聚体、乳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死亡组的PT、AARC、MELD、D二聚体、乳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高于生存组;消化道出血组和未出血组两组间MA、Angle存在统计学差异(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