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瑜伽、排球和太极拳构成的运动处方对护生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从1 254名护生中筛选出60名具有轻度和中度抑郁的学生,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人。运动干预的周期为12周,每周干预3次,干预结束后再次对两组学生进行HAMD测评,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AMD得分低于干预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D得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HAMD得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瑜伽、排球和太极拳构成的运动处方可有效改善护生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改善护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探讨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为调查群体,运用心理测评和SCID访谈诊断,对筛选出的焦虑合并抑郁状态的护生共17人为干预组,实施团体和个体心理行为干预;选择焦虑抑郁得分最低且访谈诊断无焦虑抑郁的17名护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生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水平,并将结果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两组时间的主效应显著,时间和组别的交互效应显著,干预组在不同测量时间点的焦虑、抑郁分数变化显著,而对照组变化不显著。[结论]团体和个体心理干预相结合的干预形式可改善护生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马玲  王嵘  于晋 《全科护理》2014,(20):1911-191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实习护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20名实习的护理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护生特点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分别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测量实习护生的人际关系情况。[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前后护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团体心理辅导后在交谈、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方面改善明显。[结论]根据护生特点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提升护生的人际关系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的教育方法对提高高职护生感恩意识的作用,丰富和促进护理院校的心理干预模式。[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120例高职护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团体辅导干预,对照组为不干预组。两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感恩四维度构建的大学生感戴问卷修订版(RCSGQ)以及美国国立统计中心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定。[结果]感恩密度、感恩频率、感恩深度在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GWB量表分值为82.36分±8.26分,对照组为73.30分±8.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RCSGQ量表分值为88.60分±7.35分,对照组为76.29分±8.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干预能有效提高高职护生感恩意识水平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张淑萍  李蔓荻  苏萌  乔雪 《护理研究》2013,27(5):474-47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护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以2009级涉外护理专业护生68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具体包括认识自我训练,角色适应训练,人际交往训练、情绪调控训练、合作与竞争训练、学习适应训练,采用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分别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前后护生人际关系诊断量表总分、交谈、交际与交友及待人接物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异性朋友交往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有助于改善护生现存的人际关系问题,尤其在交谈方面、交际与交友方面及待人接物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在与异性朋友交往能力上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生训练对实习护生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及压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新入镇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60名护生,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人。干预组接受维持8周的自生训练,在干预前、干预后第2个月及第6个月,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及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和压力水平的变化。[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实习护生焦虑、抑郁情绪及压力水平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不同时间焦虑、抑郁情绪及压力水平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生训练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实习护生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其压力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白血病化疗病人焦虑、抑郁情绪以及胃肠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4例白血病化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给予针对性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测评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并观察两组胃肠反应情况。[结果]干预组接受心理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反应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改善白血病化疗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胃肠反应,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医学生就业指导团体辅导活动课程并实施。[方法]选取选修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62名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团体辅导活动课程,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辅导前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得分。[结果]辅导后,两组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均提高,试验组学生团体辅导后社会支持和应对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团体辅导应用于高校就业指导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团体积极心理治疗对在校护生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对长沙市3所护理本科院校76名在校护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4名)和对照组(42名)。干预组接受8周团体积极心理治疗,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第3个月、干预后第6个月,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两组在校护生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组护生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不同时间点干预组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积极心理治疗可显著减轻在校护生的抑郁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并具有一定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共情培养与干预对高职五年制护生共情能力的影响,为改善其共情能力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将80名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进行共情课程的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用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生版(JEPE-NS量表)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生共情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情能力培训与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五年制护生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1.
黄春梅  梁霞英  区燕云 《护理研究》2012,26(26):2451-245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早期先兆流产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2例早期先兆流产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得分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SCL-90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SCL-90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SCL-90各因子(偏执除外)得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减轻早期先兆流产病人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团体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独居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身心健康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独居老年COPD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给予团体延续性护理模式。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两组睡眠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心理状态,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PSQI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两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延续性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独居老年COPD病人睡眠质量,利于帮助其消除负性情绪,保持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确保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正念减压疗法对ICU实习护生知觉压力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01名ICU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干预组(n=100)和对照组(n=101)。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带教培训,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参与正念减压训练。使用压力知觉量表(CPS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干预前后评价两组护生的知觉压力及焦虑、抑郁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的CPSS、SAS、S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CPSS、SAS、SDS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CPSS、SAS、S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ICU实习护生的知觉压力水平,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身心健康水平,增强其应对能力,从而提高实习护生在ICU实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萨提亚模式对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实习适应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教育者和教学管理者在提高实习护生临床适应能力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84名本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实习护生按照常规教学活动进行学习,观察组另给予两个月的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训练;干预前后采用临床实习适应能力量表分别测量两组实习护生临床实习适应能力得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临床实习适应能力总均分及除了职业认知维度外的其余各维度均分都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临床实习适应能力总均分、除了职业认知维度外的其余各维度均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能提高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实习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急诊消化道出血病人心理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50例急诊消化道出血病人,将病人排序后按照双盲法抽签,将150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病人均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评价标准评价依从性,采用Myin-Germeys情绪问卷评价病人干预前后负面情绪及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情绪自评量表(SDS)对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观察组依从率为49.3%,对照组为4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依从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62.7%(P0.05);干预前负面情绪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降低,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SAS和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病人依从性,改善病人的负面情绪,纠正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述情障碍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66例,按实施干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接受8次团体心理辅导,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在干预前后和干预后第8周,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的述情障碍得分、焦虑、抑郁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述情障碍得分及焦虑、抑郁状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在述情障碍、焦虑、抑郁水平均较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述情障碍、焦虑和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小红  廖月霞  秦阳  陈曦 《护理研究》2016,(8):2891-2893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白血病化疗病人焦虑、抑郁情绪以及胃肠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4例白血病化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给予针对性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测评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并观察两组胃肠反应情况。[结果]干预组接受心理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反应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改善白血病化疗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胃肠反应,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先兆流产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先兆流产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接受动机性访谈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状况。[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前焦虑情况、SA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焦虑情况、S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得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能改善先兆流产病人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联合心理辅导对高龄突发性耳聋病人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科收治的68例高龄突发性耳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辅导。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病人进行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评分,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评分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依从性为97.06%,对照组为73.5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70.59%,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联合心理辅导,可消除高龄突发性耳聋病人的负性情绪,增强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心力衰竭病人负性情绪、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心力衰竭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认知行为干预,测定两组病人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以评价其心功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焦虑程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病人负性情绪予以评估,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WHFQ)对病人的生活质量予以评价,采用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EHFScBS)评价病人的自护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以及MLWHFQ、EHFScB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病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其心功能,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其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