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86例哮喘患儿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43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及过渡期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出院后发作情况、疾病不确定感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儿急性发作次数及再入院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发作间隔天数则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不明确性、不可预测性、复杂性、信息缺乏4个指标得分及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儿生理、心理、环境、社会领域4个指标得分及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可有效减少患儿出院后发作次数与再入院次数,提升患儿对治疗的信心及依从性,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在出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中运用对病人生活质量和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将在医院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的COPD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出院后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病人出院后采用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观察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和疾病不确定感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出院COPD病人中,可保证病人得到治疗和护理服务的延续性和全程性,有利于满足出院后病人健康需求,从而降低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应用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OL-BREF)对两组病人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护理模式能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病人运动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方颖  张敏  徐晓晰 《全科护理》2013,11(11):961-963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急性发作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30例COPD病人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62例和对照组68例,对干预组制订康复计划和干预方法,通过电话回访,及时调整措施,回访6个月,期间每月2次或3次的电话回访式护理指导;对照组不实施电话回访式连续护理干预。干预期间记录两组病人的急性发作例数和次数以及再次入院例数和次数,采用生活质量(QOL)量表评价两组病人入院时及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组病人急性发作发生率和再次入院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护理干预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心理状况、焦虑心理症状和生活质量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回访式连续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COPD病人对治疗和康复的依从性、稳定和改善病人病情、减少住院次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钟玉梅 《全科护理》2016,(33):3513-3514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出院后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AMI病人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n=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按时服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定期门诊复查等遵医行为情况、1年内再次入院率,采用心绞痛生存质量测量量表(SAQ)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按时服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定期复查等遵医行为及1年内再次入院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活动受限、心绞痛发作、治疗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等SAQ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老年AMI病人遵医行为,降低AMI再次发作率及入院率,并显著性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干细胞移植病人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将40例干细胞移植病人按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指导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于入院时、手术前1d、手术后7d、出院时进行疾病不确定感调查。[结果]40例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110.7分±5.53分,处于中等水平。两组病人在入院时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在手术前1d、术后7d及出院时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干细胞移植病人进行围术期系统的护理干预能降低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冠心病病人从医院到家庭过渡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55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25例和观察组1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实施照护,观察组除常规方法外根据病人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过渡期护理照护方案。出院后30d比较两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生活质量、依从性、再次门急诊率、再入院率、满意度。[结果]出院后30d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依从性、满意度得分及再次门急诊率、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简明健康问卷(SF-36)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冠心病病人实施过渡期护理照护,可明显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减少再次门急诊率和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1名COPD病人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病人以过渡期护理模式(TCM)为依据实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病人住院时和出院后8周采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病人家属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两组COPD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明显降低,干预组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TCM为COPD病人家属提供过渡期护理,有利于降低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出院干预计划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病人自我护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病人出院时接受常规的出院康复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出院干预,成立干预队伍,制订出院计划,于病人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分别进行访视,督促和指导出院护理计划的实施。比较1年后两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并采用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测量量表(SAQ)、再入院率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院计划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能够降低冠心病病人再次入院率,提高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并规范病人行为,解决了病人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提高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黄雪霞  陈小明 《全科护理》2013,(29):2691-269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运用wH()QOI.评定量表简表(WH0QOL-BREF)对每组病人在入院时、治疗1个月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观察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病人在治疗1个月后WHO QOL-BREF各领域的评分、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肝硬化代偿期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胡娜莉  田淑芬 《全科护理》2014,(15):1393-139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哮喘发作的临床效果,以提高哮喘发作时的护理质量。[方法]将110例急性哮喘发作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使用系统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使用常规化的心理护理。在病人出院前对病人哮喘急性发作缓解的程度及病人满意度做比较。[结果]观察组使用系统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后,其哮喘急性发作缓解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哮喘发作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病人实施无缝隙护理干预后心绞痛发作情况、预后效果以及对生存质量。[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冠心病病人根据数字表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所有病人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给予无缝隙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心绞痛发作情况、预后效果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认知程度以及治疗满意程度5个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病人出院后随访90d,观察组病人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以及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并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病人实施无缝隙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提高病人身体素质,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促进病人日后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难治性癫痫病人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难治性癫痫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和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形式多样的延续护理,于病人出院前、出院后半年及出院后1年对病人的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及癫痫发作次数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病人出院1年后的遵医率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癫痫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提高难治性癫痫病人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减少癫痫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干预对炎症性肠病病人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炎症性肠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干预组给予自我管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和出院6个月后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病人自我效能感得分和生存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徐九云 《护理研究》2012,26(8):680-683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院外连续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别对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病人治疗依从性以及生存质量进行测评。[结果]入院时两组病人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自我效能、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心理护理对急性心绞痛病人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绞痛病人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临床心理护理。对两组病人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生活质量、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 SAS 评分和 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 GQOL 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95.4%)明显高于对照组(79.1%)(P <0.05)。[结论]对急性心绞痛病人实施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出院心肌梗死病人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心肌梗死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微信平台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心肌梗死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效能、病人出院后3个月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再次心肌梗死入院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心肌梗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效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半年内复发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8.
席明霞  覃琴  唐朝  卿利敏 《护理研究》2015,(9):1052-1054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TCM)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出院病人肺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8例病情稳定的出院COPD病人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病人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而观察组病人实施TCM。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为COPD出院病人提供了连续性护理服务,提高病人肺康复行为,从而改善肺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范益平  贾睿之 《全科护理》2012,10(6):513-51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度、中度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儿哮喘发作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护理在糖尿病足高危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糖尿病足高危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出院后采取常规随访,干预组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入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出院6个月后的足部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结果]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病人足部护理能力评分为56.69分±5.25分,生存质量评分为45.81分±7.19分,优于对照组(52.52分±5.43分,49.69分±5.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院的糖尿病足高危病人实施延续护理有利于提高病人的足部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