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伤寒纪玄妙用集>10卷,元代医家尚从善著.此书书名,<医藏书目>作<伤寒纪元>,<中国医籍考>作<尚氏伤寒纪选>.书首有名士张翥于至元二年(1336)六月一日以小篆书于广陵寓斋的序文.  相似文献   

2.
<伤寒纪玄妙用集>10卷,元代医家尚从善著.此书书名,<医藏书目>作<伤寒纪元>,<中国医籍考>作<尚氏伤寒纪选>.书首有名士张翥于至元二年(1336)六月一日以小篆书于广陵寓斋的序文.  相似文献   

3.
《医门法律》治痹经验探讨杨传标,李彩荣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医门法律》,痹证/中医药疗法《医门法律》一书乃喻氏一生临证经验汇总,理论颇有创见,尤其对痹证的治疗匠心独具,颇有心得,许多论治法则值得后世效法。1详审病因祛邪补虚并举喻氏认...  相似文献   

4.
《医门棒喝(初集)》体现了清代医家章楠的医易思想,主要表现在“医易同出阴阳太极之源”和“《易经》论治世,医经论治身,应重其理而非其辞”两个方面。章楠在书中创造性地以十二辟卦解释了风寒暑湿燥火,以河洛数理论述了“土为太极之廓”的重土思想,并以“易与医皆为中和之道”反驳张景岳“阳少阴多,扶阳抑阴”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医法征验录》是清代专论脉舌诊法的著作,原为李文庭所著,后由王名声补注,书中下卷77幅舌图中有63幅引自清·张登所著《伤寒舌鉴》,每幅图后的论述既有张登《伤寒舌鉴》的内容,又有李文庭、王名声的补充,李文庭的添笔荟萃大成,王名声的补注既有批判又有继承,体现了医家争鸣,故从张登初稿、文庭添笔、名声补注三个方面对《医法征验录》舌诊理论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医门法律》由清初三大医家之一喻昌所著,他学识渊博,立论本源《内经》,博采众家,注重实践,勇于创新.尤其对《伤寒论》、《金匮》多有阐发和创见,实为开清代研究仲景学说的第一人,影响颇广.此外还著有《伤寒尚论》、《寓意草》等书.《医门法律》共六卷,撰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  相似文献   

7.
《疡医大全》为清代医家顾世澄所著。后世对其生平和著作研究成果较少,且错漏较多。顾世澄,一名澄,字练江,号静斋,安徽芜湖人,生活于康熙朝晚期至乾隆朝中后期。顾氏为中医世家,其祖父顾宁华、父亲顾青岩,均为当地名医。大约1721年前其侨居广陵(扬州)行医。《疡医大全》共40卷,成书于1760年,初刊于1762年。卷一《内经篡要》选自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其余各卷引述历代外科著作及30多位医家有关疮疡的理法方药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分类编辑而成。顾氏另有一部节选于《疡医大全》《杂病源流犀烛》《续验方集》而成的《喉症三书节钞》抄本存世。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证治通论》评介徐国龙(伤寒教研室合肥230038)关键词《伤寒论证治通论》;书刊评介《伤寒论》,中医之圣典,其证治法则,临床家之准绳也。余从事是书教学凡甘载,深感文约义丰,哲医幽奥,百读不厌。方欲逮密精求,顾以琐务纷繁,未及着手。适值《伤寒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证得知:王翼字辅之,金代医家,山西晋城人,著有《素问注疑难》、《本草歌括》及《伤寒歌括》。金太医使祁宰死于正隆四年十二月乙亥,即公元1160年2月4日。金代尚药副使有名叫粘割忠者,而非“粘割忠为横”。元代医家尚从善,字仲良,河北大名人,著有《本草元命苞》、《伤寒纪玄妙用集》(今存)及《十图》。  相似文献   

10.
评《唐学游论医集》丁成华,丁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南昌330006)(南昌市第一医院380003)关键词《唐学游论医集》,评介《唐学游论医集》成书于1994年,由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系江西省抚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全书共28万字...  相似文献   

11.
王应遴与《答朝鲜医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内阁文库所藏的《答朝鲜医问》一书,如实地记载了明万历年间,中国官员王应遴对朝鲜医官尹知微所持疑问的书面回答。原书成书于明天启甲子年(1624),日本曾于享保五年(1720)再次单行,书中所回答的24条问题,主要围绕临床中常见疾病的治疗,亦涉及经络,医学理论等方面。对该书的考察,不仅可以解决医史研究中有关尹,王医学交流的种种疑问,而且还能了解当时朝鲜的医学发展水平及医疗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2.
<正> 《医说》一书,历代公私书自多有著录。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医说》十卷,新安张杲季明撰。”马瑞临《文献通考》云:“《医说》十卷。陈氏曰:新安张景季明撰。”《宋史艺文志补》云:“张景《医说》十卷。”《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云:“《医说》十卷。右宋新安张杲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医说》十卷,宋张杲撰。”《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云:“《医说》十卷,宋张杲集。”  相似文献   

13.
《医林绳墨》评议吴柏华1冯众永21山东省荣城市中医院2643002山东省荣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64319关键词医林绳墨明方谷评议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539《医林绳墨》一书,系明·万历中,方谷与其子方隅共同撰集。方谷曾为仁和(亦今杭州辖区)医官...  相似文献   

14.
《武威汉代医简》与《五十二病方》在药物学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炮制方面“在内容上不及《五十二病方》炮制方法丰富 ,尤其是修治内容较少。但《武威汉代医简》所载药物多要炮制 ,具有普遍性 ,实际要比《五十二病方》进步 ,但较《伤寒杂病论》为原始些” ;制剂方面“与《五十二病方》相比 ,已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在用药方面“《武威汉代医简》与《五十二病方》在药物使用大体上分为内服和外用”[2 3] 。丁铭等专题对《武威汉代医简》中的骨伤方药作了探析 ,指出武威汉代医简中“治创疗伤的首要任务是挽救生命 ,由此积累了诸如治疗金疮止血…  相似文献   

15.
王吉民、伍连德与《中国医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医史》是王吉民、伍连德用英文合作编撰的第一部中国医学史专著 ,至今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王吉民、伍连德虽然是西医师 ,但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王吉民受其祖父的影响很大 ,历年来注意收集我国古代文献与中医古籍 ,连同其祖父遗留的各种医籍文献共 4 0 0余种。 1913年美国医史学家F 嘉立森 (F Garrisen)出版的近 70 0页的《医学史》一书 ,见其有关中国医学的内容介绍尚不满一页 ,且有谬误时 ,伍连德先生即致函嘉立森提出质问 ,然嘉立森复函曰 :“中医或有所长 ,顾未见有以西文述之者 ,区区半页之资料 ,犹属外人之作 …  相似文献   

16.
《素庵医要》胎前六合汤浅析许柏泉(昆山市中医院215300)沈曙明(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主题词《素庵医要》,六合汤《素庵医要》是南来高宗时名医陈沂(素庵)的医论和医案著述,明嘉靖时,其后裔谏(直之)始编辑刊行,流传极少。明末,十九世裔文昭复为其补充解...  相似文献   

17.
明代医家刘纯生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纯先世为吴陵(今江苏省姜堰、如皋一带)望族。早年随其父橘泉及冯庭干学医。明洪武初(136)迁关中,在长安居住约20余年。后随军医疗迁凉州,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前定居甘州。著有《医经小学》、《玉机微义》、《杂病治例》、《伤寒治例》等书,均在死后由他人刊刻出版。此外尚有《太素脉诀》及《寿亲养老补遗》二书,早佚。推断刘纯约生于元至元六年(1340),卒于明永乐十年(1412)前,享年70岁左右。  相似文献   

18.
程玠及其《松崖医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玠,字文玉,号松崖,新安(今安徽歙县槐塘)人。早岁习儒。明·成化甲辰(1484年)得中进士。由于性好岐黄,并受其兄程琎(在当地业医,颇负乡誉)的影响,遂矢志学医,精研脉理,尤长于内、妇、儿科。撰有《松崖医径》,《眼科应验良方》、《伤寒集》、《医论集粹》、 《脉法指明》(后两种未见刊行)等书。以其传世的著作分析,当以《松崖医径》(以下简称《医径》)为其代表作。 《医径》共分上下2卷,原刻本已失,现存最早有明万历庚子(1600年)刻本(前附《伤寒集》1卷),藏于中医研究院图书馆。1936年浙江裘吉生先生编纂《珍本医书集成》时,收刊此书。建国后,此书未见印行,故流传不广。由于此书对临床医学多有贡献,兹作选介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明·赵开美校刻的《仲景全书》中所收录之《伤寒类证》是金大定3年(公元1163年)金人宋云公于常山医流张道人处密受《通玄类证》,据此书撰写而成。《伤寒类证》一书格式新颖,别出新裁,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之上,以表格的形式列述了伤寒诸证的证治,按症状分类,将《伤寒论》原文397法重新归为50门,共计484法。表格中前有主证,后列方药,举一纲而万目张,标一言而众理显,使难见之文,明于掌上,为后世医家临床应用伤寒六经辨证施治提供便捷之法,同时亦为后世《伤寒论》的研究开拓出一种新方法,颇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武庆普为清末民国时期山西平遥人 ,所著《武平遥医集》一书 ,为民国初年石印本。其注《难经》行文流畅、议理清晰、识精思远 ,对研究《难经》有一定学术价值。文章就武庆普其人 ,生平里籍 ,《武平遥医集》概况作了简要的介绍。对《武平遥医集》的学术特点 ,从说理条达 ,通晓易读 ;注经详确 ,多所发挥 ;论病精当 ,参合脉症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