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介绍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经验,强调治疗时注重针刺手法,发病早期引邪外出、疏调纠偏,采用“多针、浅刺、轻刺”;相对静止期病证结合、祛邪纠偏,治以随症配穴;恢复期调和气血、通络纠偏,强调远端取穴及背俞穴的辨证运用;后遗症期养经柔筋、扶正纠偏,重视经筋刺法,结合“局部微雕”,施以“弹琴刺激”等手法。因人分期配合中药、推拿,重视心理疏导,强调生活调摄,临床应用屡显佳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辨证针灸治疗的方法.方法 55例患者随机分为辨证合并针灸治疗30例和常规选穴25例.常规疗法采用常规选穴,心里护理及保护等常规疗法.辨证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采用辨证分型合并针灸治疗.结果 常规疗法痊愈率为84%,辨证组痊愈率为100%.结论 采用辨证合并针灸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面瘫的针灸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瘫即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则会留下终身的后遗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祖国医学认为,面瘫初期多因风中络脉,血脉受阻,经气不通而致口眼歪斜;久之则属风邪滞留,风痰阻滞,经气亏虚。多年来,我们对本病潜心研究,认真探讨,摸索出一套针灸治疗的规律,从而大大提高了疗效,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5.
吴炳煌教授针灸治疗面瘫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的”口眼[口呙]斜”范畴。吴炳煌教授为福建省原针灸学会会长,从事针灸教学、临床与科研30余年,熟悉神经的解剖结构研究,擅长将神经的解剖运用于针灸临床,治疗多种疑难杂证,其对面瘫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现将跟师以来学习和整理老师治疗面瘫的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面瘫是一常用有效方法,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面瘫治疗过程中的分期、针刺刺激量大小及配合其他疗法进行探讨,为本病的治疗提供进一步依据,有助于规范本病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佳琦  陈东 《黑龙江医学》2004,28(10):800-800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即面神经麻痹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病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发生口眼歪斜,所以,又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自2002年以来,笔诊治面瘫4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多因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入袭面部筋脉,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做蹙眉、露齿、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进餐时停留于病侧齿部之间,病者额纹、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1].  相似文献   

9.
小儿面瘫即小儿“口眼歪斜”,一般成人患本病者多,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究其病因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然而小儿面瘫的治疗有其特点,其一是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变化多速,不易发现,父母多在小儿哭闹时才发现;其二是中药内服外贴家长多不采用;其三就是不能留针,灸法和推拿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的方法。方法:经颅脑CT检查无脑梗死,脑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确诊为急性面神经炎患者30例,采用中医针灸理论辩证施治,分别进行针灸治疗。结果:取得良好效果。结论:针灸是治疗面瘫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瘫是我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配合中药是治疗本病的方法之一,临床中已被广泛推广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王恩龙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面瘫的病因又将其分为发展期、静止期、恢复期,下面笔者将从面瘫的病因病机、面瘫的分型及针灸和中药等方面介绍王老师对周围性面瘫的分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钱玉梅 《医学综述》2008,14(1):144-145
面瘫即颜面神经麻痹,中医上称之为"口僻"。中医学认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口僻。周围性面瘫包括眼部和口颊部筋肉症状,其治疗方法主要分中医和西医两大类,文章就中医治疗方法中的针灸治疗进行探讨,着重综述针灸治疗的时机、针灸取穴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面瘫针灸临床路径探究及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面瘫针灸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面瘫针灸临床路径"指导下规范实施方案的优势,为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治疗组,30例)和非路径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依照"面瘫针灸临床路径"诊疗流程及诊疗方案实施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周期为8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诊疗费用及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100%,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9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时,治疗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即显著降低(P0.01);治疗4周、6周、8周时,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6周、8周时,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的诊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瘫针灸临床路径"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费用,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该文主要是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诊疗情况作一综述。处方选穴以手足阳明经和面部穴位为主;治疗方法为以针刺为主和针刺结合其它疗法两大类;针灸治疗面瘫方法众多,经验丰富,疗效满意,是目前治疗面瘫公认的较有效的疗法之一。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各种有效治疗方法,以更好地为临床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中医学称为"口眼斜",是针灸治疗的有效病种之一。尽管对于针灸治疗的最佳介入时机存在争议,但是多项资料已经表明,针灸在急性期介入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且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如何更直接关系到面瘫的预后。文章从针刺时机、取穴以及治疗方法和刺激量等几个方面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针灸疗效进行理论探讨,进一步明晰了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案,为缩短疗程,提高恢复率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周围性面瘫已经成为临床的一种常见病,西医学目前多采用激素类及营养神经类、抗病毒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激素的副作用给人的愈后带来很多潜在危害,因此祖国医学在治疗面瘫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其中针刺治疗以其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优势,已被广大医家及患者认可。该文简要探讨针刺在面瘫治疗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电针预测周围性面瘫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用电针对周围性面瘫的预后进行预测。[方法]取牵正、地仓二穴,针刺后用连续波连接二穴,观察面部肌群的收缩情况来判断面瘫的预后情况。[结果]电针在治疗面瘫的同时可以预测预后。[结论]电针可以预测面瘫的预后,简单、安全、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与单纯电针治疗外伤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比较。随机选取观察组 3 0例 ,采用电针配合维生素 B1 2 或弥可保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 2 5例 ,单纯电针治疗。结果显示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7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针灸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7.4%和86.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愈率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疗程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20.
以针灸为主加服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86例。按中医辩证将该病分为气血两虚挟外风型、肝肾阴虚挟外风型、血热型。各型均以针灸治疗为主,加服中药煎剂,并配合使用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肌肉注射。结果治愈169例(90.86%);显效13例(6.98%);好转4例(2.15%),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