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以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分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联合鼻肠管,观察组采用鼻胃管减压联合鼻肠管。两组患者应用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置管当日的ALB、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1、0.198,P>0.05);置管7 d、置管14 d观察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4、2.997、4.022、4.329,P<0.05)。两组患者置管当日术后初次进食时间、肠内营养液量、输液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25、0.341、0.129,P>0.05);置管7 d、置管14 d观察组肠内营养液量高于对照组,输液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26、14.524、14.687、0.62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9,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 相似文献
3.
高龄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方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的合理方案.方法在胃癌切除术后第1天将60例高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TEN组,n=18)、肠内 肠外营养(EN PN组,n=23)、全肠外营养(TPN组,n=19)3组,分别予以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并在营养支持前、后测定营养指标与血清胃泌素水平,观察其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并作比较.结果3组病例在研究期间无严重并发症,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临床观察TEN组、EN P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TPN组明显缩短,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EN PN组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少于TEN组(P<0.05).结论高龄胃癌患者术后仍应首选EN,但不应刻意追求TEN,联合应用EN与PN并适时调整,可减少胃肠道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胃癌病人因激素与肿瘤的需要而静息能量增加,额外能量消耗每日可达630~1260KJ[1]。肿瘤产生的某些抑制食欲成分造成厌食,进食量减少.多有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加上术后禁食时间较长,将使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因此术后营养支持是十分必要的。自1996年1月以来我们对40例行全胃、胃大部切除术病人进行营养状况评定.探讨病者术后营养支持对术后康复的意义。现将体会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分组40例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8~7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护理过程中,均无术后出血、十二…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30例病人术后早期采用鼻肠营养支持治疗的观察和护理,为肠内营养提供临床护理依据。方法:胃癌病人早期应用鼻肠营养方法进行支持治疗,妥善处理腹痛、腹胀、腹泻等并发症。结果:30例胃癌病人应用鼻肠营养支持治疗,恢复快,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0~13d。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鼻肠营养支持治疗方法简便、有效、经济、安全。严谨良好的护理是取得肠内营养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循证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手术治疗的38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按序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组EN)14例与对照组(全肠外营养组TPN)24例。术后24小时分别于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PN+EN组在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较TP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肠外营养应联合应用肠内营养,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有利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发生腹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胃癌术后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搜集登记患者一般情况和出现腹泻时情况,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患者感染、使用抗生素、营养液量为1000mL为发生腹泻的高危因素(P〈0.01)。结论腹泻是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常见的并发症,而感染、抗生索的使用、营养液量是影响患者腹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胃癌术后早期进食的耐受性以及是否有利于术后恢复。方法:收集胃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进食组即试验组在术后第2天给予流食,术后第3天起直至出院期间给予柔软易消化的食物;而对照组患者则在术后第4天给予流食,术后第6天起给予柔软易消化的食物。该项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是术后住院时间,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不适症状等。结果:两组临床手术方式、术后发病率、住院费用、术后症状和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进食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通过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时科学规范的管路护理对策。方法对该院2013年1—8月共收治82例胃癌患者术后24 h内开始经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采用规范化护理策略进行管路护理,按置管、固定、标记、输注、冲管、拔管六个步骤规范实施具体护理措施,重点强调了心理护理、标记刻度、观察细节等关键环节,对置管时间、置管后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采取规范化的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后,82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痊愈出院。该组患者平均输注肠内营养剂4.07 d;术后2~4 d肛门排气;无脱管堵管拔管等并发症,7例出现腹胀不适,9例发生轻微腹泻,经采取有效对症措施,均症状缓解,完成输注;住院天数平均21.84 d。结论科学的护理策略可以有效预防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的管路并发症,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于术后24h后开始逐渐肠内营养至125.52kJ/(kg·d),共实施7d。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治疗,肠功能恢复后逐渐进普通流质饮食。两纽患者于术前及术后第8天测体质量(Bw)、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C)、白蛋白(TP)、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RF)、淋巴细胞总数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细胞总数、TP、Alb、TRF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W、TSF、A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提高外周淋巴细胞总数,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胃癌手术的14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48例、肠内营养组(EN组)47例和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联合组)50例,PN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EN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3组患者营养指标、细胞免疫变化情况以及营养支持临床效果。结果〓术后7d 3组患者营养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升高程度显著优于PN组和EN组(P<005);3组患者术后7d CD3+、CD4+以及CD4+/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PN组和EN组(P<005);联合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N组和E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以及免疫功能,有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缩短,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CNP)在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54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分别按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状况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效果、费用及应用中注意事项。方法通过对12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组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n=61)和肠外营养组(PN:n=61)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EN组术后在排气(46.98±6.87比73.51±11.53)、排便时间(83.89±12.78比130.80±22.93)、费用(9548.17±1754.86比14721.11±2965.59)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79±0.76比12.48±1.46)、身体营养状况等方面均短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提高机体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可作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内营养组作为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外营养组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在患者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7d时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CD3+、CD4+、CD4+/CD8+及NK各免疫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术前,也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8±0.5)d,住院时间为(10.8±2.3)d,对照组分别为(2.5±0.6)d,(15.6±4.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可尽快恢复患者肠道功能,改善营养,提高免疫功能,对患者术后尽早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液囊空肠管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使用液囊空肠管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作用。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86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46例,肠外营养(PN)40例。EN组通过液囊空肠管术后24h开始肠内营养,PN组给予静脉营养。检测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免疫指标及观察临床表现。结果:术后EN组血清前蛋白、转铁蛋白、IgA、IgG、IgM及CD3、CD4/CD8较PN组上升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肛门排气时间EN组比PN组早(P〈0.05) 术后住院时间EN组较PN组短(P〈0.05) 并发症及营养治疗费用EN组较PN组少(P〈0.01)。结论: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代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日、减轻营养治疗费用,液囊空肠管应用有安全、无并发症及便于护理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出院患者营养指标及其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月至2015年4于我院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37例。A组胃癌术后早期作家庭肠内营养干预,B组未给予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指标的恢复情况,以及出院前后不同时间段患者血清前蛋白(PA)、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红蛋白(Hb)及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BW)、并发症和出院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出院3周后,A组患者的PA、ALB、HGB、BW分别上升至(0.25±0.06) g/L、(38.65±3.84) g/L、(93.21±10.41) g/L、(65.06±10.44) kg,IgG、IgA分别上升至为(13.01±1.81) g/L、(4.11±0.97) g/L,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出院3周KPS评分为(86.86±5.94)分,明显高于B组的(80.36±2.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51%(5/37)、18.92%(7/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干预胃癌术后出院患者,可改善患者出院后营养指标、免疫水平,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早期应用。方法60例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微生态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微生态肠内营养组于手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能全力加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共7d;对照组单用能全力。监测各组患者手术前1d及手术后7d外周血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变化及淋巴细胞计数改变,并观察粪便中分泌型IgA及菌群变化。结果术后7d微生态肠内营养组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淋巴细胞计数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粪便中分泌型IgA微生态肠内营养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态肠内营养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总数明显增加(P〈0.05),肠道菌群接近正常比例,对照组仍存在一定程度菌群紊乱。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及降低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胃癌患者在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在疗效上的差别.方法 将浙江绍兴第二医院于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支持方法之间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17±1.67)d,首次经口进食时间为(3.34±1.42)d,拔除胃管时间为(1.12±0.98)d,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为(2.67±0.93)d,拔除尿管时间为(4.65±1.75)d,白蛋白值为(39.7±3.7)g/L,前白蛋白值为(228±19)mg/L,血红蛋白值为(125.21±29.15)g/L,实验组各项指标均大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相较于肠外营养支持更加有效、经济和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