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许红 《安徽医学》2013,34(7):943-945
目的分析足月及近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4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胎龄,将≥34周的18例新生儿作为(近)足月组,34周的22例新生儿作为早产组,比较两组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合并症、机械通气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情况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近)足月组剖宫产率、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及呼吸机使用率明显高于早产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近)足月组低于早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足月组治愈率低于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近足月及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不尽相同,早产儿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近)足月新生儿以对症治疗与呼吸支持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深圳市近足月、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现状和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55例RDS临床资料,按胎龄分组,近足月儿组188例,足月儿组67例;按病因分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组20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组46例,分析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结果近足月儿、足月儿RDS总发病率为0.34%。近足月儿组、NRDS组RDS分期分别明显轻于足月儿组、ARDS组(P<0.05)。足月儿组出生窒息、宫内窘迫、选择性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近足月儿组(P<0.05),胎膜早破率明显低于近足月儿组(P<0.05)。ARDS组胎膜早破率明显高于NRDS组(P<0.05),母亲产前使用地塞米松率低于NRDS组(P<0.05)。足月儿组、ARDS组总通气时间分别长于近足月儿组NRDS组(P<0.05)。足月儿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败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近足月儿组(P<0.05)。结论深圳市近足月、足月RDS的发病率较高,足月儿病情较重,临床需重视防治RDS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付敏强   《中国医学工程》2011,(12):48-49
目的探究近足月儿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以及疗效分析。方法对我院2007年8月-2011年6月收治的28例近足月儿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宫内窘迫、窒息等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产前应用激素,并在产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近足月儿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评估以上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干预和积极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是引起新生儿呼吸衰竭和死亡的常见原因,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生后数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吸衰竭等症[1]。因此,探讨足月儿RDS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其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足月儿RDS的资料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剖宫产率及选择性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选择性剖宫产RDS的胎龄分布及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影响。结果:选择性剖宫产儿发并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随着孕周变化而变化;自然分娩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46%,非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60%,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与宫缩尚未发动的选择性剖宫产有密切联系,且其发生率随着胎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降低选择性剖宫产率或选择适当的时机行剖宫产,将有助于降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近)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近)足月新生儿NRDS患儿68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出生的未发生NRDS的新生儿6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NRDS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近)足月新生儿NRDS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剖宫产(94.12%)、男性(73.53%)、新生儿窒息(55.88%)、胎粪吸入(17.65%)、双胎(14.71%)、母孕期糖尿病史(13.24%)和胎盘功能不全(11.76%).观察组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加强具有NRDS高危因素的孕妇或(近)足月新生儿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及早进行呼吸支持,及早采取措施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和改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患儿采用较低吸气峰压及吸入较低氧浓度策略,机械通气后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血气。结果:9例ARDS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68.6±24·3)h,治愈7例(77.8%),平均住院时间(15.2±5.98)d,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例,多脏器损害2例,气胸1例,肺出血1例。死亡2例(22.2%)。结论:对ARDS患儿早期使用较低吸气峰压及吸入较低氧浓度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敏  刘晓琳 《安徽医学》2016,37(3):330-332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的危险因素,提高对本病认识,以降低其发病的风险。方法 选取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3例足月RDS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106例足月非RDS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进行成组资料的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男性、胎龄<39周、剖宫产、选择性剖宫产、宫内窘迫、出生窒息、羊水胎粪污染、母亲糖尿病、胎膜早破、出生体质量<2500 g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宫内窘迫、母亲糖尿病对RDS的发生有影响(P<0.05)。结论 男性、胎龄<39周、出生体质量低、剖宫产、选择性剖宫产、宫内窘迫、母亲糖尿病为足月儿发生RDS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果条件允许,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应在39周以后进行,可明显降低RDS发生。  相似文献   

9.
胡跃华  胡毅  闫宗荣  董雷 《北京医学》2011,33(10):870-871
我院自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任5例。总结临床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探讨近年来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发病机理.方法:对有进行性呼吸困难,结合胸片,RDS有2~3级改变,需要机械通气的30例早产儿和30例足月儿RDS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足月儿胃液泡沫震荡实验大部分 或 ,在生后16.2±3.1h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青紫,机械通气时间要88.3±15.4h.早产儿胃液泡沫震荡实验大部分-或 /-,在生后7.9±2.9h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青紫,机械通气时间要73.2±14.8h.结论:足月儿出现RDS症状的时间比早产儿要晚,机械通气时间要长,足月儿以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能力不足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频通气(HFOV)联合珂立苏治疗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重症足月的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高频组和常频组,高频组43例,采用高频通气(HFOV)+珂立苏治疗;常频组23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上机后1、6、12h的二氧化碳分压、吸氧浓度和氧合指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平均上机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治愈率、死亡率及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珂立苏可以提高足月儿重症RDS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影响机械辅助通气的方式。方法 96例NRDS患儿,根据是否应用PS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所需无创辅助通气与有创机械通气类型及应用PS前后的血气指标、气体交换指标、呼吸机参数、用氧治疗时间、有创无创通气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病情恶化或死亡的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24 h,治疗组在血浆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吸入氧浓度(FiO2)、PaO2/肺泡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的改善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气道压(MAP)、吸气峰压(PIP)、FiO2的呼吸机参数调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氧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辅助通气治疗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nCPAP治疗时间、存活者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VALI发生率、病情恶化或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3.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NRDS患儿气管内注入固尔苏,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效果、血气和X线胸片。结果11例患儿中9例呼吸窘迫症状明显减轻,应用PS后1 h PaO2明显升高,有8例(72.7%)两肺野透亮度明显改善,2例轻度改善,1例4级白肺无改善。结论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足量应用可取得明显临床效果,缩短病程,降低NRDS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2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床旁片及DR片,回顾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①Ⅰ级30例,Ⅱ级87例,Ⅲ级73例,Ⅳ级60例。②X线表现有:肺透亮度降低,肺野内细颗粒状、网格状影,肺野磨玻璃密度,支气管充气征,肺野致密呈"白肺"。③60例Ⅳ级病例中,39例显示支气管充气征,显示率65.00%(39/60);其中DR片35例显示32例,显示率91.43%(32/35),床旁片25例显示7例,显示率28.00%(7/25);支气管充气征的显示率DR片明显高于床旁片,差异有显著性(χ2=25.79,P0.01)。结论肺野内细颗粒状、网格状影及支气管充气征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影像表现,支气管充气征是诊断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可靠的征象。  相似文献   

15.
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胎龄≤32周,体重≤1500g的同条件早产儿51例随机分为2组进行临床研究,预防组22例,出生后2h气管内滴入固尔苏;对照组29例,未应用固尔苏。结果预防组发生NRDS、死亡及需要机械通气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固尔苏可降低NRDS的发病率、减轻病情,减少辅助通气的应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姚辉富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0):1122-1123
目的探讨床边CR摄影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聊城市妇幼保健站2005年1月-2009年3月临床确诊的10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双肺有细小颗粒状影21例;双肺有斑点状、斑片状影、支气管充气征45例;双肺呈“磨玻璃”样28例;呈“白肺”样改变8例。结论床边CR摄影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有助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9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基础治疗相同,所有患者维持理想镇静深度(Ramsay镇静评分Ⅲ~Ⅳ级)。治疗后1、3、5 d监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和IL-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天PaO2、PaO2/FiO2及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3、5 d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患者相比,PaO2和PaO2/FiO2显著改善,同时血浆TNF-α、IL-6、IL-8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咪达唑仑相比,能明显改善ARDS患者症状并显著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程国涛 《西部医学》2013,25(1):121-122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表现特征。方法对35例经临床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床头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摄床头胸片2次以上。结果本病的主要X线征象为肺野透亮度减低,颗粒影、网点状阴影和支气管充气征。结论床头胸片检查对本病的及时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彭海阳 《河北医学》2006,12(5):454-456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 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其的诊断、治疗、预后作出分析和评价。方法:对20例患者进行积极抗休克、抗感染、高营养、高能量、早期切痂植皮、早期气管切开加高频通气等综合处理。结果:吸入性损伤加上顽固性休克是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原因。结论:早期对吸入性损伤的处理、早期纠正低氧血症以及预防休克是预防和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通过油酸所致犬RDS模型及对照组,观察血气、肺动脉及楔压、血细胞、中性白细聚集活性、血小板聚集活性、TXB_2,6-Keto-PGF_(1α)及凝血象等,以观察其病生过程及山莨菪碱的疗效,提示补体激活、白细胞聚集及TXA_2参与可能为始动因素;过程中伴有DIC及继发纤溶现象,山莨菪碱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