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睡眠与癫痫发作的相互作用关系密切。早在1890年对癫痫的研究中就发现癫痫发作在时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特别是观察到癫痫发作易受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近年来,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有关癫痫发病机制的大量研究中,证明癫痫发作存在昼夜生物节律性活动。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有关此方面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程脑电图与剥夺睡眠加睡眠诱发脑电图在癫癎疑似病人中的变化。方法:对癫癎疑似病人各随机抽取101人分别进行长程脑电图或剥夺睡眠加睡眠诱发检测。结果:长程脑电图与剥夺睡眠加睡眠脑电图二者在癎性放电和总异常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值大于0.05)。但两种检测均能提高癫癎疑似病人的阳性率。长程脑电图组临床发作次数明显高于剥夺睡眠加睡眠诱发组(0.01相似文献   

3.
在睡眠期间表现为发作性异常的睡眠障碍有多种临床类型,临床上极易与癫癎相混淆,导致误诊和误治。因此充分认识这些发作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至关重要,以下简要介绍睡眠期除癫癎以外的常见发作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与处理。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 ,癫患者的死亡率较普通人群高 2~ 3倍 ,其中 4 0 %~ 5 0 %与癫本身有关[1] 。引起死亡的原因通常是发作中出现的意外事件如溺水和外伤等、发作导致的并发症如窒息等、癫持续状态、引起发作的基础疾病如脑血管病等以及癫后抑郁自杀等。 190 2年Spratling发现 4 %的癫患者会因一次抽搐而死亡 ,甚至在尸体解剖中都无法找到病因 ,即把这种情况称为癫猝死 (suddenunex pected ,unexplaineddeathinepilepsypatiients ,SUDEP) [2 ] 。SUDEP的发生率在不同的研究人群中各不相同[3] ,在一般癫患者中SUDEP发生率为每…  相似文献   

5.
神经电生理技术在小儿癫(癎)诊断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癫癎有些特殊的发作表现,单纯根据发作期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仍难以准确判断发作类型和起源。运用诱发电位(EP)、肌电图(EMG)等综合神经电生理技术,对小儿癫癎的分型和定位有特殊诊断价值,同时也是研究癫发作机制的重要方法。1鉴别癫发作类型小儿癫癎发作常表现为短暂的点头或跌倒,VEEG监测有时很难鉴别肌阵挛、痉挛或失张力等发作类型。在诊断困难的病例,可在EEG监测中进行同步EMG记录,根据发作时肌电暴发或肌电消失的特征及其与EEG放电之间的关系确定发作类型(图1)。EMG一般使用表面电极,根据发作累及的主要肌群,可放…  相似文献   

6.
睡眠诱发加蝶骨电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规脑电图检查作为癫诊断的主要检查手段仍被广泛应用 ,但受检查时间短、缺乏睡眠期脑波记录等缺陷的限制 ,异常检出率不高。睡眠期及睡眠时相变化对癫诊断的价值已被肯定并被广泛应用[1,2 ] 。本文对 135例临床诊断为癫和疑似癫的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常规脑电图加蝶骨电极描记以及剥夺睡眠后睡眠诱发加蝶骨电极描记 ,并将三者进行比较 ,且将部分患者头颅CT与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选择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 135例 ,其中男 82例 ,女 5 3例。年龄 4~ 71岁 ,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癫癎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相互关系,观察SAS的治疗对癫癎发作的影响。方法:从39例癫癎患者中筛选出可能合并SAS的病例进行多道睡眠图(PSG)监测,对确诊为SAS的中-重度患者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结果:39例癫癎患者中有18例(46%)合并有SAS,且合并SAS的患者癫癎发作频率较高,平均为0.82次/月,与单纯癫癎患者的平均0.28次/月相比,明显升高(P<0.01)。经nCPAP治疗,癫癎发作频率减少至平均0.35次/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成人癫癎患者合并SAS发生率较高,SAS可加重癫癎的发作,治疗并存的SAS可提高对癫癎发作的控制力度,改善癫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动态脑电图对癫癎诊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癫癎患者自然睡眠时相与癎样放电的关系,探讨脑电Holter 24 h监测即俗 称的动态脑电图(AEEG)在癫癎的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61例癫癎患者24 h AEEG监测资料,对发作间期清醒与睡眠期脑电图癎样放电的发作频率进行比较。结果:761例患者中 检出癎样放电553例,睡眠期检出495例(检出率89.5%),觉醒期检出309例(55.9%),癎样放电主要 出现于NREM睡眠Ⅰ-Ⅱ期;93例患者AEEG监测后发作类型得到了修正。结论:睡眠期癎样放电检 出率明显高于觉醒期,癫癎患者睡眠期癎样放电主要出现于NREMⅠ-Ⅱ期,AEEG有助于癫癎的诊 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9.
发笑癫癎(gelastic,epilepsy)是以发笑为主要表现的癫癎,又称为痴笑发作(gelastic seizure,GS)。由Trousseau于1873年首次描述,直到1957年Daly和Mulder首次使用发笑癫癎这个名称。国际抗癫癎联盟于2001年正式命名为GS[1]。临床表现为突发无诱因性情感变化,以发笑为主要表现,可伴有或不伴有其他类型性发作,发作期或发作间期脑电图(EEG)可见样放电,是一种特殊类型癫癎。现将我院9年来诊疗的15例GS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5例中男性9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1~5岁2例,5~10岁12例,10岁以上1例(12岁)。病程3~6个月4例,…  相似文献   

10.
儿童癫070101.gif (120 bytes)自然睡眠与药物诱导睡眠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患儿剥夺睡眠--自然入睡和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6例癫(癎)及临床上有发作性症状尚未确诊为癫(癎)的患儿分别用禁睡6~12小时后自然入睡;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入睡作脑电图描记.结果自然入睡组脑电图癎样放电率高于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组.睡眠纺缍波在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中受到抑制.结论睡眠剥夺-自然入睡脑电图阳性率癎样放电指数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患儿剥夺睡眠--自然入睡和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6例癫(癎)及临床上有发作性症状尚未确诊为癫(癎)的患儿分别用禁睡6~12小时后自然入睡;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入睡作脑电图描记.结果:自然入睡组脑电图癎样放电率高于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组.睡眠纺缍波在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中受到抑制.结论:睡眠剥夺-自然入睡脑电图阳性率癎样放电指数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患儿剥夺睡眠--自然入睡和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6例癫(癎)及临床上有发作性症状尚未确诊为癫(癎)的患儿分别用禁睡6~12小时后自然入睡;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入睡作脑电图描记.结果:自然入睡组脑电图癎样放电率高于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组.睡眠纺缍波在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中受到抑制.结论:睡眠剥夺-自然入睡脑电图阳性率癎样放电指数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规和自然睡眠脑电图对癫癎诊断的差异与价值。方法:对165例临床诊断癫癎的儿童进行常规脑电图和习惯性白天睡眠及夜间睡眠脑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脑电图描记出现癫癎样放电36例(21.82%)中,在自然睡眠描记时全部出现异常,常规描记正常范围脑电图129例(78.18%)中,在自然睡眠时81例(62.79%)出现异常。结论:常规合并自然睡眠视频脑电图对儿童癫癎诊断,临床发作类型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癫癎 癫癎是临床概念。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癫癎辞典里被描述为:癫癎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脑部疾患,其特点是以大脑神经元过量放电引起的反复发作(癫癎发作)为主征,具有复杂多样的临床及检查上的所见^[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完整睡眠周期视频脑电图在儿童发作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19例具有发作性症状的儿童进行包括清醒及完整睡眠周期的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719例患儿平均记录2.8h。其中318例(44.2%)记录到临床事件,其中198例(27.5%)伴同步癫癎性放电。401例(55.5%)在监测中无发作,但288例(40.1%)有脑电异常。总异常率67.7%。结论:完整睡眠周期视频脑电图提高了检查阳性率,对儿童发作性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长程脑电图监测技术的发展 ,对提高癫脑电图的异常率及对癫分型有很大的帮助。我院从 1998年 8月至 2 0 0 2年 8月共对 4 7例临床有癫样发作的患儿进行了清醒时的脑电图监测与剥夺睡眠后睡眠时的脑电图的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 7例患儿中 ,男 30例 ,女 17例。发病年龄 3~ 14岁 ,其中 3~ 7岁 10例 ,7~ 10岁 2 8例 ,10~ 14岁 9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性发作的 2 4例 ,单纯部分性发作的 10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的 13例。其中白天发作 9例 ,入睡后发作 38例。2 脑电图资料采用江苏伟思公司生产的同步录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癫癎病人加做睡眠诱发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在常规脑电图检查基础上加做睡眠诱发试验。结果:在清醒状态下未记录到异常的患者,约40%可以在睡眠中记录到癫癎样放电。结论:脑电图常规检查合并睡眠诱发试验既安全无痛苦,又经济可靠,可在基层医院常规作为癫癎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癫癎目前在我国的患者总数已经高达900多万人.并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根据影像学的诊断癫癎分为原发性癫癎和继发性癫癎.原发性癫癎是在影像学上没有大脑结构的改变,但是患者有明显的癫癎发作的症状和脑电图的异常.继发性癫癎影像学上显示脑结构的异常,同时有脑电图的异常.大约60%的患者可以控制发作,但长期使用抗癫癎药物又会产生毒性作用并且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1].约有30%癫癎患者不能用抗癫癎药物有效控制癫癎发作,还有一部分癫癎进行了正规的抗癫癎用药效果不明显,每个月仍会有1次以上的发作,就归类为难治性癫癎,难治性癫癎的比例高达30~40%.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发现,癫癎患者的死亡率较普通人群高2~3倍,其中40%~50%与癫癎本身有关[1].引起死亡的原因通常是发作中出现的意外事件如溺水和外伤等、发作导致的并发症如窒息等、癫癎持续状态、引起发作的基础疾病如脑血管病等以及癫癎后抑郁自杀等.  相似文献   

20.
癫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除少数发作类型如失神小发作外 ,其它常因发作期大量肌电伪差干扰而无法判断脑电图变化特征 ,而发作间期阳性率又低 ,因此观察癫临发作前的脑波特点有助于了解从发作前数秒数十秒的时间到发作期的脑电变化规律。现将 2 0 0 1年元月至 2 0 0 3年3月在脑电图检查中有临床发作的 2 0例病人 ,就癫临发作前的脑电变化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 2 0例中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7~ 4 6岁。发作类型 :根据谭郁玲癫分类标准[1] 分为 :①复杂部分性发作 6例 ,均表现为意识障碍伴口咽或行动自动症 ;②单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