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肠内脱垂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肠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是指在排便过程中近侧直肠肠壁全层或单纯黏膜层折入远侧肠腔或肛管内,不超出肛门外缘,并在粪块排出后持续存在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内脱垂与直肠外脱垂的肛管直肠动力学差异。方法经排粪造影明确诊断的直肠内脱垂患者13例,直肠外脱垂患者12例,均采用ZGJ—D3型肛肠压力检测仪行直肠肛管压力测定,并与12例正常组对照分析,回顾性研究直肠肛管的动力学改变。结果直肠外脱垂与直肠内脱垂相比,肛管静息压力降低明显(5.27士2.35kPaVS12.53kPa±5.37kPa,P〈O.05),肛管舒张压降低明显(O.93kPa±0.40kPavs3.75kPa±59kPa,P〈0.05)。结论直肠内脱垂及直肠外脱垂存在有肛管动力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肛管直肠测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测压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意义。方法 对肛管直肠测压的方法、应用领域、临床意义进行总结和综合。结果 肛管直肠测压技术不仅对肛管直肠的病理生理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同其它检测联合应用可进行生物反馈治疗、诊断各种肛门直肠疾病、评估肛门直肠功能。结论 肛管直肠测压是一种安全、简便、无创、客观的检测技术,是肛管直肠功能检查和疾病诊断治疗的必备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3D-AREUS)检查对肛瘘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朝阳市中心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连续收治的诊断明确且拟行手术的100例肛瘘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号的方法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超声组术前采用3D-AREUS检查,对照组术前常...  相似文献   

5.
肛管直肠测压是检测直肠肛门功能的重要方法,也是诊断直肠肛门疾病的重要手段,可测定直肠肛门在不同状态下肛门括约肌的收缩情况,直肠的感觉功能及顺应性,直肠肛门反射,排便的协调性等。直肠肛门测压简单易行,已经成为一种兼有研究、临床辅助诊断、指导治疗等作用的专门方法。随着对肛管直肠病理生理、排便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肛管直肠测压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直肠内脱垂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直肠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IRP)是指直肠黏膜层或直肠全层套叠入远端直肠腔或肛管内而未脱出肛门的一种功能性疾病。直肠内脱垂致顽固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可借助外科手术治疗改善症状。手术的目的就是纠正造成梗阻的形态学异常,去除病因,阻断其与便  相似文献   

7.
直肠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 ,IRP)是指排便过程中近端直肠全层或黏膜层折入远端肠腔或肛管内而未脱出肛门外缘,并在粪块排出后持续存在的一种疾病.直肠内脱垂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包括排便困难、便不尽感、会阴或肛门坠胀、骶尾部疼痛、便血、手法帮助排便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测压对盆底松弛综合症的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对31例符合盆底松弛综合症诊断病人的肛门直肠测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直肠排便压大多压力低于正常,且多伴有直肠感觉功能减退.结论:肛门直肠测压对盆底松弛综合征的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直肠肛门反射及其对特发性便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直肠肛门反射(RAR)对特发性便秘(CIC)的诊断意义。方法用直肠肛管测压法检测30位正常人和32例特发性便秘患者直肠肛门反射曲线的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压(EASCP)、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压(IASDP)、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压与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压的压力差(PD)、反射时间(RT)包括直肠肛门收缩反射时间(RACRT)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时间(RAIRT)6项技术指标。结果30位正常人均能导引直肠肛门反射,32例特发性便秘患者的EASCP、IASDP、PD、RAIRT和直肠肛门反射时间(RART)均明显小于正常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特发性便秘患者的直肠肛门反射、直肠肛门收缩反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均比正常人明显减弱,与直肠肛管压力变化高度相关,以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功能失调为主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直肠肛管三维向量测压改变,以评价其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58例在婴幼儿期接受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儿童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8个月,全部为普通型巨结肠。对所有患儿进行排便功能问卷调查,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并进行肛门括约肌三维重建,做肛管最大压力、向量容积、对称指数和直肠肛管反射检查。结果临床问卷调查显示58例均有便意,54例排便次数平均为1~2次/d,仅4例8~10次/d,9例污便, 5例便秘,2例有小肠结肠炎,无便失禁。直肠肛管反射3例阳性,2例弱阳性。便秘组的最大静息压 (mmHg)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和对照组[(167±36)比(157±47)比(152±33),P<0.05;(211±36)比 (200±65)比(190±38),P<0.05]。污便组向量容积(cm×cmHg2)和对称指数较术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381±109)比(520±254)比(662±31),P<0.05;(0.69±0.32)比(0.75±0.19)比(0.70± 0.07),P<0.05]。便秘组对称指数高于对照组[(0.74±0.02)比(0.70±0.07),P<0.05]。结论婴幼儿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少数病例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术后“新直肠”储便功能代偿不全及(或)肛门括约肌痉挛失迟缓或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断与手术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直肠肛管损伤诊断经验,评估手术方法。方法 对21例直肠肛管损伤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男19例,女2例,年龄6-68岁,车祸伤11例,穿刺伤8例,原因不明2例。结果 13例行损伤处原位修补,10例行乙状结肠造瘘,6例同时行骶前引流,21例均治愈。结论 乙状结肠造瘘、远端直肠冲洗和骶前引流是处理直肠肛管损伤的三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改变与便秘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多导单囊肛管直肠功能测定仪对30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的肛管直肠压力、直肠感知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和肛管一直肠抑制阈值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的肛管舒张压降低,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_压、直肠感知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及肛管一直肠抑制阈值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盆底失迟缓综合征患者的肛管直肠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直肠肛菅压力及血清胆囊收缩素(CCK)的改变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四通道环状固态压力传感器测压导管测定50例OCC患者直肠肛管压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其中20例血清CCK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与正常对9最组相比,OCC患者的肛管静息压、最大缩榨压明显降低,引起直肠初始感觉、初始便意感觉和最大感觉阈值的容积均明显升高(P值均〈O.01)。OCC组血清CCK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最大感觉阈值呈负相关。结论:OCC患者存在直肠肛管压力异常、直肠感觉功能下降及血清CCK的异常。直肠容量的感知能力与血清CCK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PPH 技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引起的排便障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经PPH手术治疗的直肠黏膜内脱垂300例临床资料. 结果 291例(97%)患者一次PPH手术后排便障碍得到了缓解;9例(3%)症状缓解不明显,其中6例行2次PPH手术,术后排便障碍缓解.结论 PPH治疗因直肠黏膜内脱垂引起的排便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稠、稀钡两种造影剂对直肠内脱垂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8例有肛直肠临床症状.如排便困难、便秘者用稠、稀钡两种造影剂作比较研究。结果 全环直肠粘膜脱垂30例,直肠前壁粘膜脱垂21例.直肠套叠17例.其中8例合并二种异常。结论:稠钡对诊断直肠内脱垂比稀钡更有价值(P<0.01)。认为稠钡是排粪造影较为理想的造影剂.  相似文献   

16.
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分析直肠内脱垂的手术疗效。方法:通过对51例直肠内脱垂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和信访调查,分析其手术疗效和们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51例直肠内脱垂手术有效率为72.5%,其中对排便困难,肛门坠胀,便不尽感,便血,骶尾部疼痛,手法协助排便及服用泻剂维持便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69.8%,70.7%,78.9%,100%,50%,80.0%和87.5%,结论:直肠内脱垂必须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后方可考虑外科治疗,应从严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肛门直肠测压是评价肛门张力、直肠顺应性、肛门直肠感觉以及证实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完整性的客观检测方法,通过获得的有关肛管直肠功能的信息,了解、量化和评估肛管、直肠控便功能,并为研究排便功能障碍、大便失禁以及肛管直肠外伤等疾病提供病理生理学依据。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直肠前突修补、直肠粘膜内固定术治疗直肠前突并发直肠粘膜内脱垂所致便秘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经肛门直肠前突修补、直肠粘膜内固定术治疗直肠前突并发直肠粘膜内脱垂所致便秘患者76例.结果:25例病人自觉排便通畅,32例症状较前明显好转,11例症状虽无明显改善,排便造影有好转,总有效率89.5%.结论:该术式适用于治疗低、中位直肠前突并发轻、中度直肠粘膜内脱垂的病人,特点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肛管内超声对肛门内括约肌(IAS)、肛门外括约肌(EAS)及耻骨直肠肌(PR)形态及完整性的评估,从而为排粪失禁的原因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1月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4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及4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排粪失禁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肛管内超声对IAS、EAS及PR进行观察,并进行括约肌受损程度评分;同时行肛管直肠测压评分和肛门功能评分,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括约肌评分与肛管直肠测压评分和肛门功能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8例患儿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0—16岁。肛门括约肌受损评分结果显示,括约肌轻度受损11例,中度受损65J,重度受损1例;另有PR受损4例。括约肌评分与肛管直肠测压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与肛门功能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肛管内超声可清楚显示IAS、EAS和PR的形态,明确其是否完整及受损程度,是评价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粪失禁患儿非常有价值的方法,但并不能完全反映括约肌及肛门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