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自1996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50例,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50例均为常规口服抗心律失常药不能预防发作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患者。男33例,女17例;年龄8~67岁,平均40.64±...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5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儿经皮射频消融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做好家长及年长儿的心理支持工作,详细介绍射频消融手术及与疾病有关的治疗知识和手术方式,以解除家长忧虑,取得支持和配合。术前评估并记录患儿的情况,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及术前常规准备工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全面全程的护理。护理配合及加强生命体征与穿刺部位的观察,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50例均射频消融成功,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穿刺口出血及皮下血肿,1例尿潴溜,经过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全部治愈出院,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生存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做好经皮射频消融术患儿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是其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术(RFCA)系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一种根治性治疗方法,其在治疗成年人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已无可争议,但对于儿童应用RFCA尚有不同看法。近年来,我们对14例室上速患儿行RFCA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5例,女9例;平均年龄12.57±1.65(8~14)岁。均有反复发作或不易控制的心动过速病史,经12导联心电图及(或)食管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室上速,经临床及辅助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1.2 治疗方法1.2.1 术前准备 按常规外科手… 相似文献
5.
6.
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老年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西宁地区53例老年人室上性心动过速RFCA治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53例老年人室上性心动过速行RF-CA术,成功率100%,复发率3.77%,并发症发生率5.66%。结论:RFCA治疗老年人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成功率高,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大致与平原地区相同。 相似文献
7.
无休止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及射频消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17例无休止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IAVRT),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46±17岁,平均心动过速持续时间36±76天,平均心室率180±17次/分,17例中5例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其中4例发生心动过速所致的扩张性心肌病。后间隔旁路12例(左11例,右1例),左和右侧游离壁旁路分别为2例和3例。显示递减性传导特性慢旁路2例。4例AH间期延长,平均161±6毫秒。在后间隔旁路中6例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V1导联RP≥PR,仅有1例具有慢旁路特性。17例全部消融成功,射频消融后随访1~38个月均无发作。5例心功能不全者,心动过速终止后1周心功能明显改善;4例心动过速所致的扩张性心肌病平均随访12个月,3例心脏大小和功能恢复正常,1例心脏渐趋缩小。研究结果表明,I-AVRT的电生理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旁路位置,后间隔发生率最高;(2)旁路性质,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显示旁路逆传时间延长和慢旁路特性易发生;(3)多种因素导致房室结传导时间延长。射频消融对于根治IAVRT和防治其导致扩张性心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近年来,我们采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预激综合征或房室结双径路引起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5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0例SVT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3例(男7例、女6例,平均40±12.7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7例(男23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本院3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儿童射频消融治疗情况.结果 39例患儿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7~18.4(11.0±3.5)岁.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房室折返25例(64.1%),房室结折返11例(28.2%),持续性房速3例(7.7%).25例房室折返患儿中,显性旁道12例,隐匿性旁道13例;左侧游离壁旁道9例,右侧游离壁旁道8例,右侧间隔旁道8例.本组消融成功率37例(94.9%),2例复发(5.1%),术后随访所有患儿无消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例行射频消融术(RFCA)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5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53条旁路,射频阻断49条,成功率92%。例1第2次RFCA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周后安装DDD起搏器;1例大头导管在升主动脉打结;1例术后有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1个月复查B型超声示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全部成功,1例术后出现1度A-VB,1例出现左侧气胸。2例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成功。初步认为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有一定的并发症(包括Ⅲ度A-VB)。 相似文献
15.
16.
17.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已成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主要治疗手段.老年SVT并不少见,我院于2002年1月~2004年11月共对11例老年SVT行射频消融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200例,前期心脏并发症17例,外周血管并发症6例,心室颤动2例;后期心脏及外周血管的并发症则分别为9例、3例,无心室颤动发生。前、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前期并发症的发生较后期高主要经经验不多和技术操作不熟练有关。AH间期延长可能预示严重的阻滞的产生,应予警惕。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手术(RFCA)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er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2008年1月~2014年1月因PSVT入住我院心内科并行RFCA的患者5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4.1±9.3)岁,入院时PSVT平均病程(20.1±15.9)个月。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并按年龄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一般健康状况(GH)、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躯体疼痛(BP)、精力(VT)以及精神健康(MH)等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GH,57.9±14.3比35.8±15.7; PF,92.0±22.6比71.5±17.6; RP, 55.7±34.6比29.4±20.3;RE,75.5±37.3比27.7±25.4;SF,79.6±15.4比61.9±20.7;BP,74.9±10.6比62.7±6.5;VT,75.6±17.5比52.2±24.4;MH,89.6±21.4比71.2±30.9;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根据年龄进行对比,青年组(<45岁)GH、RP、VT评分明显高于中老年组(≥45岁),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据性别进行对比,女性组GH、RE评分明显高于男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RFCA,能够显著改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青年及女性改善程度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术(RFCA)采用的它种导管径路与消融结果:1例因双髂动脉迂曲改由右腋动脉穿刺送入大头导管至左室消融左侧壁旁道(AP)成功;1例为伴永存左上腔静脉的房室结双径路(DAVNP),导管由左锁骨下静脉送入不成,改由右颈内静脉送入冠状窦(CS)标测电极消融成功;1例为中间隔主AP和右游离壁次AP,两种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分别经右股静脉和右颈内静脉径路消融无复发;CS内消融2例,1例为CS近端消融左后间隔隐匿性AP(CAP),即刻成功,术后复发,再于左室侧消融阻断AP;1例于左室侧行RFCA二次未成,第三次先后于左室侧,导管逆行推进入左房和经房间隔穿刺于左房侧消融亦未成,最后将大头导管送入CS内一次成功阻断左侧壁AP。提示:对于特殊患者采用它种导管径路可提高RFCA成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