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提取-共沸精馏耦合工艺(water extraction coupling rectification,WER)提取挥发油制备颈复康颗粒对实验性体内、外血栓形成、血液黏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对WER工艺制备的颈复康颗粒进行药理学评价。方法: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即颈复康颗粒高、低剂量组(12,6 g.kg-1)、WER工艺颈复康颗粒高、低剂量组(12,6 g.kg-1)及空白对照组,各组连续ig给药7 d。大鼠体外血栓形成:末次给药后2 h,自腹腔动脉取血,置体外血栓形成仪上测量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末次给药后2 h麻醉大鼠,分离颈总动脉,观察记录体内血栓形成时间;自腹腔静脉取血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率、高切、中切、低切下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取健康成年家犬30只,分组及给药等同前,观察记录用药前后家犬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及脑血管阻力(cerebral vascular resistance,CVR),分析WER工艺与传统工艺制备的颈复康颗粒对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WER工艺提取挥发油制备的颈复康颗粒高、低剂量组均可显著延缓大鼠血栓形成时间(OT延长率为33.34%,18.87%),降低大鼠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血小板5min聚集阻抗值分别为6.15Ω,7.24Ω),在末次给药后30~90 min均可增加家犬脑血流量,且与传统工艺颈复康颗粒同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WER工艺提取挥发油制备的颈复康颗粒较传统工艺制备的颈复康颗粒具有更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红景天注射液活血化瘀作用机理。方法:观察红景天注射液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率、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及血液黏度的影响。结果:红景天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花生四烯酸(AA,和胶原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P〈0.05),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有降低趋势;能显著缩短大鼠血栓长度(P〈0.05),减轻血栓湿重及干重(P〈0.05~0.01);降低中切速30S^-1及低切速5S^-1下的全血黏度(P〈0.05)及血浆黏度。结论:红景天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抗炎镇痛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足肿胀法和小鼠腹腔液渗出法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温浴法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镇痛作用;通过测定大鼠后足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初步分析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结果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高低两个剂量组均可明显减轻小鼠耳和大鼠足肿胀,减少小鼠腹腔液的渗出,提高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温浴法所引起疼痛的痛阈值,降低大鼠肿胀足中IL-1、TNF-α和PGE2水平,与相应空白对照组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TNF-α和PG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著蓣皂苷元(MPD)对大鼠体内外血栓形成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Chandler法形成大鼠体外血栓,测量其长度、湿重、干重;采用体内血栓形成仪,观察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问;并测定大鼠高切、中切、低切下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PD中剂量组可延缓血栓形成时间,高、低剂量组也有一定的作用趋势。MPD高剂量组可降低大鼠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MPD高、中、低剂量组均可降低高、中、低切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结论MPD能抑制大鼠体外血栓形成,降低血栓干、湿重;延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塞通对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病理反应.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在常规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塞通静脉滴注与吡拉西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44例患者,治愈6例(13.64%)、显效24例(54.55%)、有效12例(27.27%)、无效2例(4.55%),总有效率95.4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讨论 血塞通能够有效改善脑部血流状况,显著提高脑梗死治愈率与有效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丹红颗粒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予等容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丹红颗粒高剂量组(3g/kg)、丹红颗粒中剂量组(1.5 g/kg)、丹红颗粒低剂量组(0.75 g/kg)、复方丹参滴丸组(3 g/kg).各组均按1 ml/kg容积灌胃,1次/d,连续7d.于末次给药后,采用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加冰水冷浴法复制大鼠血瘀证模型,观察丹红颗粒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丹红颗粒高剂量组、复方丹参滴丸均可明显降低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值(高切、中切和低切值[丹红颗粒高剂量组分别为(5.69±0.16)mPa·s、(6.97±0.48) mPa ·s、(22.56±1.69)mPa ·s;复方丹参滴丸组分别为(5.71±0.24) mPa·s、(7.04±0.51) mPa·s、(22.63±1.64) mPa·s];血浆黏度值丹红颗粒高剂量组为(1.43±0.03) mPa ·s,复方丹参滴丸组为(1.42±0.03)mPa ·s;RBC压积值丹红颗粒高剂量组为(0.42±0.027) L/L,复方丹参滴丸组为(0.41±0.032) L/L.丹红颗粒中剂量组可降低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高切(5.95±0.37) mPa·s、低切(23.45±1.57) mPa·s,降低血浆黏度值(1.47±0.02)mPa·s;RBC压积(0.48±0.029) L/L;丹红颗粒低剂量组对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高切(7.15±0.41) mPa·s、中切(7.86±0.36) mPa·s、低切(28.68±1.69) mPa·s、血浆黏度(1.67±0.03) mPa·s、RBC压积(0.50±0.033) L/L降低不明显.结论 丹红颗粒高、中剂量组可降低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血浆黏度和RBC压积. 相似文献
8.
降香挥发油对血栓形成,血小板cAMP和血浆纤溶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本文观察了降香挥发油及其芳香水对血栓形成、血小板cAMP和血浆纤溶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香挥发油及其芳香水可明显抑制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P<0.01),提高孵育兔血小板cAPM的水平(P<0.01),促进兔血浆纤溶酶活性(P<0.01)。提示降香挥发油与芳香水均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祛风定痛方对脑血流量、脑微循环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观察祛风定痛方对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微循环检测仪观察对NA所致小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血小板凝聚仪观察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祛风定痛方在2.25~9g生药/kg剂量范围内,可以显著提高大鼠脑血流量、改善NA所致的小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结论:改善脑血流量、改善脑部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是祛风定痛方防治偏头痛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续命汤对血栓和脑血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续命汤灌胃5天能延长小鼠凝血时间,抑制大鼠血栓形成;试管内给药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延长50%最大聚集时间;静脉给药能增加狗颈内动脉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略加快心率,不明显影响血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优化产妇康颗粒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包合,以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以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均匀试验优选包合工艺,并对包合物的物相进行验证.结果:最佳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1∶8,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40 min.在该优选条件下,挥发油包含率达75%,验证结果显示包合物已形成.结论:该优选的包合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4.
15.
16.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采用头针结合体针配合电针疗法对3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CBF)治疗前后对比观察P<0.01,有显著变化。治疗前,33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CBF低于45ml/100g/min,22例低于40ml/100g/min,15例低于35ml/100g/min。治疗结果:33例患者中有16例CBF低于45ml/100g/min,8例低于40ml/100g/min,4例低于35ml/100g/min。具体数据经统计处理显示:针刺对本病患者CBF有良好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是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7.
葛根总黄酮对血液粘度,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葛根总黄酮500或1000mg/kg,连续po 7d,能显著降低大鼠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抑制血栓形成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还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小鼠体内血小板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川芎嗪、丹参、丹皮酚和当归对脑缺血后再灌注期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利用沙鼠脑缺血后再灌注动物模型;以氢清除法测定脑血流量;药物经腹腔注射。结果:(1)脑缺血后再灌注初期表现为充血反应,再灌注60min 起脑就进入低灌注期,直至再灌注120min。(2)川芎嗪、丹参、丹皮酚和当归均能增加低灌注期脑血流量。结论:川芎嗪、丹参、丹皮酚和当归均能增加低灌注期脑血流量,为缺血后脑组织的恢复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