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逍遥散对雷公藤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经典方剂逍遥散对雷公藤水煎剂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甘利欣(0.056 g?kg-1)对照组、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3.38,6.75,13.50 g?kg-1).分别以相应剂量药物连续ig5 d,再以雷公藤水煎剂按生药量计3.2 mg?kg-1 ig 4 d造模.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并做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及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GSH-Px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脏病理呈脂肪性病变,肝细胞浑浊.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各组均可有效降低血清ALT,AST及MDA水平(P<0.05),提高GSH-Px水平(P<0.05),中、高剂量还可提高SOD水平(P<0.05);逍遥散各组肝脏病理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所减轻.结论:雷公藤所致急性肝损伤与其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逍遥散对雷公藤所致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雷公藤多苷连续灌胃5周所致大鼠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31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雷公藤多苷组、雷公藤多苷+逍遥散组(治疗组)、雷公藤多苷+逍遥散提前用药1周组(防治组)。雷公藤多苷按37.5 mg·kg~(-1)灌胃给药,逍遥散(水煎剂)按19.270 g·kg~(-1)灌胃给药。首先防治组每天上午8:00~9:00灌胃逍遥散,其他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周后,雷公藤多苷组每天上午8:00~9:00灌胃雷公藤多苷混悬液;治疗组和防治组每天上午8:00~9:00灌胃逍遥散,2 h后再灌胃雷公藤多苷混悬液,给药持续5周。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化学法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微量丙二醛(MDA)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肝组织IL-6,IL-1β,TNF-α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雷公藤多苷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水肿,肝血窦受挤压变窄,肝板变宽,肝细胞出现明显坏死,血清IL-1β,IL-6,TNF-α,ALT,AST,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GSH-Px,SOD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肝组织IL-6,TNF-α,IL-1β阳性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雷公藤多苷组比较,治疗组与防治组大鼠肝组织少部分炎细胞浸润,水肿减轻,部分细胞紊乱,血清IL-1β,IL-6,TNF-α,ALT,AST,MDA水平显著下降(P0.01),GSH-Px,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IL-6,TNF-α,IL-1β阳性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且防治组疗效更好。结论:逍遥散在一定程度上能明显缓解雷公藤多苷所致长期肝毒性,且提前预防性给药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逍遥散对雷公藤致急性肝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逍遥散组灌胃雷公藤水煎剂3.75g/(kg·d),连续4天,建立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逍遥散组造模前4天灌胃逍遥散6.75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每日1次。比较各组大鼠肝脏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分化群68(CD6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肝脏指数、血清ALT、AST及CD68、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大鼠的肝脏指数、血清ALT、AST及CD68、TNF-α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雷公藤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与CD68、TNF-α的上调有关,逍遥散对雷公藤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CD68、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首次考察金钱草提取物对雷公藤多苷致肝损伤的保肝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连续灌胃给予小鼠金钱草水提物、金钱草乙醇提取物及联苯双酯7 d,末次给药12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ig给予雷公藤多苷(270 mg·kg-1)造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18 h后,各组均取血和肝组织。此外,采用HPLC测定金钱草水提物和金钱草乙醇提取物中主要药效活性物质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结果 金钱草乙醇提取物(100,200 mg·kg-1)和联苯双酯(150 mg·kg-1)均可使雷公藤多苷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而金钱草水提物对此无显著影响(P>0.05)。进一步研究显示,金钱草乙醇提取物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分别为9.8和8.9 mg·g-1,金钱草水提物中分别为2.8和1.9 mg·g-1。结论 首次阐明金钱草乙醇提取物对雷公藤多苷所致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小鼠肝脂质过氧化、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力有关,且金钱草提取物保肝活性可能与其所含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昼夜不同时间给予逍遥散对CCl4诱发大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sc40%CCl4制备大鼠肝损伤模型,分别于早上8点和晚上8点ig逍遥散,连续12d,观测大鼠一般行为状态、体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肝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以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能显著改善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的体重曲线和行为状态;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含量;升高肝组织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程度。同时,多数指标显示晚间给药和低剂量组的效果更好。结论:逍遥散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其疗效与给药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药理作用广泛,具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和抗生育等作用,临床上雷公藤主要用于治疗炎症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复合性肾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但时有毒副反应发生。其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在对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损伤,其中肝脏是最主要的毒性靶器官之一,其肝损伤也较严重。目前普遍认为雷公藤所致肝损伤是其含有的多种有毒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损伤机制可能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细胞凋亡和免疫损伤等相关。甘草是最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具清热解毒、保肝抗炎和调和诸药等功效,甘草与雷公藤配伍可显著减轻雷公藤所致肝损伤,其减毒作用确切,但作用机制仍缺少深入研究。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对雷公藤肝损伤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以及雷公藤与甘草及其他中药配伍减毒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彦  付滨  梁丙楠 《天津中医药》2017,34(5):358-360
雷公藤系卫矛科藤本植物,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雷公藤副作用涉及多器官多系统,尤以肝毒性报道最多,极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从病理学基础、分子机制等方面对雷公藤致肝毒性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电针"足三里"对雷公藤甲素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电针组和药物组,经电针"足三里"预处理14天后,建立雷公藤甲素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观察三组大鼠肝组织匀浆ALT、AST、SOD、MDA、TNF-α、NO、IL-10的含量。结果:电针组AST、ALT、MDA、TNF-α、NO指标值均比对照组低,SOD、IL-10指标值比对照组高。结论:电针预处理可以减轻雷公藤甲素对肝组织的损伤,其机理与抑制靶器官损伤相关的因子释放,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其抗炎镇痛与免疫调节等疗效明显、应用广泛,同时其毒副作用尤其是肝损伤也发生频繁,影响其用药安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并结合单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探讨雷公藤肝损伤的临床特点;继而综述雷公藤的主要毒性成分与毒理机制研究进展;最后分析雷公藤肝损伤的临床诊断、临床特点与毒理机制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多甙片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彭勃  苗明三  王宇亮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1):1067-1069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片致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以雷公藤多甙片按成人 10 ,20 ,30倍剂量给小鼠灌胃 ,探讨不同剂量致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再以 20倍剂量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 ,分别在 9,18,27,36h测小鼠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 (ALT) ,以探讨不同时间对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测定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Px)、肝匀浆LPO值 ,以探讨雷公藤多甙片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机理 ;并分别取肝组织作病理观察。结果 :在成人 20倍剂量时急性肝损伤明显 ,小鼠死亡少 ,在急性肝损伤后 18h取材肝损伤明显。结论 :雷公藤多甙片可致小鼠急性肝损伤 ,其机理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肝脏药物代谢关键酶细胞色素P4502D6(CYP2D6)、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在甘草水提物对急性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5、10、15 g·kg-1·d-1)及阳性药甘草酸二铵组(75 mg·kg-1·d-1),每组10只。以预防给药1周后采用雷公藤多苷片270 mg·kg-1单次灌胃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作用18 h后采集样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生化法检测血清中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及肝细胞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脏药物代谢关键酶CYP2D6、CYP3A4的mRNA及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为了区分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之间的代谢产物差异,采用UPLC-Q-TOF-MS对采自5个地区的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叶片代谢物进行分析,通过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研究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叶片代产物特征,利用OPLS-DA模型进一步分析,挑选出VIP> 5.0,r> 0.85的差异代谢物,再对差异代谢物进行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将满足P< 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1的化合物确定为区分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潜在生物标记物.结果表明,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叶片代谢物差异显著,分析次生代谢物信息,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可分为二类,同时筛选获得区分二者的潜在生物标记物23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雷公藤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色谱柱:Kroma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0.1%磷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检测波长267nm,分析时间80min;流速1.0mL·min-1,测定10批药材的色谱图,确立标准指纹图谱。结果指纹图谱标出雷公藤药材的29个共有峰,以化学对照品结合HPLC-MS鉴定了其中18个峰。结论该分析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较好,为雷公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其肝毒性的作用,动物实验评价炮制前后雷公藤对肝脏的毒性,观察空白组、雷公藤组、甘草炮制雷公藤组肝组织病理切片、血清生化指标及细胞炎症因子的差异。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雷公藤组肝组织损伤明显,炮制后肝组织未见明显损伤;雷公藤组与空白组比较AST,ALT,CRE升高(P0.01),UREA升高(P0.05),ALB降低(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组与雷公藤组比较AST,ALT,CRE,UREA降低(P0.01),ALB升高(P0.01)。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显示雷公藤组与空白组比较IL-1β,IL-6,TNF-α显著升高(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组与雷公藤组比较IL-1β,IL-6,TNF-α显著降低(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可有效降低雷公藤肝毒性,减轻雷公藤导致的肝损伤。该实验可为雷公藤合理制用提供参考,同时为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其肝毒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其药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被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但雷公藤毒性较大,毒副作用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主要表现在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因此,开展雷公藤的减毒增效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查阅近年关于雷公藤及其制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文献,分别针对雷公藤的炮制减毒工艺,制剂剂型改良,复方中药配伍,联合西药和针灸配合等方面展开调研工作。雷公藤的炮制之法自古有之,主要有净制,羊血炮制,加热炮制,近年又出现了微博煨制及双向固体发酵等新方法,均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雷公藤制剂剂型多样,多数口服后经肠道吸收,毒性较大,外用通过皮肤黏膜吸收毒性较小。因此通过剂型改良,可以有效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时间,增强药物的吸收利用,增加生物利用度。常见剂型包括:栓剂,缓释片,滴丸剂和贴膏等。研究表明甘草配伍雷公藤,能加速雷公藤甲素等成分的代谢转换,降低毒性;配伍白芍能够减少肝损伤。合理的复方配伍也能降低雷公藤的毒副作用。除此之外,通过联合西药或配合针灸治疗均能对雷公藤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探讨了RA治疗中雷公藤的减毒增效措施进行整理归纳,以期能促进雷公藤在临床上治疗RA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翁庚民  赖先阳  胡永红  陆付耳 《中草药》2002,33(11):1053-1055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提取物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其疗效已被广泛认可,近5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其提取物诱导细胞凋亡的角度,对其药理机制进行了细胞分子水平的探讨,现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文章系统评价了雷公藤(TWP)用药者血液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情况.以"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toxicity","side effect","adverse","safety","tolerability"为关键词在CMCC,CBMDisc,CNKI,VIP,万方,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8个数据库(均从最早至2013年5月25日)中,系统检索了雷公藤用药者发生血液系统不良事件的随访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采用MetaAnalyst软件进行了血液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的Meta分析,并按照年龄、用药方式、观察时间和就诊科室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共纳入49篇文献,拆分后形成54个研究纳入分析,因率的Meta分析各研究之间总是存在较大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总的TWP用药者血液系统不良事件平均每1 000人发生61次.针对3个主要血液系统不良事件: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加权合并的发生率分别为5.6% (95%CI,4.3% ~7.3%),1.7%(95%CI,0.5% ~5.0%),1.8%(95%CI,1.0% ~3.1%). 54个研究中,45个为高质量研究,敏感性分析显示高质量研究合并后与总的合并值接近.由结果可知,TWP用药者血液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对血液系统不良事件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但其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与推广。有毒中药一直是中药炮制研究的重点,古云"有毒宜制"。以雷公藤和炮制为主题,经检索中国知网和Sci Finder等国内外数据库,发现雷公藤炮制研究基本为国内报道。本文就近30年来有关雷公藤的炮制研究进行综述,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炮制对雷公藤毒性、药效及其化学成分的影响,以期为雷公藤的深入炮制研究、新药开发及其临床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