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目的 探索细胞外基质在疝组织改变或由于成纤维细胞转彔缺陷导致切口疝发生过程中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Ⅰ型胶原Mrna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方法 成纤维细胞来自切口疝病人和复发性切口疝病人,对照组来自正常健康组织而没有经过手术皮肤病人和虽有切口癍痕但无临床表现切口疝病人.用RT-PCR和Northern Blotting确定Ⅰ型胶原Mrna对Ⅲ型胶原Mrna比率.结果 RT-PCR结果表明了Ⅰ型胶原Mrna在切口疝病人(0.90±0.04)和复发性切口疝病人(1.19±0.04)组中,标相应地在癍痕组织(0.54±0.02)和健康组织(0.43±0.01).然而Ⅲ型胶原Mrna在切口疝病人显著增加至4.13±0.04和复发性切口疝病人增加至6.02±0.03,而在癍痕组织2.29±0.04,在健康组织中为1.72±0.03.疝病人的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Mrna对Ⅲ型胶原Mrna比率显著减少(P<0.01).结论 在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Ⅰ型胶原Mrna对Ⅲ型胶原Mrna的比率减少,表明在切口疝病人存在胶原蛋白代谢紊乱.因此一个损伤的伤口愈合过程可能解释临床缝合修补疝组织不尽满意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GF-β1对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成型与Ⅳ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出生3~7d的SD大鼠心脏,利用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体外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TGF-β1(TGF-β1=10 ng/mL、1ng/mL、0 ng/mL)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分别于干预后5h、24h,采用RT-PCR检测I型胶原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1.用0ng/mL(对照组),1ng/mL和10ng/mL的TGF-β1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5h,RT-PCR检测I型胶原/β-actin光密度值分别为0.61±0.02,0.73±0.03和0.86±0.04,光密度值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24h后,RT-PCR检测I型胶原/β-actin光密度值分别为0.65±.03,0.91±0.02和0.98±0.02,光密度值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用0 ng/mL(对照组),1ng/mL and 10ng/mL的TGF-β1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5h,RT-PCR检测Ⅳ型胶原/β-actin光密度值分别为0.58±0.06,0.71±0.02,0.87±0.02,光密度值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24h后,RT-PCR检测Ⅳ型胶原/β-actin光密度值分别为0.62±0.01,0.83±0.05,0.96±0.02,光密度值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GFβ1能加强I型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在24小时内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复方中药对肝硬化大鼠I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药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大鼠肝组织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组大鼠肝组织Ⅰ型胶原mRNA表达 ( 0 70 9± 0 12 5 )显著低于模型组( 1 0 15± 0 14 5 ) ,P <0 0 5。与对照组 ( 0 696± 0 164)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复方中药能显著降低肝硬化大鼠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肌腱构建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外伤病人术中修剪的多余肌腱和皮肤组织,一部分用于石蜡包埋做组织学检测,一部分用酶消化法培养细胞,取第2代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测.本实验采用偏光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人正常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进行比较;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细胞荧光、RT-PCR 技术从蛋白水平、RNA水平比较第2代人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Ⅰ、Ⅲ型胶原的情况.结果偏光显微镜下可见肌腱组织中以粗大的Ⅰ型胶原为主,而皮肤组织中Ⅰ、Ⅲ型胶原交错排列.免疫组织化学和显示石蜡包埋的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的Ⅰ型胶原染色均为强阳性,肌腱组织Ⅲ型胶原染色阴性,皮肤组织Ⅲ型胶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荧光显示第2代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Ⅰ、m型胶原染色均为阳性.RT-PCR灰度分析结果示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Ⅰ型胶原灰度比值为1.25±0.03,Ⅲ型胶原肌腱组织不表达.第2代肌腱细胞与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灰度比值为1.09±0.05,Ⅲ型胶原灰度比值为0.93 ±0.08.结论人正常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中在胶原组成上均以Ⅰ型胶原为主.第2代人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相近,均合成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皮肤成纤维细胞很有可能成为肌腱组织工程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用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肌腱构建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外伤病人术中修剪的多余肌腱和皮肤组织,一部分用于石蜡包埋做组织学检测,一部分用酶消化法培养细胞,取第2代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测.本实验采用偏光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人正常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进行比较;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细胞荧光、RT-PCR 技术从蛋白水平、RNA水平比较第2代人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Ⅰ、Ⅲ型胶原的情况.结果偏光显微镜下可见肌腱组织中以粗大的Ⅰ型胶原为主,而皮肤组织中Ⅰ、Ⅲ型胶原交错排列.免疫组织化学和显示石蜡包埋的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的Ⅰ型胶原染色均为强阳性,肌腱组织Ⅲ型胶原染色阴性,皮肤组织Ⅲ型胶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荧光显示第2代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Ⅰ、m型胶原染色均为阳性.RT-PCR灰度分析结果示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Ⅰ型胶原灰度比值为1.25±0.03,Ⅲ型胶原肌腱组织不表达.第2代肌腱细胞与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灰度比值为1.09±0.05,Ⅲ型胶原灰度比值为0.93 ±0.08.结论人正常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中在胶原组成上均以Ⅰ型胶原为主.第2代人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相近,均合成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皮肤成纤维细胞很有可能成为肌腱组织工程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强脉冲光(IPL)照射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强脉冲光对目标皮肤进行连续照射,在照射前及照射后取照射部位皮肤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时间点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连续的强脉冲光照射可以显著提高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照射2,3次后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7.9±1.7)×10-4、(11.1±2.4)×10-4]明显高于照射前[(2.1±0.7)×10-4],P<0.05.结论 强脉冲光可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证实了强脉冲光的除皱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对人皮肤增生性瘢痕I、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T-PCR法检测隐丹参酮对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隐丹参酮能明显抑制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隐丹参酮可通过抑制人皮肤增生性瘢痕I、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而起到抑制皮肤增生性瘢痕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黄芪对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及Ⅰ、Ⅲ型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含/未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RT-PCR检测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放免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 用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的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及培养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含量高于未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的细胞,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能上调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和促进Ⅰ、Ⅲ型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方对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及MMP-1mRNA的影响。方法:12例SSc患者分成SSc对照组(初诊未治疗者)、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每组3例。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分别给予青霉胺和强的松、温阳通络方煎剂、青霉胺和强的松加温阳通络方煎剂口服,疗程2个月。SSc对照组在治疗前取血分离血清备用;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治疗2个月后取血分离血清。另取正常及SSc患者皮肤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并以上述血清处理,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然后提取总RNA,以设计的引物逆转录生成cDNA,然后PCR扩增、凝胶电泳后图像分析Ⅰ、Ⅲ型胶原及MMP-1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皮肤比较,SSc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及MMP-1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与SSc对照组比较,20%含药血清处理后各组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P均〈0.01);中药组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西药组和中西药组(P均〈0.01),中西药组显著低于西药组(P〈0.01);各组间SSc皮肤成纤维细胞MMP-1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量增加,温阳通络方在一定程度上干扰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I、III型胶原mRNA表达,而对MMP-1干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戴斌  崔猛  张宏 《重庆医学》2013,42(15):1724-1726
目的探讨高糖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获取心肌成纤维细胞,采用正常糖(5.5mmol/L,对照组)和高糖(25mmol/L,高糖组)干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观察Ⅰ、Ⅲ型胶原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刺激12h可使心肌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增加,Ⅰ、Ⅲ前胶原mRNA表达在12h升高,在24h达高峰,Ⅰ型前胶原mRNA升高幅度高于Ⅲ型前胶原mRNA;高糖刺激48h可使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加,Ⅰ型胶原蛋白升高幅度高于Ⅲ型胶原。结论高糖可促进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合成Ⅰ、Ⅲ型胶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血清IV型胶原含量对肝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了 12 2例各种肝病患者及 5 0例对照献血员血清IV型胶原浓度。结果 :血清IV型胶原的浓度与肝纤维化的程度呈明显相关。结论 :说明IV型胶原可作判断肝病时基底膜变化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建立SYBR Green实时RT-PCR定量检测大鼠I型胶原mRNA水平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双链嵌合荧光染料SYBR Green Ⅰ,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大鼠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方法:提取大鼠肝脏总RNA,RT-PCR扩增Ⅰ型胶原基因部分片段,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用作参比品.基于SYBR GreenⅠ双链嵌合染料建立检测大鼠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方法.其中对一系列连续稀释的参比品进行实时PCR分析,评价所建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对PCR产物的熔解曲线进行分析评价其特异性.结果: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经测序鉴定,目的片段已插入pMD18-T载体内.所建立的实时RT-PCR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度为1个拷贝/反应,在每反应10^0~10^7拷贝范围内,CT值(C代表cycle,T代表threshold;CT值指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所经历的循环数)与起始模板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1.结论:所建立的基于SYBR GreenⅠ双链嵌合染料的大鼠Ⅰ型胶原PCR检测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线性检测范围广等特点,适用于进一步的各种组织的大量样本检测.  相似文献   

14.
用培养的新生鼠心肌成纤维细胞, 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孵育, 考察引起心肌肥厚的生长因子AngⅡ对胶原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RT-PCR结果显示AngⅡ可刺激胶原Ⅰ、Ⅲ型m 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 此作用可被AT1受体拮抗剂芦沙坦 (Lorsatan) 所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化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原代培养VSMCs Ⅰ型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并制备活化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L-3H脯氨酸掺入法和RT-PCR检测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对VSMCs的胶原合成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活化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促进VSMCs的胶原合成,L-3H脯氨酸掺入量明显增加,呈剂量相关性,r=0.48(P<0.05);Ⅰ型胶原mRNA表达随浓度和时间增加而上升,r值分别为0.58(P<0.05)和0.55(P<0.05).[结论]活化巨噬细胞分泌促进VSMCs胶原代谢,呈时间和剂量相关性,这可能是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内膜过度增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球囊拉伤动脉内膜加高脂饲养的方法建立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24只模型兔进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采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对髂动脉壁平滑肌细胞(SMC)的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Ⅰ型胶原在术后1周开始表达,术后2周显著表达。结论血管成形术后晚期由于胶原增生促进了再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异体成纤维细胞加Ⅲ型胶原复合移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表皮细胞移植提供适宜的真皮成份从而重建皮肤的完整结构,采用含异体成纤维细胞的Ⅲ型胶原凝胶,与自体表皮细胞糊在异体皮保护下复合移植,治疗8例Ⅲ度烧伤创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I型胶原3种细胞外基质蛋白促牛晶体上皮细胞(LEC)的粘附作用,以阐明后囊膜混浊(PCO)发生的组织病理学机制。方法应用3H-TDR掺入法研究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I型胶原和鸡卵白蛋白对体外培养的牛LEC的粘附作用。结果牛LEC能够粘附到包被有不同浓度的料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I型胶原培养板表面上,呈现出浓度和时间效应特点肥牛LEC不能够粘附到包被有不同浓度的鸡卵白蛋白培养板表面上。给哈构成晶体囊膜的层粘连蛋白和I型胶原,以及白内障摘除术后进入眼房水的纤粘连蛋白能够介导LEC粘附到后囊膜上,在PCO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IL-1α对兔软骨细胞增殖及其Ⅰ、Ⅱ胶原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L-1α对体外兔软骨细胞增殖及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成功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后,以MTT法检测软骨细胞活性并绘制其生长曲线图;将浓度为1×104U/L、1×105U/L、1×106U/L的IL-1α作用于贴壁后的软骨细胞,以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软骨细胞Ⅰ、Ⅱ型胶原mRNA表达情况.结果 IL-1α可促使软骨细胞向成纤维样细胞形态转化,抑制软骨细胞分裂、增殖,诱导非特异性Ⅰ型胶原表达,抑制其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结论 IL-1α是介导软骨细胞变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EIA法分析262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78例为骨转移)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ICTP水平. 结果 肿瘤骨转移患者ICTP水平较肿瘤非骨转移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CTP诊断肿瘤骨转移的敏感性为71.35%(127/178),特异性为91.23%(104/114),准确性为79.10%(231/292);各种嗜骨性肿瘤中,敏感性分别为:前列腺癌96.00%,肺癌86.05%,胃癌83.33%,乳腺癌55.10%,鼻咽癌45.16%. 结论 ICTP对肿瘤骨转移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治疗后癌症患者的随访及预后判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