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为中医之胃脘痛。经胃镜观察又可称为胃部阳性疮痒。笔者在充分借鉴、参考了各种古籍和文献记载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外科治疗阳性疮痒理论及方剂的基础上,筛选有效方剂组成“复方锡类散”,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行清热解毒、活络行血、生肌、止痛之功效。为了研究其治疗机理,笔者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海清 《四川中医》2001,19(7):38-38
采用中西医结合(锡类散、雷尼替丁、呋喃唑酮)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并与西药治疗该药70例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年复发率6.25%,对照组总有效率85.7%,年复发率77.1%,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年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对于提高疗效,防止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锡类散治疗消化性溃疡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经胃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患者128例,经锡类散治疗4周后,血浆与胃、十二指肠粘膜组织前列腺素E2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为63.3%,且分布密度减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锡类散使溃疡愈合可能与该药促进胃肠粘膜组织合成PGE2增多和抑制HP的生长,繁殖以及清除有关,而不是由于抑制胃酸分泌和胃泌素释放所致。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了较大进展.临床主要采取中医辨证施治与西药相结合、中成药与西药相结合、针灸及穴位埋线结合西药等疗法。虽然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一定的优势且研究前景乐观,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应努力探明溃疡病理改变与临床症状及中医辨证的本质联系,逐步形成标准统一的规范化治疗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自1992年1月~1995年12用复方丹参片加锡类散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4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前均经胃镜证实为活动期消化性溃疡门诊患者80例,年龄≥6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男30例,女10例;胃溃疡29例,十二指肠溃疡11例;年龄最大78岁,平均67.5岁,病程3个月~16年,溃疡直径0.7~1.9cm,对照组年龄、  相似文献   

6.
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及复发率高。近年来,随着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的建立,认为消化性溃疡是身心疾病之一,人们也逐渐从生物学角度转变到从生物、社会、心理学多角度来研究消化性溃疡。因此,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护理工作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因素的探讨,建立全新的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现状和展望北京东直门医院李军祥(100700)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尽管西医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研究很多,但其发病率、复发率仍然很高,与过去没有什么差别。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献报导很多,近年来取得较大...  相似文献   

8.
<正> 我们自1981~1982年12月应用锡类散(苏州中药厂生产)治疗消化性溃疡68例,并与同期住院的另一组33例患者作对照,临床观察表明,锡类散对消化性溃疡有一定的疗效,对溃疡愈合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01例中,男97例,女4例;年龄最大s7岁,最小17岁,平均26.7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8年,多数为1~2年。全部病例均有较热型的临床症状,并经X 线钡餐透视有龛影者59例,胃镜检查确诊者42例。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多病因参与的疾病,是攻击因子和保护因子这对矛盾失衡的结果。本文收集消化性溃疡80例,观察在丽珠得乐、阿莫西林、雷尼替丁的基础上加用云南白药治疗对其愈合与复发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蔡新 《西部中医药》1996,9(1):13-13
内托生肌汤治疗消化性溃疡39例蔡新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226200)主题词消化性溃疡/中医药疗法@内托生肌汤/治疗应用消化性溃疡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学习前辈及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用内托生肌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了满...  相似文献   

11.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最常见疾病,随着老龄化的到来,重视对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中医治疗研究有着实际的临床意义,近期治愈率无论是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都有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复发率高的特点,因老年人溃疡病与青壮年发病有一定的差异,试图从中西医结合治疗来考虑抗复发问题,1999年5月至2004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消化性溃疡92例,单纯西医治疗34例为对照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但得到良好疗效,而且其溃疡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军 《内蒙古中医药》2008,27(11):98-98
消化性溃疡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近年来的研究已经明确,幽门螺杆菌(HP)是损害胃、十二指肠溃疡粘膜障碍,从而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最常见的病因,因此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抗HP治疗尤为重要。我们对2006年1月到2008年6月间,我院185例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者作相关治疗,应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2周,观察疗效如下:  相似文献   

13.
消化性溃疡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此病具有较大优势,疗效显著,西医内镜诊疗技术也为中医治疗此病提供了有力帮助。而目前内中药内镜下治疗是针对消化性溃疡的常用方法,此章通过梳理近年来内镜下中药喷洒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分析其中的治疗效果,总结用药规律,以期为今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方案和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62例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人群中患病率达5%~10%,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目前普遍认为胃酸过多、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黏膜保护减弱是产生消化性溃疡的最主要因素。笔者为探索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法,总结了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62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以便及早地诊断和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15.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系指消化性溃疡发生于年龄在60岁以上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的比率呈增高趋势。消化性溃疡病患者中,年轻人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而老年人则以胃溃疡多见,而且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有其自身的特点,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而延误治疗,故充分认识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对提高诊疗水平意义重大。现将我院1996--2005年3月收治的87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1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分别给予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出现皮疹1例,对照组出现轻度腹泻1例,均未影响继续用药治疗。结论:泮托托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均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均是临床医师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理想用药。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数年来采用锡类散内服治消化性溃疡10例,获得了显著的疗效,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50岁,病程均在4年以上。全部病例都经胃镜确诊,其中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复合性溃疡2例。临床表现以长期时轻时重的慢性上腹部钝痛或灼痛,周期性发作,空腹时疼痛,进食后消失为特点。治法是:每天晨起空腹开水送服锡类散0.48克,1个月为1个  相似文献   

18.
近5年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概况郭军,赵川荣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710003)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目前治疗该病的西药发展很快,新药层出不穷,疗效日益提高,但多数西药的副作用仍较明显,且其价格昂贵,影响了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一定的优...  相似文献   

19.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与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以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的自身消化为主要发病机制。中医认识本病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有关。近年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这方面经验和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学者就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研究思路、方法和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报道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由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高,且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因而中医药抗消化性渍疡复发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深入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上阐述了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机理,从临床上观察了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结果。结论: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