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时间窗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时间及梗塞部位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288例脑梗塞患者均在CT检查及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其中在6h以内溶栓者76例,6~24h溶栓者212例。统计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90d后预后情况。结果脑血管造影发现血管闭塞245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闭塞173例,椎基底动脉(VBA)闭塞72例;溶栓后再通分别为112例、38例。治疗后90d恢复良好者180例,预后差108例。颅内出血2例。不同治疗时间2组患者治疗后90d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0.35%和71.43%,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7.86%和59.26%,血管再通中位时间分别为68min和73min。结论动脉溶栓治疗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时间窗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脑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临床及头颅CT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行经动脉介入溶栓治疗(IATT),治疗前后均作脑血管造影、复查CT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3例造影未见血管闭塞,23例患者即刻完全再通7例,部分再通11例,再通率78e。结论动脉溶栓疗法使84%的患者在15d内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改善,脑动脉内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超早期脑梗死的动脉内接触性溶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动脉内超早期溶栓治疗。方法 对1996年8月~2000年2月用尿激酶进行超早期(发病至溶栓时间〈6h)动脉内抵触性溶栓治疗17例急性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病人血栓或栓子位置分别为:大脑中动脉M1段10例,大脑前动脉A段1例,大脑后动脉P段1例,椎-基底动脉5例。溶栓后血管再通15例,但11例有残余狭窄。临床症状完全恢复者12例,部分恢复者3例,死亡2例,结论 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动脉内溶栓(IAT)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7例发病在6.5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行IAT治疗。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疗效标准评定。临床疗效评价在溶栓后30d进行。结果:7例病人溶栓后5例部分/完全再通,2例未通,临床治愈2例,显效4例,有效1例,发生症状性脑出血1例,经治疗恢复良好。结论:急诊动脉内溶栓是安全可行的,是卒中早期的理想治疗。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的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时间窗的因素.方法 54例脑梗死患者均在CT检查及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其中在6 h以内溶栓者42例,6~24 h溶检者12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率和神经功能缺失积分差值.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1%和75.0%,显效率分别为71.4%和50.0%, 管再通率分别为69.0%和50.0%,血管再通中位时间分别为68和73min.结论 动脉内溶检时间窗是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仅以发病时间不超过6 h作为治疗标准是不够全面的,应当根据病情合理放宽溶栓的时间窗,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上世纪80年代初Chaise等用纤维蛋白溶剂,经动脉内灌注治疗因手术所致的血栓形成,后又发展为超选择动脉内局部溶栓,方法逐渐推广到脑血管病治疗领域。超选择动脉内溶栓能直接将药物注入血栓所在动脉或者血栓附近,达到高选择溶栓目的。其血管再通率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不同时间的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时间窗的因素。材料与方法:1996年4月-1997年10月来院就诊的脑梗塞患,发病时间小于6h43例,平均54h;所有患均在CT检查及血管造影基础上行靶血管起点及靶血管闭塞点溶栓治疗。结果:颈内动脉闭塞18例,完全再通5例(27.8%),部分再通4例(22.2%);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完全再通10例(76.9%);血管造影见异常17例。结论:治疗时间窗是由复杂变化的综合因素决定,个体差异很大,血管条件、血栓部位、发病年龄、卒中类型与时间窗的选择密切相关,在治疗时应全面考虑,仅以发病不超过6h作为治疗时间窗的选择标准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8.
急诊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 观察急诊动脉内溶栓(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IAT)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25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IAT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分类。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30d进行,根据改良的Rank分数(MRS)分为好结果(MRS0-3)、差结果(MRS4-6)两类。结果 溶栓前18例(72%)患者为TIMI0-1,7例(28%)为TIMI2。溶栓后13例(72%)患者部分/完全再通,5例(28%)未再通。18例患者(72%)为好结果,7例(28%)为差结果,其中4例死亡。发生症状性脑出血4例(16%)。结论 急诊动脉溶栓是可行安全的,溶栓前侧支循环、再通及溶栓后24h神经学检查上的提高(NI)与好结果密切相关,无再通与脑出血及死亡密切相关。提高动脉内溶栓临床效果的关键在于提高再通率。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潜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观察缺血脑组织动态病理改变,探索大鼠脑梗死潜在溶栓治疗时间窗。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辅以图像分析系统,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缺血脑组织内神经元、胶质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病理改变及白细胞浸润情况进行动态(MCAO后10min-7d)观察和量化分析。结果 MCAO6h内,缺血脑组织表现为局灶性可逆性病理改变。MCAO12h出现不可逆性病理改变,病变累及整个大脑中动脉供血区。MCAO<12h组与MCAO≥12h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存在显著性差异(t=3.329,P=0.0025)。结论 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潜在的最长溶栓治疗时间窗为6-12h。  相似文献   

10.
rt-PA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内溶栓(IAT)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12例发病后20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IAT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分类。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20d进行,根据改良的Rank分数(MRS)分为良好(MRS0~3)、不良(MRS4~6)两类。结果溶栓前1例为TIMI1,11例为TIMI0。溶栓后9例闭塞血管部分/完全再通,3例未再通。8例患者结果良好;4例不良结果;其中2例死亡。发生症状性脑出血1例,经治疗恢复良好。结论rt-PA用于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对2009~10~2012-10收治的80位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其发病据治疗时间的长短分为实验组48例(0~6h)和对照组32例(6~12h),根据对时间窗的研究,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病死率以及反复心绞痛比率。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1.66%,远高于对照组53.1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较实验组患者出现较多便血、心绞痛等症状。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6h之内治疗血管的再通性好,病死率低,比发病后6-12h之内治疗效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98例患者,分为两组,合并糖尿病组52例和不合并糖尿病组46例.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治疗后1d,21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不合并糖尿病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合并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3~10h行常规CT平扫和CTP检查,其中16例行静脉溶栓、4例行动脉溶栓治疗。溶栓后2~7天复查CT平扫和CTP。对溶栓治疗前后病变区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达峰时间(TTP)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20例中5例头颅CT平扫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15例常规CT平扫未发现异常,CTP均发现与临床症状对应的脑灌注异常区,表现为CBF、CBV降低,TTP延迟。溶栓后15例脑灌注异常范围缩小,CBF和CBV增加,TTP缩短;3例脑灌注异常区范围扩大,CBF、CBV进一步降低,TTP延迟更加显著;2例出现局部过度灌注。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后多数患者脑灌注情况明显改善,缺血边缘区CBF和TTP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中心区CBF和CBV与溶栓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CTP检查能够观察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疗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弥散加权MRI评价经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用弥散加权(diffusion-weightedDW)MRI技术评价经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材料和方法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颈内动脉注入血凝块栓子制成急性脑梗塞动物模型。实验组在栓塞后4h经动脉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分别在栓塞后1,3,6,12,24h行DW-MRI系列扫描。测量并以1h为基准计算缺血面积在各时间点的扩大程度(百分比)。结果栓塞后1hDW-MRI均可显示梗塞灶;与1h点相比,非治疗组缺血面积在栓塞后3,6,12,24h分别扩大了23.1%,25.6%,39.5%,43.4%,而治疗组分别扩大了19.5%,25.7%,20.6%,19.7%,两组间在12h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早期经动脉溶栓治疗在减轻急性脑梗塞损伤范围和程度上效果显著;DW-MRI是诊断和监测急性脑梗塞治疗效果的很好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前后的质子磁共振波谱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在家犬实验性脑缺血性损伤和动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条杂种成年家犬,自体血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后随机分成未溶栓组(A组)和B1(1.5 h溶栓)、B3(3.5 h溶栓)、B6(6.5 h溶栓)、B9(9.5 h溶栓)、B12(12.5 h溶栓)6组,每组3条.每条动物均在栓塞后1、3、6、9、12、24 h行轴位DWI、MRS扫描.各组犬随机抽取1条于栓塞后24 h处死取脑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未溶栓组NAA,Cho及Cr峰在脑缺血后均表现为下降,其中NAA峰1~6 h内下降最迅速,Cho及Cr下降幅度不如NAA明显;Lac峰在脑缺血24 h内随梗死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溶栓组B1、B3、B6、B9组Lac峰升高程度比A组明显减小(P<0.05);NAA峰下降幅度减小(P<0.01);Lac/Cho值与24 h神经功能评分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光镜下,未溶栓组出现大量神经元细胞坏死性改变,溶栓组神经元细胞形态改变程度轻,残存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结论 质子磁共振波谱能敏感地反映犬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内代谢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可监测溶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对于早期高压氧及溶栓联合治疗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了本院41名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控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溶栓治疗,控制组在常规溶拴治疗基础上加上高压氧治疗。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分别给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同时给予MRI检査,主要为DKI序列;比较以上各组NIHSS评分及DKI相关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MDK值、KAX与KRAD数值均没有明显差异。治疗后2周,控制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周,两组的MDK值、KAX与KBAD数值比较治疗前数值均下降,且以上两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高压氧与溶栓联合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DKI相关参数可以为高压氧及溶栓联合治疗的疗效提供相对客观的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并存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80例心、脑梗死并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有某些共同的危险因素。统计脑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间隔 ,在 2月以内的比例均较高 ,心、脑梗死组为 83 3% ,脑、心梗死组为 5 5 3% ,尤其以 2周之内突出 ,心、脑梗死组为 4 5 2 % ,脑、心梗死组为 34 2 %。心、脑梗死组右室心肌梗死伴发率及左室肥大、室壁瘤的比例均高于脑、心梗死组 ,而左室射血分数、入院时的舒张压均明显低于脑、心梗死组。两组年龄≥ 6 5岁患者住院病死率均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老年 (≥ 6 5岁 )可能是心、脑梗死和脑、心梗死预后危险因素 ,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时应积极防治并发症 ,争取获得最好的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ACI)患者的红细胞流变特性及药物干预治疗的效应。方法:采用激光衍射法等方法测定了46例ACI患者的红细胞流变学指标,与22例正常人对照;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己酮可可碱(PTX)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LMD)+乙酰水杨酸(ASA)组对照干预治疗。结果:脑梗塞患者红细胞流变学指标显著异常,且红细胞变形指数(DI)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呈显著负相关。用药后两组红细胞流变学指标及NDS均有显著改善。随用药时间的延长,PTX组改善红细胞变形性(ED)和减轻患者NDS优于LMD+ASA联合组。结论:红细胞流变特性异常尤其ED降低是脑梗塞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PTX是脑梗塞治疗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的动脉插管溶检治疗的疗效及评价,材料与方法:经临床和CT确诊为脑血栓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46-69岁,平均55.8岁。发病及至溶栓术时间以24小时之内者为多,11例,采用Selinger技术,导管置血管闭塞部位或和塞部位灌注纤溶剂。用尿激酶(UK)和10例,16-125万单位;蝮蛇抗栓酶5例,2.5-7.5单位,结果:15例中2例即刻基本治愈,5例显著好转,7例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