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各种严重的心脏瓣膜病有显著疗效。我院自1985年12月至1988年3月间施行人工瓣膜替换手术4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17~54岁,平均36.5岁。瓣膜损害:单纯狭窄9例,关闭不全6例,混合病变30例。心功能Ⅲ、Ⅳ级者38例。二尖瓣替换术36例,主动脉瓣替换术5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替换术3例,三尖瓣替  相似文献   

2.
1994- 0 1~ 1999- 0 4,我科为风心病患者同时行三瓣膜替换术 6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7~ 5 7岁 ,病程 2~30年 ,其中 1例曾行二尖瓣直视成形术。术前心功能(NYHA)均为 级 ,房颤心律 ,心胸比率大于 0 .7,心源性恶液质 5例。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严重 ,三尖瓣前瓣缩小 ,中、重度返流。  经长时间术前准备 ,瓣膜替换术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进行。 5例直接行三瓣膜替换 ;1例先行双瓣替换 ,三尖瓣改良Devega法成形失败 ,在并行循环下行三尖瓣替换。 5例三瓣均选用机械瓣 ,1例主动脉瓣、二尖瓣选…  相似文献   

3.
施行双瓣膜替换术5例临床体会栖霞市人民医院(265300)娄德剑,林雪维,衣涛源,于佳生,孙绍军我院对5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患者,应用侧倾蝶瓣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膜替换术。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4~48岁。术前NYHA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急诊心脏瓣膜替换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诊心脏瓣膜替换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1995年1月至2009年5月,对急性心脏瓣膜功能障碍致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施行急诊瓣膜置换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2~64岁,术前心功能均为Ⅳ级。二尖瓣病变17例,其中二尖瓣机械瓣替换术后血栓形成致人工瓣膜功能障碍7例,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并瓣周漏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致急性二尖瓣腱索及乳头肌断裂并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并预激症1例。主动脉瓣病变8例,其中感染性心内膜炎并主动脉穿孔致急性心力衰竭(心衰)3例,血栓形成致人工瓣功能障碍2例,主动脉关闭不全并主动脉窦瘤破裂致急性心衰2例,外伤性主动脉瓣撕裂致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1例。二尖瓣替换18例,其中再次心脏瓣膜替换11例,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9例,异常传导束旁路切断1例。主动脉瓣替换8例。置入机械瓣22例,生物瓣3例。主动脉阻断时间34~80 min,转流时间70~160 min。结果:早期死亡1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低心排),其余病例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13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及时、准确诊断,果断抉择手术时机,合理选择术式及良好围术期处理是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由于外科、麻醉、体外循环灌注、心肌保护及围手术期管理技术的进步,瓣膜手术的病死率显著下降,手术疗效明显提高〔1〕。现报道我们的诊治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3年8月~2006年12月老年瓣膜病瓣膜替换术患者43例,均经临床检查、X线、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证实诊断,近8年的21例术前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男29例,女14例,年龄60~78岁,平均(65.41±3.25)岁,体重42~81kg。1.2术前情况病因诊断:(1)风湿性瓣膜病38例,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10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5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0例,二尖瓣合并三尖瓣继发性改变11例,二尖瓣、主动…  相似文献   

6.
49例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的经验。方法:49例儿童心脏瓣膜替换者,男34例,女15例,年龄5~14(平均116)岁。其中行二尖瓣替换术32例、主动脉瓣替换术10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5例、三尖瓣替换术2例,所用心脏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期处理合并的心脏病变。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输出量综合征5例,呼吸衰竭2例,心律失常2例。其中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612%。随访05~13(平均547)年,晚期死亡3例(652%)。结论: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时,人工心脏瓣膜尽量选用成人型号,术后常规行华法林抗凝,并要重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患儿风湿活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从生存率、术后工作能力、主观效应和心功能改善等方面,对1963~1970年的267例瓣膜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其中主动脉瓣替换术99例,二尖瓣替换术118例,双瓣膜替换术(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或二尖瓣与三尖瓣)17例,直视二尖瓣成形术23例,联合性手术(包括瓣膜替换同时作主动脉瘤或冠状动脉疾病手术)10例。除5例外,均为男性。手术时平均年龄为47.8岁。术前心功能Ⅳ级者21%,Ⅲ级75%,Ⅰ~Ⅱ级4%。结果:(1)生存率:全组患者的住院死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3年11月至1988年4月,应用北京BN型牛心包瓣膜为23例风心病患者施行二尖瓣替换术。其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替换术2例,二尖瓣替换术并主动脉瓣成形术1例。术后近期效果较好。临床资科本组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20~46岁,平均35岁。均为风心病,病史1~20年,平均7年。术前心功能(按NYHA分级):Ⅲ级21例,Ⅳ级2例。房颤19例。心胸比率0.50~0.71,平均0.62。均无动脉栓塞史。  相似文献   

9.
心脏瓣膜替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施行手术4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替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指征、方法及围术期处理。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替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40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冠状动脉病变35例;冠心病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瓣退行性变3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20例,双支12例,多支8例,施行二尖瓣替换29例,主动脉瓣替换7例,二尖瓣替换+主动脉替换4例,同期施行三尖瓣成形10例,左心房血栓清除6例,室壁瘤切除3例。结果:全组病例无早期死亡,术后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例,呼吸衰竭3例,脑栓塞3例,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1~60个月,除1例术后5年死于肝癌外,其余心功明显改善。结论:心脏瓣膜替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彻底解除瓣膜病变,充分心肌再血管化,良好的心肌保护和术后处理是获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膜替换术。28例病人均为风湿性心脏病。其中2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畸型。全组病例均置入人工机械瓣膜,其中8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后早期死亡1例,晚期死亡3例。本文对广义的心肌保护,主动脉瓣病变的判定,二尖瓣全周连续缝合,保留二尖瓣装置,三尖瓣的处理,主动脉瓣替换的一些方法,自体输血以及晚期死亡原因及预防等问题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心瓣膜     
1977~82年作者为59例患者施行丁双瓣膜或三瓣膜替换术。男41例,女18例,年龄19~52岁,病期2~25年。均为风湿性心脏病。术前心功能Ⅲ级者42例,Ⅳ级者17例。55例施行了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替换术;3例施行了主动瓣,二尖瓣和三尖瓣替换术,1例施行了二尖瓣和三尖瓣替换术。早期的12例主动脉瓣替换术均应用同种硬脑膜瓣,以后46例均应用牛心包瓣。29例二尖瓣替换术应用猪瓣,另外30例则应用牛心包瓣。结果:术后11例死亡,  相似文献   

12.
我院最近在6例瓣膜替换术中应用搏动性血流灌注,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男女各3例,年龄24—43岁,6例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替换术5例,主动脉瓣加二尖瓣双瓣替换术1例。体重36~62公斤,体外转流时间64~  相似文献   

13.
作者1989年10月-1993年6月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80例(共93个瓣)的治疗体会。男35例,女45例,年龄6~59岁。包括二尖瓣替换52例,主动脉瓣替换1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替换13例。住院死亡7例,死亡率为8.75%。文章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术后抗凝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对二尖瓣闭式扩张术、瓣膜成形术、瓣周漏、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生物瓣衰坏等原因引起的复发性瓣膜病变进行再次手术的效果和相关因素。方法: 复发性瓣膜病患者331(男143,女188)例,年龄12~73(46±12)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2月~25(17±8)年。其中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再狭窄143例,二尖瓣或主动脉瓣成形术后瓣膜病变复发53例,生物瓣衰坏32例,瓣周漏26例,换瓣术后其它瓣膜病21例,人工瓣膜替换或瓣膜成形术后心内膜炎17例, Ebstein畸形矫治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15例,人工瓣膜机械功能故障9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并行瓣膜成形术后心内膜炎7例,完全或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和矫正性大动脉转位术后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6 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2例。再次手术方式为二尖瓣替换术,主动脉瓣替换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替换术,三尖瓣替换术,瓣周漏修补术及三尖瓣成形术等。结果: 全组共死亡27例,占8.2%,早期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左心室破裂、感染性心内膜炎、肾功能衰竭。随访259例,随访期6月~21(10±7)年,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189例。复发性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心功能差、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急诊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长等。结论: 针对再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防治,适时而妥善的外科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仍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至今 ,我们观察了 17例以二尖瓣关闭不全 (MI)为主的病人行保留全部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并与同期行常规切除瓣膜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的病人比较 ,前者术后恢复良好 ,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7例病人中 ,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2 9~ 5 3岁 (平均 39岁 ) ,全部以MI为主 ,全部植入人工机械瓣-美敦力单叶瓣 (MedtronicsHall) 2 5~ 2 7号 ;与同期行常规切除瓣膜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的 15例病人进行比较。 表 1 临床资料对照表组别例数性别男女年龄 (岁 )(平均 )二尖瓣病变MSMIP 1712 5 2…  相似文献   

16.
波士顿儿童医院(1966~1984)为63例5岁以下患儿替换70只心脏瓣膜(20%采用生物瓣),其中二尖瓣49(再次替换5)只,主动脉瓣6只,体循环心室(即功能左室)三尖瓣11(再次置换2)只,肺循环心室(即功能右室)三尖瓣2只,1例患儿同时替换二尖瓣和主动脉瓣.1980年起一概采用Bj?rk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自1988年至1991年,我院心外科收治的42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瓣膜替换的患者。36例二尖瓣替换,6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后早期死亡5例。结果表明:心包粘连是影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心包粘连的程度与术中渗血量、术后36小时引流量、手术死亡率及术中心肌保护有密切关系。选择合适的病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仍为治疗二尖瓣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病人和方法从1978年到1988年间,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外科使用索林侧倾碟瓣(Sorin tilting-disc)为平均年龄48岁(5岁到75岁)的697例患者行瓣膜替换术,其中主动脉瓣替换358例,二尖瓣替  相似文献   

19.
18例风湿性心脏病多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外科张伟,王凤林,支启华,唐岳峰,李广仁,王非,刘鹏自1985年1月至1993年12月,我们共施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330例,其中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联合病变的为18例,占同期换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械心脏瓣膜替换术后低强度抗凝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瓣膜替换术患者5年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36例;年龄17~61(43.8±6.7)岁。二尖瓣替换术(MVR)42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5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DVR)15例,三尖瓣替换术(TVR)1例。共用机械心脏瓣膜78枚,其中北京GK-Ⅱ47枚,意大利SorinBicarbon20枚,美国Medtronic-Hall11枚。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28例、Ⅳ级29例。结果无早期和远期死亡病例,随访183个病人年,心功能恢复到Ⅰ级和Ⅱ级者占98.4%。在PTR1.2~1.7,INR1.2~2.5范围内,无血栓栓塞和瓣膜相关并发症。抗凝有关的出血3例(1.6%/病人年),均发生在瓣膜替换术后1年内,并不需要住院治疗。结论机械心脏瓣膜替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是可行的,一般PTR1.2~1.7,INR1.2~2.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