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流行性出血热在内蒙古自治区流行现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流行性出血热(EHF)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流行情况。方法:利用疫情报告资料对内蒙古自治区的EHF进行全面分析。结果:1998年后EHF在我区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地区由东向西迅速传开,病例分布相对集中,稳固,发病季节以秋冬峰为主,侵犯人群集中。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灭鼠难度较大,对高发区和中,低发区的重点人群应采取以疫苗接种的方式来预防和控制EHF。  相似文献   

3.
丁祥波  张玉娟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42-1643
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治疗目前仍以液体疗法和对症治疗为主.我院自1996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EHF 50例,并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得安在流行性出血热(EHF)中的应用,虽有过报道,但未引起临床的重视和广泛应用。本文就我院2001~2003年40例中、重度EHF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心得安.与1995~1997年32例中、重度EHF患者未用心得安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流行性出血热(EHF)具有病情复杂多变,早期不易诊断等特点。我院自1981—1993年共收治30例病人,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EHF 诊断及其分型均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问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 ,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主要两型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2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病症是什么 ?感染了汉坦病毒后 ,病人初期症状为发热 ,体温急剧上升 ,出现“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 ,“三红”(面红、颈红、上胸红 )等症状 ,出现病毒血症 ,在身体某些部位出现出血点 ,发生毛细血管出血 ,病毒侵入肾脏引起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发病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 ,临床上很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 ,由于没有特效药 ,极易导致死亡。3.流行性出血热的危害是什么 ?流行性出血热由于…  相似文献   

8.
1976年在南朝鲜首次分离到汉坦病毒和1981年我国从疫区黑线姬鼠分离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获得成功以来,其实验室检测技术发展迅速。EHF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的研制,病毒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都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些都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实验室检验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作者就近年来EHF血清学检测技术的某些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葛秀霞 《职业与健康》2003,19(10):177-178
流行性出血热 (EHF)是一种病情复杂多变 ,病死率较高的急性传染病 ,几十年来我科在EHF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治愈率达 98 5 %以上 ,现将EHF各期的临床观察与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发热期的临床观察与治疗1 1 发热期的临床观察要点 ①感染中毒症状 ,表现有发热 ,体温可达 3 9~ 40℃通常持续 3~ 7d ,热退后症状反可加重。于发热同时伴有食欲不振、恶心、胸痛、腹泻。“三痛症状” ,即头痛、腰痛、眼眶痛。②出血、渗出症状 :“三红征”即面、颈、前胸部皮肤充血潮红。皮肤黏膜出血点 ,呈鞭击样或搔抓样重者可有腔道等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10.
赵俊华 《工企医刊》1996,9(3):72-73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常见的传染病,笔者在1993年2月~1994年2月收集的出血热81例中,初诊时误诊18例,误诊率达22.2%。本文分析误诊原因,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5~52岁,平均35岁。误诊为急性肾炎7例,急性胃炎4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肝炎2例,上消化道穿孔、败血症各1例。  相似文献   

11.
12.
田树林  刘学生 《中国保健》2009,(17):742-74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疗效。方法:对4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分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给予相应治疗。西医采用补充血容量、预防DIC、纠正酸中毒等疗法,中医治疗上前期侧重于清热泻火、护阴养阴、活血止血;后期以补益脾肾、滋阴养阴为主。结果:本组经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生化等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我县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为探讨老年患者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治疗 ,现就我院近 3年来收治的 4 8例老年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以流行性出血热入院记录年龄为准 ,观察 60岁以上患者 ,其中 ,男 2 7例 ,女 2 1例 ,最小年龄 60岁 ,最大年龄 75岁 ,平均年龄 66 3岁。1·2 临床资料 诊断与分型依据卫生部 1987年颁发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发热期入院 2 8例 ,占58 33% ,低血压休克期入院 5例 ,占 10 4 1% ,少尿期入院 15例 ,占 31 2 5%。临床分型 ,重型 37例 ,占77 0 8% ,危重型 11例 ,…  相似文献   

14.
15.
患者 女 ,2 6岁 ,孕 1产 0 ,因停经 4 0周、发热 4 d、见红 1d,于 2 0 0 1年 5月 2 9日入寿光市妇幼保健院。末次月经2 0 0 0年 8月 2 2日 ,预产期 2 0 0 1年 5月 2 9日。入院前 4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头痛 ,体温摄氏 39.0℃左右。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经静脉滴注青霉素钠、利巴韦林 (病毒唑 )、双黄连后 ,症状无明显好转。入院体检 ;体温摄氏 38.6℃ ,血压 18.0 / 12 .0 k Pa,全身浮肿 ,心肺正常。产科检查 :宫高34cm ,腹围 110 cm ,胎方位为枕左前 ( L OA ) ,胎心 138次/分 ,宫缩不规律 ,宫口开大容 1指。估计胎儿体重 35 0 0 g。血…  相似文献   

16.
对47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应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原再次攻击后观察IgE,嗜酸粒细胞和临床变化以及EHFV抗原的皮试反应和皮窗试验中细菌渗出情况。结果发现EHFV抗原注射前后嗜酸粒细胞和血压等无明显变化;抗原注射前IgE正常的13例,注射后7例(53.83%)超出正常范围。皮试结果15min阳性14.8%,6h阳性57.44%,24~48h阳性8O.89%。皮窗试验淋巴细胞渗出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外单核细胞增高例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抗原组有3例嗜酸粒细胞增高。以上结果说明EHFV抗原再次攻击后可以出现Ⅰ、Ⅲ、Ⅳ型变态反应,但绝大多数为Ⅳ型变态反应。对以上各型变态反应在EHF发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浓缩血小板治疗重症流行性出血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浓缩血小板输注治疗重症流行性出血热的疗效。方法选择EHF-IgM抗体阳性合并有明显出血体征及血小板<50×109/L的重型及危重型病例45例为治疗组,在对各期并发症的治疗基础上,一次足量快速输注同型血小板4~6单位;另回顾性抽取EHF-IgM抗体阳性合并有明显出血体征及血小板<50×109/L的重型及危重型病例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病死率及尿素氮(BUN)复常天数的比较。结果病死率:治疗组为零,对照组12%,差异有显著性(P<0.05);BUN复常天数由20.45±7.36天降至14.33±4.70天,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有明显出血体征及血小板<50×109/L的重型及危重型EHF病人给予一次足量快速输注浓缩血小板,可以降低病死率并缩短BUN复常天数。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病征的疾病。就我科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肝功能损害情况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1.1病人资料选择我科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86例,男67例,女19例,年龄22-69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检测肝功能,计轻型25例,中型37例,重型19例,危重型5例。治愈出院42例,好转出院41例,死亡3例。  相似文献   

19.
对流行性出血热并发肺部感染47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肺部感染多发生于危重型出血热的少尿期或少尿向多尿的移行阶段,不仅是常见并发症,亦是促使病情恶化,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并探讨了其发生机理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我院自1996~2003年底共收治1174例,护理中,除搞好隔离和心理护理外,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搞好治疗,特别强调严格卧床休息,以利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