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脏损伤即脑心综合征时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和心肌酶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2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入院后12 h内予以血清肌钙蛋白Ⅰ和心肌酶学检测分析.结果 12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肌钙蛋白Ⅰ阳性20例(15.6%),蛛网膜下隙出血组的发生率最高,脑出血组次之.血清心肌酶升高84例(65.6%),意识障碍组与清醒组患者心肌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的心肌功能损伤主要以血清肌钙蛋白Ⅰ和心肌酶异常升高为主要表现.其异常变化程度与病变性质、严重程度、是否存在意识障碍有关,是评估病情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末,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标志物被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此后,cTnI因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成为诊断急性心梗、围手术期心梗、心肌挫伤及其他心肌组织损伤疾病的血清标志物之一。现将近年来其临床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皿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探讨其对心脏事件的近期、远期预报价值。方法:用干化学法消毒针剌指头,取一滴血滴于三合一试纸条加样槽内20分钟观察,新增标志物红线cTnⅠ、Mb、CK—MB为阳性。结果:CK—MB在心电图sr段抬高急性心梗组出现阳性率最高,研段不抬高急性心梗组次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最低;Mb在ST段抬高组或不抬高急性心梗组阳性率均高,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cTnⅠ在ST段抬高组与不抬高急性心梗组阳性率均高,但存在差异,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也有一定阳性率。结论:cTnⅠ测定对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脏事件有重要预报价值。Mb可作为心肌损害早期筛选指标。CK—MB在判断急性心梗方面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定性分析对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特异性。方法:测定三组病人(急性心肌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根据检测的阳性率,确定其对三组病人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急性心肌炎34人均为阴性;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103人均为阴性;急性心肌梗塞33人有31人为阳性,2例阴性,说明血清肌钙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血清心肌酶是指一组特异性反应心肌损伤的酶学指标,包括心肌酶、肌红蛋白(myoglobin,Mb)及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cTn)。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时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大量血清酶被释放到血液循环中,通过检测上述指标可判定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并评估治疗效果。但上述酶学指标升高并非ACS所独有,故在临床工作中需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CTnⅠ)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3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时间〈6 h)入院的第1、2、3、5天血清CTnⅠ水平。根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生存时间≤2周)和存活组(生存时间≥2周)。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CTnⅠ、心肌酶、肝、肾功能、动脉血氧分压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清CTnⅠ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死亡组患者口服百草枯的剂量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CTnⅠ水平与口服百草枯的剂量、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死亡组患者CTnⅠ水平显著增高,且与口服百草枯的剂量呈显著正相关;中毒后血清CTnⅠ水平可作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患者预后的预警指标之一,指导临床治疗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心肌肌钙蛋白Ⅰ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与此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20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心肌肌钙蛋白Ⅰ等指标检测结果。结果:(1)观察组200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阳性69例,阳性率34.5%;对照组200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阳性0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肌酸激酶(1113.2±102.2)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79.8±12.3)U/L、肌酸激酶同工酶(158.6±22.2)U/L、α-羟丁酸脱氢酶(602.3±201.2)U/L、乳酸脱氢酶(503.2±102.5)U/L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肌肌钙蛋白Ⅰ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手术干预对急性颅内出血病人心肌损伤的影响,探讨脑心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60例外伤性和高血压性急性颅内出血病人,分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测定发病24h、3天、7天和15天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Ⅰ和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颅内出血病人在发病后24h内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Ⅰ和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开始升高,3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手术后7天和15天血清心肌酶和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非手术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在病程不同时间点血清肌钙蛋白Ⅰ异常升高阳性率相近,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内出血病人存在较为普遍的心肌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和不同类型的心电图异常,治疗后可以恢复;单凭手术治疗原发性颅内血肿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其所并发的心肌损伤,对脑心综合征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敏  刘珺凌  薛芳 《海南医学》2013,24(23):3511-3513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肌钙蛋白Ⅰ(cTnⅠ)值的变化,探讨窒息新生儿缺氧程度与心肌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60例窒息新生儿(观察组)确诊当天和30例无窒息的新生儿(对照组)出生后3 d的CK-MB与cTn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重度患儿与轻度患儿的平均血清CK-MB分别为(108.5±17.2)U/L、(70.4±15.3)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7±1.2)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患儿与轻度患儿的平均血清肌钙蛋白Ⅰ值分别为(0.38±0.03)μg/ml、(0.22±0.02)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3±0.01)μ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窒息患儿平均血清CK-MB与肌钙蛋白Ⅰ值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患儿(P〈0.05);窒息新生儿日龄越小,其血清CK-MB与肌钙蛋白I值越高,随着治疗而逐渐下降。结论窒息新生儿的缺氧程度与心肌损害程度之间呈正相关性,血清CK-MB与肌钙蛋白Ⅰ值的变化可作为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早期诊断敏感而特异的指标,具有判断病情轻重、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疾病转归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清肌钙蛋白(cTn)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随机选取72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C反应蛋白和血清肌钙蛋白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观察组各个时间点的C反应蛋白、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4h的C反应蛋白、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均达到顶峰;观察组检测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C反应蛋白、血清肌钙蛋白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早期对C反应蛋白和血清肌钙蛋白进行检测,是作为临床诊断心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CK-MB和CTnT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文 《华夏医学》2006,19(3):545-546
心肌酶学检查作为心肌损伤的指标,在小儿心肌炎诊断中占重要地位临床上常以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增高作为诊断心肌损伤的一个要指标之一.但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常遇见血清(CK-MB)增高,而心肌损伤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的病例.近来有报道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T)对判断心肌损伤更具特异性和敏感性[1].笔者对我院8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同时行血清CK-MB和CTnT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支原体肺炎与细菌性肺炎新生儿心肌酶及肌钙蛋白Ⅰ (cTnⅠ)的水平.方法:临床确诊为新生儿支原体肺炎(MPP组)55例和新生儿细菌性肺炎(N-MPP组)60例,于入院后第2天、第7天和2周测定血清心肌酶及cTnⅠ,并与56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PP组、N-MPP组患儿入院第2天、第7天心肌酶及cTnⅠ均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后第2天N-MPP组高于MPP组(P<0.05或P<0.01),第7天MPP组高于N-MPP组(P<0.05或P<0.01);入院后2周N-MPP组心肌酶及cTnⅠ基本降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PP组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支原体肺炎较细菌性肺炎心肌酶及cTnⅠ水平升高延迟出现且恢复慢,不同时间检测心肌酶及cTnⅠ,可了解患儿心肌损害情况,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13.
心肌肌钙蛋白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mponin Ⅰ,cTnⅠ)是心肌损伤的主要标志物之一,因具有高度的心肌特异性、高敏感性及较长的诊断窗口期而被国内外临床医生及检验人员广泛接受,正逐渐取代CK—MB,成为判断心肌损伤,特别是诊断急性心梗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 Ⅰ)对小儿重症肺炎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重症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41例,并将重症肺炎组中死亡的5例作为死亡组,存活的36例作为存活组,比较重症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血清CTn Ⅰ水平.血清CTn Ⅰ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固相夹心法测定,血清CK-MB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抑制法.结果:重症肺炎组血清CTn 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肺炎患儿中死亡组血清CTn Ⅰ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存在心肌损害,检测血清CTn Ⅰ能早期诊断心肌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惠军  郭喜朝  高凌根  李倩  夏杨 《河北医学》2010,16(11):1342-1343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和血清脑钠肽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意义。方法:以ACS患者78例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40例为研究对象,将ACS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测定其血清肌钙蛋白Ⅰ和血清脑钠肽水平。结果:ACS组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和血清脑钠肽(BN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血清脑钠肽(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1)。结论: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和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缺血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在本院学区里病毒性心肌炎组62例、60例非心肌炎组及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cTnⅠ及血清CK—MB值阳性率比较。结果:3组间cTnⅠ及血清CK—M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肌肌钙蛋白Ⅰ对于诊断小儿VMC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Ⅰ(cTnⅠ)对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心肌损伤的意义。方法:对本院4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重度中毒患者,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TnⅠ的含量。结果:45例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血清cTnⅠ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8例重度患者血清cTnⅠ明显高于27例中度患者(P〈0.05)。结论:cTnⅠ对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心肌损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肌钙蛋白Ⅰ在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已经进入了静脉溶栓及介入治疗的时代,其先决的条件是早期且肯定的心肌梗死诊断,而血清肌钙蛋白Ⅰ(TnI)这种生化标记物的检测基本满足了上述条件.2002年以来,我们观察56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同时与心肌酶学五项检测及心电图描记进行对照,结果显示TnI阳性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阳性率达79.3%,TnI阴性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准确率达92.6%,从而证实并肯定了肌钙蛋白Ⅰ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心梗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患儿150例设为观察组,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患儿各50例,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健康新生儿1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间心梗标志物浓度情况。结果轻度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患儿血清肌红蛋白为(132.24±24.35)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为(3.23±2.09)μg/h,心肌肌钙蛋白1为(0.78±0.50)μg/L;中度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患儿血清肌红蛋白为(180.34±32.46)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为(16.34±5.33)μg/L,心肌肌钙蛋白为(0.35±0.24)μg/L;重度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患儿血清肌红蛋白为(298.67±109.24)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为(34.76±11.23)μg/L,心肌肌钙蛋白I为(0.04±0.03)μg/h;对照组血清肌红蛋白为(32.12±2.12)ug/h,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为(2.32±1.01)μg/L,心肌肌钙蛋白I为(0.03±0.01)μg/L。可见,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患儿在血清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心肌肌钙蛋白1上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轻度、中度、重度心肌损伤患儿的血清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之间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心肌肌钙蛋白I在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意义,并且可反应出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仕银  伍尚平 《重庆医学》2003,32(12):1665-1666
目的 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肌酶 (AST、LDH、CK、CK MB)、肌钙蛋白Ⅰ (CTnⅠ )、肌红蛋白 (Mb)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3例VMC患者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Ⅰ和肌红蛋白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VMC组入院当日血清中心肌酶、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动态检测VMC组各时期CTnⅠ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心肌酶及Mb(P <0 0 1 )。结论 心肌酶只能作为VMC诊断的辅助检测指标 ,肌红蛋白最灵敏 ,但特异性差、阳性时间窗短 ,而肌钙蛋白Ⅰ更能灵敏、准确反映心肌受损情况 ,能为临床医生诊断VMC提供较长的时间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