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探寻膝关节交叉韧带成像的最佳方位,指导交叉韧带MR扫描方式,提高交叉韧带MR图像的显示程度。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0年3月50例成人膝关节螺旋CT检查阴性者,调取双侧膝关节薄层横断面重建图像,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任意角度矢状面重建,分析所得图像交叉韧带的显示程度。结果:膝关节自然伸直位,当定位线平行于股骨髁间窝层面的外侧髁内缘时,所得矢状面图像膝关节交叉韧带显示完整(一个层面以上),前交叉韧带显示率为98%,后交叉韧带显示率为100%,明显优于其他方位。依上述方位做矢状面定位,20例MR检查阴性者图像示前、后交叉韧带显示完整,显示率为100%。结论:利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探寻膝关节交叉韧带成像的最佳方位,操作简单,结论准确,对膝关节交叉韧带MR扫描方式具有明确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次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56例骨关节创伤患者中,均行薄层螺旋CT横断扫描,部分行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显示骨折或脱位的情况。结果:肩、肘、膝、踝关节及骨盆创伤156例,CT横断面扫描均获得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做三维立体重建,明确诊断150例;74例进行了多平面重建.全获明确诊断。螺旋CT横断扫描可发现细小骨折.但缺乏立体信息。三维立体重建立体感强,可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多平面重建对显示骨折线走行和移位更有优势.且能兼顾软组织改变。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可提高骨关节创伤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对食管癌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食管癌临床应用价值,并与传统CT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根据临床提供病变位置来设置扫描范围。常自锁骨上至膈下平面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对图象进行薄层重建。传到3D进行后处理。结果: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可以沿食道走行进行曲面多平面重建,以最佳角度,不同方位来观察食管肿瘤位置,肿块大小,向腔内凸出情况以及周围受侵范围,食管扩张情况。  相似文献   

4.
背景:Silver—PACS系统的功能尚不完善,其图像浏览软件ImageViewer可对序列原始横断面CT图像实施多平面重建,但对重建图像不具有定量电子测量功能。 目的:探索利用AutoCAD2006对ImageViewer重建的下颈椎多平面重建CT图像行定量测量,以弥补现有ImageViewer版本的功能不足。设计、时间及地点:定量测量试验,2007-06/08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放射科完成原始图像扫描,后续定量测量在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8具自愿捐献新鲜下颈椎标本,GE公司的Lightspeed 16排螺旋CT。 方法:螺旋CT对俯卧位颈椎标本行5mm层厚连续容积扫描,标本纵轴需同CT扫描轴相平行,在AW工作站以0.625mm层厚、0.625mm间隔内插法获得原始连续横断面图像。以Dicom格式存储后在ImageViewer界面打开,重建出满意的多平面重建CT图像;利用电脑的Prtsc功能,在Adobe Photoshop软件中将重建好的带刻度标示的MPR图像转化为*.JPG格式保存;以光栅图像格式在AutoCAD软件中打开,完成定量电子测量。 主要观察指标:重建颈椎弓根内、外、下、下壁及上、下关节突前壁皮质厚度。 结果:在ImageViewer界面成功重建了下颈椎多平面重建CT图像,利用AutoCAD对重建图像成功进行颈椎弓根四壁皮质厚度及上下关节突前壁厚度的电子定量测量,发现颈椎弓根外壁皮质明显薄于其他各壁(P〈0.05)。 结论:以序列原始横断面CT图像为基础,ImageViewer界面可重建出满意的多平面重建CT图像,在AutoCAD中可对重建图像精确定量测量,弥补了ImageViewer软件现有版本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多平面重建(MPR)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8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而后行螺旋CT横断面扫描以及SSD和MPR重建。螺旋CT的扫描参数为层厚2-5mm,床速3-5mm,重建间距1.5-3mm。结果:所有病例CT横断面、SSD或MPR明显地显示了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折的分型和碎骨的描述上较平片优越。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更为精确地显示胫骨平台的骨折情况,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PE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在横断面容积扫描数据基础上,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平面重建,可以任意角度、任意方位显示肺血管的解剖结构及病变形态。对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栓塞的血管显示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对27例患者CT多平面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统计受累肺动脉及分支共84支,其中左右肺动脉主干栓塞12支,叶肺动脉栓塞22支,段肺动脉栓塞34支,亚段肺动脉栓塞13支,5级分支栓塞3支;完全性栓塞8支,部分性栓塞76支。结论: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其5级分支小肺动脉内栓子,定位准确且无创伤性,可成为临床诊断PE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78例骨关节创伤患者,全部行多层螺旋CT薄层横断面扫描,部分行三维重建(包括VR法和SSD法)及多平面重建(MPR),分析各方法对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情况。结果 肩、肘、膝、踝关节及骨盆创伤78例,CT横断面扫描均获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行SSD重建,明确诊断75例;71例行VR重建,明确诊断70例;37例使用了MPR重建,均获明确诊断。图像显示多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可发现细小骨折但缺乏立体信息,3D重建立体感强,可多角度多方向观察,清楚直观;MPR法显示骨折线走行和移位更有优势且能兼顾软组织改变。结论 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各具特色,结合使用可提高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准确性,简化思维,为临床诊治提供直观的立体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采用表面遮盖成像和表面透视技术分别对血肿三维重建,在血肿三维空间里定位和体积测量,然后确定靶点进行穿刺。结果: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血肿的立体解剖关系,穿刺定位准确,血肿清除率高。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在指导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技术对急性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证实的肠扭转CT扫描图像,主要采用MPR技术对CT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必要时进行CPR、MIP及VRT对图像进行二维或一维重建。结果:9例患暂单独根据轴位图像能确定6例扭转的存在及扭转部位;而结合后处理图像可对9例肠扭转患者均可做出定位与定性诊断。横断面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确诊率明显提高。结论:多排螺旋CT后处理图像能更直观的显示肠扭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结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HiSpeed DX/i螺旋CT机,对25例疑结肠疾病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三维重建(3D)和CT仿真内窥镜(CTVE)显示。结果CT横断面图像和三种后处理图像在显示结肠的解剖及病变方面相互弥补。结论螺旋CT多种图像重建后处理技术能从不同方面反映结肠病变,有利于对疾病的整体观察。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胸腰椎骨折中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胸腰椎骨折和螺旋CT扫描及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资料。重点观察椎体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高度、骨折线、椎体附件和旋转/脱位等的CT表现。结果:23例中轴位CT显示27个椎体骨折,25个横突骨折,3个棘突骨折,3个椎弓根骨折,15个椎板骨折,4个椎间关节脱位,0个椎体脱位,1个椎体旋转,25个椎管狭窄。三维重建显示分别为27、15、3、2、7、2、4、1、25个;多平面重建显示上述结构骨折分别为27、5、3、2、5、2、4、0、25个。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显示椎体骨折效果好,但对附件的显示相对较差。在显示椎体的脱位和/或旋转方面三维重建最为直观。结论:胸腰椎骨折的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是辅位CT扫描有价值的补充手段。进行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规范化操作流程,可提高其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进行颈部容积扫描,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对颈椎附件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由于多层螺旋GT具有薄层,大范围容积扫描,“各向同性”的优势,对颈部不适患者40例,进行颈部容积扫描,利用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的功能,观察椎管、脊髓硬膜囊、椎间孔、椎间盘、环枢关节、Luschka关节、环枢关节及小关节突、椎弓根、椎板附件等。结果:椎体缘骨质增生27例,环枢关节脱位3例,椎管狭窄18例,脊髓病变2例,Luschka关节骨质增生33例,椎间盘突出19例,椎间孔狭窄34例。结论:多层螺旋CT颈椎容积扫描与普通CT颈椎间隙的轴位扫描对比,阳性率明显提高。特别是三维重建(3D)、多平面重建(MPR)显示病变更清晰、更直观。  相似文献   

13.
收集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31例,ERCP检查后。行胆道螺旋CT扫描,应用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胆道图像重建,所有病例均作出准确定位诊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952-2953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然后与X线片对照分析。结果:32例患者X线片检查漏诊后经CT扫描确诊3例,其余病例经CT检查显示的骨折线和骨折片数目明显比X线片多。结论:多平面重建的应用为诊断胫骨平台骨折提供全面的影像信息,同时也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矢状面重建图像在诊断腰椎真性滑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64 层MSCT 腰椎容积扫描患者93 例,分析其常规椎间盘横断面重建图像和矢状面重建图像。结果腰椎容积扫描矢状面重建图像检出腰椎真性滑脱93 例,其中Ⅰ°滑脱74 例,Ⅱ°滑脱19 例;横断面图像检出腰椎真性滑脱58 例。结论MSCT 容积扫描矢状面重建图像对腰椎真性滑脱有良好的显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隐匿性骨折采用64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建(MPR)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纳入100例疑似骨折的外伤患者,经数字化X线(DR)检查均表现为阴性;采用64层CT多向同性的容积扫描,依据骨结构和损伤的部位,调整MPR图像,显示目标骨的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对于骨折不明确患者调整多角度的斜面MPR图像,关节邻近调整MPR图像垂直于关节面。分析多向调整的MPR图像显示骨折的临床价值。结果:64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建(MPR)检查后,共明确隐匿性骨折者42例;MPR图像(横断面)明确骨折者30例(71.4%),MPR图像(横断面结合矢状面、冠状面)明确骨折者34例(81.0%)。结论:临床中疑似骨折且平片检查呈阴性时采用64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建(MPR)检查,可有效的明确诊断结果,提高临床对细微骨折的检出率,为后期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现已成为临床多层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陆川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42-2843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与CT定位定向两种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8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分为两组.立体定向组32例.使用立体定向仪定位。CT定位定向组50例,不使用立体定向仅,根据CT片直接穿刺、抽吸血肿。两组病例在年龄、出血量、发病距手术时间、意识状态等因素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血肿抽吸率差异有显著性,术后总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引流时间、注尿激酶次数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效性上有统计学差异(U=537.500,P=0.010)。结论:与CT定位定向相比,立体定向术中定位更精确、血肿抽吸更有效,疗效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技术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64层螺旋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将常规扫描读片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的读片结果与常规横断位阅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者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差异。结果: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联合应用阑尾显示率达到100%(60/60),阑尾外径增大、阑尾壁增厚的显示率也明显提高。结论:联合应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可以更准确地识别阑尾,从而提高阑尾炎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扫描及重建方式。方法:26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行椎间盘扫描,对L4~5及L5~S1椎间盘加大扫描范围,包括椎弓根层面;对其中10例行螺旋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包括椎弓根层面的轴位扫描均能显示峡部裂和其他伴发表现,包括椎管增大或变窄、侧隐窝狭窄、双边征、椎间盘变形、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和黄韧带肥厚。采用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MPR、MIP斜矢状面重建能直观显示峡部裂的典型表现——猎狗项圈征,正中矢状面重建能显示椎体滑脱。结论:对常规椎间盘扫描采用对L4~5及L5~S1椎间盘加大扫描范围,包括椎弓根层面的方法, 对于轴位扫描发现或可疑峡部裂的患者再做相应椎体螺旋扫描,行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多平面斜矢状面和矢状面重建,是腰腿痛病人CT检查的简单、实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各种重建技术在微小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对225例微小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经薄层重建及锐化处理后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包括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以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及三维重建(3D)等重建技术。结果:各种重建技术中,图像锐化+MPR最优,锐化使骨窗的分辨率大大提高,图像更清晰细腻,而MPR可以任意角度、任意方向重建,能细致地显示微小骨折的部位、程度及周围组织的关系,3D图像则立体感强,比较直观。结论:运用MSCT各种重建功能,能细致地显示局部的微小骨折及解剖结构,能全方位、立体地观察骨折的部位及程度,对临床治疗和法医学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