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血清性性腺刺激激素,是1930年Cale、Hart及Zondec k氏在早期妊娠马的血液出发现的,性腺刺激激素有脑下垂体—APG(黄体刺激激素LTH;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形成激素LH);胎盘性—HCG及血清性PMS三种,不分性别,对卵巢和睾丸有促进其功能的作用。血清性性腺刺刺激素(PMS)具有FSH作用及若干LH。对正常动物,作用于脑下垂体也显示出再次脑下垂体的作用。吡美库斯就是血清性性腺刺激激素的制剂。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5,(20):2813-2815
目的:探讨药物干预对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所致不孕症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将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所致不孕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月经周期+尿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3例患者总计35个促排卵治疗周期。治疗后妊娠者有19例,卵泡发育超成熟者有5例(成熟卵泡>3个,放弃HCG治疗与妊娠计划),卵泡发育成熟者有6例(未能妊娠成功),剩余3例为促卵泡发育失败。结论:采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所致不孕症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需合理掌握用量,以避免对卵泡质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HMG)治疗周期中 ,对有可能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者 ,使用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GnRH a)代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诱导排卵及预防OHSS的效果。方法 :研究组 6 5例 ,均为用HMG促排卵周期中出现卵巢过高反应者 ,卵泡成熟时使用曲普瑞林 0 .2mg一次皮下注射 ,代替HCG诱导排卵以预防OHSS。排卵后肌注黄体酮 4 0mg·d-1支持黄体。对照组 4 8例 ,其中 8例出现卵巢过高反应中止治疗 ,4 0例卵泡成熟时肌注HCG 5 0 0 0~10 0 0 0IU。结果 :注射曲普瑞林日血E2 水平平均3.8± 0 .9ng·L-1(2 .9~ 5 .8ng·L-1) ,直径≥ 11mm之卵泡数平均 2 5 .4± 8.3个 (18~ 35个 )。注射曲普瑞林后所有病例均有排卵 ,平均排卵数 5 .6± 3.3个(1~ 10个 ) ,无一例出现重度OHSS的症状及体征。18例妊娠 ,妊娠率 2 7.7% (18 6 5 ) ,3例自然流产。排卵率、妊娠率与对照组相同 ,无一例取消治疗周期。结论 :在未使用GnRH a行垂体降调节的超促排卵周期 ,单次足量使用短效GnRH a代替HCG可有效诱导内源性LH、FSH峰 ,促使卵母细胞最后成熟及排卵 ,同时可有效预防OHSS的发生 ,对有OHSS高危因素者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正>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生物活性类似于促黄体生成激素的促性腺糖蛋白激素,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不孕症、性功能障碍等症。(HCG)还可用于制备一些诊断试剂用于诊断早期妊娠和绒毛膜癌。另外,有人发现HCG还具有控制生育的作用,这一点已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得到了证实。国外又有人发现HCG还具有美容的作用。HCG在人医与兽医临床中用量较大,而且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卵巢正常储备的人群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拮抗剂方案(简称拮抗剂方案)鲜胚移植周期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进行黄体支持是否有助于改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进行IVF/ICSI治疗的鲜胚移植患者202例共215周期,超促排卵方案均为拮抗剂方案,按照是否联合HCG黄体支持分为:A组(82例87周期):取卵后联合注射HCG进行黄体支持,B组(120例128周期):取卵后未联合注射HCG进行黄体支持,其中2例首周期纳入B组,随后周期纳入A组。分析其临床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A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50.6%vs.35.9%,P<0.05),种植率、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Syndrome,OHSS)发生率、宫外孕率、早期流产率、多胎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OHSS发生率均处于低水平,A组为1.1%,B组则为0.8%。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可见,起始Gn剂量,HCG日孕酮(progesterone,P)、窦卵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s,AFC)、联合HCG黄体支持、优质胚胎移植是临床妊娠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联合HCG黄体支持不增加正常卵巢储备人群OHSS发生率。拮抗剂方案采取联合HCG进行黄体支持可能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人类胚胎发育时期由滋养叶细胞所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早在1927年就发现妊娠妇女的血液和尿中含有大量的促性腺激素,从而开辟了测定HCG诊断妊娠的历史。60年代所采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扳机方式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新鲜周期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并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患者255例, 在助孕过程中根据不同扳机方式分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扳机组(HCG扳机组, 81例)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低剂量HCG扳机组(联合扳机组, 174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MⅡ卵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间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MⅡ卵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G扳机组的OHSS总发生率(6.17%, 5/81)低于联合扳机组(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56, P=0.001)。结论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行新鲜周期IVF-ET助孕过程中, GnRH-a联合低剂量HCG扳机更优, 能减少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低反应助孕患者在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微刺激方案与温和刺激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1日—2013年9月30日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ICSI为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治疗并预测卵巢低反应的120周期患者分为微刺激组(42例)与温和刺激组(78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天数以及平均获卵数、成熟卵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激素水平、周期取消率、新鲜周期移植妊娠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超排卵Gn用量、HCG日黄体生成素(LH)及孕酮(P)水平、成熟卵子数、无优势卵泡发育率、提前排卵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刺激方案组的Gn天数、HCG日雌二醇(E2)水平低于温和刺激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刺激方案组的周期取消率明显高于温和刺激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刺激方案简单、经济,同时相对于微刺激方案降低了周期取消率,是卵巢低反应患者较理想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9.
经阴道B超引导下穿刺卵泡治疗多囊卵巢不孕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PCOS促排卵中出现的多卵泡发育及排卵障碍,采用穿刺卵泡技术治疗不孕症及可能发生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方法使用HMG/HCG(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因多卵泡发育及排卵障碍而行卵泡刺破术77周期。刺破卵泡4~8个,吸出多余小卵泡液,同时行AIH或指导前一天晚上同房。结果治疗周期临床妊娠21例,妊娠率为27.3%,3例发生中度OHSS,术后半年再次促排卵妊娠3例。结论经阴道B超下穿刺卵泡技术,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氯米芬(CC)耐药的多囊卵巢综合症引起不孕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血清孕酮、促绒毛膜性腺激素(HCG)及CA-125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30例孕龄在5~6周的单胎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3组,正常妊娠组120例,先兆流产组70例,难免流产组40例,测定血清孕酮、HCG及CA-125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及先兆流产组血清CA-125明显低于难免流产组(P<0.01),孕酮、HCG均显著高于难免流产组(P<0.01);正常对照组CA-125值低于先兆流产组(P<0.05),孕酮、HCG均显著高于先兆流产组(P<0.01)。以孕酮<16.3mg/L,CA125>40.5kU/L,HCG<7238.00U/L为临界值,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难免流产诊断阳性率达93.4%。结论血清孕酮、HCG及CA-125联合检测敏感度高,三者联合检测更具有优越性,可以提高难免流产的检出率,比单项测定指标的预测准确率明显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特殊部位妊娠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79例子宫特殊部位妊娠患者分为宫颈妊娠、瘢痕部位妊娠及宫角妊娠三组,分析其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 (1)宫颈妊娠8例,全子宫切除2例,接受介入或甲氨蝶呤(MTX)肌注治疗6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6.9周后降至正常;(2)瘢痕部位妊娠24例,全子宫切除2例,接受介入或MTX肌注22例,辅助清宫或宫腔镜治疗,血HCG 7.9周后降至正常;(3)宫角妊娠47例,宫角部分切除10例,接受MTX肌注辅助清宫或宫腔镜治疗37例,血HCG 7.7周后降至正常.结论 宫颈妊娠、瘢痕部位妊娠及宫角妊娠目前最主要的辅助诊断方法是B超结合HCG检查.瘢痕妊娠与宫颈妊娠治疗首选子宫动脉栓塞,宫角妊娠患者首选MTX注射联合宫腔镜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会发现少部分孕6~8周的患者行阴道超声(TVS)检查既不能发现宫内孕囊,也不能排除异位妊娠(EP)的情况,成为早期不明位置妊娠(PUL)。目前,PUL发生率约占早期妊娠的8%~31%[1-3]。因PUL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对其正确的判断及评估是近几年妇产科医师重点研究的方向。国内外学者试图通过部分临床信息结合相关的检查结果,如血清β-人绒毛膜肿性腺激素(HCG)、孕酮等来提高PUL妊娠结局评估的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血清中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Fβ—HCG)、β—HCG、整分子HCG的定量,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结果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葡萄胎,侵葡,绒癌)患者血清中Fβ—HCG、β-HCG依次呈递增趋势;且Fβ-HCG、β-HC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 Fβ-HCG/HCG×100%,β-HCG/HCG×100%的百分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结论 游离β—HCG亦可作为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对比氯米芬与来曲唑联合尿促性腺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门诊促排卵的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应用氯米芬的对照组与应用来曲唑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排卵率、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上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成功率、先兆流产、双胎数量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上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联合尿促性腺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排卵率及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要优于氯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并能减少先兆流产、多胎妊娠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低剂量灵活管理方案对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新鲜周期妊娠结局影响。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行IVF-ET助孕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不孕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用的GnRH-ant方案分为低剂量灵活方案组(n=47)和固定方案组(n=45),比较两组排卵用药情况、临床结局及新鲜周期的妊娠结局。结果显示低剂量灵活方案组Gn使用天数短于固定方案组,Gn总量少于固定方案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高于固定方案组(P<0.05),两组HCG注射日黄体生成素(LH)、孕酮(P)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灵活方案组优质胚胎数高于固定方案组(P<0.05),两组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率、早发LH峰发生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灵活方案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固定方案组(P<0.05),两组新鲜移植胚胎数、生化妊娠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孕酮(P)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ET的198个新鲜周期。按照HCG日血清P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A组:P<1ng/mL者96周期;B组:1ng/mL≤P<1.5ng/mL者72周期;C组:P≥1.5ng/mL者30周期。结果 B组的获卵数(16±7)高于A组(13±5)和C组(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妊娠率(51.4%)显著高于A组(40.6%)和C组(36.7%),A组的妊娠率(40.6%)显著高于C组(3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活产率(78.4%)显著高于C组(72.7%)和A组(69.2%),C组的活产率(72.7%)显著高于A组(69.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各组间年龄、不孕年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总量、成熟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及种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VF/ICSI-ET周期中,HCG日孕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获卵数、妊娠率及活产率,但不影响成熟卵率及胚胎的质量。HCG日1ng/mL≤P<1.5ng/mL时,具有最佳妊娠率及活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联合应用对于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75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联合应用HMG和HCG75个周期,并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进行肌内注射HMG 75 U,选用B超、血清孕酮、雌二醇的监测数据判断排卵情况,当卵泡直径≥18 mm时,停止注射HMG,并于24 h后肌内注射HCG 5000 U,从而促进排卵。结果联合应用HMG和HCG可明显促进排卵,使排卵率高达90.8%,妊娠率可以达到总体的四分之一,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可以达到43.2%。OHSS的发生可以明显提升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率的发生率。结论联合应用HMG和HCG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输卵管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不及时诊断和积极抢救,可危及患生命。近年来输卵管妊娠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我国妇女发生率约为妊娠总数的1%~2%。我们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33例输卵管妊娠患进行血清促绒毛膜性腺激素B亚单位(β—HCG)的检测,以探讨其对输卵管妊娠  相似文献   

19.
来曲唑治疗排卵异常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比较来曲唑(letrozole,LE)治疗各种排卵异常的疗效,以探讨其适应症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选取排卵异常患者313例,观察871个治疗周期,按排卵异常类型分成4组:除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外的无排卵组(A组)、PCOS组(B组)、小卵泡排卵组(C组)、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unrupturedfolliclesyn-drome,LUFS)组(D组)。4组均自月经d5起,口服LE2.5mgq.d.×5,后酌情或加用人绝经促性腺激素(humanmenopausalgonadotropin,HMG)。当优势卵泡平均直径(MFD)≥18mm,或尿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测定(+),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10000IU。比较4组的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等。结果:4种排卵异常中,仅B组有因无优势卵泡发育或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hyperstimulationsyndrome,OHSS)危险而取消周期者;单用LE的优势卵泡出现率:B组明显低于另3组;HCG肌注日最大卵泡平均直径(middlefollicledominant,MFD):C组明显低于另3组;HCG(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肌注日MFD≥15mm卵泡个数:B组明显高于另3组;排卵率:A、C组明显高于B、D组;妊娠率C组最低;早期流产率C组最高,其次为B组;PCOS患者刺激卵泡前的窦卵泡数≤8个/侧者较≥9个/侧者取消周期率、HCG肌注日MFD≥15mm卵泡个数低而单用LE的优势卵泡出现率、排卵率高;刺激卵泡日数:≤6d者无妊娠,7~13d者较≥14d者妊娠率高而早期流产率低;不良反应:全部患者均诉月经经期延长,仅有7个周期有患者诉服LE期间轻微胃肠道反应。结论:LE对除PCOS外的无排卵、PCOS、LUFS均有疗效,对小卵泡排卵者的卵泡发育无明显改善;刺激卵泡前窦卵泡数目可预测PCOS患者对LE的敏感;刺激卵泡日数7~13d疗效最佳;服用LE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长效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过程中添加黄体生成素(LH)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120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对象均于月经第3~5 d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超排卵,当卵泡最大直径达14 mm时,按当日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分为三组,每组40个周期,1组:LH<1 mIU/ml;2组:1 mIU/ml≤LH<2mIU/ml;3组:LH≥2 mIU/ml.每组再分为A组(20周期):继续使用HMG至HCG注射日;B组(20周期)每天添加重组黄体生成素(r-LH).比较各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A1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时间、流产率显著高于B1组,妊娠率显著低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添加LH日及HCG日血清LH水平、获卵数、受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妊娠率显著低于B2组,Gn用量、Gn时间、获卵数、受精率、流产率、添加LH日及HCG日血清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3、B3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效长方案卵泡中晚期在LH<2 mIU/ml时添加LH可提高妊娠率,尤其血清LH<1 mIU/ml时添加LH可获较好的临床结局,LH>2 mIU/ml时不能从添加LH中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