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骨肉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骨肉瘤中cphrinB2/EphB4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髋臼周围肿瘤的切除与重建;骨骼肌肉恶性肿瘤增强减影MRI;云克治疗67例骨转移癌的临床观察;“云克”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40例椎体骨转移癌的放射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2.
071585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骨肉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071586 skp2、p27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071587 RNAi对骨肉瘤MG-63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071588 TRAIL联合多柔比星作用于骨肉瘤的实验研究;071589 骨外软组织Ewing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异体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诱导的抗骨肉瘤免疫学效应。方法采用Wistar大鼠骨髓来源的DCs与SD大鼠来源的骨肉瘤细胞UMR106通过电穿孔的方法进行融合。经分离纯化后,分别与SD、Wistar大鼠骨髓来源的T淋巴细胞作共同培养,刺激其增殖。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CD8+,CD4+细胞比例进行检测。MTT法测定细胞毒T淋巴杀瘤活性。结果T淋巴细胞和异体融合瘤苗经过共同培养,T细胞得以显著增殖。异体瘤苗诱导的UMR106特异性CTLs杀瘤效果显著,该效应是由MHC-Ⅰ限制的CD8+细胞发挥作用。结论异体树突状细胞与骨肉瘤细胞融合瘤苗具有显著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特异性CTLs的潜能,为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策略,有望在临床骨肉瘤患者中获得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骨骼     
NS398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微波灭活骨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电融法制备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的特性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顺铂治疗骨肉瘤的临床研究,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般骨远端肿瘤的疗效评价,颈椎骨肿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相似文献   

5.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胡逸民 《中国肿瘤》2000,9(5):228-229
放射治疗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提高放射治疗的治疗增益比,即最大限度地将放射线的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肿瘤致死剂量与正常组织耐受剂量之间的差别一般不是太大,而且正常组织特别是所谓“并行”组织的耐受剂量的大小取决于受照射组织的范围,范围越大,组织耐受射线的能力越小。在深部肿瘤的放疗过程中,一些重要器官如脑干、脊髓、肾、性腺等位于或接近肿瘤(靶区),要特别注意保护。因此,理想的放射治疗技术应按照肿瘤形状给靶区很高的致死剂量,而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6.
于鸿  刘玉侠  张健  夏凤琴 《实用肿瘤学杂志》2001,15(1):80-80,F003,F004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具有诱导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的独特功能。90年代开始,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DC的起源、分布及特点 1.1 目前认为树突状细胞是一类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膜表面高表达MHCⅡ类分子,能移行至淋巴器官和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活化,并具有一些相对特异性表面标志的细胞。1974年Steinman等提出DC起源于骨髓,与单核/巨噬细胞有共同的祖代。现在认为DC具有不同的起源,包括髓系、单核  相似文献   

7.
骨骼     
  相似文献   

8.
目的〖HT5"SS〗: 研究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对小鼠肾癌移植瘤的作用。〖HT5W〗方法〖HT5"SS〗: BALB/c小鼠右腋皮下注射 25× 106 Renca肾癌细胞制作移植瘤模型,分为无治疗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单纯DC治疗组和DC联合放疗组4组进行治疗。皮下荷瘤的BALB/c小鼠,在第12~16天连续5 d接受肿瘤局部放射治疗,6脉伏电子线,7 Gy/次,并于第11、15、19和22天分别4次在肿瘤部位直接注射未负载肿瘤抗原的DC细胞(1×106/次),第28天处死小鼠。检测各组肿瘤生长速度和瘤体重量,ELISA检测小鼠脾细胞IL2、IFNγ、IL4和IL10分泌水平。〖HT5W〗结果〖HT5"SS〗: 与单纯治疗组比较,DC联合放疗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明显缓慢,体积明显减小,脾细胞分泌的IL2 、IFNγ和IL4的能力显著提高,与其它各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T5W〗结论〖HT5"SS〗: 瘤内DC注射免疫治疗联合放疗能够有效地抑制BALB/c小鼠肾癌移植瘤生长,其效果明显好于单一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9.
王建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2022,49(18):952-957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作为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被认为是连接天然免疫与获得免疫的桥梁,在诱发获得性免疫和免疫耐受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典Ⅰ型DCs(conventional DC1, cDC1)被认为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及交叉呈递中发挥尤为关键的作用。然而,DCs各亚群的功能特异性以及亚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进一步强化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就DCs亚群之间的作用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以DCs为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树突状细胞到活化的B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自从1992年肿瘤免疫共刺激学说建立以来,抗原递呈细胞(AP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地位受到重视,其中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治疗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有关肿瘤抗原的研究也获得一定成果,RNA作为肿瘤抗原的优势已经显露。在国外,由于已经认识到树突状细胞在亚群及制备上存在许多问题,临床应用难度大、成本高,建  相似文献   

11.
免疫治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制备高效的肿瘤疫苗 ,有效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成为目前肿瘤生物治疗的研究热点[1 ]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能有效地激活静息期T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2 ] 。K ras原癌基因点突变常发生于多种肿瘤 ,尤其是在肺腺癌中发生率高达 60 % ,其突变产物可能具有抗原性[3] 。为了探讨突变K ras基因作为一种抗原激活免疫功能的可行性 ,本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应用腺病毒载体将一段突变K ras…  相似文献   

12.
13.
杨麟  沈宜 《实用癌症杂志》2007,22(3):326-328
早在1981年,Trams等[1]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发现并描述了1种囊泡结构,6年后Johnstone等[2]从网织红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分离纯化了这种囊泡状沉淀物,并命名为Exosomes。但直到最近几年有关Exosomes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才得到更多的关注,这主要归因于它在抗肿瘤方面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现综述如下。1Exosomes的定义和生物学来源Exosomes是包含了至少10种必要组分的蛋白复合物,最早用于描述网织红细胞发展成为成熟红细胞过程中所释放的小囊泡[2]。成熟红细胞以Exosomes的形式将功能所不需要的浆膜蛋白排出细胞外。电镜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14.
DC瘤苗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树突状细胞成为肿瘤和免疫学研究的热点,特别是DC瘤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诱人。本文综述了DC的免疫学活性,抗原摄取和递呈途径,体外诱导扩增及其瘤苗构建和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 2 0世纪 70年代 Steinman和 Cohn首次报道树突状细胞 ( dendritic cells,DC)以来 ,人们对 DC的认识不断深入。目前认为 ,DC是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的一个特殊群体 ,虽然在体内数量很少 ,但其分布十分广泛 ,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 APC,同时也是初次免疫应答的始动者。虽然晚近研究表明 ,DC具有非特异性免疫效应功能 ,能杀伤多种培养或新鲜分离的肿瘤细胞 ,但是 ,在人和动物模型中已经证实 ,由 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在机体抗肿瘤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 ,以 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树突状细胞(DC)是一种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T细胞参与的HLA限制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已证实在动物模型中DC递呈抗原可以诱导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我们在体外扩增获得肿瘤患者DC,观察其特点,并以MAGE-3/CEA(HLA-A2/A24+)肽疫苗冲击DC诱导特异性CTL,研究其杀伤活性.方法选择MAGE-3-HLA-A2/A24+或CEA-HLA-A24+肿瘤患者,收集PBMNC中的贴壁细胞,在含有rhGM-CSF、rhIL-4的1640中培养诱导DC细胞,第7天加入HLA-A2-MAGE-3、HLA-A24-MAGE-3、HLA-A24-CEA肽冲击.以肽冲击后的DC与未经纯化的T细胞混合培养(T-DC-P)诱导的CTL作为效应细胞,Mel526,803,Raji,K562作为靶细胞,以LDH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力.结果体外扩增可获得高纯度的DC,高表达DC特异性表面标志CD40(74.18%±15.76%)、CD86(94.6%±3.80%)、HLA-DR(88.6%±10.94%).不同肿瘤患者DC得率表现出较大差异(7.07%±3.24%),反映出免疫功能的不同.T-IL-2细胞与T-DC-P细胞对Mel526和803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可以将特异性杀伤力提高25%~35%,而对Raji和K562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hGM-CSF、rhIL-4体外联合应用可扩增出高纯度DC,肽疫苗冲击后的DC可诱导出MAGE、CEA特异性的CTL应答.表明DC为基础的疫苗是肿瘤免疫治疗重要的新方法,因其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人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对LAK细胞杀伤活笥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人脐带血树突状细胞(DC)对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出DC,以不同浓度与LAK细胞共育,检测其杀伤活性变化.结果加入低于1×105/mlDC的LAK杀伤活性显著增强,高于此浓度则对LAK活性呈不显著或负面影响.结论该结果提示脐血DC对LAK细胞杀伤活性可能具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最先由Steinman在1973年描述,是体内最活跃、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DC广泛存在于淋巴组织和非淋巴组织中,在血细胞中占单个核细胞总数的0.5%~1%。在大多数组织中,DC以不成熟形式存在,其MHC、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低,不能够有效地捕捉抗原和激活T细胞。而多种细胞因子能够在体外培养中刺激外周血、骨髓和脐血中DC前体,如在GM-CSF、IL-4和TNF-a的作用下,产生成熟的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自体肿瘤冻融抗原致敏的自体树突状细胞(ADC)疫苗免疫治疗,对处于Ⅱ、ⅢA期雌、孕激素受体双阴性表达乳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及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利用自体肿瘤冻融抗原致敏的CD14+前体细胞产生树突状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开始成熟,制备ADC疫苗。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63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接受4次皮下ADC回输。测定实验组疫苗接种前后IFN-γ+/CD8+T细胞含量及两组针对抗肿瘤裂解物发生的Ⅳ型变态反应情况,随访两组的疾病进展情况。结果 疫苗接种后提高了IFN-γ+/CD8+T细胞数量,与疫苗接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4±4.1)% vs.(14.3±2.0)%, P<0.05];实验组18例(58.1%)为Ⅳ型变态反应阳性,而对照组均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9% vs. 31.0%, P<0.05)。实验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DC疫苗可能通过触发乳腺癌患者的免疫应答机制来治疗乳腺癌,具有较好的效果,并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热休克凋亡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手术切除的14例大肠癌新鲜组织获得单细胞悬液,热休克处理后用桦脂酸诱导其凋亡制备成细胞抗原;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经GM-CSF与IL-4体外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负载细胞抗原后制备成DC肿瘤疫苗;对14例大肠癌患者进行4个疗程的DC免疫治疗,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敏感程度、生存质量、生存时间、癌胚抗原等临床指标。结果:DC治疗大肠癌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5例患者的DTH检测阳性;14例患者的平均CEA水平由治疗前的99.5ng/ml降至治疗后的71.4ng/ml(P〈0.05);治疗后血清中IL-2、IL-12及IFN-γ浓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生存1年,其中1例患者出现了短暂的后腹膜淋巴结缩小,持续3个月,第2年由于肿瘤的进展生存率下降,由80%降至20%;患者的KPS评分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所改善(P〈0.05)。结论:自体热休克凋亡细胞负载的DC治疗大肠癌在临床治疗中具较高安全性,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临床观察显示患者近期临床效果明显;为大肠癌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