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食蟹猴早期断乳(由6个月缩短为2~3个月)人工哺育技术的探讨,使母猴提前发情和妊娠,由年产一胎进展为年产1.2胎左右,以达到提高母猴繁殖率的目的。材料2003年l~2月生产的仔猴27只(母猴21只,公猴6只)。试验饲料:牛奶、米糊、窝头及颗粒饲料等。方法 断乳前2周主要以牛奶为主食。配给适量的米糊和窝头;2周后主要以米糊和窝头为主,适当配给一餐牛奶;1个月后增加喂食颗粒饲料。配给足够的青饲料。结果 仔猴成活率100%,3个月平均增加体重0.34kg。  相似文献   

2.
普通狨(Callithrix jacchus jacchus)亦称棉耳狨,属狨猴科,狨猴属。原产中、南美洲,有着体型小。性情温顺、实验用途广等特点。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于1988年9月初由西德赠送引进2对种猴,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管理和饲育,目前都已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和饲料,2只母猴分别于1989年2月22日和4月23日先后产下2胎,成活4只仔猴。(图) 普通狨孕期为144±2天,多胎发生率较高。这批母猴先后产下的2胎都是1胎3仔,但其中各1只最瘦弱的均被自然淘汰。据观察,这批普通狨的仔猴通常由母猴带领,似与棉顶狨等(犭胥)属狨猴不同。仔猴20天后就能从母猴手中舔咬软食。30天后能从母猴身上爬下来活动,4个月时已基本独立生活,并能摄取本中心自制的颗粒饲料,营养状况良好。目前,4只仔猴都很健康,活泼可爱,性别是3雄1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的繁殖性能,为温带地区猕猴的人工饲养和繁殖方式提供借鉴.方法 对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的317只恒河猴繁殖群(30只雄猴,287只雌猴)和78只食蟹猴繁殖群(8只雄猴,70只雌猴)近两年的繁殖性状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 恒河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60.73%、54.45%和96.89%.食蟹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79.86%、56.12%和75.00%.结论 食蟹猴和恒河猴可以成功的在温带地区饲养和繁殖,但人工饲养食蟹猴的妊娠率与产仔率较恒河猴高,而仔猴成活率则低于恒河猴.  相似文献   

4.
(一)一般情况:猕猴的自然哺乳期一般为7—8个月,即当仔猴出齐乳齿后才开始逐步独立生活。但在圈养条件下,由于种种原因,仔猴3月龄或更早停止自然哺乳,必须实行人我喂养否则难以健康生长。这里报道的九例人我喂养仔猴,有3例是母猴患病(乳房炎等),6例是母猴用于配种。6月龄时成活9头(成活率为100%)。见表1。 (二)人工喂养方法:许多幼兽的人工喂养经验表明,采用适宜的饲养方案是成败的关键,包括笼合条件、保温设施、饲养方法,日粮种类和标准等。后两种因素很重要,因为只有饲料富含营养素且适口性好,给喂方法得当,幼仔才会愉快进食,并得到合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日粮的种类和标准列于表2  相似文献   

5.
棉顶狨猴是一种珍稀濒(犭胥)狨猴,原产于南美哥伦比亚。近年来,这种小型非人灵长类动物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价值已日益受到重视。中国医科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于1988年7月首次从英国转口引进6只(3对)未曾生育过的棉顶狨猴,实验室笼内配对饲养。在科研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这批狨猴不仅适应了新的饲养环境,而且体质健康。今年4月下旬,3只,这3只母猴先后足月顺利地产下仔猴,其中一胎产仔3只,这3只母棉顶狨生头胎的平均年龄是3~4岁,妊娠期平均是5.5~6个月。棉顶狨具有双亲共同抚育婴猴的特点,通常主要由公猴背负仔猴,在哺乳时则交由母猴照管,育婴期间彼此交换抚育,配合默契,对仔猴表现出深沉的爱。此种珍贵和逗人喜爱  相似文献   

6.
提高实验猴繁殖率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猴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猴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借鉴本中心多年实验猴繁育经验,总结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提高实验猴繁殖率的措施,内容涵盖实验猴繁殖特性、种公猴选种、繁殖猴分群及梯度饲养、孕猴用药、母猴产后护理、仔猴补饲及断奶、繁殖猴饲料搭配等各方面。这些措施应用于实践后,实验猴繁殖率可保持在较高水平并逐年提高。我们认为这些措施可在其它实验猴养殖企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中心从国外引进的髭狨猴(Saguiuns mystax)于1986年9月23月凌晨首次产下一仔,因对此猴种的凶猛习性缺乏经验,仔猴产下即被母猴噬食。仔猴残留部份脏器经组织学观察,特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从新生髭羢猴尸取心、肝、肺、脾、肾、胃、大肠、胸腺、肾上腺、胎盘等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石腊切片(5~6μm),HE染色。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食蟹猴的室内试验性繁殖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食蟹猴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驯养与繁殖.方法 从2004年底开始,建立了一个20只雄猴,140只雌猴的食蟹猴室内生产繁殖种群.每个室内饲养单元内包括两只雄猴,14只雌猴,采取自由交配的方式进行繁殖.同时对室内饲养食蟹猴繁殖的季节性、妊娠期、月经周期、仔猴出生体重等进行了观察、记录和统计.结果 从2005年4月到2008年3月的3年时间,母猴怀孕305例,流产59例,生产仔猴246只.平均妊娠率、产仔率分别为74.0%和59.7%.室内饲养食蟹猴的繁殖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平均月经周期为(28.5±3.3)d(n=30).平均妊娠期为(167±12)d(n=30),仔猴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50±120)g(n=30).结论 食蟹猴能够在温带地区的室内进行成功的驯养和繁殖.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于1992年底开始,通过选种、选配,建立了一个11只雄猴,77只雌猴的恒河猴生产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性能进行了观察与研究。三年间,利用大笼群养的“后宫式”繁殖方法,母猴怀孕107例,流产11例,生产仔猴96只,离乳94只。平均妊娠率、产仔率、离乳率分别为51.44%、46.15%、97.92%。在“后宫式”群养方式繁殖成功后,我们又尝试了单笼饲养、定期交配的新的繁殖方法,当年投种9只母猴,怀孕7只,生产7只。怀孕率、生产率均为77.78%。在进行实验性繁殖的同时,对人工条件下饲养的恒河猴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如妊娠期、月经周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生长特性等进行了观察、记录和统计。结果表明人工条件下饲养的恒河猴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间交配,4月至9月分娩。恒河猴具有间情期,每年秋冬季发情,平均月经周期为28.31±2.82d(n=70)。平均怀孕期为163.46±11.87d(n=13)。本实验为人工繁殖恒河猴进而实现实验动物化积累了基础数据,为将来提供高等级的、遗传背景清楚的、高质量的实验猕猴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因恒河猴难产,在普通助产不成功时,需剖腹挽救母猴和胎儿的生命。方法难产母猴经氯胺酮肌注麻醉,实施剖腹产手术;术后母猴采取抗炎治疗,抑制渗出,补充维生素C等方法治疗护理;婴猴采取人工保温、人工喂乳等措施护理。结果共实施难产手术15例,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母猴存活率均达100%,恢复良好;婴猴存活率70%,能健康成长。结论利用氯胺酮肌注麻醉,其稳定性和维持时间可满足猴子剖腹产手术的要求,15只猴子没有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这种剖腹产手术操作方法对相关的灵长类动物科研工作以及保护珍贵恒河猴动物资源,减少因难产引起的死亡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结果表明:棉绒的妊娠期平均为166d,两胎间隔期为10~12个月,婴猴存活率为33%;鞍背绒和昝绒的妊娠期平均为150d和143d。两胎间隔期分别为9~12个月和9~11个月,婴猴存活率分别为40%和67%.这三种绒猴主要以双胞胎形式进行繁殖,且仔猴中雄性比例占80%以上.棉绒和鞍背绒主要依靠双亲哺育婴猴,婴猴的死亡率较高分别为67%和60%.而由双亲哺育的普绒要猴的死亡率最低(30%).若采用人工喂养婴猴.其成活率可选100%.我们得到的经验是,棉绒和鞍背绒的繁殖有季节性,棉绒春季产仔,鞍背绒夏季产仔,而普绒的繁殖则无季节性。三种绒猴中以普通绒猴最易饲养和繁殖,并且婴猴的成活率高.十分利于建立实验室繁殖群全。  相似文献   

12.
笼养棉顶狨猴的育婴行为直接影响婴猴的存活率。作者的研究发现,除了双亲猴的抚育经验外,母猴产后身体状况、婴猴的体重及每胎仔猴个体数均与双亲猴背负、残害、遗弃婴猴行为有关。采取人工喂养是提高婴猴存活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昆明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种群的繁殖规律及繁殖性能,为恒河猴和食蟹猴繁育基地建设、生殖生物学研究及生物资源的保护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昆明某规模化实验猕猴饲养基地饲养的150只恒河猴繁殖群(20只雄猴,130只雌猴)和900只食蟹猴繁殖群(120只雄猴,780只雌猴)全年12个月的繁殖规律及繁殖性能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昆明地区恒河猴种群产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食蟹猴种群产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恒河猴种群的妊娠率、繁殖率、仔猴成活率分别是76.15%、69.23%和90.70%;食蟹猴种群的妊娠率、繁殖率、仔猴成活率分别是78.98%、74.87%和94.81%;恒河猴的月经周期和妊娠期分别是(28.80±2.33)d和(165.87±7.52)d;食蟹猴的月经周期和妊娠期分别是(29.35±3.05)d和(157.93±5.42)d;恒河猴仔猴平均出生体重和幼猴平均断奶体重分别是(425.00±100.50)g和(1491.67±172.35)g;食蟹猴仔猴平均出生体重和幼猴平均断奶体重分别是(314.33±61.18)g和(1013.50±115.50)g。结论明确了昆明地区恒河猴和食蟹猴种群的繁殖规律,详实地报道了恒河猴和食蟹猴种群繁殖性能参考值,为昆明地区恒河猴和食蟹猴的繁殖及开展实验猴生殖生物学的科研活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我室笼养8302号恒河猴于84年6月15日顺产一婴猴。未见胎盘。次日见婴猴由母猴前肢怀抱,神情软弱。母猴尚无乳汁。故夺出进行本室人工喂养。现将生后五个月喂养,发育情况报告如下。雌性婴猴300克。头臀长14厘米。毛棕亮蓬松。双目能睁。有吱叫声。吸吮无力。  相似文献   

15.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从国外引进的10对棉顶狨猴(Saguinus oedipus oedipus)日前已顺利产仔。这批狨猴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提供,今年8月20日到沪。经过近4个月来的精心照料,现已完全适应了这里的饲料和环境,只只健康活泼,并先后产仔。目前,新生的3只仔猴都已满月,个个调皮可爱。另外几只怀孕母猴也将在近期分娩。棉顶狨原产于南美热带雨林,体型小,性情较温顺,杂食性,在我国首次进口。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根据其特性,设置了新颖的大型笼具,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上海地区科研用猴及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的需要,作者对猕猴在大金山岛的放养情况作了研究。3年的放养结果表明:猕猴能适应大金山海岛的自然环境;种猴存活率为93.9%(93/99),繁殖成活率为59.3%;放养猕猴外观体质增强,仔猴增重快;与笼养相比,放养可节省人工、设施和饲料费;猕猴放养缓解了科研需要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工驯养条件下食蟹猴B病毒抗体水平变化规律,便于有效控制自繁食蟹猴的BV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409只对不同月龄自繁食蟹猴,采用BVELISA法进行BV抗体监测。结果新生仔猴刚出生时均携带不同程度的BV抗体,但随着月龄的增加,BV抗体水平开始下降,至5月龄时BV抗体阳性率降至最低(12.3%),之后BV抗体水平逐渐升高。结论人工驯养条件下食蟹猴B病毒抗体水平呈由高到低再升高的趋势,5月龄时断奶可最大限度地获得BV抗体阴性猴。  相似文献   

18.
在配料和制作方法上不断探索和改进,研制成颗粒料。以普通狨猴习惯采食的德国颗粒料作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自制颗粒料在适口性方面优于德国料。进食自制料的成猴繁殖性能和仔猴生长发育性能正常。在一年多饲喂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影响,自制颗粒含料3428Kcal/kg消化能和112.5g可消化粗蛋白质,后者能满足狨猴需要。  相似文献   

19.
我们曾对恒河猴的正常生理数值进行系统的测定。现将103只恒河猴血清蛋白成分用醋酸纤维素薄膜进行电泳分析的结果报导如下: 材料与方法选择正常无病恒河猴100只,(公猴55只,母猴45只)。另挑3只正患痢疾的病猴,(公猴2只,母猴1只),年龄为2—10岁。仪器,试剂及操作方法见一般临床检验书藉。测定方法重复性的评价用同一标本在相同条件下电泳10次,平均差异范围不超过5%。  相似文献   

20.
猕猴会阴疝病例,较为罕见,作者在临床兽医工作中遇到1例,报道如下,供参考。病例:本中心人工饲养的繁殖雌猴989号,体重5kg,约9岁。肛门上方尾根部出现1个鹅蛋大的囊状物,皮肤紧张发亮,触之内容物柔软有弹性,并探得疝孔约2cm×2cm,疝内容物可回纳,判断为后会阴疝。因该雌猴已到妊娠后期,怕影响胎儿,故未做手术。一个月后,该雌猴生下1只健康小雌猴。在分娩时,由于母猴强烈努责,导致会阴疝破裂,脱出约10cm×5cm大网膜及10cm长的结肠。脱出的大网膜及肠管表面粘有许多血迹、粪便等污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