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受照剂量及其防护监测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应用 ,基层许多医疗机构都积极开展了使用介入放射学技术在临床上进行肿瘤的局部放疗、心血管病诊治等 ,由于介入操作技术的特殊性 ,操作人员必须在X射线透视下进行检查和治疗 ,有时几乎完全暴露在X射线剂量率较高的辐射场中 ,而且大部分病例诊治时间又较长 ,致使在床边操作的人员可能受到较大的辐射剂量[1] 。对此 ,为了加强对介入放射学工作的放射防护管理 ,保护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我们选择部分从事介入放射治疗的单位 ,开展了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受照剂量监测和防护评价。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与元件 FJ -…  相似文献   

2.
北京五所医院介入放射诊疗照射剂量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入放射学是应用放射诊断学的技术作为导向穿刺的手段 ,以达到诊断治疗疾病的综合性方法 ,可以解决许多内外科解决不了的诊断治疗难题 ,而且对病人创伤小 ,深受患者的欢迎。介入放射学目前在我国已普遍开展 ,并普及到某些地县级医院。介入放射诊疗是在X射线机透视直观下进行 ,手术过程中病人较长时间暴露于X射线照射下 ,受照剂量较高。关于介入放射诊疗中医疗照射防护 ,还没有引起医护人员足够的重视 ,对我国介入放射医疗照射状况还不甚了解 ,本文首先对介入放射开展最多的心血管疾病和肝癌进行了医疗照射剂量水平调查 ,为我国介入放射医…  相似文献   

3.
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照射剂量和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入放射学是20世纪印年代兴起,并在70年代逐步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介入放射学已成为主流医学的一部分,而且有望更进一步扩大其发展和采用新程序。我国目前至少有上千家医院的5万多名医务人员从事介入放射学临床工作。工作人员在x射线下进行疾病的诊治操作而受到较高剂量照射,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介入放射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崭新的学科,是在X线下利用导管、穿刺等技术,对某些疾病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方法。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应用和发展,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也成为了诊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实践角度探讨了介入放射学操作时的放射防护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介入放射学是60年代兴起,80年代传入我国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作为放射学的一项新技术,对心、脑血管疾病及一些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优越性早有报道[1],因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项技术的应用,不同于传统的X射线诊断技术,需要操作人员在X射线机床侧长时间工作,这给介入操作者带来了一定的辐射危害.辐射防护也就成为介入放射人员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解我市介入放射工作者的辐射效应,本文通过标准水模体[2]对模拟诊疗工作中,X射线剂量场分布情况的现场测量调查,从中找出基本的规律性,以探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介入放射学的辐射防护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介入放射学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同时,也对病人的皮肤等正常器官和组织造成一定的危害和影响。尽管介入放射诊治的辐射危险度与病人从介入诊治中所获得的医疗利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介入放射学操作中,病人的受照剂量比普通X线诊断中所受照剂量大得多,随着接受介入放射诊治的病人不断增多,每次诊治接受剂量较大,这种危险性就愈大。如果重视病人的防护,减少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就会预防或减少由介入放射诊治给病人及其后代造成的潜在性危害。  相似文献   

7.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估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已成为放射诊断工作群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由于在诊视床边长时间曝光下进行操作及所处的辐射场与传统X射线诊断的差异,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外照射监测剂量明显比传统X射线诊断外照射剂量高[1]。通常认为个人剂量计测量值是多数外照射监测中受照剂量的恰当量度,但此种方法无法准确和真实反映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为此,在该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1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估算方法──分部相加法1.1准备工作对46名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剂量监测。每次操作前,将剂量元件分别佩戴在铅胶帽外、铅围…  相似文献   

8.
介入放射工作者受照剂量调查及防护措施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淄博市介入放射学诊断及治疗工作人员剂量水平,利用热释光剂量仪检测现场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结果介入工作人员未采取防护措施和采取防护措施后所受剂量有明显差异,应进一步加强介入工作人员个人及工作环境的防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加强介入放射学诊治时患者的防护和剂量控制。方法 依据介入放射学中剂量的特异性及辐射防护要求。结果 从介入放射学患者受照剂量特征,我国介入放射学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患者剂量控制和防护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结论 严格遵循最优化原则可有效实施介入放射学中患者的辐射防护与剂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介入放射操作人员受照剂量监测与评价常用方法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入放射学是在放射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插管、穿刺等手段对疾病进行的一系列治疗、诊查的学科,具有创伤小、花费少、见效快、疗效好等特点,成为许多适应症的首选诊断治疗方法。然而在介入诊疗时由于X射线曝光量大,历时长,加之防护难度高,导致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接受较高水平的暴露或局部器官暴露,尤其是近年来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使其应用领域显著扩展,所致辐射剂量超出了普通X射线检查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1]。  相似文献   

11.
介入诊疗技术的放射防护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入放射学是一个新兴学科,它是通过X射线影像导视来完成诊断、治疗工作。介入用于临床至今只有二十多年,其发展非常迅速,应用遍布全身各系统。但在介入过程中医生和病人受照剂量都比较高,因此介入防护应给予足够重视,本文就有关问题谈谈看法。1介入诊疗时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2.
介入放射学是60年代兴起,80年代传入我国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作为放射学的一项新技术,对心、脑血管疾病及一些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优越性早有报道[1],因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项技术的应用,不同于传统的X射线诊断技术,需要操作人员在X射线机床侧长时间工作,这给介入操作者带来了一定的辐射危害。辐射防护也就成为介入放射人员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解我市介入放射工作者的辐射效应,本文通过标准水模体[2]对模拟诊疗工作中,X射线剂量场分布…  相似文献   

13.
介入放射学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使临床诊断、治疗和放射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而随之带来的操作者受照剂量的增加,有可能对操作者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操作者受照剂量的测试调查,分析了受照剂量增加的原因,评价了介入放射学操作者的年受照剂量,从而为今后改善介入放射学操作者的防护条件积累一定的资料和经验,达到更好的防护目的。  相似文献   

14.
儿科放射学中儿童辐射剂量水平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儿科放射学近年来发展很快,X射线CT及介入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儿科放射学的水平,有利于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对儿童的电离辐射也相应增加。儿童期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由辐射诱发的致死性癌症的终身发病率比成年人大2~3倍[1],因此儿童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介入放射学医疗照射与职业照射剂量水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进行介入放射术时 ,病人长时间暴露于X射线下 ,受照剂量相当大 ,一些大型医院介入放射工作量十分大 ;地、县级医院虽工作量相对小 ,但设备条件较差 ,因而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较高。这就给射线防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如何降低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受照剂量 ,以保证介入放射学迅速健康的发展。为此 ,本文介绍几种介入放射诊疗中患者剂量调查结果 ,和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情况 ,以提供介入放射防护工作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本次剂量调查采用LiF(Mg ,Cu ,P)粉末剂量计 ,密封于外径 3mm ,壁厚 0 5mm的塑料管中 ;测…  相似文献   

16.
介入放射学诊断或治疗中患者剂量水平测试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入放射学诊断或治疗中患者剂量水平测试与评价朱建国侯金鹏邓大平冯涛庄光华高进*李彩霞*(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济南250062)介入放射学对心脑血管疾病及一些癌症的诊断及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应用日趋广泛。然而,介入放射学诊断或治疗需...  相似文献   

17.
介入放射学的技术防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减少介入工作者及受检者的X射线辐射剂量。方法 根据各种有关X射线防护的理论及实际操作经验,探讨介入放射学的技术防护。结果 技术防护贯穿每台介入手术的全过程,是介入防护的重点。结论 介入工作者应不断增强防护意识,提高操作技能,规范操作过程,尽量将X射线可能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8.
介入放射学是融医学影像和诊断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学科,是微创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从事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的人员日趋增多。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与一般放射学技术相比,具有曝光量大,多角度投照、接触时间长、近台操作等特点,容易给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水平监测和新防护器材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radiology)介绍的是医生在手术前、手术中或者与其它检查或治疗中用放射学方法为引导的各种操作。这类操作有插入导管进行引流、排石、管腔重建、扩张或栓塞小血管及灌注药物等。这类操作大多需要较长时间在X射线透视下直接在诊视床边进行检查或治疗 ,从而使受检者和工作人员受到较大的剂量[1,2 ] 。为此国内外介入放射学医务工作者和辐射防护工作者都在努力寻求妥善、合理的解决方法。我们对附属医院某些介入操作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辐射剂量监测并结合国内外较成熟的经验研制了新的防护器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介入放射学提供安全保障。方法:根据防护最优化原则和屏蔽防护的原理,针对模拟定位机结构及介入手术操作之特点,设计制作介入防护装置,模拟介入手术条件,测定屏蔽效果。结果:介入手术者身体主要部位的散射线剂量均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以下,其屏蔽效率达99%,适用性能良好。结论:应用该防护装置,能确保介入放射操作者的安全,并可一机多用,有利于介入放射手术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