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者将EHFV有关产物经过多种电泳和不同染色剂的对比检测,揭示了EHFV的多态性(呈现六条格外整齐、深浅不一、迁移率互异的染色带)和极端的不稳定性(在-30℃冻存下也会出现裂解等),从而解释了诸多学者在电镜观察中为什么对EHFV大小和形态作出如此不同的报道,这与他们所用病毒材料和(或)抽提时所用的溶剂、温度以及提纯后贮存期的长短等密切相关.冻融裂解的应用将加速对EHF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对EHFV兼有灭活和裂解双重效用的分离方法,即低温变性凝胶过滤法,利用低温变性的原理,将病毒材料先于深低温-80℃冻融,继而于-30℃冻融多次,使其钝化与裂解,然后通过凝胶过滤,将残留的毒粒及其裂解产物包膜蛋白、RNA等分离出来.三者之间的得率受病毒材料体积大小、病毒浓度高低、以及培养液中有无小牛血清等制约.这是目前获取足量EHFV亚单位和RNA等最廉价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杨守京  刘莹莹 《医学争鸣》1993,14(6):405-409
作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研究了HFRS尸检内分泌及其有关组织中病毒抗原的分布,病毒抗原阳性细胞与病变的关系,病变的类型及病毒感染对胰腺内胰岛素表达的影响,所用的一抗有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蛋白核蛋白及血凝素抗原的单克隆抗体(15种)和多克隆抗体以及抗胰岛素单克降抗体,结果显示,内分泌组织中有两种染色形戊的病毒抗原,一种是胞浆漫染色的抗原,为G2,NP或HA阳性,阳性细胞弥漫分布,另一种是以病毒包涵体形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ELISA和IFA法检测细胞培养中EHFV抗原,检出时间分别在病毒感染细胞后第4d 和第6d,对 EHFV 抗原的定量检测提示病毒释放的高峰期在其感染细胞后10~12d,患者血浆标本 EHFV 抗原的检出率为26.6%。以上结果指出 ELISA 法用于 EHFV 抗原的检测比 IFA 法优越,适用于实验室对 EHFV 繁殖的监测,而检测 EHFV 抗原用于临床诊断则敏感性太低。  相似文献   

5.
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分离成功以来,国内外多次报道认为,该病毒感染家兔后可产生较高的抗 EHFV 抗体,但从未在家兔体内发现过 EHFV 抗原。因而实验动物家兔未被视为 EHFV 的敏感动物。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出血热研究组通过实验证明,家兔对国内外不同来源的 EH-FV 毒株均敏感,但不表现出任何症状。EHFVR_3和 B_5株接种家兔4天后出现病毒血症,感染后笫7天可在脾、胰、肠道、唾液腺等组织内找到病毒抗原,其中以脾、  相似文献   

6.
应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单克隆抗体(McAb)对不同来源的EHFV抗原组份进行了研究,结果McAb A_(25-1)和A_(35)可与7株EHFV的49.6ku(50kd)多肽发生反应,McAb5H_5仅识别6株EHFV的49.6ku多肽,提示EHFV这一多肽上可能具有属特异性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机理迄今未完全阐明.但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的看法,不外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直接致病与免疫致病两方面.现将其研究概况进行归纳,作一扼要介绍. 1 EHFV的直接致病作用 EHF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其直接致病的依据,近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85年Nagai等用EHFV接种新生大白鼠,从肺、脑、脾、肾、外周血中均分离到病毒,然后将该病毒感染正常人外周血巨噬细胞,在巨噬细胞中出现病毒复制现象.  相似文献   

8.
应用Vero-E_6细胞直接从流行性出血热(EHF)抗原阳性的褐家鼠鼠肺中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R_(36)株(EHFV—R_(36))。形态学鉴定符合EHFV,并见到典型的颗粒性EHFV包涵体和大小形态类似的EHFV样颗粒。分离病毒株经EHFV单克隆抗体分析,R_(36)株EHFV的抗原谱不同于我国的R_(22)株,它既带有家鼠型R_(22)株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同时又具有野鼠型5H_5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9.
在著名传染病学专家郝连杰教授指导下,经过对国内外20余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原多肽细致地分析,以及对来自不同地区的野鼠型与家鼠型EHFV多肽抗原比较,同济医院临床免疫研究室新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987年9月,在某校大面积灭鼠的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了鼠类流行性出血热(EHFV)病毒携带状况检查,结果查鼠肺219份,EHFV抗原阳性20份(9.1%),研究认为:用5/万敌鼠钠盐灭鼠对鼠肺检出EHFV抗原无影响;黄胸鼠、褐家鼠及其黑变型均可携带EHFV;其鼠密度与带病率呈正相关关系;雌鼠及成年鼠带病毒率明显高于雄鼠和非成年鼠。  相似文献   

11.
《JAMA》2005,294(23):3037
  相似文献   

12.
蒙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蒙医药的地位和现状,并对如何继承和发展蒙医药科学进行了探讨,为发展蒙医药产业,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蒙医药资源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血液、脑脊液中内皮素 (ET )、降钙基因相关肽 (CGRP )含量变化及与血管痉挛 (CVS)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 32例不同时期、不同病因、不同病情SAH患者血液、CSF中ET、CGRP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SAH后血浆、CSF中ET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CGRP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ET升高和CGRP降低与病情程度、病后时间有关 ,与引起SAH的原因无关。结论 :ET和CGRP的变化与SAH后脑血管痉挛有关 ,可作为SAH后血管痉挛 (CVS)的一种观察指示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内皮素和降钙基因相关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液、脑脊液中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及与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检测32例不同时期、不同病因、不同病情SAH患者血液、CSF中ET、CGRP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AH后血浆、CSF中ET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GRP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T升高和CGRP降低与病情程度、病后时间有关,与引起SAH的原因无关。结论:ET和CGRP的变化与SAH后脑血管痉挛有关,可作为SAH后血管痉挛(CVS)的一种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Ⅱ型视盘血管炎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观察Ⅱ型视盘血管炎(ODV)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在临床特征与荧光血管造影等方面的异同点,以期正确区分ODV,提高其治疗效果。②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12例ODV与30例CRV0病人在病因、临床表现、荧光血管造影(FFA)、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特点。③结果ODV病人多为青壮年,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史,视力≥0.5(含矫正视力),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敏感,勿需激光治疗,预后较好,FFA检查未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CRVO病人多见于中老年,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史,视力下降明显,多数视力〈0.1,甚至数指或眼前手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无效,预后差,FFA多可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病史长者可见新生血管形成。④结论Ⅱ型ODV极易误诊为CRVO,因两者的治疗方式及预后不同,因此,临床上通过二者的病因及辅助检查为其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种改进的方法,从100g猪心室肌中提取心肌肌球蛋白370mg,并进一步分离和纯化其亚基成分,分别得到肌球蛋白轻链24mg和重链210mg,核酸含量<1%,不含有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及其它杂蛋白;SDSPAGE显示,猪心肌球蛋白重链为200~220KD一条带,肌球蛋白轻链则为27kd、21.4kd、19kd三条带;纯化猪心肌球蛋白的Ca2+激活ATP酶活性为0.24μmolPi/(mg·min),但其分离后的亚基则无此活性。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应用统一标准对城乡居民的肥胖率、超重率进行了调查;并对超重与高血压病的关系进行了研完。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的肥胖率(18.75%)、超重率(33.68%)高于农民渔民的肥胖率(9.03%)(P<0.01)、超重率(15.28%)(P<0.01)。而农民与渔民之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超重者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高于不超重者(P<0.01);病例组超重者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OR(?)=3.70(P<0.01)。超重与高血压病有明显联系。城乡居民,尤其城市居民应采取措施防止超重,以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