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7年我院收治的17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行手术切除病灶的17例患者切口均治愈,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手术引起的医源性内膜种植有关,治疗首选手术,B超用于术前测量病灶大小及病灶的浸润范围。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最重要的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妇产科开腹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本院妇产科开腹术后合并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7例,进行分析总结讨论.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后均无复发.结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有手术史,内异症和子宫内膜种植有关.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效果好,预防的关键在于行剖富产时要注意保护腹壁切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incisionendometriosis,AIEM)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AIEM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均采取手术治疗彻底切除病灶,治疗3~6月观察临床疗效并随访。结果AIEM多发生在术后1—7年,在腹壁原切口疤痕的不同部位可触及不规则结节或肿块,超声声像特征多为实质性低回声团块。病灶外观呈暗红色或紫蓝色,甚至黑色,直径1.0。5.0cm。术后随访5年,所有患者周期性腹痛症状消失,腹壁包块无1例复发,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腹壁切口AIEM的有效方法,是预防其术后复发的关键措施。只要病灶彻底清除,术中、术后均不需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对我院2006-01/2007-12收治的1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合,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降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需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5.
李林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3021-3021
目的 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1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确诊以后,2例药物治疗3个月行手术切除,术中所见病灶切面见紫褐色小结节,有铁锈红色积液,质硬且与周围组织粘连致密;术后病理结果为纤维结缔组织中见较多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术后患者腹壁切口愈合好,随访追踪观察0.5~4 a无复发.结论 根据剖宫产史术后出现周期性下腹部切口疼痛结合B超特点诊断并不困难,以手术切除为好,通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度治疗。方法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2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术前均诊断正确,术后病理证实。其中20例有剖宫产史,2例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史。手术彻底切除随访无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该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彻底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术中保护腹壁切口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3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继发于剖宫产术后6个月至2年,主要表现为腹壁切口瘢痕及周围组织不同程度的疼痛性结节或肿块且与月经周期有关;所有患者均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后以米非司酮治疗3至6个月,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医源性因素,预防的关键是减少剖宫产率和术中的切口保护,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药物辅助治疗有利于预防复发。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3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术前诊断准确,术后病理证实。其中26例有剖宫产史,4例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史。30例患者均行病灶切除,且术后没有服药,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子宫内膜种植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术中保护腹壁切口是预防的关键,手术切除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是惟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于江萍  张柱 《临床医学》2011,31(11):81-8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回报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为单发内膜异位结节,4例多发内膜异位结节。12例病灶位于手术切口两顶端,3例病灶位于手术切口中段。4例多发内膜异位结节和1例行腹壁补片加固患者术后口服孕三烯酮3~6个月。15例患者术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者。结论具有典型临床症状、体征的患者术前诊断并不困难。症状不典型的病例,可借助腹壁彩超鉴别诊断,术后的病理诊断是确诊的金标准。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佳诊断及治疗方法,预防盆腔外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降低其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治疗18例,术后2例复发,为会阴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加用孕三烯酮或曲普瑞林治疗3~6个月治愈;单纯药物治疗1例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停药后再次复发.结论: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不能彻底切除者加用治疗内异症的药物治疗;严格操作规范,提高手术技巧,可避免医源性内异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陈晨  江琴  黄燕 《华西医学》2014,(3):511-513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防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295例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前均有过腹部手术史,其中99%为剖宫产史。患者年龄为(31.6±4.5)岁。病灶大小为(2.66±1.12)cm,显著大于术前超声检查的平均大小(1.91±0.83)cm(P〈0.05)。术后随访5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结合病史、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超声等辅助检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并不困难。预防此病的发生很重要。手术治疗仍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对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瘢痕处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不均质的低回声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肿块周边部血流信号丰富,多普勒频谱表现为低速高阻的特点,PSV 6.5~19 cm/s,RI 0.71~0.8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对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23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剖宫产术后2年左右,表现为手术切口部位出现随月经周期而出现的痛性包块,随病程发展而增大,部分患者CA125可有升高,有较典型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结论:手术切除包块是治疗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剖宫产术中应严密预防子宫内膜种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探及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的包块。结论超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均未复发。结论:剖宫产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医源性因素,手术时应用纱布垫保护子宫周围术野,缝合子宫壁时避免缝针穿过子宫内膜层,关腹后冲洗腹壁切口,降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998~2004年间住院分娩的6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剖宫分娩310例,术中采取切口保护158例,切口未保护152例;阴道分娩290例,均行会阴侧切,140例缝合之前以生理盐水冲洗切口,150例未作切口冲洗。在4组病例中以采取处理措施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产后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至1年,其余未母乳喂养或喂养时间少于6个月,术后严格随访4~10年。结果600例病人中9例发生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发病时间最长8年,最短6个月,平均54个月。术后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至1年以上者无发病。9例发病者均为未母乳喂养或喂养时间少于6个月者。发生者均为切口未做特殊处理组,对照组无一例发生。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彻底手术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切口保护措施有利于降低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可使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时间推迟。  相似文献   

17.
腹壁、会阴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壁、会阴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5例腹壁、会阴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症的主要发病原因;与月经周期同步,周期性疼痛发作性肿块,为其主要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单用药物治疗一般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应以手术除病灶为主。结论: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是治病本症的首选方法;预防本症的关键是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在手术切口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后的复发率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Ⅲ一Ⅳ期均行保守性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复发与分期、术式、术后是否用药情况的关系。结果术后5年内累积复发率为49.25%,患者每年复发的概率相近。复发率随着子宫内膜异住症分期的增高而增加,Ⅲ、Ⅳ期患者的5年复发率分别为36.67%、59.46%,Ⅲ、Ⅳ期患者的复发率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用达菲林、孕三烯酮治疗患者的5年复发率为43.48%和44.83%,未用药患者的复发率为66.67%,未用药组与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菲林组与孕三烯酮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术后用抑制卵巢分泌功能的药物与减少复发有一定的关系;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48.28%和50%,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进行性疾病,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后的复发率高,术后用抑制卵巢分泌功能的药物可以降低其复发率,但仍可高达50%,其治疗应尽可能依据患者年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期等选择更适宜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后,加用孕三烯酮2.5mg/次,每周2次,治疗3~6个月。结果60例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随访12~24个月,症状控制率100%,复发4例,复发率6.7%。28例合并不孕症者术后联合孕三烯酮治疗,18例妊娠,妊娠率64.3%。结论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受孕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