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口咽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区病变手术已得到不断改进和较多应用[1]。1996年 1月~1997年 12月,我们对5例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患者施行经口咽人路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本文就该手术入路的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与并发症的预防等进行探讨。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5例,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8~45岁,均依靠CT和MR确诊为颅颈交界区畸形,术后恢复满意。 二、临床表现与影像检查 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颈部疼痛及呼吸困难。其中3例为四肢无力及不同程度的瘫痪,2例有颈部疼痛和头痛症状,1例出现呼吸肌麻痹和… 相似文献
2.
经口咽入路治疗颅颈交界腹侧硬膜外病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经口咽入路治疗13例颅颈交界腹侧病变的手术疗效。其中8例先天性寰枕畸形伴脱位,3例斜坡至上颈椎体前部肿瘤,由慢性骨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齿突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并压缩高位颈髓各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及感染,4例出现颅颈椎不稳定,再行后枕-寰枢椎固定术及头环背心外固定各2例,除2例术后恢复良好外,余长期随访结果6例好转,2例重残,3例死亡(1例术前已重残,小儿及脊索瘤和转移瘤各1例)早期诊断和充分 相似文献
3.
经口手术入路到达颅颈交界区为处理其腹侧硬膜外中线附近区域的病变提供了直接的手术路径。这种经口入路能够对上颈椎腹侧脊髓充分减压。早期采用经口手术入路到达咽后壁主要是为了引流咽后脓肿。从19世纪60年代初清除结核病灶开始,随着显微外科器械和技术的发展,使经口手术入路术后疗效大大提高,从而使采用这种手术入路治疗颈椎及斜坡的深部病变和畸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作者就采用经口手术入路治疗颅颈交界区病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减压术治疗颅颈区畸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颅颈区畸形前路显微直视减压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颅颈区畸形45例,MRI表现为齿状突肥大,向后上方突出,斜坡了争入颅底,致颅底成角畸形,延髓及上颈段脊髓腹侧受压变形。其中16例还伴有颅后窝容积减小、小脑扁桃体下疝及脊髓空洞症。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下切除齿状突、伴坡下部及增生的结缔组织,解除其对延髓、颈髓的压迫。结果 痊愈38例(84.4%),好转4例(8.9%),无效3例(6.7%)。手术并发症有脑脊液漏2例,环枕脱位1例,软腭裂开1例。结论 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减压术是治疗以延髓、颈髓腹侧受压为主的颅颈区畸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总结6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经口咽入路手术的护理体会。提出护理重点在于术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气管切开护理、维护颅颈稳定性护理、鼻饲护理、口腔护理以及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等。 相似文献
6.
7.
经口入路颅颈交界区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使经口入路手术广泛地用于处理颅颈交界区腹侧的病变。方法:在30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尸颅行拟经口入路术的显微外科解剖。结果:不作切开暴露或仅切开软腭足以达斜坡下部至第二颈推的范围;在斜坡下部、寰椎、枢椎前部可分别开16.3(10.0~23.0)mm、15.9(13.0~20.0)mm、18.1(14.0~27.0)mm宽的骨窗而不会损伤两侧后组脑神经和椎动脉;在齿突基底部以下4mm~5mm处斜行切除之可较彻底地前减压。结论:研究证实了经口入路手术在处理时的若干优势,并就如何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颅颈部不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远外侧入路治疗颅颈交界腹侧病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远外侧人路在处治中下斜坡、颈延交界区腹侧及颈静脉孔区病变的应用。方法对23例患者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其中枕髁后入路12例,经部分枕髁入路5例,经C1-2关节面侧方联合经部分枕髁入路3例,经颈静脉结节入路2例,经完整枕髁入路1例。结果20例肿瘤全部切除15例,近全部切除5例,3例椎一基底动脉瘤均顺利夹闭,3例行枕颈融合,无手术死亡率,结果满意。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寰枕关节不稳定的症状,手术并发症主要是后组颅神经损伤、椎动脉损伤、脑脊液漏以及脑干、小脑或脊髓缺血。结论远外侧入路是脑干和上段颈髓腹侧、腹外侧病变的理想入路,但手术操作较复杂,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应根据病变性质、位置和延伸范围来选择入路,进而最低限度切除颅底骨质。 相似文献
9.
10.
经口咽入路治疗枕颈部病变(附4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治疗枕颈部病变致瘫痪的疗效。方法:自1984年1月~1998年6月共收治43例瘫痪病人,其中42例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寰枢关节陈旧性难复性脱位,均采用经口咽行寰椎前弓、齿状突切除减压寰枢侧关节融合术,其中5例同期加行后路融合术。另1例C2.3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口咽环锯法切除椎间盘治疗。结果:经平均5年1个月(4个月~14年)随访,33例恢复正常,无病理征;8例明显改善,生活自理;2 相似文献
11.
经口咽入路行上位颈椎手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行寰枢椎手术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全组手术共17例,行寰枢椎融合术14例,减压融合术3例,统计感染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结果:全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术后感染,平均手术时间3h15min,平均出血量150ml。结论:选择好适应证,重视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经口咽入路上位颈椎手术是安全、简捷、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齿状突畸形的护理方法. 方法术前对8例齿状突畸形进行全面身心评估,消除思想顾虑,完备各项术前检查;术后重点加强对患者体位的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加强预防切口感染的护理,确保呼吸道通畅,维持SPO2>97%;注意全身营养支持,预防压疮. 结果 8例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护理并发症. 结论做好手术护理可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减轻患者术前的顾虑和术后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颅咽管瘤影像学分型与手术入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咽管瘤是鞍区常见的肿瘤之一,肿瘤大多起源于垂体结节部上端的残余上皮,少数起源于鞍内垂体前后叶之间的残余颅颊裂,偶可见发生于鼻腔、蝶窦及蝶骨内。简言之,肿瘤沿着垂体柄和垂体生长,这决定了颅咽管瘤起源部位、生长方式的多样性,没有一种“定式”入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在实 相似文献
14.
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小儿颅咽管瘤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经蝶窦入路切除小儿颅咽管瘤的手术技巧及适应证。方法 10例接受了11次经蝶窦手术,10次采用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1次采用鼻外侧-筛窦-蝶窦入路,在X线透视监测及显微放大10-15倍下切除肿瘤,对未能全切除病例术后加后放疗1个疗程。结果 无死亡、 无严重并发症,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其中1例残瘤病例再次经蝶窦手术获得全切除。随访3个月-9年,肿瘤消失5例,残瘤静止4例,1例复发。结论 小儿颅咽管瘤局限于鞍内或伴蝶窦扩大的鞍内 -鞍上型可经蝶窦手术,但钙化明显的肿瘤经该入路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切除。 相似文献
15.
枕颈交界区包括枕骨大孔、寰椎、枢椎,枕颈交界区手术有后方入路、前方入路、侧方入路。经口咽入路是目前常用的枕颈交界区前方入路方式,但其显露困难、局部解剖复杂及手术并发症多,对外科医生具有挑战性。然而很多疾病无法单从后路或侧方入路解决,如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上颈椎及颅底前部的肿瘤等。Park等采用高位颈前咽后入路暴露枕颈交界区,而Kassam等采用内窥镜下经鼻入路来暴露枕颈交界区。笔者就枕颈交界区前方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及相关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为探求一种颅咽管瘤切除的手术径路可能性。 方法 回顾总结18 例颅咽管瘤的诊断方式,手术技巧和治疗结果,均经 C T 或 M R I扫描确诊。手术采取经唇下蝶窦入路或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两种方式行肿瘤切除术。 结果 9 例肿瘤获全切除,4 例次全切除,余5 例为部分切除,术后无死亡。15 例获长期随访( 平均31 年) ,有12 例恢复良好。 结论 对位于鞍内的颅咽管瘤或肿瘤系囊性并向鞍上扩展者,采用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CP)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41例.术前准备主要是进行激素的替代疗法和癫痫的预防.手术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术后观察患者的神志、血压、出入水量、尿量、尿比重、电解质及CT、MRI等指标,及时防治尿崩症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预防癫痫和激素水平低下.结果 手术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19个月,可正常参加生活、学习、工作正常者32例,生活需要帮助者9例,次全切除及部分切除的8例中3例于术后6~12个月复发.结论 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并结合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下丘脑损伤的发生率和提高肿瘤的切除率,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经口咽入路治疗上颈椎损伤手术风险很高,病情复杂多变,围手术期需要严密的观察与护理。2006年7月~2008年12月,我科对经口咽入路治疗的上颈椎损伤12例患者实施了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有效地防止了各类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经前方入路切除颅颈交界区延髓颈腹侧肿瘤史继新,刘承基,樊友武,张祖暄颅颈交界处延颈髓腹侧的肿瘤位置深在,后方被脑干、上颈髓及颅、脊神经阻挡,手术十分困难。通过后方入路不仅难以切除肿瘤,而且可能因过分牵拉延颈髓等神经组织而导致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本院近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