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作者采用改良的Ag-NORs染色技术和PCNA抗体标记对按Jaffe分级的48例骨巨细胞瘤细胞核进行研究,以探求Jafe分级方法是否反映骨巨细胞瘤的增生活性。结果显示随病理分级增高,基质细胞内的Ag-NORs颗粒数均值增加,病理分级之间,基质细胞内Ag-NORs颗粒均值除Ⅱ、Ⅲ级之间差别无显著性(P值>0.05)外,其余各级之间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P值<0.01)。随着病理分级的增高,PCNA阳性表达率有增高的趋势,经卡方检验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值<0.01)。基质细胞内Ag-NORs计数与PCNA阳性表达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此研究说明Jafe三级病理分级方法尽管在临床上有时与骨巨细胞瘤的侵袭性不相一致,但在病理上仍反映了它的细胞增生活性,尤其Ⅱ、Ⅲ级应同样对待。如果结合临床及X线表现,此分级方法仍不失为一种指导临床治疗和预测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染色技术及电镜观察,对48例骨巨细胞瘤的基质细胞,多核巨细胞进行了分析,并全部进行了随访,有8例多次复发。结果显示,基质细胞Ag-NOR计数随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增高,除Ⅱ~Ⅲ级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级之间均有显著性。多核巨细胞Ag-NOR计数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减少,除Ⅰ~Ⅱ级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级都有显著性。电镜观察显示骨巨细胞瘤的良恶性特征,复发病例Ag-NOR计数有增高趋势。通过本文研究认为Jafe组织学分级如结合Ag—NOR技术和电镜观察可以作为指导临床治疗和估价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应用银染法测定63例原发性骨肿瘤(恶性28例,良性20例,GCT15例)Ag-NOR,结果显示:恶性骨肿瘤Ag-NOR计数(8.61±2.33/核)明显高于良性骨肿瘤(1.25±0.20/核),两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值<0.01);两组不同预后的恶性骨肿瘤Ag-NOR亦有显著性差异(P值<0.01);GCT与恶性骨肿瘤,及不同Jaffe分级的两组GCT之Ag-NOR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0.05),但GCT与良性骨肿瘤之Ag-NOR有显著性差异(P值<0.01).本研究提示:(1)Ag-NOR是原发性骨肿瘤良恶性鉴别的一项可靠指标;(2)Ag-NOR检测有助于对恶性骨肿瘤的预后估计;(3)对所有GCT均应考虑恶性的可能,Jaffe分级不宜作为反映GCT生物学行为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应用银染法测定63例原发性骨肿瘤(恶性28例,良性20例,GCT15例)Ag-NOR,结果显示:恶性骨肿瘤Ag-NOR计数(8.61±2.33/核)明显高于良性骨肿瘤(1.25±0.20/核),两有高度显性差异(P值〈0.01);两组不同预后的恶性骨肿瘤Ag-NOR亦有显性差异(P值〈0.01);GCT与恶性骨肿瘤,及不同Jaffe分级的两组GCT之Ag-NOR均无显性差异(P值〉0.05  相似文献   

5.
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技术及电镜观察,对48例骨巨细胞瘤的基质细胞,多核巨细胞进行了分析,并全部进行了随访,有8例多次复发。结果显示,基质细胞Ag-NOR计数随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增高,除Ⅱ-Ⅲ级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级之间均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Ag-NOR染色技术,对14例处于不同阶段化疗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核内NOR颗粒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化疗前,后Ag-NOR/核均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Ag-NOR/核均数下降的幅度与癌组织变程度有关,提示Ag-NOR技术可作为判断膀胱癌化疗效果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胶质银染色技术对56例膀胱移行上皮癌组织的c-erbB-2癌基因蛋白表达产物进行检测和对嗜银蛋白核仁组成区(Ag-NORs)进行定量计数,结果显示:c-erbB-2蛋白产物表达与膀胱癌的分化程度有关,高分级肿瘤的表达水平高于低分级肿瘤。在c-erbB-2表达阳性的肿瘤标本中的Ag-NORs计数(5.23±0.65)明显高于c-erbB-2表达阴性的标本(3.34±0.42)(P〈  相似文献   

8.
应用Ag-NOR染色技术,对14例处于不同阶段化疗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核内NOR颗粒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化疗前、后Ag-NOR/核均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Ag-NOR/核均数下降的幅度与癌组织退变程度有关。提示Ag-NOR技术可作为判断膀胱癌化疗效果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促凋亡基因bax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分化调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促凋亡基因bax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Jafe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兔抗人Bax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果:73例骨巨细胞瘤中,Bax阳性47例(644%);其中Jafe病理分级中Ⅰ级27例中,阳性22例(815%),Ⅱ级38例中阳性23例(605%),Ⅲ级8例中,2例阳性(250%),P<005。在不同预后分组中Bax阳性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促凋亡基因在骨巨细胞瘤中不同程度的表达可能参与骨巨细胞瘤凋亡的调节,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单一Bax表达不能反应预后。  相似文献   

10.
在一组54例骨肉瘤,研究了肿瘤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表达,探讨了其与骨肉瘤临床特点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骨肉瘤肿瘤细胞的Ag-NOR表现为核内的黑色或棕黑色大圆形颗粒。骨肉瘤Ag-NOR数自2.7~7.0不等。骨肉瘤Ag-NOR数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症状持续时间、X线分级、X线分型和组织学分型无明确相关;与肿瘤最大径和肿瘤外科分期有一定的关系;与核DNA含量流式细胞分析提供的S期细胞百分比、增殖细胞指数和DNA倍体水平有明确的相关性;Ag-NOR数<3.5和Ag-NOR数>3.5的患者分组比较,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探讨骨巨细胞瘤(GCT)的细胞学性质、肿瘤发生以及生物学行为。方法用免疫组化(标记的链霉卵白素生物素──LSAB)法检测51例GCT中PCNA和bc1-2蛋白表达,并用TUNEL法检测其凋亡细胞。结果全部标本PCNA阳性表达,随病理分级增加,PCNA表达有增高趋势。bc1-2在Ⅰ与Ⅲ级及Ⅰ与Ⅱ+Ⅲ级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GCT中多为单核基质细胞凋亡,GCT的凋亡率(AI)为0.86%,各级间及PCNA标记指数间AI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GCT的AI与bc1-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bc1-2表达与否的AI差异有显著性。结论GCT是以增殖为特征的肿瘤;bcl-2在GCT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对乳腺癌诊断和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霞  万远廉 《中华外科杂志》1995,33(10):609-610
应用光镜和显微图像分析软件,对17例乳腺良性病变及46例乳腺癌针吸细胞学标本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s)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与乳腺良性病变比较,乳腺癌细胞核内Ag+NORs数目显著增多,每个Ag+NORs占有平均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少。乳腺癌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癌细胞核内AgNORs数目虽无显著差异,但每个Ag-NORs占有平均面积的百分比差异显著,提示Ag-NORs检测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且对乳腺癌预后的评估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gNORs图像分析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AgNORs图像分析系统,对19例BPH,13例PCa进行细胞核面积、核仁面积、两面积比值、核仁灰度、AgNORs颗粒计数进行定量对比研究。结果BPH组、PCa低分化(PCaL)组、PCa高分化(PCaH)组在细胞核面积、核仁面积、两面积比值、核仁灰度、AgNORs颗粒计数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核仁面积、AgNORs颗粒计数、两面积比对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100.0%、76.9%,特异性分别为94.7%、89.5%、89.5%。结论AgNORs图像分析多参数测定优于单纯AgNORs计数,可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间隙连接蛋白Cx43在骨巨细胞瘤和骨肉瘤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兴  王全平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1):675-677,I001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蛋白Cx43与骨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x43在58例骨巨细胞瘤(GCT,按Jaffe分级,I级14例,Ⅱ级18例。Ⅲ级26例)及20例骨肉瘤(OS)中的表达。结果:Cx43蛋白阳性表达定位于骨巨细胞瘤,骨肉瘤细胞的胞浆中和胞膜上,Cx43在骨巨细胞瘤I级,Ⅱ级,Ⅲ级和骨肉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1%,38.9%,15.4%和15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骨质疏松是老年妇女常见病。绝经后骨丢失主要原因是骨重建单位的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平衡失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由肝和骨骼合成的生长因子,它参与骨重建,增强成骨细胞活性。方法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非优势前臂桡尺骨中远端1/3交界处桡骨骨密度(BMD),BMD低于0.601g/cm2(x-2s)则诊断为骨质疏松。据此将76名妇女分为绝经前正常妇女(NOP1)、绝经后非骨质疏松妇女(NOP2)和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OP)三组,测定受试者IGF-1水平及其他骨代谢指标。结果随着增龄和绝经年限延长,IGF-1是维持骨质的重要因子,绝经后妇女增龄,雌激素缺乏,E2、PTH升高可引起血清IGF-1水平下降,OP组低于NOP1、NOP2组(P<0.05)。所有受试者的IGF-1与BMD、E2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年龄(Age)、甲状旁腺激素(PTH)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率骨质疏松,IGF-1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引起骨丢失和骨质疏松。表明IGF-1合理用药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6.
心胸手术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肝功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心胸手术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肝功能的影响,选择60例手术患者,其中HB-sAg阳性30例(病例组),HBsAg阴性30例(对照组),于手术前后分别测定肝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HBsAg阳性患者谷丙转氨酶(GPT)术后高于术前(P<0.01);谷丙/谷草转氨酶比值(GOT/GPT)术后低于术前(P<0.05);其中大三阳(HBsAg、HBeAg和抗-HBcAg阳性)患者GPT术后高于术前(P<0.05)。结论:心胸手术对HB-sAg阳性患者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但并非手术绝对禁忌症。  相似文献   

17.
单肺通气时PETCO2与PaCO2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6例ASAI~Ⅱ级开胸肺手术的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以双肺通气(TLV)为对照行单肺通气(OTV)或OTV +术侧肺用Bain回路行CPAP,测量TLV30分,OLV30分、60分和R-TLV30分的PETCO2和PaCO2值,观察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组中OLV时的PETCO2和PaCO2均正常,但较TLV时有升高的趋势(P<0.05),R-TLV后又复原(P>0.05);两组间OLV时的测量值无差异(P>0.05),而PETCO2与P。CO2有密切的相关性(P<0.05);P(a-ET)CO2和PETCO2的计算值在不同通气时无显著性差异,说明PETCO2可作为一种无创监测手段指导OLV时的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18.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研究陈惠萍,黎磊石,王建平ACLINICOPATHOLOGICALSTUDYONACUTEINTERSTITIALNEPHRITIS(AIN)ChenHuiping;ZhangJinghong;LiLeishi,etal.(...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PCNA表达与肾盂输尿管癌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作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随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升高而增高,T3加T4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T1加T2(P<0.01).G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G1加G2(P<0.001),PCNA增殖指数高者(Ⅲ加Ⅳ级)术后膀胱癌再发率为60%(12/20)明显高于增殖指数低者(Ⅰ加Ⅱ级)22.2%(6/27)P<0.01。PCNA增殖指数Ⅲ加Ⅳ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35%(7/20),Ⅰ加Ⅱ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7.4%(2/27)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率为7.4%〔2/27),Ⅲ加Ⅳ级局部复发转移率为40%(8/20),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5年生存率为86.7%(13/15),Ⅲ加Ⅳ级5年生存率为35.7%(5/14)P<0.05。提示PCNA增殖指数与肾盂输尿管癌的病理分期,细胞分级有关,是低分化、侵袭性以及同时或相继发生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重要特征,可能是判断肾盂输尿管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CHRONICOSTEOMYELITIS-NEWHOPERABMOLLAN;WEIQIANChEN;MAMcNALLY;JOSMALLReceived5January1995Theprognosisforinfectioninotherareas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