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瘫合并足部畸形的一期SPR及足矫形治疗郑久生1贺学军1陈良龙1郑权1近3年来对42例痉挛性脑瘫做了颈段及腰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简称SPR术)。手术中曾发现3例伴跟腱严重挛缩病例,经腰段SPR手术后下肢痉挛虽得到彻底缓解,但跟腱挛缩不能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2.
(足母)外翻及相关畸形的综合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综合手术治疗Mu外翻与前足相关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中、重度Mu外翻合并前足畸形患者289例307足的临床资料,应用综合矫形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优良率:85.6%,患者对术后足外形及功能满意,前足痛改善。结论:对于中、重度Mu外翻患者,除纠正Mu趾外展外翻外,还应注意伴发畸形的处理,综合矫形手术不失为一种可以考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结合矫形术治疗39例脑瘫所致肢体痉挛患者,通过临床实践和6月~4年随访观察,发现SPR能够有效地解除肌肉痉挛,纠正动力性畸形,不易复发,但对于较明显的固定挛缩畸形,必须同时配合Ⅱ期矫形手术,方能达到预期效果。强调术后肌力强化训练的必要性。对于手术患者年龄选择、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技术、神经根切断比例及疗效判断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02年1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治疗的10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不同患者不同矫形术式的选择。结果:10例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15.2(1~40)岁,平均后凸角度69°(35°~98°),2例行单纯前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1例行单纯半椎体切除术,1例后路原位融合内固定术,6例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畸形矫正率为32.2%。结论:不同年龄、不同分型以及不同的畸形程度,应选择相应的矫形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足拇外翻患者矫形手术后的护理措施,以缩短康复时间,使其尽快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0例拇外翻矫形病人进行护理康复指导分析其结果。结果:20例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平均住院10天,随访3个月,畸形纠正满意。结论:加强对拇外翻患者围手术期积极有效的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复杂的脊柱畸形,运用三维矫形理论与技术治疗AIS的目的就是纠正脊柱的三维畸形,达到冠状面矫形、矢状面恢复生理曲度和轴位消除旋转。1998年1月~2005年1月作者先后采用后入路、经胸入路及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33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对三种手术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复杂的脊柱畸形,运用三维矫形理论与技术治疗AIS的目的就是纠正脊柱的三维畸形,达到冠状面矫形、矢状面恢复生理曲度和轴位消除旋转。1998年1月~2005年1月作者先后采用后入路、经胸入路及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33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对三种手术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外翻畸形矫形手术方法颇多,具代表性的有McBride手术,Keler手术,Gibson手术,Mitchel手术,Simmonds手术及第1跖趾关节固定等,作者自1989年2月对Mitchel手术进行了改良,随访结果疗效良好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9.
复拇术后畸形的分类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探讨先天性复拇术后畸形的分类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9例( 5 4侧)复拇术后畸形患儿,参照Kawabata[1] 方法,按畸形发生水平分为三组指间关节组、掌指关节组和“Z”形畸形组,对其中41例采取不同的矫形手术,并对疗效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随访到2 6例( 2 8侧) ,15例失访;随访时间14个月~3年。术后三组畸形均明显改善,疗效评分优15侧,良13侧。结论先天性复拇畸形如手术时机、手术方案选择不当或合并拇指肌腱先天性异常等是复拇术后出现畸形的主要原因,再次矫形手术能有效的纠正畸形。  相似文献   

10.
胸腔镜下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治疗脊柱畸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胸腔镜下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对脊柱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9例脊柱畸形行胸腔镜辅助前路松解及后路脊柱畸形矫形植骨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胸腔镜手术时间平均120min,前路松解、阻滞椎间盘平均4.2个。术后1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被纠正到29.4°,4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被纠正到28°,1例胸椎后凸Cobb角被纠正到58.5°。术后平均随访17.5个月,无矫正度的丢失和其它神经系统及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胸腔镜辅助前路脊柱松解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联合后路矫形治疗脊柱畸形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悬吊牵引预矫形结合手术融合内固定治疗青少年颈椎严重角状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4例青少年严重颈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13~18岁,平均16岁;颈椎后凸角45^o-125^o,平均85.3^o:所有病例均先行颈椎悬吊牵引7-21d,再行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结果:在颈椎悬吊牵引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悬吊牵引预矫形度数平均为66.7^o,预矫形率平均68%;手术后矫形至平均后凸17^o,平均矫形度数68-3^o,平均矫形率80%。悬吊牵引对总矫形效果的贡献率为86%;手术矫形角度平均为-3^o,手术矫形率为-2%,手术对总矫形效果的贡献率为-4%;颈椎自身活动度为13-3^o。对总矫形效果的贡献率为18%。3例有慢性脊髓病症状者其不全瘫症状均有改善。3例在3个月~1年随访时神经功能全部正常,固定融合节段的后凸角均无变化;1例失访。结论:颈椎悬吊牵引治疗过程安全、方便,患者易于耐受,结合手术融合内固定对于青少年颈椎严重角状后凸畸形有良好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综合手术治疗外翻与前足相关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中、重度外翻合并前足畸形患者289例307足的临床资料,应用综合矫形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优良率:85.6%,患者对术后足外形及功能满意,前足痛改善。结论:对于中、重度外翻患者,除纠正趾外展外翻外,还应注意伴发畸形的处理,综合矫形手术不失为一种可以考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综合手术治疗外翻与前足相关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中、重度外翻合并前足畸形患者289例307足的临床资料,应用综合矫形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优良率:85.6%,患者对术后足外形及功能满意,前足痛改善.结论:对于中、重度外翻患者,除纠正趾外展外翻外,还应注意伴发畸形的处理,综合矫形手术不失为一种可以考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畸形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关系,分析不同类型女性生殖道畸形合并内异症的严重程度。方法对2001年1月~2011年3月在我院手术的230例生殖道畸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0例生殖道畸形中,合并内异症185例,发生率80.4%(185/230)。梗阻性生殖道畸形合并内异症的发生率为85.0%(17/20),非梗阻性生殖道畸形为80.0%(168/210)。梗阻性生殖道畸形合并内异症I期和Ⅱ期占17.6%(3/17),Ⅲ期和Ⅳ期占82.4%(14/17);非梗阻性生殖道畸形合并内异症I期和Ⅱ期占69.1%(116/168),Ⅲ期和Ⅳ期占30.9%(52/168)。结论梗阻性生殖道畸形合并内异症严重程度高于非梗阻性生殖道畸形。在进行下腹部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时,若患者曾有生殖道畸形病史或术中发现女性生殖道畸形,应常规手术探查盆腔是否存在内异症。  相似文献   

15.
重度脊柱双侧凸的前后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前后路二次手术治疗重度脊柱双侧凸, 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1999年12月至今, 16例重度双侧凸患者, 采用前后路两次手术矫形, 矫正其在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畸形。结果: 16例病例通过手术矫形, 胸段侧凸矫正率79%, 腰段83%, 腰椎后凸恢复成生理前凸, 椎体旋转度提高Ⅱ~Ⅲ度。结论: 通过前后路分次手术矫形, 可以对严重的、复杂的畸形进行有效的矫正, 彻底改变严重畸形的外观, 达到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STUART  V.  BRAUN  DOUGLAS  M.  HEDDEN  ANDREW  W.  HOWARD  朱泽章 《骨科动态》2007,3(1):28-32
背景: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脊柱畸形矫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对此并发症易发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患者的身高和体重方面。迄今为止,未见对脊柱侧凸患者的畸形严重程度、侧凸类型、侧凸纠正率与术后并发SMAS相关性的研究报告,而且所有文献中对SMAS的研究均缺乏对照组资料。本研究探讨脊柱畸形的纠正率与术后并发SMAS的相关性。我们的假设是畸形纠正率越高,术后并发SMAS的风险越大。 方法:这是一项历时5年的病例对照性研究。主要评估指标为SMAS的发生。预测变量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术前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脊柱畸形参数,包括弧度大小、Lenke弯度分型和畸形纠正率;手术方面包括手术入路、估计手术失血量和有无术中低血压。 结果:364例行脊柱畸形矫形手术的患者中,17例术后发生SMAS。从行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但未发生SMAS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4例作为对照组。SMAS组中,8例行分期手术(对照组仅1例,P〈0.001),9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SMAS组中,7例同时行胸廓成形术(对照组仅2例,P〈0.001)。SMAS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SMAS组患者身高更矮(平均为7.1cm,P=0.03),体重更轻(平均为11.5kg,P=0.001),体重指数更小(P=0.003);凸侧侧屈片上胸弯残留的度数较大[平均高12°(SMAS组为45°,对照组为33°),P=0.015],胸弯的纠正率较低(平均低11%,P=0.025),腰弯顶椎偏移更明显(88%的SMAS患者的Lenke腰弯矫正指数是B或C而不是A,而对照组为61%,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各可靠预测因素的优势比:分期手术次数(优势比,31.0)、腰弯矫正指数(优势比,9.06)、体重指数(优势比,7.75)和胸弯的僵硬性(优势比,6.67),可作为SMAS发生的最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结论:术前找出并发SMAS的危险因素,并尽可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以减少脊柱畸形矫形术后SMAS的发生。 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旦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复拇指畸形术后出现的继发畸形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5例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经矫形术后残留拇指偏斜,虎口狭窄,瘢痕挛缩,骨、软骨及骨骺残留,韧带及动力系统不均衡等继发性畸形的患者,进行切除异常残留骨、软骨组织,截骨矫形等重建拇指正常轴线;肌腱修复或转位等重建动力系统平衡;彻底松解挛缩的瘢痕组织、虎口开大等改善拇指的外形及功能的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本组15例均保留拇指外形,且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先天性复拇指畸形早期矫形手术后继发畸形,与手术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术者操作水平等因素有关,再次有效地矫形手术能纠正畸形、改善拇指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性化截骨模板在肘关节截骨矫形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对5例肘关节畸形患者进行患肢CT扫描、三维重建、模拟截骨,截骨模块保存为stl格式文件,经3D打印制作为个性化截骨模板,引导术中三维截骨,观察肘关节畸形矫正程度。结果 5例患者在模板引导下顺利完成手术,畸形纠正率95%。结论基于患肢CT重建、3D打印的个性化截骨模板,有利于肘关节畸形精确截骨矫形,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严重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预防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目的:对严重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自1997年7月~2002年12月,矫治90。以上严重脊柱侧凸患者184例。手术分为4类:(1)先行Halo牵引、呼吸功能锻练1~3个月后,再行单纯后路矫形(4例)或前路松解2周后二期后路矫形(38例);(2)前路松解,牵引2周后行后路矫形(112例);(3)自体胫骨行前路支撑融合,2周后施行后路矫形(18例);(4)一期前路骨骺阻滞加后路矫形(12例)。结果:牵引中并发短暂性神经损害9例;后路矫形术中心跳骤停1例(复苏成功),术后下肢不全性瘫痪1例,肺部并发症10例。结论:严重脊柱侧凸患者的畸形僵硬、躯干倾斜明显,常伴有心肺功能减退或脊髓神经损害.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可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观察硬膜外阻滞与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病人围手术期血浆肾素活性(PRA)与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浓度变化,并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比较,结果发现两种麻醉下行LC时PRA与血浆AⅡ浓度均明显高于OC组,而以硬膜外阻滞者增高更为显著。提示不同麻醉方式下行LC时对人体应激系统和生理代谢的影响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