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折愈合中可吸收固定材料降解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25只大鼠股骨下端骨折模型中,运用可吸收固定物(SR-PGA)进行髓内固定,于固定后4、6、8、12、24周取骨折愈合区骨痂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在超微结构中,作者发现可吸收固定物降解颗粒呈方形或棱形,排列与有胶原纤维纵轴方向平行趋向;机体对降解颗粒反应始终存在,尤其24周时仍可见吞噬细胞和其死亡的形态结构。结合骨折愈合理论作者认为在皮质骨、粉碎骨折及影响血供部位的骨折中,应用可吸收固定物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2.
环抱器与接骨板内固定对骨愈合及骨改建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作者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与不锈钢接骨板进行了实验比较。15只犬作两侧骨干横行截骨,一侧以环抱器、另侧以接骨板作内固定。术后4、8和12周作X丝摄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两种内固定方法的骨折愈合与骨闸,改建进程相似,但板下近截骨区的皮质骨改建活动却具明显差异。环抱侧板下皮质骨8周后出现退变相骨细胞,12周后退变相骨细胞逐渐增多。而钢板侧术后4周即出现退变相骨细胞,8周后该细  相似文献   

3.
羟基磷灰石/聚DL乳酸内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自行研制的可吸收羟基磷灰石/聚DL乳酸(HA/PDLLA)复合内固定材料对实验性松质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取25只兔作右股骨髁松质骨横形截骨,用HA/PDLLA棒内固定。术后1、2、4、6和12周作X线摄片、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骨折均在6周内愈合,无炎性细胞聚集。经航向间观察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和巨噬细胞1周时较多,2周时减少,炎症期和清扫期未见明显延长;2周时以成纤维细胞为主,4  相似文献   

4.
应力保护影响骨外固定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张蒲  侯筱魁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0):631-633
众所周知坚硬钢板的应力保护作用会造成完整骨的骨质疏松,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骨外固定后是否会产生类似的结果。30只成年新西兰兔于左侧胫骨用简易单边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固定后2、4、8、12周处死取材。通过组织学、超微结构、CT扫描及生物力学方法测定分析结果发现外固定2~4周,固定段无明显变化,8~12周固定段发生骨质疏松。文内对骨固定段骨细胞、骨基质及骨矿物质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物降解材料与传统金属材料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差异。方法对实验动物进行骨折愈合连续观察,指标包括:X线表现,大体观察,光镜观察,改良Masson染色,电镜观察。结果生物降解材料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存在持续影响,但在成骨方面生物降解材料组胶原纤维存在有序、走向特点;成熟骨细胞无形态异常,无胞质、胞器异常。结论在骨折固定和骨折愈合范畴内,两种材料能够相媲美。  相似文献   

6.
可吸收棒加骨水泥髓内固定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自增强型可吸收棒(PDLLA)联合磷酸钙骨水泥(CPC)髓内固定管状骨骨折的可行性,为用于手部掌、指骨骨折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将自增强型可吸收棒植入兔股骨干(横形骨折)髓腔内,两端用磷酸钙骨水泥粘合固定(实验组),克氏针髓内固定(对照组)。术后比较两组周围组织的反应,X线片变化及力学强度。结果 术后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股骨干横向截骨均未见明显畸形,X线片示实验组的骨痂量多于对照组;测定股骨三点弯曲最大破坏载荷实验,结果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8周剪切力较术后4周无下降。术后8周两组的骨折均愈合,未出现局部反应性肿胀、积液、感染及全身毒性反应。结论 自增强型可吸收棒与磷酸钙骨水泥在骨内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两者联合应用行管状骨骨折髓内固定,效能与克氏针固定相当。  相似文献   

7.
孟氏骨折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复合损伤,我们自1993年7月~1997年7月共诊治6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6例中男43例,女23例;年龄2~14岁;均为单侧闭合性损伤,左侧25例,右侧41例;按Bado[1]分型属I型(伸直型)28例,其中11例并发骨间背侧神经麻痹,Ⅱ型(屈曲型)14例,Ⅲ型(内收型)20例,其中8例并发骨间背侧神经麻痹,Ⅳ型(特殊型)4例;伤后就诊时间:24小时以内40例,1天~4周14例,4周以上12例。治疗方法1.闭合复位外固定:对新鲜骨折(4周内)均在麻醉下进行,取…  相似文献   

8.
牛皮质骨棒治疗兔膝关节内骨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了解牛皮质骨棒对动物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作用。方法 1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右股骨髁间骨折模型,用牛骨棒行内固定。术后1,2,4,6,8,10,12周分批处死动物进行放射学,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后4周所有骨折均完全愈合,随着时间处长,牛骨棒亦逐渐吸收,但炎症反应一直存在。结论牛皮质骨棒作为一种新型内固定材料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和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PDLLA混合壳聚糖可吸收髓内钉固定兔胫骨骨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可吸收消旋聚乳酸(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固定兔胫骨骨折的愈合情况,了解其对骨折的影响.方法 通过荧光学与影像学的方法观察组织反应和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变化.选取健康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A、B、C、D组.于左胫骨粗隆下3~5 cm处造成横行骨折模型,行PDLLA混合壳聚糖可吸收髓内钉内固定并于术后2、4、8、12周时分别摄取X线片后予处死,进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比较.结果 所有实验动物切口愈合良好,无皮下积液及窦道形成,可吸收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无折断和变形,无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所有实验组术后2周X线片示无明显骨痂影像,术后4周起X线片复查可见骨痂生长,骨痂呈长梭形,无明显絮状影,术后8~12周骨痂呈现长梭形、密度增高影像.组织学观察哈弗系统建立形态发生,骨小粱形成,生发层成骨细胞大量存在,但无黄色荧光,结果符合正常骨愈合过程.结论 可吸收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固定兔胫骨骨折愈合机制、时间和方式与正常骨愈合相一致,不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过程,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无明显组织不良反应特点,是骨折理想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采用应力松弛接骨板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对24只新西兰兔两侧胫骨干截骨,分别采用应务松弛接骨板和坚硬接骨固定,术后2、4及8周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和透射电镜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胶原mRNA的表达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骨折后2周,应力松弛接骨板组骨痂内见较多的功能活跃的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分别表达Ⅰ型和Ⅱ型胶原mRNA;4周时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功能更加活跃,Ⅰ型胶原  相似文献   

11.
以12头雄性猪为对象,进行了静脉移植替代输精管的可行性及移植静脉段超微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2头雄性猪行自体静脉移植替代输精管后,精子输送通畅。术后所采精液的精子数量、质量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精液品质优良。移植静脉段动态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内皮细胞的退变在术后第1周就有表现,以后退变逐渐加重,并出现细胞脱落,术后5 ̄8周内皮细胞退变、脱落最重,11、12周以后静脉内皮细  相似文献   

12.
在25只大鼠股骨下端骨折模型中,运用可吸收固定物(SR—PGA)进行髓内固定。于固定后4、6、8、12、24周取骨折愈合区骨痂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在超微结构中,作者发现可吸收固定物降解颗粒呈方形或棱形,排列有与胶原纤维纵轴方向平行趋向;机体对降解颗粒反应始终存在,尤其24周时仍可见吞噬细胞和其死亡的形态结构。结合骨折愈合理论作者认为在皮质骨、粉碎骨折及影响血供部位的骨折中,应用可吸收固定物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13.
闭合植骨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旧性腕舟骨骨折治疗方法众多,有石膏管型固定、单纯植骨术、带肌蒂或血管蒂植骨术等。但前者固定的时间长,需8-12个月,且有致骨折不愈合可能;后两者有创伤大,术中损害腕舟骨血运等缺点。为此我闪采用闭合植骨法治疗8例,随访3个月以上者6例,均已得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5周,按刘树清等评定标准,优4例,良2例。本法具有创伤小,不损害腕舟骨血运及关节面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可吸收内固定物在松质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刘亚波  荣国威 《中华外科杂志》1995,33(1):51-53,T001
33例松质骨骨折患者(36处骨折)使用可吸收SR-PGA固定棒及螺丝钉固定。术后石膏固定3周,除1例外踝骨折外,所有骨折均固定至愈合无移位。骨折均在伤后6周愈合,无伤口感染及非特异性聚积发生。作者认为这种新的材料对于松质骨骨折是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可吸收小夹板置入后的生物降解过程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家兔15只,用裂钻将双侧颧弓截断,一侧用LactoSorb可吸收小夹板固定,另一侧用相同大小的小钛板固定作为对照。术后4、12、24周处死动物,每组5只,进行放射学、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后4周时,所置可吸收夹板由透明变为乳黄色不透明状,体积较置入时膨大;X线及组织学检查见骨断端间有新骨形成,与对照组的新骨形成无明显差异。镜下未见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12周时,可吸收小夹板崩解为碎颗粒状,置入体积明显吸收,夹板轮廓仍然可辨;X线检查见实验组及对照组骨折线均消失,骨连续已完全建立;组织学检查见骨断端已由新骨连结。24周时,所置可吸收夹板已完全吸收,仅在骨孔内有可吸收螺钉残留;X线及镜下见两组骨折已完全愈合,为成熟的板状骨,形态学上无差异。结论 LactoSorb可吸收小夹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以崩解的方式进行降解,完全吸收约需半年。用于非承重或承重较小的部位,可提供与金属夹板相同的稳定性,且骨折最终愈合与金属夹板固定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股骨转子间杵臼状外展截骨术治疗儿童髋内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报告采用股骨转子间杵臼状外展截骨术治疗儿童髋内翻10例(14髋)。年龄为6~12岁。截骨处均在8周愈合。8例(12髋)随访3~10年(平均4年2月),均取得满意疗效。作者认为,本术式方法简单,截骨处接触面大,截骨后稳定,愈合快,畸形矫正满意,疗效好。对股骨颈干角小于110°者均可采用本法矫正,较大儿童颈干角应矫正至135°~145°。截骨后应以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并用髋人字石膏固定6~8周。  相似文献   

17.
生物可吸收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作者采用Biofix可吸收固定棒代克氏针和Biopoly人工韧代钢丝形成可吸收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共31例,其中2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8 ̄24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优23例,良3例,可2例,术后未出现骨折再移位,无伤口感染,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8周。作者认为生物可吸收张力带具有无需二期手术、简单方便的优点,是治疗髌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可吸收髓内针作为内固定材料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疗效观察。方法对15例胫骨骨折病人应用可吸收髓内针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疗效优良14例、中1例,优良率93.3%,无伤口感染、骨不连及肝肾功能损害。1例骨折断端稍向外成角愈合,不影响肢体功能。结论可吸收髓内针作为内固定材料治疗胫骨骨折,不仅可取得与金属接骨器固定的同样效果,无不良反应,还有骨折愈合后避免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微循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项研究采用大耳白兔为实验动物,采用外骨膜广泛剥离、部分肌肉切除的桡骨骨折的动物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法,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不包括软组织损伤及骨膜广泛剥离的骨折模型。利用组织学、电镜及血管灌注等方法对骨折愈合微循环变化进行了观察。并将软组织损伤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微循环及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术后1~8周随机分批处死动物,标本观察。实验结果显示:1.1至4周毛细血管代偿性扩张较对照组差,新生毛细血管管腔狭窄、闭塞。5周后骨折处微循环开始接近正常。2.骨皮质外侧四分之一的骨细胞变性坏死比较明显。3.形成骨痂的成骨细胞活性明显降低、胶原合成不良、骨折愈合相对迟缓。此项研究显示软组织损伤及骨外膜剥离与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微循环改变具有直接关系。软组织损伤及骨外膜剥离可加重骨折断端的缺血,导致骨折愈合过程相对迟缓。  相似文献   

20.
皮质骨针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皮质骨针应用于关节内骨折内固定的可能性。方法 将16只新西兰白兔造成双侧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模型,分别皮质骨针和克氏针内固定,术后2、5、8、12周分别处死4只,双侧骨折处进行肉眼、X线片和组织学对比观察。结果 2周时,两侧无明显差异。5周后,骨针组比氏针组骨痂丰富,成骨细胞更为活跃。12周时,骨针影模糊。结论 皮质骨针用于关于关节内骨折,初期发挥固定作用,后期被爬行替代,有利于骨折愈合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