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探讨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615小鼠脾包膜下接种肝癌H22腹水瘤细胞制备实验性肝转移模型。在脾接种前后的不同时间进行部分肝切除或假手术,并比较不同程度手术创伤对肿瘤转移的作用。结果 假手术组和部分肝切除组与单纯脾接种比比较均对肿瘤转移起促进作用,其中又以部分肝切除促肿瘤转移效应最显著,1/3肝切除显著于1/4肝切除。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及二次手术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大肠癌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及二次手术影响因素分析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外科(100034)刘玉村周雷万远廉徐文怀本文分析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就复发的早期发现、二次手术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1990~1995年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根治术后患者肿瘤早、晚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17例行HC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2年为界,≤2年肿瘤复发为早期复发,>2年为晚期复发.分析AFP、AFP/肿瘤单位体积(AFP/V)、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肝硬化程度、肝功能分级、HBsAg、肝切除方式、术中输血等因素与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Log-rank法对生存率进行检验.结果 117例患者中有85例(72.6%)出现肿瘤复发,其中早期复发59例(50.4%)、晚期复发26例(22.2%).AFP、AFP/V、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术中输血是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x2=12.78,13.40,5.79,9.98,10.26,9.48,8.32,P<0.05);AFP、肝硬化程度是术后肿瘤晚期复发的影响因素(x2=4.46,7.75,P<0.05).AFP/V、肿瘤数目、血管侵犯是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R=0.170,0.172,0.064,P<0.05);肝硬化程度是术后肿瘤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R=2.809,P<0.05).本组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6%、60.8%、54.9%和65.0%、38.5%、23.1%.AFP<20μg/L、AFP/V<14 μg/(L·cm3)、AFP/V14μg/(L·cm3)的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早期复发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4.9%、23.0%、20.5%;肿瘤晚期复发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88.5%、7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918,P<0.05).结论 AFP/V、肿瘤数目、血管侵犯是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程度是肿瘤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CC根治术后肿瘤早、晚期复发患者生存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近8年来我们共收治32例肝脏恶性肿瘤切除后肝内复发患者。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其中再次手术切除14例(43.75%),经随访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7%,66.8%.33.3%,其中5例现尚存活。在再次手术切除中,应注意麻醉、切口、手术技巧、切肝量等方面的问题.才能降低手术死亡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复发及影响因素,为改善个体化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博爱医院普外2005-08—2010-09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者160例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术后复发的15项临床、病理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160例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21.1个月,2 a内复发率74.4%,2~5 a内复发率21.9%,5 a后复发率3.8%。区域局部复发占17.5%,腹膜和远处淋巴结转移复发占63.1%,血源性转移复发占19.4%。其中单一复发占80.6%,多种复发类型占19.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分期、TNM分期、术后腹腔化疗、术前介入化疗是影响术后复发死亡的独立因素,其中腹腔化疗、介入化疗是保护因素。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大部分发生在术后2 a内,以腹膜复发常见,影响术后复发的原因由多方面促成,独立因素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后的复发和治疗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相似文献   

7.
肝癌复发转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手术切除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远期疗效仍欠满意,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近年国内外对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作了较多研究,简述如下。1复发转移临床研究11肝癌根治性切除标准目前尚不统一。欧美学者多数认为肉眼所见肿瘤完全切除即为根治...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 ,就肝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1 复发转移的基本情况1 1 复发率  Yamanaka等[1] 报告为 6 0 % ,林芷英等[2 ] 报告为45 2 % ,周信达等[3] 报告为 45 3 % ,黎乐群等[4 ] 报告为5 2 4%。余业勤[5] 认为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 5年复发率在 80 %以上。汤钊猷[6] 认为即使是小肝癌 ,其切除术后 5年复发率也高达 40 %~ 6 0 %。1 2 复发时间  国内周信达等[3] 报告复发时间为 9~ 195个月 ,中位复发时间为 39个月 ,术后 1、3、5、10年复发率分别为 9 2 %、38 8%、5 4 9%、85 %。林芷英等[2 ] 报…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手术切除方法的不断改进,肝癌切除率明显提高[1]。术后肿瘤复发率仍然很高,一年内复发率高达76%[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再次肝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价值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2013年26例复发性肝癌施行再次肝切除的临床资料。 结果:首次与再次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首次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21.0(3~192)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为69.6%、26.1%、8.7%;再次肝切除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9.0(3~35)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为68.4%、0、0,中位生存时间为 40.0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为83.5%、55.7%、13.0%。26例患者总的生存时间为(87.8±19.3)个月,总中位生存时间为57.0个月,1、3、5年累计生存率100%、60.8%、30.4%。首次术后早期(2年内)复发行再次肝切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首次术后晚期(2年后)复发行再次切肝除患者(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间隔、手术方式及病理分期与再次肝切除术后的生存有关(均P<0.05),三者在多因素分析中的P值分别为0.089、0.006、0.054。 结论:再次肝切除可提高复发性肝癌总生存率,但要严格选择适应证与合理的手术方式。复发间隔越短及肿瘤病理分期越晚,再次肝切除手术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来,肝细胞性肝癌(HCC)的诊治取得显著进展,直径≤5cm的小肝癌手术切除后5年存活率高达60%-70%。但复发仍是肝癌病人术后的主要死因。如何降低复发率是进一步提高小肝癌病人存活率的关键。 1肿瘤大小对肝癌病人术后生存的影响 肿瘤大小是决定病人术后无瘤存活率最重要的因素,肿瘤大小反映病程的早晚及疾病的严重程度,且与转移灶出现相关。对于小肝癌的诊断标准国内外学者看法不同,一般认为小肝癌的标准为单个结节最大直径≤5cm或两个结节直径之和≤5c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肝细胞癌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肝癌根治性切除的194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病例以术后复发时间2年为界,划分为2年内复发组和2年内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之间21项可能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示:2年内复发组的术前血清AFP浓度〉20ng/ml、术前血清AST浓度〉40U/L、术前血清ALP浓度〉135U/L、术前血清GGT浓度〉50U/L、血清HBsAg测定为阳性、肿瘤最大直径〉5cm、肿瘤病灶数目为2个、手术持续时间≥180min、手术中总失血量≥1000ml、手术中有输血的病例数的构成比高于2年内未复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肝癌术后行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适应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预防性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肝切除术的26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35例,女性25例,年龄14~79岁,中位年龄50.5岁.其中术后行预防性TACE 104例,未行预防性TACE 156例.结果 全组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84.1%、70.5%,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2%、58.4%,TACE组与非TACE组1、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45,P=0.405).肿瘤直径≥10 cm的62例患者中,TACE组与非TACE组1、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25).有血管癌栓的38例患者中,TACE组与非TACE组1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结论 对于肿瘤直径≥10 cm、有血管癌栓的肝癌患者,术后行预防性TACE可减少或延缓术后肝内复发.  相似文献   

14.
��߶Ըΰ����󸴷�����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已上升到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肝癌.  相似文献   

15.
�ΰ����󸴷������ͺͶ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肝细胞癌 (以下简称肝癌 )术后复发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已成为肝癌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一个重点。目前虽还缺乏阻断复发的可靠措施 ,但随着手术根治切除病例的增多 ,跟踪随访制度的建立和B超检查的普及 ,术后复发的早期诊断和再根治成为可能。本文拟从临床角度探讨肝癌术后复发的类型及其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对策。1 复发率、复发类型和来源  肝癌术后复发率文献报道差异较大。周信达等统计30 8例术前AFP阳性 ,肝癌切除术后降至正常病例 ,5年复发率为 5 4 1% [1] 。直径≤ 5 0cm小肝癌术后 1,3和 5年复发率报道分别为 12 …  相似文献   

16.
肝癌复发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为肝部根治性切除后复发转移提供预测指标和预防方法,方法:用组织块肝原位移植建立高转移人肝癌裸鼠模型,用该模型建立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肝部侵袭性有关变化,并由此设计实验性干预治疗,开展预防复发转移的临床实验。结果:(1)建成在肺、肝和淋巴结高转移的人肝癌裸鼠模型LCI-D20,建成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MHCC97。(2)初步摸清与肝癌侵袭性呈正、负相关的分子水平变化。(3)发现染色体8p缺失与肝癌转移有关。(4)验血提示血栓调节蛋白与肝内播散呈负相关,细胞间粘附分子-1、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的抑制剂(PAI-1)和血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肝癌侵袭转移呈正相关。(5)用LCI-D20模型,证实TNP470、苏拉明、反义VEGF、突变型flk-1相基因转染、羧基胺基咪唑,Endostain、干扰素α等抗血管生成剂有抑制肝癌生长和转移作用。反义H-ras、BB94或肝素也有类似作用。(6)根治性切除后经动脉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化学药物栓塞合并干扰素或LAK细胞治疗使3年复发率有所降低。结论:肝癌侵袭性相关的分子水平变化与其他实体瘤相仿,小肝癌的生物学特性比大肝癌略好, 这些研究为复发转移的预测和预防提供了有潜在意义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非典型脑膜瘤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12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经病理学证实的94例非典型脑膜瘤患者。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评价影响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结果94例患者发病年龄12~78岁,男∶女=1∶1.29。82例肿瘤全切除,12例肿瘤次全切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1~66个月,中位时间36个月。其中行手术及辅助放疗43例,仅行手术治疗51例。其间31例肿瘤复发。1 a、3 a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2%、57.1%,1 a、3 a、5 a总生存率为98.2%、78.1%、73.4%。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50岁、非原发性、位于颅底、脑侵犯、Ki67指数>10%及次全切除,与非典型脑膜瘤术后高复发率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脑侵犯、Ki67指数及切除程度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典型脑膜瘤具有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年龄≥50岁、非原发性、位于颅底、脑侵犯、Ki67指数>10%及次全切除与非典型脑膜瘤术后高复发率有关,其中年龄、脑侵犯、Ki67指数及切除程度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大安全范围切除肿瘤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完全切除的肿瘤和位于矢状窦旁或颅底的肿瘤推荐接受辅助放疗。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efficacy of adjuvant therapy in preventing recurrence, and the optimal management of recurrence after res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SUMMARY BACKGROUND DATA: The long-term prognosis after resection of HCC remains unsatisfactory as a result of a high incidence of recurrence. Prevention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recurrenc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long-term survival results. METHODS: A review of relevant English articles was undertaken based on a Medline search from January 1980 to July 1999. RESULTS: Pathologic factors indicative of tumor invasiveness such as venous invasion, presence of satellite nodules, large tumor size, and advanced pTNM stage, are the best-established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Active hepatitis activity in the nontumorous liver and perioperative transfusion also appear to enhance recurrence. Recent molecular research has identified tumor biologic factors such as the proliferative and angiogenic activities of the tumor as new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There is a lack of convincing evidence for the efficacy of neoadjuvant or adjuvant therapy in preventing recurrence. Retrospective studies suggested that postoperative hepatic arterial chemotherapy might improve disease-free survival, but results were conflicting.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studies have consistently indicated that surgical resection should be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localized recurrence, be it in the liver remnant or extrahepatic organs.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and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are widely used to prolong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intrahepatic recurrence, and combined therapy with these two modalities may offer additional benefit. CONCLUSIONS: Knowledge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provides a basis for logical approaches to prevention. Minimal surgical manipulation of tumors to prevent tumor cell dissemination, avoidance of peri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and suppress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activity in the liver remnant are strategies that may be useful in preventing recurrence. The efficacy of postoperative adjuvant regional chemotherapy deserves further evaluation. New concepts on the influence of tumor biologic factors such as angiogenic activity on recurrence of HCC suggest a potential role of novel approaches such as antiangiogenesis for adjuvant therapy in the future. Currently, the most realistic approach in prolonging survival after resection of HCC is early detection and aggressive management of recurrence. Randomized trials are needed to define the roles of various treatment modalities for recurrence and the benefit of multimodality therapy.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血糖对肝癌患者外科治疗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到2014年5月期间进行肝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其中40例高血糖(≥6.1 mol/L)患者作为高血糖组,46例血糖正常患者作为正常组,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处理。24个月无瘤生存率采用卡方检验;空腹血糖用x珋±s表示,t检验。对参与本次研究的相关因素进行Kaplan-Meier的比例风险检验,多因素分析进行Log-rank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86例患者24个月无瘤生存率进行单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术中输血量200 ml,空腹血糖≥6.1 mmol/L,术后AFP8.1μg/L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患者复发率,多因素结果显示,这3个指标是影响肝癌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与肝癌患者外科治疗后复发有着密切的关联,高血糖可以提高肝癌患者复发率,临床上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控有利于预防患者肝癌患者复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和总体生存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复发和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预测能力,作风险等级划分.结果 至随访截止,53例出现HCC肝内复发,其中早期复发47例.总体1,2,3和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2.9%(39/62),75.8%(47/62),80.7%(50/62)和83.9%(53/62),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9.7%(37/62),21.0%(13/62)和1.61%(1/62).多因素分析显示BCLC分级,肝硬化程度和切缘肿瘤细胞阳性是早期复发风险因素.截点值≥2.171时,预测早期复发灵敏度85.1%,特异度77.8%,AUC 0.874(95%CI,0.757~0.990).肝硬化程度,术后早期复发和复发后治疗是术后总体生存影响因素.截点值≥2.893时,预测总体生存灵敏度86.8%,特异度88.9%,AUC 0.894(95%CI,0.798~0.990).结论 BCLC分级,肝硬化程度和切缘肿瘤细胞阳性是合并肝硬化HCC术后早期复发风险因素.肝硬化程度,术后早期复发和复发后治疗是术后总体生存影响因素.划分肝硬化程度和风险等级有助于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