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用于丝虫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国内外学者曾做过很多研究。我们于1976~1978年对长爪沙鼠感染周期型马来丝虫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亚周期型马来丝虫是东南亚流行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丝虫病的病原。我国尚未发现此虫种。我们于1990年4月用山东医科大学从美国引进的虫种,用中华按蚊作媒介,将其感染期幼虫接种长爪沙鼠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用马来丝虫成虫和微丝蚴可溶性粗抗原作ELISA,观察了感染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血清中特异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感染沙鼠腹腔液中的微丝蚴阳性检出率为36.7%;抗成虫和微丝蚴抗体最早分别在感染后第2周和第3周可测得;两种抗体在第1次出现后,均持续上升,抗成虫抗体水平在感染后的第16周稍有下降,而抗微丝蚴抗体却持续在高水平上;显性感染沙鼠的抗微丝蚴抗体在腹腔出现微丝蚴后,明显高于隐性感染鼠. 相似文献
5.
马来丝虫—长爪沙鼠模型是实验研究中马来丝虫成虫、微丝蚴的重要来源,关于感染中华按蚊、长爪沙鼠的最适虫体接种数,尚未见报道,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实验观察,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蚊媒室内驯化的中华按蚊。室温27℃±1℃.相对湿度70~80%,光照时间14h/d,养蚊笼25×25×40cm。 相似文献
6.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3,(4)
在历时8年的周期型马来丝虫——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动物模型的建立和一些影响因素的探讨中,观察了经皮下接种感染马来丝虫的不同鼠龄、性别和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处理的长爪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马来丝虫对长爪沙鼠感染率的因素。方法:用含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L3)生理盐水感染长爪沙鼠,并分别加用抗生素、葡萄糖或培养液RPMI1640,观察接种鼠的存活率、感染率和感染度。结果:用含L3生理盐水组鼠存活率为80.9%,存活鼠感染率为60.5%,高感染度率为43.4%。加用抗生素组,鼠存活率为98.8%,存活鼠感染率为52.9%,高感染度率为30.6%。加用葡萄糖或RPMI1640组,鼠存活率(分别为98.0%和91.2%)、感染率(分别为68.8%和67.7%)和高感染度率(分别为50.0%和51.6%)均较高。长爪沙鼠感染马来丝虫浙江株(6代),存活鼠感染率和高感染度率均较贵州株(31代)高。结论:加用抗生素能提高感染鼠存活率,但其感染率和感染度降低。加用葡萄糖和RPMI1640,能提高感染鼠存活率、感染率和感染度。长爪沙鼠对浙江株(6代)较贵州株(31代)易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马来丝虫经长爪沙鼠传代的衰退情况。 方法 用马来丝虫微丝蚴感染中华按蚊 ,收集感染期幼虫 (L3) ,通过腹腔接种感染长爪沙鼠 ,连续观察 3 3代长爪沙鼠体内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发育情况。 结果 从 1974年建立的马来丝虫长爪沙鼠动物模型至今 ,通过 3 3代传代 ,发现随着转种代数增加 ,从第 2 8代起长瓜沙鼠的阳性率逐年下降 ,由 2 8代的 80 %下降至 3 2代的 16% ,到 3 3代时阳性率降为 0。 结论 经过较长期的传代 ,马来丝虫幼虫难以在长爪沙鼠体内发育繁殖。 相似文献
9.
魏银松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3,(4)
本文报道长爪沙鼠体内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周期性和消长情况。其周期性指数及密度高峰时间,在9例人体为105.4%及2.2时,呈夜间周期性;在5只沙鼠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察免疫抑制剂提高沙鼠对周期型马来丝虫易感性的作用,我们采用皮下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进行了本项实验。 材料和方法 一、感染蚊媒和接种沙鼠 抽取含有马来微丝蚴(mf)的长爪沙鼠的腹腔液与抗凝人血混匀,用胎盘膜离体饲血法人工感染实验室繁殖的中华按蚊, 相似文献
11.
陶增厚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7,(5)
作者分别用25、45或90krad钴60照射彭亨丝虫感染期幼虫(L_3),皮下接种长爪沙鼠3—5次,观察其免疫效果。每批采用经199培养液洗涤3次的彭亨丝虫L_3约500条,混悬于盛有15ml新鲜M_(199)的35ml塑料容器内,以每分钟输出1.9krad的钴60照射L_3,剂量分别为25、45及90krad。每个实验方案大体相同,每组10只沙鼠,皮下接种50条经照射的感染期幼虫(L_3),3~5次,间隔2周,于最后一次接种后2~3周,用50条正常L_3以皮下或腹腔内接种对沙鼠进行攻击,60天后解剖观察免疫效果。结果:沙鼠接受25krad照射的L_3 4次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长爪沙鼠及BALB/cCR小鼠分别经腹腔感染周期型马来丝虫3期幼虫、静脉注射微丝蚴和腹腔移植成虫后,血清特异 相似文献
13.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76,(5)
在免疫研究中,证明发育中的犬恶丝虫幼虫、幼虫的代谢物或蜕皮液具有免疫原的作用。为了取得大量发育中的幼虫,本文作者用犬恶丝虫的感染性幼虫腹腔接种了18只长爪砂鼠,每鼠接种丝虫数为400~500条,接种后16~132天解剖检虫。结果如下: 接种后16~44天检得的虫体为第4期幼虫,体长1.5~2.5毫米。在接种后52×72天的鼠体内未检获虫体。在接种后132天解 相似文献
14.
15.
朱良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0,(2)
布鲁属丝虫接种长爪沙鼠试验的成功,为实验室研究淋巴系统丝虫病提供了一种合适的动物模型。本文作者针对流行病学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选用的蚊媒为对两种丝虫都有高度敏感性的利物浦株埃及伊蚊。亚周期型马来丝虫来源于吉隆坡,彭亨丝虫来源于彭亨地区。实验所用的沙鼠均由该研究所饲养繁殖。用2~6日龄的埃及伊蚊叮咬带有马来 相似文献
16.
取健康长爪沙鼠20只,每只腹腔接种活感染期幼虫约100~200条,感染后1~6wk为每wk采血一次,8~24wk为每两周采血一次,感染后3个月起,连续3次抽取沙鼠腹腔液镜检微丝蚴,将其分为微丝蚴(十)组(第1组)和微丝蚴(一)组(第1组) 采用感染期幼虫和微丝蚴的超声粉碎片段抗原,以及成虫冰冻切片抗原,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对长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学者对周期型马来丝虫染色体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文对此作了观察和分析。 从人工感染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4个月后的长爪沙鼠腹腔内检获丝虫成虫,置于含20%灭活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含秋水仙碱4μg/ml、庆大霉素200u/ml),经37℃4~6h后,取出虫体的睾丸、卵巢和子宫前段,然后仿Terasaki法制备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邓珊珊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0,8(3):185-186
采用空气干燥法对周期型马来丝虫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卵原细胞分裂中期相有4对小型的常染色体和1对大型的性染色体,精原细胞分裂中期相有4对小型的常染色体和1个大型的与1个中型的性染色体,终变期的卵母细胞有5个二价的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有5个单价染色体.以及受精卵分裂中期相有10个染色体。表明该虫染色体数为2n=10,性别决定机制为XY-XX型。 相似文献
19.
郑惠君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4,(3)
作者在不同时间以四环素水喂饲长爪沙鼠观察其对彭亨丝虫发育的影响,以评价其预防效果。 第一次实验以1.4%(W/V)四环素水于沙鼠感染前30d至感染后30d连续用药。从埃及伊蚊收集彭亨丝虫第三期幼虫(L_3)100条皮下感染沙鼠,感染后60d计数成虫。第二 相似文献
20.
国外已证实,班氏丝虫能在实验啮齿类动物体内发育。1981年我们用含有周期型班氏微丝蚴563条/60mm~3的血液,通过胎盘膜饲血器感染实验室驯化的东乡伊蚊,饲养15天解剖收集感染期幼虫。经皮下、皮下加腹腔或睾丸途径,接种25只3个月龄的沙鼠(雄17、雌8),每鼠接种59~128条。于接种后的3~93天,剖检17只沙鼠,其中5只沙鼠于感染 相似文献